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1515780.jpg)
- 浙江大学,岑可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ISBN:712000007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漫画:连环画-作品-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锅炉热平衡试验1
1-1 热平衡试验的目的与任务1
1-2 热平衡试验的准备工作1
一、试验的组织与准备工作的内容1
二、试验大纲的一般内容1
三、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及测点位置2
1-3 热平衡试验的技术条件4
一、试验负荷的选择4
二、煤质与主要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4
三、试验前的稳定阶段与试验持续时间4
二、试验报告5
一、数据的整理5
1-4 试验数据的整理与试验报告5
1-5 锅炉的热平衡计算6
一、输入热量Q17
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Q17
三、排烟热损失q28
四、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39
五、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9
六、散热损失q510
七、灰渣物理热损失q611
八、锅炉效率11
二、ASME标准的热效率计算方法15
一、锅炉热效率计算的基准15
1-6 国外锅炉热效率计算方法概述15
第二章 炉内模化技术及冷炉试验方法25
2-1 炉内模化的目的及自模化区的确定25
2-2 炉内冷态模化原理27
2-3 炉内热态模化原理30
一、燃烧器矫形模化方法(或称Thring-Newby法)31
二、燃烧器放大后移加炉底风的热态模化法32
三、冷炉试验时的近似热态模化法37
2-4 气固两相模化理论基础38
一、燃料颗粒在气流中的受力分析38
二、两相流动的相似准则41
三、两相模化技术43
2-5 模化试验中的若干观测技术46
2-6 研究混合过程的热平衡方法47
第三章 旋流式燃烧器的试验研究方法49
3-1 旋流式燃烧器的试验特性参数及旋流强度的决定49
一、旋流式燃烧器调试的要求及有关试验特性参数49
二、燃烧器旋流强度的确定49
3-2 旋流强度对燃料着火过程影响的试验58
一、煤粉的着火温度ti58
二、着火与煤粉中挥发分的关系60
三、加热煤粉至着火的主要热源分析61
四、稳定着火所必需的最小烟气回流量计算62
五、燃烧器旋流强度和烟气回流量的关系63
3-3 旋流式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对燃料燃烧影响试验66
3-4 旋流式燃烧器热态试验的总结方法69
一、烟量平衡70
二、碳量平衡70
三、过量空气系数71
四、各测量截面的未燃尽程度72
五、局部容积热负荷及局部截面热负荷72
六、测量截面处燃料的放热量和吸热量73
七、沿测量截面几个平均参数的计算73
一、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炉膛的形式74
二、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结构74
4-1 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调试的一般原理74
第四章 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调试74
三、关于直流燃烧器射流的刚性77
四、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冷热态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的差异80
五、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着火特性83
4-2 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调试的方法84
一、投产前或大修后的冷态调整试验84
二、四角配风均匀性试验85
三、煤粉分布均匀性试验86
七、单个直流燃烧器的热态试验调整91
六、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停投方式试验91
八、过热汽温的调节91
四、煤粉细度对燃烧影响的试验91
五、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的调整91
