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记忆 章开沅口述自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章开沅口述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9233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章开沅-自传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记忆 章开沅口述自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家世叙略1
1.两位祖先1
2.东院西院3
3.父母的婚姻5
4.家庭革命二人组6
5.父亲追求自立始末7
二 童年9
1.儿时琐忆9
2.私塾启蒙12
3.小学生活13
三 西行逃难18
1.告别老宅18
2.乱世生死19
3.离别双亲20
四 九中忆旧22
1.日常衣食住22
2.上游民族,下游民族25
3.两任校长27
4.几位国文老师29
5.两位音乐老师32
6.“老马”班主任33
7.课外阅读35
8.游泳37
9.探寻鬼火之谜39
10.一桩无头公案40
11.扰了谁的梦42
12.对被开除的一种推测44
五 学会计47
1.进入计政专修班47
2.王家坪记事48
3.又被开除50
六 当船工53
1.“长江大学”入学记53
2.船工日常54
3.船夫众生相56
4.那一夜,月黑风高58
5.又没有毕业60
七 抄公文62
1.仓库抄写员62
2.工资被骗走63
3.一次“讨债行动”64
八 铜梁当兵66
1.军营生活掠影66
2.五弟“逃亡”69
3.“闹营”被“禁闭”71
4.多余的报复73
5.退伍记75
九 金陵求学79
1.报农经,学历史79
2.课堂学习点滴81
3.茶会与讲座83
4.课余游乐85
5.金“男”大,金“女”大88
一○ 校园民运90
1.爝火团契90
2.墙报诗文92
3.一箱子书94
4.“中国往何处去”95
一一 投奔解放区98
1.离开金大98
2.奔向光明100
3.过封锁线101
4.进入中大103
5.新革命碰上旧警察106
一二 中原大学受训109
1.干部与学员109
2.土炕与窝头111
3.一份好墙报114
4.无缘战场116
一三 初到武汉119
1.南下119
2.教育调查121
3.办学方针之争123
4.与华中大学合并125
5.新中国成立时我家人的心态127
一四 参加土改130
1.改造土地,也改造学校130
2.和平土改的失误132
3.一次扭转偏向的会议133
4.杀一儆百的效果135
5.人声灯影137
一五 初执教鞭139
1.登上讲台139
2.从头学起,过教学关141
3.噩梦成真142
4.我的“教学研究”143
5.学政治,买资料144
一六 成家147
1.进军科学,坠入爱河147
2.那时,对政治不敏感149
3.棉被与脸盆152
4.庐山蜜月154
5.感恩吾妻156
6.家和秘钥159
7.孩子是独立的个体161
一七 下放草埠湖164
1.慷慨激昂奔荒湖164
2.开生荒,管右派166
3.洪水猛兽168
4.灾后自救170
5.灾后吃与住171
6.世界观问题173
一八 学术盛会176
1.放卫星176
2.下田野177
3.上北京181
4.集中修改183
5.天堂生活185
一九 借调北京187
1.想去北大,却去了文史委187
2.关于东老188
3.关门抢救,效果不佳191
4.行老与蔡端193
5.同事溥仪195
二○ 筹建史调会198
1.参与筹建史调会198
2.东老谈社会历史调查200
3.史调会的工作规划202
4.流产的调查204
5.公余研究206
二一 评李秀成挨批209
1.我的急就章209
2.为叛徒辩护,歪曲经典220
3.在“三不”的日子里226
4.重返白塔寺228
二二 “文革”岁月231
1.大字报231
2.牛棚233
3.小女病危236
4.苦中有乐绿化组239
5.东风农场241
6.工农兵学员246
7.两个场景,一点启示248
二三 借调《历史研究》251
1.三个“不适当”251
2.编辑部与“四人帮”252
3.业务点滴255
4.女儿眼疾259
5.抽烟与爱国主义261
6.夜宿镜泊湖264
二四 主编《辛亥革命史》267
1.林言椒的建议267
2.“三结合”写作班子269
3.克服“左”的影响270
4.修改定稿273
5.成立辛亥革命史研究会275
6.革命性质问题278
二五 第一次出国访问282
1.北山康夫的承诺282
2.1978年到访的其他外国学者283
3.访美杂记286
4.从东京到京都290
二六 两岸中国学者第一次正式会晤296
1.“贵地出人才”296
2.革命性质之争298
3.会后余兴300
二七 经营历史所303
1.两度易名303
2.一个头、一副肩、一双腿305
3.危机与出路310
二八 马尼拉之行312
1.“三天后可拿签证”312
2.两手准备314
3.柳暗花明315
4.政局波动的影响316
二九 出任华师校长319
1.上任波折319
2.移毛主席像323
3.提倡美育逸事326
4.邓小平题校名328
5.“高”与“师”之争330
6.国际交流333
7.不拘一格用人才336
8.“东半球”与“西半球”340
9.副校长负责制344
10.不痴不聋,不做家翁347
三○ 几种“口述”349
1.每周两天做学问?349
2.不同意的就不执行?352
三一 海外四年访学记偶356
1.请假出国356
2.吃饭教学两不误358
3.接受荣誉博士学位362
4.韩国行366
5.法国行371
6.夏威夷会议375
7.滞留日本378
8.讲学台湾385
三二 为“南屠”取证389
1.对日索赔会389
2.贝德士文献393
3.纯如之死397
4.巧遇东史郎400
5.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东京国际会议403
6.关西巡回演讲408
整理后记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