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羲之草书艺术208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王羲之草书艺术208谈
  • 张国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71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王羲之(303~361)-草书-书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羲之草书艺术208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开篇:“晋末称‘二王’之妙”与“但使龙城飞将在”1

二、《行穰帖》与“笔法”、“笔势雄秀”2

三、钟繇“划被为穿”与“日常硬笔用途”3

四、《远宦帖》(局部)与“远(遠)”4

五、《寒切帖》与“月”6

六、《大道帖》与“一笔书”8

七、《妹至帖》与“妹”9

八、《龙保帖》与“保”11

九、《上虞帖》(局部)与“夜”13

一○、《累书帖》与“大‘也’”、“帖味”14

一一、《此事帖》与“共”16

一二、《其书帖》与“遂”17

一三、《秋月帖》与“力不具”、“却乏遒力”18

一四、《都下帖》(局部)与“又”20

一五、《四纸飞白帖》与“飞(飛)”22

一六、《飞白帖》与“乃”、“蕴藉”23

一七、《省飞白帖》与“省”24

一八、《贤室帖》(局部)与“知”25

一九、《奉对帖》与“释(釋)”、“《冠军帖》”27

二○、《长素帖》与“悬(懸)”29

二一、《虞义兴帖》(局部)与“兴(興)”、“一字中笔画粗细多变”31

二二、《秋中帖》与“中”33

二三、《郗司马帖》与“日”34

二四、《瞻近无缘帖》(局部)与“喜”36

二五、《尝新帖》与“招、始”、“组合中的‘台、召’”38

二六、《与足下别帖》(局部)与“比”40

二七、《豹奴帖》与“学草书要不要仅写草书”41

二八、《得足下书帖》与“慰”43

二九、《七月六日帖》与“七”44

三○、《旦书帖》与“‘定式’的‘经典字形’”45

三一、《适者帖》与“十”47

三二、《速还帖》与“时(時)”、“半行半草”48

三三、《热甚帖》与“惙”、“不常见的字临不临?”49

三四、《远近清和帖》与“隐(隱)”50

三五、《朝廷帖》(局部)与“梦(夢)”52

三六、《雨晴帖》与“大”54

三七、《旧妇儿帖》与“心”56

三八、《不得帖》与“进(進)、退”57

三九、《为定帖》与“定”59

四○、《长佳帖》与“如何”61

四一、《竹杖帖》与“令”62

四二、《幼年帖》与“因”、“书家的变化”64

四三、《使书帖》(局部)与“度”66

四四、《成都城池帖》与“池”、“补字”67

四五、《逸民帖》与“怀(懷)”69

四六、《丝布衣帖》与“财(財)”70

四七、《天鼠膏帖》与“鼠”71

四八、《胡母帖》与“平”72

四九、《讲堂帖》与“帝”73

五○、《药草帖》与“彼”74

五一、《胡桃帖》与“疏”、“晚年的宁静”75

五二、《严君平帖》与“严(嚴)”77

五三、《有书帖》与“其”79

五四、《虞安吉帖》(局部)与“吉”80

五五、《羊参军帖》与“写错时的涂改”82

五六、《佳舍帖》与“舍”、“第一行齐平”83

五七、《旦夕帖》与“静(靜)”、“章法中的动与静”85

五八、《诸贤帖》与“阔(闊)”87

五九、《诸从帖》(局部)与“诸(諸)”88

六○、《知卿忧吾饮酒帖》与“断(斷)”90

六一、《长风帖》与“长(長)”92

六二、《旃蘮帖》(局部)与“桃”94

六三、《舅母帖》与“魏”、“‘二王’本为一体”95

六四、《又不能帖》(局部上)与“不”、“风神”97

六五、《又不能帖》(局部下)与“罔”、“集古字”99

六六、《儿女帖》与“婚”101

