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1582244.jpg)
- 张民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85038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汉语(学科: 古音 学科: 研究 地点: 清前期) 汉语 古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编 清代古音学的开创与古本音理论的建立(下)——柴绍炳、毛先舒、方以智、王夫之等人古音学研究2
第一章 柴绍炳生平著述及其主要学术活动2
第一节 柴氏主要生平及其著述2
第二节 柴氏古音学之大概5
第三节 柴绍炳《与顾宁人论古韵书》之内容7
第二章 《柴氏古韵通》的著述及有关音论14
第一节 《柴氏古韵通》的著述和编写体例14
第二节 柴氏音论二十一篇之主要内容15
第三节 柴绍炳关于古今音异问题的论述18
第三章 柴绍炳古韵“四通”说与古韵分部27
第一节 柴绍炳古韵“四通”说的可取性及其不足27
第二节 柴绍炳古音分部及其得失32
第三节 柴绍炳入声分部与入声兼配阴阳说39
第一节 柴绍炳在清代古音学中的历史地位47
第四章 柴绍炳古音学之建树及其历史局限性47
第二节 柴绍炳古音学的历史局限性51
第五章 毛先舒主要生平著述及其音理说57
第一节 毛氏主要生平活动及其著述57
第二节 毛氏音理说及其在古今音韵研究中的价值60
第六章 毛先舒古今音韵变迁说69
第一节 变化发展的语音观69
第二节 匡正韵学通转叶音之弊74
第七章 毛先舒对古韵分合及其演变的研究80
第一节 关于阳声韵的古今音分合之表述80
第二节 关于阴声韵的古今音分合之表述84
第三节 关于古韵阴入相配问题的看法88
第八章 毛先舒古人四声说和对《诗经》韵例方面的研究92
第一节 关于古人四声问题的讨论92
第二节 毛先舒对《诗经》韵例方面的研究94
第三节 毛先舒韵学中的不足99
第一节 方以智生平及其主要著述103
第九章 方以智《切韵声原》及其古音学研究——兼叙方中履、萧云从古音研究103
第二节 以音转说为基础的古音学说104
第三节 方氏古韵分部110
第四节 方以智关于语源问题的探讨112
附:萧云从《韵通》之古韵说114
第十章 张自烈《正字通》对古韵又音的考证116
第一节 《正字通》原本和作者辨正116
第二节 《正字通》有关古韵方面的研究118
第十一章 王夫之《诗经叶韵辨》对叶音说的批判122
第一节 王夫之对古今音关系的认识123
第二节 王夫之对通韵合韵的看法125
第三节 王夫之论叶音“十弊”126
附:杨庆《古韵叶音》和李渔《笠翁诗韵》130
第一章 毛奇龄《古今通韵》及其通转叶音说135
第一节 毛奇龄主要生平和学术活动135
第四编 古音学研究的探索与继续发展——康熙中后期古音学研究135
第二节 《古今通韵》的著述经过及编写体例138
第三节 毛奇龄五部三声两界两合说之内容140
第四节 毛奇龄古音学的主要错误143
第五节 顾炎武古音说与毛奇龄古音说的冲突149
第二章 熊士伯《古音正义》及其古音研究154
第一节 熊氏文字音韵观的可取性与不足之处155
第二节 以古音通转为本体的古音说160
第三节 熊氏古音说之得失163
附:刘凝《韵原》简介165
第三章 邵长衡《古今韵略》及其古音研究167
第一节 邵氏生平及其著述167
第二节 《古今韵略》著述之背景和意义168
第三节 革新与保守并存的古音说170
第四章 李因笃《古今韵考》及其古音研究175
第一节 《古今韵考》的编写体例176
第二节 以实用为主的古今音韵研究178
第三节 《汉诗音注》对两汉诗韵的研究181
第一节 李光地生平及其音学著述185
第五章 李光地《榕村韵书》及其古音研究185
第二节 古韵研究以顾炎武为宗186
第三节 李光地“五音”生音起韵说及其实质194
第六章 潘咸《音韵原流》及其古音研究198
第一节 潘咸古韵研究总的特色198
第二节 潘咸论文字谐声与古韵之关系200
第三节 潘咸古韵十八部谐声表203
第四节 潘咸古韵分部之得失218
第七章 阎若璩、潘耒、叶嵩巢、张晴峰等人古音韵研究220
第一节 阎若璩语音时地说220
第二节 潘耒论古今南北之音变228
第三节 叶嵩巢、张晴峰等人古音韵研究230
第一章 蒋骥《楚辞说韵》及其古韵通转说237
第一节 蒋骥主要生平与古韵研究237
第五编 古音学研究的继续拓展与通转叶韵说的徘徊——雍正、乾隆初古音学研究237
第二节 蒋骥对古韵通转叶音关系的探讨239
第三节 蒋骥古韵学之得失250
第二章 张叙《诗贯》及其古音研究253
第一节 张叙古韵说254
第二节 张叙《诗经》古韵分部说256
第三节 张叙《诗音表》之意义259
第三章 刘维谦《诗经叶韵辨讹》及其古音说264
第一节 《诗经叶韵辨讹》的编写体例264
第二节 以等韵学为基础的古叶音说266
第三节 对顾炎武、毛奇龄古音说的是非认定270
第四章 龙为霖《本韵一得》及其转韵说274
第一节 龙氏论音韵与阴阳五行及律吕的关系275
第二节 古今杂糅的十九韵部说及其实质276
第三节 古韵研究坚持转韵说,反对叶音说和古本音说284
第五章 王植《韵学》及其《臆说》288
第一节 以马自援《等音》为本的今音研究289
第二节 古韵研究力主吴才老古韵通转说290
第六章 仇廷模《毛诗证韵》及其古音说295
第一节 以叶音说为基础的古韵研究296
第二节 仇氏《诗经》古韵“三通”“三叶”说之内容298
第七章 万光泰《古音表考正》及其古音学研究303
第一节 万光泰古韵部研究304
第二节 万光泰对沈约及南北朝诗人用韵研究311
第八章 清儒《诗经》注疏与古韵问题的探讨315
第一节 清儒研究《诗经》音韵的有关著作315
第二节 明代《诗经》音注及其对清儒的影响317
第三节 陈启源关于古音学起源与发展的论述321
第四节 严虞惇对顾炎武古音说的张扬324
第五节 范家相对顾炎武古音说的修正328
第六节 顾镇《虞东学诗》之古音说330
附:一些失传而待考的《诗经》音韵研究著作332
第一节 方以智古声纽说339
第六编 清儒关于上古声纽问题的研究339
第一章 方以智、顾炎武、柴绍炳等人古声纽说339
第二节 顾炎武《唐韵正》唇音、舌音之考释341
第三节 柴绍炳古人反切音和说345
第二章 黄生声转义通说与古无轻唇音说347
第一节 黄氏“一声之转”和“音近义通”说348
第二节 黄氏关于轻唇音古读如重唇音说353
第三章 熊士伯、李光地、仇廷模、王霖苍等人古声纽说357
第一节 熊士伯“娘母同泥说”和“六书谐声音同说”357
第二节 李光地、徐用锡舌上音古读舌头音说360
第三节 仇廷模、王霖苍有关古声母问题的看法363
附:潘咸、毛奇龄古声纽说367
结束语——关于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的几个问题369
附录一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377
附录二 英文摘要387
后记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