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绿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申元村等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615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绿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绿洲——亟待加强研究的领域1
第二节 绿洲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2
1 天然绿洲——干旱地区孕育人类起源的摇篮,绿洲文明与文化的发源地3
2 中国历史时期绿洲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绿洲之路4
3 亚欧大陆桥的基石,当代绿洲的新使命与希望9
第三节 中国绿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1
1 中国绿洲研究现状11
2 绿洲研究的展望14
第二章 中国干旱区域及其基本地理过程18
第一节 中国干旱区与区域分异18
1 干旱的成因与地球上的干旱区18
2 中国干旱区的形成条件及划分指标19
3 中国干旱区30
第二节 荒漠化过程32
1 中国干旱地区形成的基本过程32
2 荒漠化过程及其基本特征40
第三节 绿洲化过程45
1 绿洲、绿洲化与绿洲化过程的概念45
2 绿洲化过程及其类型特征47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地理过程的影响53
1 人为荒漠化原因及历史教训54
2 人为绿洲化过程增强的途径60
第三章 绿洲地域系统64
第一节 干旱区山地64
1 概述64
2 干旱区山地自然特征67
3 干旱区山地与天然绿洲发育的关系70
4 地域屏障及其分隔作用76
第二节 绿洲系统与盆地地域系统77
1 绿洲系统77
2 盆地地域系统77
3 山地—盆地地域系统78
第四章 中国绿洲类型、特征及演替81
第一节 绿洲形成的条件81
1 稳定而丰富的水源81
2 地势平坦且土层较深厚83
3 充足的光照与较适宜的温度条件86
第二节 绿洲类型的划分87
1 绿洲单因素分类87
2 绿洲多因素综合分类91
第三节 中国绿洲分布特征94
1 基本上分布在西北温带干旱地区94
2 以盆地绿洲为主体的内陆流域绿洲是我国绿洲分布的主要特色96
3 我国绿洲几乎都以高大山系为依托96
第四节 绿洲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97
1 绿洲的发展及其阶段97
2 当代绿洲发展的基本趋势104
第五节 绿洲的演替与变化107
1 绿洲演变的自然因素107
2 绿洲演变的人为因素108
第五章 绿洲的结构与功能111
第一节 绿洲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111
1 绿洲系统及其一般特征111
2 绿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4
第二节 绿洲的资源结构与承载力117
1 绿洲资源类型及结构117
2 绿洲资源潜力与人口承载力121
第三节 绿洲土地利用结构与生产功能124
1 绿洲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124
2 绿洲土地利用结构126
3 绿洲土地生产功能138
第四节 绿洲防护林结构与绿洲稳定性研究142
1 绿洲防护林结构142
2 防护林功能——生态经济效益144
3 绿洲稳定性研究150
第六章 绿洲经济与绿洲文化158
第一节 绿洲经济与绿洲产业158
1 绿洲经济158
2 绿洲产业167
第二节 绿洲的民族与文化175
1 绿洲的民族175
2 绿洲文化及其建设183
第三节 绿洲的兴衰与绿洲历史188
1 影响绿洲兴衰的因素188
2 绿洲兴衰历史196
第七章 绿洲发展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08
第一节 绿洲发展规划208
1 绿洲发展规划研究概况208
2 绿洲发展规划研究的意义209
3 绿洲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212
第二节 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213
1 可持续发展设计213
2 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估231
第三节 绿洲发展规划实例研究235
1 吐鲁番荒漠区绿洲发展体系建设235
2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准绿洲发展体系建设240
第八章 绿洲管理体系的建设247
第一节 绿洲管理目标、管理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建设248
1 绿洲管理的内涵及目标248
2 绿洲综合管理体系设计248
3 绿洲综合管理运行机制建设249
第二节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55
