图书介绍

实践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践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
  •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536706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践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3

一、百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多维度认识3

二、作为国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10

三、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13

第二节 实践本位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6

一、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案16

二、一枝四叶:实践与创新17

第二章 评价与认知:走出误区、实践创新19

第一节 对于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思考21

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历史意义21

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指导性意义21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意义24

一、源头活水24

二、认同与创新25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27

一、基本障碍27

二、核心挑战28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30

一、文化、知识与价值30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33

第五节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使命与提升之道35

一、求精:精选、精读、精解35

二、求博:学科之博、视野之博36

三、求活:教学资源撷取、教学方法灵动、知识回归生活36

第三章 分层与路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方略39

第一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分层设计41

一、小学阶段42

二、中学阶段44

第二节 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模型与因地制宜的特色创建46

一、童蒙养正,毓德树人:儿童德育模式47

二、文化立心,诗意育人:校本化的乐学模式51

三、立己达人,家国情怀:中学的实践61

第四章 跨出围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新思路65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的必要性与实施途径67

一、必要性67

二、实施途径68

三、科目渗透69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化——校本课程的建设70

一、基于传统经典的校本课程建设70

二、基于地方文博资源的校本课程建设86

三、基于传统技艺与风土习俗的校本课程建设91

第三节 《章太炎故居分级手册》的研发详例91

一、分级教程研发前的调研91

二、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反思96

三、《章太炎故居分级手册》的教程内容99

第五章 传统文化的教法之一:以传统经典校本课程与语文科目为例103

第一节 吟诵教学不止于吟诵105

一、吟诵教学的传承105

二、吟诵教学的提升106

第二节 古诗文写作的拓展训练107

一、现行教材古诗文内容与编排特点的分析108

二、从仿写到自由创作109

三、古诗文读写结合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14

第三节 教学实例举隅115

一、“笠翁对韵·六鱼”(三年级)115

二、“天籁”(五年级)120

三、“长相思”(五年级)135

四、“枫桥夜泊”(五年级)150

五、“将相和”(五年级)176

六、“孔子游春”(六年级)183

七、“相约拱宸桥”(五、六年级)206

第六章 传统文化的教法之二:以地方文博课程与历史科目为例219

第一节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田野考察与研学旅行教法221

一、田野考察的运用221

二、萧山南片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233

三、地方传统文化类文博课程的教法235

第二节 历史科目中的传统文化的教法238

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变化与重构238

二、教学实例举隅:“融入校史内容,创设人文课堂”240

三、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开展历史课的实践243

四、利用文物资源开展历史课的实践254

第七章 传统文化的教法之三:寓教于戏,寓教于艺257

第一节 传统技艺校本课程的教法259

一、渗透课程模式259

二、教学科目的实践259

第二节 教学实例举隅260

一、“七巧板”(三年级)260

二、“造一张纸”(三年级)265

三、“中华扇子”(六年级)270

第八章 从课堂到日常:以“化育”与“浸润”为目标275

第一节 境教营造:会说话的隐性教科书277

一、传统元素的“园文化”建设277

二、作为传统文化学习场所的“室文化”281

三、节日庆典的参与化育289

第二节 礼仪学习:主于敬与君子品格的养成290

一、澄清有关儒家礼仪的两个误会290

二、国民礼仪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意义292

三、教学实例举隅:“小学生的入学礼”297

结语301

附录305

附录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本位创新模式研究的获奖证书307

附录二:澎湃新闻访谈课题组负责人309

附录三:项目组研究成果选登315

附录四:学生优秀作品选登317

附录五:田野考察教学优秀案例推荐阅读——香港新界访古324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