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巴蜀诗学研究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明清巴蜀诗学研究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144059.jpg)
- 郑家治,李咏梅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08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史-研究-四川省-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巴蜀诗学研究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明代以前巴蜀诗学简论1
第一章 汉代的辞赋家及其诗学理论2
一 汉赋第一人司马相如的辞赋与“作赋之迹”、“赋家之心”3
二 王褒的辞赋与“赋体物而浏亮”5
三 学者型辞赋大家扬雄的辞赋与儒家文论7
第二章 唐、五代的诗学理论15
一 陈子昂以复古为革新的风骨兴寄论16
二 诗仙李白的诗歌及诗学思想20
三 古代第一篇词论——欧阳炯的《花间集序》24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诗学词学理论28
一 宋初田锡重性情重个性的诗论29
二 苏舜钦重性情及劲健之美的诗论32
三 苏洵的诗文创作论35
四 苏辙重视养气的诗文理论38
五 宋代文学第一人——苏轼的诗词文论42
六 中国第一部词论——王灼的《碧鸡漫志》60
七 南宋时期诗人理学家的诗文理论69
八 元代文宗虞集的正统儒家正统诗论73
第一编 明代前中期一般诗学家研究80
第一章 明代巴蜀第一部诗话——安磐《颐山诗话》研究81
一 安磐的诗歌本质论83
二 安磐的诗歌美学论85
三 安磐的诗歌创作论90
第二章 谢东山、熊过、赵贞吉的诗学研究98
一 谢东山诗学简说98
二 熊过诗话研究100
三 赵贞吉诗学研究104
第三章 心学家来知德的诗学思想研究108
一 来知德的诗歌本质论108
二 来知德的诗歌美学论111
三 来知德的诗歌创作论115
四 来知德的诗歌接受论122
第四章 性灵派的先驱——张佳胤的诗学研究123
一 张佳胤的诗歌本质论124
二 张佳胤提倡性灵说133
三 张佳胤的诗歌美学论137
四 张佳胤的诗歌创作论145
第二编 明代博学第一人——杨慎的诗学研究155
第一章 杨慎的诗歌本质论157
一 从不同角度直接论述诗歌的本质157
二 在论述才学关系时论及诗歌本质160
三 在批评宋人“诗史”观时论述诗歌本质162
四 在论诗歌构思创作时论述诗歌本质164
第二章 杨慎的诗歌美学论165
一 杨慎诗歌美学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166
二 主情求真,以表现真情为美169
三 继承风雅,提倡温柔敦厚之美176
四 倾心六朝初唐,提倡含蓄蕴藉天然清新之美182
五 博采众长,提出了多种相对的美学范畴199
第三章 杨慎的诗歌创作论230
一 强调独创,认为“同能不如独胜”230
二 重视独创,而又不废学习与读书234
三 论述创作的基本原则243
四 具体论述创作的各个方面248
第四章 杨慎的诗歌体式论263
一 杨慎诗歌体式论立论的基础较为坚实263
二 从诗句长短的角度对诗歌体式进行纵向考察264
三 注意考察论述较少见的古体诗歌体式267
四 探索五言律诗的起源269
五 探索七言律诗与绝句的起源271
第五章 杨慎词学研究274
一 杨慎的词作及词学著作简述275
二 杨慎的词体渊源论280
三 杨慎的词本质论初探298
四 杨慎的百花齐放美学论305
五 杨慎词学创作论及对词牌、典故、意象的考释317
第三编 明代诗学百科全书《雅伦》及《汉诗总说》研究326
第一章 《雅论》的成书经过与宗旨、体例及总体评价328
一 《雅伦》成书的经过与宗旨328
二 《雅伦》的编撰体例329
三 对《雅伦》的总体评价331
第二章 费经虞的诗歌发生论与本质论335
一 引用前人观点证明其诗歌发生论与本质论336
二 自己论述诗歌发生论与本质论338
第三章 费经虞的诗歌风格论与美学论346
一 分时代、流派、个人来划分论述风格体调347
二 具体论证各种风格美与意境美357
三 在《琐语》等其他地方更广泛深入地论述风格及风格美368
第四章 费经虞的诗歌体式论379
一 费经虞的楚辞论380
二 费经虞的赋论383
三 费经虞的乐府论390
四 费经虞的古体诗论398
五 费经虞的近体诗论404