1 建立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255
2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255
3 关系数据库系统258
4 空间数据库系统262
5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维护264
6 结语265
第三节 绿洲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建设266
1 政策体系与法规体系在绿洲建设中的作用266
2 政策体系建设267
3 法规体系建设273
第九章 中国绿洲区划研究278
第一节 绿洲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278
1 绿洲区划的概念278
2 绿洲区划的原则与方法279
3 绿洲区划的指标体系283
第二节 绿洲区划方案284
第十章 北疆绿洲区286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绿洲分布286
1 自然条件286
2 绿洲及其分布特点290
第二节 绿洲亚区291
1 额尔齐斯—乌伦古河流域绿洲亚区291
2 塔城—克拉玛依绿洲亚区295
3 艾比湖流域绿洲亚区297
4 伊犁河谷绿洲亚区300
5 天山北麓山前平原西段绿洲亚区302
6 天山北麓山前平原东段绿洲亚区305
第十一章 南疆绿洲区307
第一节 自然条件307
1 地质环境与封闭盆地地貌307
2 光热丰富、少雨多风的极干旱气候309
3 内陆水文313
4 暖温带荒漠土壤与植被314
第二节 绿洲的形成与演变315
1 绿洲的形成与发展315
2 古绿洲的衰亡316
第三节 绿洲亚区316
1 阿克苏河流域绿洲亚区316
2 渭干河流域绿洲亚区319
3 孔雀河三角洲绿洲亚区322
4 焉耆盆地绿洲亚区324
5 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亚区325
6 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亚区327
7 叶尔羌河流域绿洲亚区328
8 和田河流域绿洲亚区329
9 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前平原绿洲亚区330
第十二章 河西走廊绿洲区332
第一节 自然条件334
1 过渡性地质构造与走廊式平原地貌334
2 干旱气候和内陆水文特征335
3 荒漠植被与土壤337
第二节 绿洲的形成、分布、类型与演变338
1 河西走廊的黄土、黄土状物质338
2 绿洲的形成与分布339
3 绿洲的类型342
4 绿洲的演变343
第三节 绿洲亚区346
1 敦煌—安西盆地绿洲亚区346
2 酒泉—张掖盆地绿洲亚区348
3 武威—民勤盆地绿洲亚区350
第十三章 柴达木盆地绿洲353
第一节 自然条件355
1 构造盆地与荒漠地貌特征355
2 干旱气候和内陆水文特征356
3 植被与土壤荒漠特征突出,地域分异明显358
第二节 绿洲形成条件及绿洲分区360
1 绿洲形成条件360
2 绿洲分区362
第三节 绿洲类型、发展潜力及建设方向365
1 绿洲类型及其质量、数量365
2 农业绿洲发展潜力367
3 绿洲发展布局与绿洲稳定体系的建设371
第十四章 河套平原绿洲380
第一节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绿洲分区380
1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380
2 绿洲分区386
第二节 宁夏河套平原绿洲387
1 绿洲生产潜力388
2 绿洲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89
3 加快绿洲发展的对策394
第三节 内蒙古后套绿洲395
1 自然条件396
2 绿洲农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向398
第十五章 阿拉善绿洲406
第一节 阿拉善左、右旗绿洲406
1 自然条件407
2 绿洲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409
第二节 额济纳绿洲411
1 额济纳绿洲——古老的绿洲412
2 自然条件特征与存在问题414
3 拯救额济纳绿洲的措施与步骤416
第十六章 21世纪绿洲发展研究420
第一节 人类与绿洲的关系及绿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420
1 人类与绿洲的关系发展阶段分析421
2 绿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422
第二节 绿洲发展的新目标427
1 知识密集体系427
2 资源产业化高效益开发体系432
3 环境持续稳定保障体系437
第三节 21世纪绿洲发展研究展望440
1 绿洲合理发展规模及发展空间的研究440
2 绿洲知识经济产业化演进过程的研究441
3 知识经济下绿洲资源产业结构的研究442
4 绿洲发展保障体系调控的研究442
5 知识经济与PRED协调发展体系建设443
编后语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