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 苗明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31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173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医药学:实验动物学-模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现代医学研究动物模型3

第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3

第一节 学习记忆障碍模型3

一、混合性记忆障碍模型3

(一)反复脑缺血再灌法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模型3

(二)暂时性脑缺血法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模型3

(三)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性大鼠记忆障碍模型4

(四)脑缺血再灌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4

(五)低铁饲料、缺锌与高锌饲料导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5

二、记忆获得障碍模型6

(一)东莨菪碱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6

(二)戊巴比妥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6

(三)樟柳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7

(四)氯化铝致动物学习记忆障碍模型7

(五)β-淀粉多肽片段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7

(六)叠氮钠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8

三、记忆巩固障碍模型8

(一)环己酰亚胺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8

(二)电休克导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9

(三)脑部缺氧导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9

(四)亚硝酸钠致小鼠记忆巩固障碍模型9

四、记忆再现缺失模型10

第二节 焦虑及抑郁症模型11

一、焦虑症动物模型11

(一)社会应激导致动物焦虑模型11

(二)氯苯哌嗪诱导大鼠焦虑模型11

二、抑郁症动物模型12

(一)神经生化功能改变模型12

(二)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12

(三)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13

第三节 旋转及震颤模型14

一、水平旋转诱发家兔眼震模型14

二、一侧迷路破坏后的自发性眼震模型14

三、药物性肌肉震颤模型15

(一)槟榔碱致震颤模型15

(二)震颤素和氧化震颤素致震颤模型15

(三)烟碱—毛果芸香碱致震颤模型15

(四)利舍平致震颤模型16

(五)毒扁豆碱致震颤模型16

第四节 帕金森病模型16

一、帕金森病模型16

(一)6-羟基多巴胺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16

(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18

(三)氯化锰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9

(四)鱼藤酮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19

二、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病模型20

第五节 惊厥及癫痫模型21

一、惊厥动物模型21

(一)戊四氮致惊厥模型21

(二)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惊厥模型22

(三)士的宁致小鼠惊厥模型22

(四)电刺激导致小鼠惊厥模型22

(五)发育期大鼠高热惊厥模型22

(六)听源性致惊厥模型23

(七)氨基脲致小鼠惊厥模型23

二、癫痫动物模型23

(一)大鼠部分简单性癫痫模型23

(二)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模型(电刺激点燃模型)24

(三)海仁酸诱发癫痫动物模型24

(四)氢氧化铝致慢性癫痫模型25

(五)钴引起的慢性癫痫模型25

(六)硫酸亚铁致慢性癫痫模型26

(七)硫酸锌致慢性癫痫模型26

(八)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27

(九)微量注射法建立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27

(十)离子导入法建立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29

(十一)皮层注射氯化亚铁建立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29

(十二)青霉素致癫痫动物模型30

第六节 中枢兴奋及抑制模型31

一、中枢兴奋模型31

(一)戊四氮或烟碱致兴奋模型31

(二)去氧麻黄碱致兴奋模型31

(三)苯丙胺致兴奋模型32

(四)可卡因致兴奋模型32

(五)吗啡致兴奋模型32

(六)阿扑吗啡致兴奋模型32

二、中枢抑制模型32

第七节 疼痛模型33

一、热刺激致疼痛模型33

(一)辐射热刺激致疼痛模型33

(二)豚鼠背部皮肤辐射测痛法33

(三)家兔热刺激疼痛模型33

(四)小鼠热板法致疼痛模型33

(五)温浴法致疼痛模型34

二、电刺激致疼痛模型34

(一)齿髓刺激法致疼痛模型34

(二)电刺激大鼠鼠尾法致疼痛模型34

(三)小鼠尾刺激法致疼痛模型35

(四)电刺激内脏大神经致慢性疼痛模型35

三、机械刺激法致疼痛模型35

(一)大鼠尾尖部压痛法致疼痛模型35

(二)小鼠尾根部加压法致疼痛模型36

(三)新生大鼠足跖压痛法致疼痛模型36

四、化学刺激法致疼痛模型36

(一)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致家兔疼痛模型36

(二)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致大鼠疼痛模型36

(三)扭体法疼痛模型37

(四)缓激肽动脉注射致疼痛模型37

(五)甲醛皮下注射致疼痛模型37

五、急性内脏炎症疼痛模型37

六、实验性牙髓炎疼痛动物模型38

七、神经干结扎慢性疼痛模型39

第八节 发热模型39

一、感染性发热模型39

(一)注射死菌培养液致发热模型39

(二)家兔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法致发热模型39

(三)大鼠注射大肠埃希菌致发热模型40

(四)注射大肠埃希菌或伤寒杆菌脂多糖致发热模型40

(五)啤酒酵母致动物发热模型40

(六)腐败干草浸剂致发热模型40

二、非感染性发热模型41

(一)松节油或2,4-二硝基苯酚致发热模型41

(二)角叉菜致发热模型41

(三)异性蛋白致发热模型41

(四)温刺法致发热模型41

(五)猪发热模型41

第九节 痴呆模型42

一、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42

(一)β淀粉样蛋白1-42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42

(二)乙基胆碱氮芥丙啶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43

(三)电损伤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43

(四)损毁穹隆—海马伞通路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44

(五)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联合造成小鼠拟痴呆模型44

(六)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45

二、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46

(一)脑血管栓塞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46

(二)脑缺血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47

