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技术条件下的C4ISR 军队指挥自动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桂芳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61207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技术条件下的C4ISR 军队指挥自动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指挥自动化概述1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1
一、指挥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
二、指挥自动化的产生和发展4
三、指挥自动化的地位和作用15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建设及其理论18
一、指挥自动化建设18
二、指挥自动化建设理论19
三、指挥自动化建设理论框架结构21
四、研究指挥自动化建设理论的重要意义30
第二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33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概述33
一、军事需求分析概念33
二、军事需求分析的发展37
三、军事需求分析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40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规律和原则43
一、军事需求分析规律和原则概述44
二、军事需求分析的主要规律45
三、军事需求分析的主要原则49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内容55
一、总体需求分析55
二、分项需求分析56
三、系统战术指标体系分析58
四、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65
五、对系统研制的要求和构想65
第四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机制66
一、对军事需求分析机制的认识66
二、建立科学合理军事需求分析机制的设想68
三、推进军事需求分析机制建设应把握的问题73
第五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军事需求分析方法74
一、军事需求分析的一般程序74
二、军事需求分析的一般方法80
第三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87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概述87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的作用88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的原则89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的关键和难点90
四、指挥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人员的素质91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使用总体设计93
一、使用总体设计的概念及意义93
二、使用总体设计的任务与内容94
三、使用总体设计方案的形成99
四、使用总体设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00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总体设计102
一、逻辑总体设计102
二、物理总体设计106
第四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123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内容123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原则124
一、坚持走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原则124
二、坚持统一技术体制、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125
三、坚持首长挂帅、顶层设计的原则125
四、坚持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和攻防兼备的原则127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方法128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128
二、快速原型方法133
三、系统建设方法的实际运用137
第四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过程138
一、作战需求分析(必要性研究)阶段139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139
三、系统分析阶段144
四、系统设计阶段146
五、系统实现阶段149
六、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阶段154
第五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156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概述156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含义156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内容160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原则163
四、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意义166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168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概念169
二、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170
三、确定指标体系的步骤171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方法175
一、静态评估方法175
二、动态评估方法177
三、综合效能评估方法180
第四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效能评估的程序184
一、确定目标185
二、制定约束条件186
三、分析流通过程186
四、定义指标体系188
五、选择评估方法188
六、数据综合给出结论188
第六章 指挥自动化法规建设190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法规概述190
一、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基本概念190
二、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层次192
三、指挥自动化法规的效力范围193
四、指挥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法规194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制定198
一、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制定原则198
二、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制定程序201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实施203
一、指挥自动化法规的实施形式203
二、保证指挥自动化法规顺利实施应把握的几个问题205
第七章 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208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及其基本特征208
一、制定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意义208
二、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209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基本指导思想212
一、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服从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整体利益212
二、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提高系统整体效能212
三、走军地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增强指挥自动化发展的活力与后劲213
四、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213
五、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保持我军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213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214
一、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目标214
二、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重点215
三、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途径215
四、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步骤216
五、指挥自动化发展政策措施216
第四节 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18
一、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制定218
二、指挥自动化发展战略的实施221
第八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分类与结构224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224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224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组成的要求225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分类229
一、按军种分类229
二、按作战指挥层次分类230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231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宏观体系结构231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各分系统体系结构233
第九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指挥机构、工作方式和战勤人员242
第一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指挥机构242
一、自动化指挥所的概念242
二、自动化指挥所的分类243
三、自动化指挥所的基本要素组成245
四、自动化指挥所的基本布局245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247
一、作战值班方式247
二、记录重演方式248
三、边作战边重演方式249
四、模拟训练方式249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战勤人员252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中战勤人员的编成252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中战勤人员的职责253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对战勤人员的要求255
第十章 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运用259
第一节 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259
一、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259
二、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则260
三、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程序260
第二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运行262
一、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主要特点262
二、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主要工作263
第三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保障265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保障265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工程保障266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装备保障267
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其他保障267
第四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管理268
一、建立健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机制269
二、认真做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具体管理工作269
三、实现传统指挥手段和指挥自动化手段的有机结合270
第五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电磁防护270
一、制定系统电磁防护计划270
二、划分系统电磁防护区域271
三、划分无线电通信频率271
第六节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调整272
一、组织系统接替272
二、组织系统重组273
三、组织系统转移273
第十一章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275
第一节 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75
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275
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281
三、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建283
第二节 俄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87
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287
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290
三、俄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特点291
第三节 日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91
一、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92
四、中央指挥所293
第四节 韩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93
一、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294
二、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294
三、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韩军部分)295
第五节 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296
一、情报预警系统296
二、指挥与控制系统297
三、通信系统299
第六节 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300
一、指挥控制系统301
二、通信系统303
第十二章 实现指挥自动化的主要技术306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306
一、计算机系统306
二、数据库技术307
三、网络技术308
四、多媒体技术311
五、作战模拟技术312
六、信息融合技术313
七、信息安全技术316
八、综合集成技术319
第二节 现代侦察与监视技术323
一、空间侦察与监视技术323
二、空中侦察与监视技术326
三、水面(下)侦察与监视技术328
四、地面侦察与监视技术330
第三节 通信技术332
一、通信技术332
二、野战综合通信技术337
主要参考文献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