第五章 费经虞的诗歌创作论421
一 “诗不妙悟而不能入,不力学则不能精”422
二 不可随人转动,又不可妄自主宰425
三 规模出之古人,意兴直抒胸臆430
四 诗歌学习及创新的要领432
五 对创作过程、步骤与方法的论述437
第六章 费经虞的诗歌鉴赏批评论459
一 费经虞的鉴赏论460
二 费经虞的批评论462
第七章 费经虞的诗歌发展论468
一 《雅伦》之《体调》实际也是诗歌发展史与诗歌发展论468
二 《琐语》讨论诗歌发展论469
三 在《时代》中专论诗歌发展史472
第八章 费经虞对诗歌的其他具体论述482
一 有关诗人品德及诗歌功能的论述483
二 费经虞论题引489
三 费经虞论音韵492
第九章 费锡璜诗学研究501
一 高度赞扬汉诗,得出了诗以代降的诗歌发展论501
二 重视诗歌的抒情本质而不废诗教506
三 费锡璜的诗歌美学论509
四 费锡璜的诗歌解读论514
五 费锡璜的诗歌创作论518
第四编 彭端淑《雪夜诗谈》研究527
第一章 《雪夜诗谈》的成书经历与体例及宗旨528
一 纵向评论从汉魏至今的诗歌,即“上下千古,纵横百家”529
二 以彭氏自己的评论为主,又“兼采古人名评及所摘佳句”531
三 以具体鉴赏为主,以综合论述为辅531
四 以客观评赞为主,即“弃瑕录瑜,披沙拣金”532
第二章 彭端淑的诗歌发展论533
一 诗以代变、诗以代进的诗歌发展观536
二 以作家作品的评鉴为依据,梳理从汉魏到清代前中期的诗歌发展史541
第三章 彭端淑的诗歌美学论548
一 标举真实自然之美549
二 崇尚阳刚之美557
三 标举多种诗歌美学范畴570
第四章 彭端淑的诗歌创作论581
一 论述创作态度,强调以生命为诗581
二 强调生活阅历与学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83
三 论述创作意兴与灵感585
四 强调人品胸襟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86
五 极力提倡独创而又不废学习588
六 具体论述诗歌创作的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592
结语609
第五编 清代“百科全书”——李调元诗学研究611
第一章 李调元的诗歌发展嬗变论与诗歌本质论612
一 李调元的诗歌发展嬗变论613
二 李调元的诗歌本质论617
第二章 李调元的诗歌美学论621
一 提倡天然平易之美621
二 提倡阳刚之美624
三 提倡清远闲放之美626
四 提倡清倩秀艳之美627
五 提倡刚柔二美兼备628
六 李调元鄙弃的诗歌风格630
第三章 李调元的诗歌创作论632
一 注意诗歌的声律633
二 论述诗歌创作的方法635
三 论述学诗方法642
四 论学诗作诗之忌讳647
第四章 李调元词学研究649
一 渊源发生论:主张“词乃诗之源”650
二 美学论:主张百花齐放655
三 李调元词创作论677
第六编 “独立乾嘉一诗豪”——张问陶诗学研究683
第一章 张问陶的诗歌本质论684
一 张问陶对性情的论述685
二 张问陶对性灵的论述689
第二章 张问陶的诗歌美学论695
一 以真为美695
二 标举各种风格美702
第三章 张问陶的诗歌创作论718
一 论创作的总原则:为诗要创新要有我,反对摹拟及以考据为诗719
二 论诗歌的表现对象722
三 论述具体的创作方法730
第四章 张问陶的诗歌渊源论739
一 一般性论及的诗人及诗歌740
二 评价袁枚其人其诗747
三 论述李白与苏轼756
四 论述杜甫其人其诗765
第五章 历代对张问陶诗歌及诗学评价的再评价784
一 现代人有关张问陶评价的评论784
二 清代及近代人有关张问陶评价的评论791
结语801
余论 古代巴蜀诗学的分期与特点及产生原因初探806
第一章 古代巴蜀诗学分期及简单回顾806
一 巴蜀诗学的萌生期——汉唐时期807
二 巴蜀诗学的发展繁盛期——两宋时期809
三 巴蜀诗学的专门化时期——元明清时期812
第二章 古代巴蜀诗学的成就与特点821
一 成就巨大,创造了多个第一821
二 巴蜀诗学多是诗人作家之论,很少专门文论家、诗论家之论823
三 巴蜀诗学多产生于盛世,是巴蜀文化与中原主流文化交融的结晶827
四 巴蜀诗学没有门户之见,很少偏颇之论828
五 巴蜀诗学在基本理论上有一以贯之的观点与特点830
第三章 古代巴蜀诗学产生原因初探851
一 特殊地域及经济影响852
二 深厚的文化文学传统及积累的影响858
三 时代发展——开放与交流的影响864
结语 巴蜀诗歌创作及诗学对近现代的影响880
主要参考书目893
后记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