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纠纷与国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美)韦罗贝(W.W.Willoughby)著;邵挺等译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7
- 标注页数:704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7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日纠纷与国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1
第一章 绪论——日本在满洲之条约上权利1
朴资茅斯(Portsmouth)条约2
一九○五年之中日条约4
日本之他种企图5
日俄密约5
二十一条——日本在满权利之稳固6
郑家电事件之日本新要求9
日本在满之其他利权10
日本要求在满之特殊利益蓝辛石井协定11
一九二○年之四国银行团12
华盛顿会议12
满洲之朝鲜人13
九国公约13
日本与张作霖14
第二章 李顿报告书中所述满洲及引起九一八事变之主要事实15
满洲之地位及其对于中国之重要15
李顿报告书所述日本在满之特殊利益17
中日冲突之不可避免18
中村事件18
中日纠纷当可用和平方法解决19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之爆发20
第三章 中国根据盟约第十一条以纠纷问题申诉于国联24
九一八事变提起国联行政院之注意24
中国提出本案于国联26
中国以盟约第十一条申诉之理由28
不立即依据第十条而申诉之理由31
不立即依据第十六条而申诉之理由33
不立即依据第十五条而申诉之理由34
依据第十一条而申诉之理由36
第四章 行政院讨论中日之纠纷各关联问题40
行政院之程序40
开始讨论41
本案之联属问题42
第五章 行政院之讨论以迄一九三一年九月三十日议决之采纳44
日本之辩论44
行政院承认美国在纠纷中之关系46
行政院小组委员会之产生:五人委员会47
行政院对于中日两国之申请47
中国之答复48
日本之答复48
美国之复文49
美国以节略送致日本49
大会之关心50
行政院继续讨论:日本方面之陈述52
中国方面之陈述53
锡西尔之发言54
讨论之继续:中国请派中立调查团:日本反对54
美国此时反对调查团之理由:以日本军事行动未为日本文治机关所赞同56
行政院报告于大会57
大会无讨论之原因58
九月三十日之行政院议决59
美国与九月三十日议决案61
九月三十日议决案之数种观察62
日本申诉中国之反日行动63
中国对此申诉之答复64
日本提出中日间之基本问题65
日本在满洲扩张军事行动以代撤兵办法锦州之轰炸65
美国表示关心67
中国请早开行政院会议68
行政院再度集会:由白里安主席68
施博士演说68
芳泽之答复72
第六章 美国派遣代表列席行政院会议75
请美国派遣代表列席行政院会议之建议75
日本之反对76
美国代表列席行政院会议之结果90
巴黎公约经正式宣言与纠纷有涉92
第七章 行政院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议决案95
日本在满洲军事行动之继续扩大95
议决案草案提出于行政院96
所拟议决案之观察98
中国之意见99
日本之对案:基本原则之提出103
锡西尔爵士严诘日本所提出基本原则之性质105
马德里亚加之陈述106
锡西尔爵士再行发言109
中国提议将一切条约解释问题提交公断或法律手续解决110
日本坚拒宣布其基本原则111
票决十月二十四日之议决草案111
日本宣布其基本原则114
白里安驳复日本之宣言书116
日本之答复白里安117
中国之节略118
日本与美国往来之文件120
中国筹虑保护撤兵区域之办法:日本拒绝撤退军队123
第八章 行政院延会期中之事件——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十六日125
日本截留盐税128
中国报告行政院日本在满洲组织傀儡之统治129
第九章 行政院巴黎会议133
行政院十一月十六日重行集会时遭逢之情势133
行政院重行集议133
美国遣派道威斯大使赴巴黎134
中国报告行政院日本已作更进一步之侵略135
日本占领齐齐哈尔136
日本致行政院之文件138
锦州141
第十章 行政院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日之议决案150
提议设立调查委员团150
十二月十日之议决154
中国对于议决案之观察157
白里安之意见161
美国赞同议决案165
行政院十二月十日议决案之评论167
行政院各小国发表意见169
调查委员团之职权范围174
日本提议组织调查团之蠡测174
委员团之组成:其职权范围178
第十一章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日至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五日行政院休会期内所发生之事件180
日本占领锦州182
一九三二年一月七日之美国照会:不承认主义之宣布182
中国之答复184
日本之答复184
第十二章 行政院第六十六届会议处理中日之纠纷187
颜博士发动讨论187
佐藤之答辩190
颜博士之答辩193
李顿调查团之经费193
中国依照盟约第十条及第十五条之申诉193
彭古之演说195
对中日纠纷援用第十五条之法理讨论197
第十条204
第十五条下之程序206
上海情势之严重214
日本占领哈尔滨215
行政院各会员国除中日两造国外对于日本之申请215
关于行政院十二国申请书之意见221
日本断言中国非一有组织的国家222
颜博士之驳词223
国务卿史汀生致参议员波拉书226
台维斯之声明232
对于日本所述中国地位之观察232
行政院解释九国公约之资格233
满洲之宣言独立233
中国将争议转提国联大会234
行政院第十二次会议日本重申立场235
中国之答辩238
行政院将争议移付国联大会之议决案239
行政院嗣后之行动240
