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
  • 雷开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148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影响-青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集体行动的研究背景1

第一节 网络集体行动的概念界定1

一、国外研究:公民抗争视角2

二、国内研究:社会治理视角6

三、国内研究:公民抗争视角9

第二节 网络集体行动的理论解释11

一、心理情绪取向11

二、工具理性取向14

三、社会结构取向16

四、意义建构取向18

第三节 我国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研究20

一、网络集体行动的参与现状20

二、网络集体行动的原因探索24

三、网络集体行动的后果应对29

第二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设计34

第一节 研究框架与分析思路34

一、现状描述34

二、影响因素43

三、路径分析45

四、政策建议46

第二节 数据来源46

一、调查数据来源46

二、典型案例来源54

第三节 主要影响变量的设置54

一、社会结构变量54

二、社会经历变量56

三、数字鸿沟变量59

四、公民意识变量61

第四节 主要统计方法66

一、因子分析66

二、线性回归66

三、路径分析67

第三章 网络集体行动中的青年68

第一节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现状68

一、网络社会参与69

二、网络政治参与73

三、网络整体参与感75

四、参与指数构建77

第二节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80

一、网络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81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83

三、网络整体参与感的影响因素86

四、网络集体行动参与指数的影响因素89

第三节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群体差异92

一、网络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93

二、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95

三、网络整体参与感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98

四、网络集体行动参与指数影响因素的群体差异101

第四章 集体情绪:青年不满的网络表达106

第一节 网络集体行动中的情绪表达106

一、典型案例:网络激活社会情绪107

二、行动反思:不能止于情绪宣泄111

第二节 集体情绪与集体行动116

一、理论解释:集体情绪的逻辑116

二、现实问题:焦虑情绪的堆积121

三、集体行动:集体情绪的动员126

第三节 我国青年集体情绪与网络集体行动131

一、集体情绪现状131

二、影响作用分析136

三、群体差异分析140

第五章 工具理性:集体效能的展示渠道151

第一节 从网络集体行动中获得效能151

一、案例分析:网民的惊人能量152

二、行动反思:网络不等于正义162

第二节 工具理性与集体行动164

一、理论解释:分享集体获益165

二、现实困境:抗争效能降低171

三、集体行动:夹缝中的理性175

第三节 我国青年的集体效能与网络集体行动180

一、集体效能现状180

二、影响作用分析184

三、群体差异分析188

第六章 社会认同:身份抗争的政治空间199

第一节 从网络集体行动中寻求认同199

一、典型案例:身份标识的迷惘199

二、行动反思:身份效应的固化205

第二节 身份认同与集体行动210

一、理论解释:追求积极的身份211

二、现实困境:迷失的身份归属215

三、集体行动:以“身份”抗争220

第三节 我国青年的身份认同与网络集体行动224

一、身份认同现状224

二、影响作用分析229

三、群体差异分析232

第七章 底线道德:伦理价值的自愿坚守242

第一节 从网络集体行动中守护正义242

一、典型案例:道德的堕落与沦丧243

二、行动反思:冷漠的旁观与道德召唤249

第二节 底线道德与集体行动253

一、理论解释:内在价值的平衡253

二、现实困境:道德震撼与突破258

三、集体行动:道德的自我救赎264

第三节 我国青年的底线道德及其影响因素268

一、底线道德现状268

二、影响作用分析271

三、群体差异分析273

第八章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路径分析279

第一节 路径理论模型及假设提出279

一、单一路径假设280

二、双元路径模型及假设282

三、三因素模型及假设285

四、四因素模型及假设287

第二节 假设检验291

一、单一路径检验291

二、双元路径检验292

三、三因素模型检验294

四、四因素模型检验294

第三节 模型构建295

一、模型修正295

二、模型验证296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298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302

第一节 研究结论302

一、网络集体行动中的青年群体302

二、青年社会心理与网络集体行动305

三、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路径分析307

第二节 政策建议308

一、转变态度308

二、加强研究312

三、规范引导315

第三节 研究反思320

一、研究贡献320

二、研究局限322

三、研究启示323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