(三)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47

第十节 外周神经损伤模型48

一、腰神经根急性受压动物模型48

二、失神经腓肠肌动物模型49

三、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50

四、外周神经损伤模型50

五、慢性压迫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50

六、猫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51

第十一节 其他模型52

一、三叉神经痛模型52

(一)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52

(二)慢性缩窄环术致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53

二、晕动病模型54

三、脑脊髓炎模型55

(一)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模型55

(二)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56

四、失眠模型57

第二章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59

第一节 心肌缺血或梗死模型59

一、心肌缺血模型59

(一)血管狭窄控制器致心肌缺血模型59

(二)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模型60

(三)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60

(四)异丙肾上腺素致家兔心肌缺血模型61

(五)麦角新碱致心肌缺血模型61

(六)冠状动脉气囊法致心肌缺血模型61

(七)电刺激致心肌缺血模型62

(八)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62

(九)心导管介入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63

(十)实验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3

(十一)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64

二、心肌梗死模型65

(一)电凝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65

(二)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模型65

(三)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模型66

(四)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模型67

(五)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67

(六)猪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68

(七)双极电凝法制作兔心肌梗死模型68

(八)衰老大鼠心肌梗死模型69

(九)微创球囊堵闭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70

(十)大鼠颈部异位移植心脏心肌梗死模型71

第二节 心律失常模型72

一、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模型72

(一)乌头碱诱发家兔、大鼠或小鼠心律失常动物模型72

(二)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动物模型73

(三)乌头碱诱发猫、犬或家兔心律失常动物模型73

(四)强心苷诱发豚鼠心律失常模型73

(五)强心苷诱发犬心律失常模型74

(六)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模型74

(七)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74

二、电刺激心脏诱发心律失常75

三、电刺激中枢诱发心律失常75

四、缓慢型心律失常76

(一)窦房结病模型76

(二)麻醉剂诱发心动过缓模型76

(三)烟碱诱发心动过缓模型76

(四)维拉帕米诱发心动过缓模型77

(五)氯仿诱发心律失常模型77

五、传导阻滞型心律失常77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模型77

一、充血型心力衰竭模型77

(一)充血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77

(二)兔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78

二、发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79

三、戊巴比妥致急性心力衰竭模型80

(一)猫急性心力衰竭模型80

(二)豚鼠急性心力衰竭模型80

(三)犬急性心力衰竭模型81

四、普萘洛尔致心力衰竭模型81

五、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模型81

(一)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81

(二)快速右心室起搏致猪心力衰竭模型82

(三)老龄犬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82

六、升主动脉缩窄致失代偿心力衰竭模型83

七、急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84

八、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85

九、阿霉素诱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86

十、经导管法冠状动脉内微球灌注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87

十一、左心力衰竭后右心室急性压力超负荷模型89

第四节 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0

一、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0

(一)高脂饲料诱发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0

(二)高脂饲料诱发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0

(三)高脂饲料诱发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0

(四)高脂饲料诱发鸡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1

(五)高脂饲料诱发灵长类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1

二、非喂养法诱发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1

(一)非喂养法诱发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1

(二)非喂养法诱发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1

(三)胆固醇-脂肪乳剂诱发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92

三、髂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92

四、儿茶酚类药物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3

五、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3

六、丙烯胺盐酸盐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4

七、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94

八、球囊损伤术加高脂饲料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5

九、过大球囊扩张配合高脂饮食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6

十、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3联合应用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7