六七、《谯周帖》与“出”、“横势”103

六八、《散势帖》与“散”、“灼怛”105

六九、《衰老帖》与“衰”、“单起笔”107

七○、《不快帖》与“快”、“快写慢写之谜”109

七一、《小佳帖》与“问(問)”、“熟练时行笔自然的变化”110

七二、《阔别帖》(局部)与“眷”、“‘羲’的写法”111

七三、《虞休帖》与“休”、“用笔的笔势”113

七四、《一起帖》与“调(調)”、“浓墨”115

七五、《侍中帖》与“恐”117

七六、《敬豫帖》与“豫”119

七七、《袁生帖》与“袁”120

七八、《适太常帖》与“军(軍)”122

七九、《临川帖》与“不”、“不循常规”124

八○、《疾患帖》与“抽象化”126

八一、《知宾帖》(局部)与“年”127

八二、《司州帖》(局部上)与“落”128

八三、《司州帖》(局部下)与“宰”130

八四、《里人帖》(局部)与“至”132

八五、《节日帖》与“节(節)”133

八六、《仆可帖》与“仆(僕)”135

八七、《想弟帖》(局部)与“复期”、“临不临有争议的字”136

八八、《重熙帖》(局部)与“熙”138

八九、《迁转帖》(局部)与“贤(賢)”140

九○、《游目帖》(局部)与“雄”141

九一、《乡里帖》(局部)与“乡(郷)”、“传统”143

九二、《初月帖》(局部)与“过(過)”145

九三、《想佳帖》与“书法的多样性与兼收并蓄”147

九四、《定听帖》与“听(聽)”148

九五、《二谢帖》与“回”150

九六、《谢光禄帖》与“雕”、“简笔”、“点的问题”151

九七、《徂暑帖》与“感”153

九八、《服食帖》与“年”155

九九、《庾丹杨帖》与“丹”157

一○○、《月半帖》与“复(復)”158

一○一、《知足下帖》与“念”160

一○二、《分住帖》与“住”162

一○三、《旦反帖》与“眼光:不断地自我提升”164

一○四、《小园帖》(局部)与“美到只可欣赏”165

一○五、《清晏帖》与“岁(歲)”、“草书中的慢速与笔力、笔势”169

一○六、《朱处仁帖》与“处(處)”171

一○七、《盐井帖》与“闻(聞)”172

一○八、《七十帖》(局部)与“耶”173

一○九、《自郗中丞帖》与“时间的磨洗,喜好的变化”175

一一○、《小大悉帖》(局部)与“承”176

一一一、《劳人帖》与“意”、“传统写法的变化”177

一一二、《遇信帖》与“遇”、“偶尔的‘重笔’”178

一一三、《运民帖》与“运(運)”179

一一四、《八日帖》与“隐(隱)”、“八大山人寄予情感的签名”181

一一五、《转佳帖》(局部)与“面(?)”、“篇章中的‘超大字’”184

一一六、《伏想清和帖》与“清和”、“两点与空挑区别”186

一一七、《大热帖》与“晚”、“美也是一种适应、养成”189

一一八、《周常侍帖》与“周”190

一一九、《送梨帖》与“殊”、“欣赏王献之的字”191

一二○、《不大思帖》与“方”192

一二一、《西问帖》与“度”194

一二二、《中郎女帖》与“大”196

一二三、《发虐帖》与“胡椒与辣椒:学书者偏好”197

一二四、《肿不差帖》与“肿(腫)”199

一二五、《如常帖》与“呕(嘔)”、“王书楷书后继乏人”200

一二六、《贤内妹帖》与“妹”、“应比较对照学习”201

一二七、《狼毒帖》与“狼”203

一二八、《安西帖》与“安”205

一二九、《阔转久帖》与“久”207

一三○、《阮公帖》(局部)与“须(須)”208

一三一、《冬中帖》与“一帖之中的楷意与草意”210

一三二、《执手帖》与“手”、“隶书余韵,惊鸿一瞥”212

一三三、《家月末帖》与“月”、“熟练者的不守传统”213

一三四、《丘令帖》与“丘”214

一三五、《东旋帖》与“旋”216

一三六、《遣书帖》(局部)与“昨、喜:字形美的极品”、“异趣”218

一三七、《增慨帖》与“示”220

一三八、《由为帖》与“由”222

一三九、《知远帖》与“集字应算真迹,下真迹一等”223