4-3 燃烧劣质煤时的调试问题92
一、劣质煤燃烧的特点92
二、一、二次风布置形式和风量分配的调整92
三、关于周界风和夹心风的调试94
四、关于切圆直径d0的调试96
五、钝体燃烧器在劣质煤燃烧中的应用97
六、关于三次风的调试99
七、关于炉内卫燃带的装置问题100
八、关于过热汽温的调试100
九、燃用劣质煤时防止结焦的调试100
一、研究炉内辐射受热面结渣、沾污的意义102
第五章 炉内沾污、结渣、积灰的试验研究方法102
5-1 炉内辐射受热面的沾污、结渣及腐蚀过程102
二、炉内水冷壁沾污、结渣及腐蚀过程的机理105
5-2 结渣、沾污对炉内传热和运行影响的各种参数111
5-3 结渣、沾污对炉内传热和运行影响的工业试验方法114
一、测量炉膛出口烟温Ti的近似总结法114
二、综合系数的总结法117
三、测量炉内温度场及炉膛出口烟温的总结方法117
四、测量炉膛出口烟温及水冷璧热有效系数Ψ117
5-4 沾污、结渣的专门性试验方法117
一、灰渣熔点及粘度试验118
二、试验室结渣、沾污专门试验台架118
五、根据煤灰成分来判断其结渣及沾污特性119
三、在锅炉中装设小型旁通烟道的试验方法119
四、根据煤灰烧结强度来衡量煤灰沾污特性119
六、利用热流计来试验沾污和积灰过程121
5-5 尾部对流受热面的沾污、积灰试验方法122
5-6 受热面沾污、积灰的动态特性试验方法124
5-7 减轻炉内受热面沾污、积灰的可能措施128
第六章 气流速度测量技术131
6-1 气力式速度测量方法131
一、毕托管测速131
二、放大测速装置138
三、均速管140
四、翼形测速装置141
五、含尘气流测速装置142
六、平面气流的测量144
七、空间气流测速装置144
八、炉内高温气流的测量150
6-2 热电式速度测量方法151
一、热电测速原理151
二、气流温度、压力变化对测量的影响156
三、气流方向的测量158
6-3 气流脉动速度的测量原理161
6-4 激光测速原理164
一、激光多普勒测速164
二、激光双焦点测速166
一、不等速取样误差169
第七章 气固两相浓度测量169
7-1 等速取样原理169
二、简单等速取样175
三、静压零位等速取样177
7-2 两相浓度的表示方法及适用范围181
7-3 煤粉及飞灰浓度的测定方法183
7-4 用燃烧法快速测定碳量186
第八章 高温测量技术188
8-1 热电偶测量高温烟气时的误差188
8-2 抽气热电偶192
一、用简化物理模型分析抽气热电偶的效率197
8-3 抽气热电偶的效率197
二、用试验方法确定抽气热电偶的效率201
8-4 高温测量用的组合热电偶206
一、零直径外推法207
二、双热电偶法208
三、三热电偶法209
第九章 烟气成分的分析方法211
9-1 烟气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211
一、奥氏分析器的原理和构造211
二、药剂的配制与仪器的使用方法212
9-2 烟气成分的色谱分析法214
一、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214
二、色潜仪的使用216
一、烟气中SO2的测量217
9-3 烟气中有害气体成分的测量217
二、烟气SO3含量的冷凝测量法219
三、烟气中NOx的测量220
第十章 炉内热流的测量224
10-1 导热式热流计224
一、圆柱形导热元件224
二、圆筒形导热元件226
三、圆盘形导热元件227
四、平板导热元件229
五、管壁形导热元件230
一、导热式热流计的热量平衡234
10-2 热流计热平衡及反向辐射测量234
二、反向辐射的测量241
10-3 其它型式的热流计242
一、热量计式热流计242
二、热容式热流计243
三、测温式热流计244
四、辐射式热流计245
10-4 热流计的标定247
第十一章 低温受热面腐蚀磨损及烟气露点的测量249
11-1 影响低温受热面腐蚀磨损的因素249
一、SO3的形成249
二、硫酸的生成及其对金属的腐蚀250
三、灰磨损251
11-2 短期腐蚀磨损速度的测量252
11-3 长期腐蚀磨损速度的测量258
11-4 酸沉积和露点测量的热质交换原理260
一、硫酸蒸汽的冷凝相图及热力学露点260
二、露点探头的传热传质过程261
三、影响探头表面酸沉积量的主要因素266
11-5 炉烟露点的测量方法267
一、露点测量的总结方法267
二、YL型烟气露点测量仪及其使用272
一、一元三点插值方法274
12-1 常用燃烧参数插值处理274
第十二章 燃烧试验数据微机处理274
二、三次自然样条函数插值方法278
三、二元三点插值方法285
12-2 试验数据准则方程多元回归分析289
12-3 常用物性参数多项式求值298
12-4 炉内燃烧气流速度场测量数据处理303
12-5 锅炉燃烧过程中随机信号的数据处理308
一、燃烧参数的随机性308
二、信号分析309
三、其它的数字特征315
四、随机信号处理的实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