第十三章 大会讨论中日之争议241
中国之说明书241
中国致大会之说明书241
日本之「解释书」245
中国之反驳248
国联大会开会250
日本说明其立场258
国联大会总委员会讨论中日争议260
小国之意见261
西门代表英国发言要求宣布原则271
义大利发言272
德国发言272
法兰西发言272
爱尔兰发言272
其他小国之意见273
南斐洲发言273
中日代表结束讨论274
委派起草委员会及其工作276
三月十一日之大会议决案277
日本对于该议决案意见280
十九国委员会之设立282
美国赞成三月十一日之议决案282
大会所得结果之估计283
日本始终怀疑大会之权能286
第十四章 日本攻击上海288
上海之租界288
上海暴行之爆发290
日本提出要求291
租界当局宣布「戒严状态」292
中国屈服于日本哀的美敦书295
日本仍取军事行动暨战争之发生295
上海情势提出于国联行政院296
美国之声明297
日本之答复299
英国代美国发言301
嗣后之发展及讨论302
领事委员团之第二次报告与日本之答复304
日本轰炸中国水灾收容所307
日本之另一哀的美敦书309
中国否认十九路军之共产性质311
中国再行急请行政院行动311
行政院主席申请日本缓和其行动312
领事委员团之第三次报告314
行政院提议在上海召集会议315
英代表报告行政院美国赞同此项计划并将合作317
中日二国之接受317
日本继续战斗行为318
大会讨论上海情势319
大会总委员会讨论上海情势320
议决草案之辩论321
议决之通过324
总委员会讨论中日纠纷325
美国允在上海合作325
上海会议328
停战协定之成立328
十九国委员会致国联大会之报告书:停战协定328
国联大会关于采取该报告书之议决草案330
国联大会通过议决案中日两国之意见332
上海协定之最后签字333
对于上海事件之一般意见335
日本攻击上海之原因336
第十五章 「满洲国」之建立339
李顿调查团之观测340
不承认「满洲国」347
日本之承认「满洲国」及日「满」协定348
一九三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内田伯爵之演说349
中国外交部长罗文干博士之答复350
国联与「满洲国:」中国之说帖351
中国向日本抗议353
中国向国联抗议353
第十六章 李顿报告书354
行政院处理调查团报告书之权限355
李顿报告书之概论358
一般事实报告书第一第二及第三章中国之地位359
中国之民族主义361
共产主义361
中日关系362
满洲362
中日在满洲之冲突365
中村事件369
中日争议和平解决之可能369
九月十八日夜之事件369
其后之事件:轰炸锦州370
土匪活动370
中日在满洲之经济利益371
解决之原则及条件375
调查团向行政院之建议382
日本政府对李顿报告书之意见385
第十七章 李顿报告书与国联行政院391
中国意见391
日本再次表示之意见397
顾博士之答辩398
询问调查团有无赓续陈述398
继续讨论400
行政院其他会员对于李顿报告书未有总论404
李顿报告书经行政院转递大会408
中国对日本意见书之评论408
日本之别解413
第十八章 大会与纠纷415
中国开始讨论415
日本发言417
诸小国再表示意见421
法兰西演说427
英国演词428
义大利演说430
德国演说430
他国演说431
中国演说433
日本演说436
十二月九日议决案通过440
特别委员会进行双方调解起草两议决案441
特别委员会之理由书442
特别委员会放弃调解之企图准备按盟约第十五条第四段起草报告448
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大会通过之报告书449
日本评论此项提出之报告书459
大会简单讨论报告书461
中国接受(报告书)462
日方对报告书之批评与否认463
余论467
采纳报告书468
日本代表团宣言并退出大会会议厅470
中国之结论471
日本依据盟约第十五条第五段所发布之说明书475
美国接纳大会报告书477
苏俄之答复480
第十九章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远东情势之发展483
日本占领山海关483
日军占领热河并宣布其为「满洲国」之一部分483
日本退出国联485
塘沽停战协定485
国联对于中日纠纷之实际停止讨论486
第二十章 不承认原则及其效用495
实行不承认原则498
鸦片与「满洲国」505
中「满」邮政海关通车之关系509
出售中东路510
萨尔瓦多承认「满洲国」510
第二编513
第二十一章 日本已否从事战争513
日本之自辩513
中日是否已有战争515
根据盟约意义日本已否从事战争516
大厦谷战争523
第二十二章 巴黎非战公约中日纠纷中关于自卫权之运用526
第二十三章 自卫权辩护之详察531
自卫与盟约535
第二十四章 日本与盟约第十条540
中国与盟约第十条545
日本与华盛顿九国公约548
第二十五章 日本对其行动之自辩所引起之国际反响——各项努力以扩张和约之范围及确定「侵略」之解释为目的者549
美国干涉主义之发展550
扩张巴黎公约:废止施用「强力」之词556
侵略定义草案:潘立蒂报告557
一九三四年匈国京城国际法学会议决:解释巴黎条约561
第二十六章 日本退出国联564
第二十七章 中国之抵货运动571
日本之指责572
中国之答复575
李顿调查团对于抵货运动之所见582
中国抵货运动在国际公法上是否为合法之结论586
第二十八章 日本之门罗主义591
蓝辛石井换文592
日本之门罗主义594
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七日日本之声明595
言论界对于日本声明之反响600
他国政府对于日本声明之反响601
日本主义与美国门罗主义之比较606
美国对于门罗主义问题之关系614
日本之门罗主义618
英国之「门罗主义」623
第二十九章 结论626
附录639
一 国际联合会盟约639
二 华盛顿九国条约654
三 巴黎和平公约658
四 国联特别大会关于中日争议之报告书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