十一、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98

第五节 高血压模型99

一、实验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模型99

二、大鼠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模型99

三、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100

四、切断主动脉减压神经和颈动脉窦区神经致高血压模型100

五、脱氧皮质酮醋酸盐高血压模型101

六、神经内分泌型高血压模型101

七、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102

八、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动物高血压模型103

九、蔗糖诱导的高血压大鼠模型103

第六节 脑水肿及脑缺血模型104

一、脑水肿模型104

(一)橄榄油致家兔脑水肿模型104

(二)伤寒脂多糖致家兔脑水肿模型104

(三)百日咳菌液致家兔脑水肿模型104

(四)百日咳菌液致大鼠脑水肿模型105

(五)淋巴滞留性脑水肿大鼠模型105

(六)幼年鼠脂多糖性脑水肿模型106

(七)家兔创伤性脑水肿模型106

(八)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106

(九)兔双侧大脑半球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107

(十)大鼠冷冻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107

二、脑缺血动物模型108

(一)关闭动物4条血管致脑缺血模型108

(二)大鼠3条脑动脉阻断模型109

(三)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09

(四)小鼠全脑缺血模型109

(五)梗死大鼠大脑中动脉致持久性局部脑缺血模型109

(六)小鼠低温游泳脑缺血模型110

(七)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110

(八)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11

(九)自体白色血栓性猴局部脑缺血模型112

第七节 休克模型113

一、失血性休克模型113

二、中毒性休克模型113

三、心源性休克模型114

四、化学药物致心源性休克115

五、过敏性休克模型115

第八节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模型115

一、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模型115

二、脑卒中后遗症模型116

第九节 其他117

一、大鼠血栓模型117

二、大鼠实验性脑血栓模型118

三、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118

四、体内血栓形成动物模型119

五、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120

六、兔双侧股动脉急性血栓模型120

七、大鼠后肢深静脉血栓模型121

八、犬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122

九、血管外膜炎症模型122

十、家兔血栓模型123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24

第一节 呕吐模型124

一、中枢性呕吐模型124

二、外周性呕吐模型124

三、洋地黄致呕吐模型124

第二节 胃病模型125

一、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模型125

(一)大鼠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模型125

(二)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模型125

(三)大鼠实验性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模型125

二、慢性胃炎模型126

(一)胆汁或牛磺胆酸致慢性胃炎模型126

(二)乙醇和去氧胆酸致慢性胃炎模型126

(三)猪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模型126

(四)氨水致慢性胃炎大鼠模型127

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模型127

(一)醋酸浸渍法致胃溃疡模型127

(二)半胱氨酸致十二指肠溃疡模型128

(三)热烙法致胃溃疡模型128

四、反流性胃炎模型128

五、大鼠非甾体抗炎药性胃黏膜损伤模型129

六、水浸拘束法胃溃疡模型130

第三节 肠病模型130

一、便秘模型130

(一)慢传输型便秘模型130

(二)实热型便秘模型131

(三)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模型131

(四)燥结型便秘模型131

(五)大鼠泻剂结肠模型131

二、泄泻模型132

三、肠粘连模型133

(一)手术致肠粘连模型133

(二)细菌性肠粘连模型133

四、结肠炎模型133

(一)大鼠溃疡性结肠炎133

(二)小鼠溃疡性结肠炎134

(三)豚鼠溃疡性结肠炎134

(四)2,4-二硝基氯苯致大鼠结肠炎134

(五)主动免疫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135

(六)抗移植物反应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135

(七)反复免疫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135

(八)噁唑酮结肠炎小鼠模型136

(九)2,4,6-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136

(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型小鼠慢性结肠炎模型137

(十一)幼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137

(十二)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138

(十三)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138

五、消化性溃疡模型139

(一)应激诱发消化性溃疡模型139

(二)磷酸组织胺诱发消化性溃疡模型139

(三)水杨酸诱发消化性溃疡模型140

(四)利舍平诱发消化性溃疡模型140

第四节 胰腺炎模型140

一、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140

二、猪胰腺炎模型142

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42

(一)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42

(二)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43

(三)改良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43