一四○、《知念帖》与“职(職)”、“书者心绪超人的宁静”225

一四一、《谢生帖》与“生”228

一四二、《初月帖》与“二”、“俗写”230

一四三、《破羌帖》(局部上)与“破”232

一四四、《破羌帖》(局部下)与“收复旧土的喜悦”234

一四五、《十月七日帖》(局部)与“取”236

一四六、《前从洛帖》与“府”238

一四七、《皇象帖》与“象”239

一四八、《远妇帖》与“疾”、“随意但不失法度”240

一四九、《阮生帖》与“阮”242

一五○、《君晚帖》与“书法:曾经的舞台的中心”243

一五一、《中郎帖》与“羸”、“难字的互相借鉴”244

一五二、《时事帖》与“事”、“作品的‘品’”246

一五三、《参朝帖》与“参(參)”、“临帖应以笔画精到者为先”248

一五四、《大佳忧卿帖》(局部)与“官”250

一五五、《裹鲊帖》与“疑问:赵孟頫为什么会临写此帖?”252

一五六、《食小差帖》与“故”254

一五七、《道意帖》与“朝”256

一五八、《勿杀帖》与“马(馬)”258

一五九、《嘉兴帖》与“兴(興)”259

一六○、《荀侯帖》与“侯”、“有些字,不用标准草形”261

一六一、《先生帖》与“先”、“不刻意求工是出于礼貌”263

一六二、《知欲帖》与“没有明确法则的字最难”264

一六三、《汝不帖》(局部)与“伪帖的争论”266

一六四、《差凉帖》与“差”267

一六五、《月半哀感帖》与“书者的情感:总会有,在字里行间”269

一六六、《独坐帖》与“切”、“王书风格差异”271

一六七、《黄甘帖》与“至”273

一六八、《尊夫人帖》与“敬”275

一六九、《日五期帖》与“验(驗)”276

一七○、《雨快帖》与“灸”、“‘某月某日’的写法”278

一七一、《适得书帖》与“适(適)”、“王书用笔连带的极致”281

一七二、《长史帖》与“长(長)”282

一七三、《此郡帖》(局部)与“草书的‘画’或‘描’”284

一七四、《得凉帖》与“云”286

一七五、《长平帖》与“食”288

一七六、《承足下帖》(局部)与“委”289

一七七、《尚停帖》与“停”291

一七八、《诸疾帖》与“疾”、“王书的刚:化曲为直”293

一七九、《丹杨帖》与“丹”295

一八○、《太常帖》与“俞”297

一八一、《思想帖》与“忧(憂)”299

一八二、《热日帖》与“乘”301

一八三、《多日帖》与“六”、“书法中的变化”303

一八四、《期已至帖》与“当(當)”、“书法中的精彩”305

一八五、《舍子帖》与“物”307

一八六、《乡里人帖》与“乡(郷)”308

一八七、《月末帖》与“见(見)”309

一八八、《昨见帖》与“消息”、“常用词组的临写”310

一八九、《雪候帖》与“雪”312

一九○、《廿八日帖》与“情”、“《书谱》与王书一脉相承”314

一九一、《近日帖》与“近”、“对字的单独分析和在篇章中分析”316

一九二、《得万书帖》与“委”318

一九三、《告姜帖》(局部)与“匆匆”320

一九四、《百姓帖》(局部)与“严(嚴)”322

一九五、《末春帖》与“春、哀”、“章草的惊艳和‘审美疲劳’”324

一九六、《一朝帖》与“王书不多的‘行中草’”326

一九七、《奉迎帖》与“之”、“矫若惊龙”327

一九八、《想彼悉佳帖》与“作品羲、献归属之辨”328

一九九、《得柰帖》(局部)与“柰”330

二○○、《驰期帖》与“或”、“最好不要‘想当然’”332

二○一、《酷旱帖》与“酷”、“雅俗之论”、“淹留”334

二○二、《学书帖》与“章法紧密、疏朗利与弊”336

二○三、《廿七日帖》与“告”、“平淡天真的字”337

二○四、《适得遣书帖》与“会(會)”、“什么是风格”338

二○五、《君顷帖》与“永”339

二○六、《鹘不佳帖》与“辈(輩)”340

二○七、《不得西问帖》与“伪托之作”341

二○八、尾篇:“疑是故人来”与“东方欲晓”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