四、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144

(一)猫慢性胰腺炎模型144

(二)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144

五、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145

六、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146

第五节 肝病模型147

一、急性肝损伤模型147

(一)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模型147

(二)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模型148

(三)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损伤模型148

(四)刀豆蛋白A致急性肝损伤模型148

(五)酒精致急性肝损伤模型149

(六)四环素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49

二、慢性肝损伤模型149

(一)免疫性慢性肝损伤模型149

(二)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0

(三)蔗糖、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0

(四)全营养素和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0

(五)吡唑加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0

(六)脂多糖加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1

(七)羰基铁加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1

(八)含充分营养素的酒精致慢性肝损伤模型151

(九)酒精致狒狒慢性肝损伤模型151

(十)酒精致猪慢性肝损伤模型151

(十一)橄榄油加酒精致肝损伤模型152

三、肝炎模型152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动物模型152

四、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153

(一)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153

(二)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156

(三)人血清清蛋白致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157

(四)牛血清清蛋白致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158

(五)猪血清致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158

(六)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59

(七)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致肝纤维化模型159

(八)猕猴肝纤维化模型160

(九)四氯化碳肝硬化动物模型160

(十)四氯化碳诱导兔肝硬化模型160

五、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2

(一)异种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2

(二)同种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2

(三)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162

第六节 黄疸模型163

一、α-萘异硫氰酸酯致胆汁郁积型黄疸模型163

二、实验性黄疸家兔164

三、胆管结扎胆汁郁积型黄疸模型165

第七节 胆道感染和胆结石模型165

一、胆道感染动物模型165

(一)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动物模型165

(二)胆管囊肿动物模型一166

(三)胆管囊肿动物模型二166

二、胆结石动物模型166

(一)高糖食饵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6

(二)成石饲料诱发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三)成石饲料诱发犬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四)感染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五)胆囊结扎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六)胆总管结扎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七)切除迷走神经干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7

(八)刺激神经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8

(九)异物植入诱发胆结石动物模型168

第八节 其他模型168

一、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168

二、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169

三、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70

四、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170

五、裸小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171

第四章 呼吸系统174

第一节 咳嗽模型174

一、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174

二、二氧化硫致小鼠咳嗽模型174

三、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模型175

四、丙烯醛致豚鼠咳嗽模型175

五、碘溶液致猫咳嗽模型175

六、电刺激法致豚鼠咳嗽模型176

七、辣椒素吸入小鼠咳嗽模型176

第二节 哮喘模型177

一、肾上腺切除大鼠过敏性哮喘模型177

二、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178

(一)豚鼠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178

(二)小鼠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178

(三)大鼠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178

第三节 支气管炎模型179

一、二氧化硫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79

二、烟雾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0

三、二氧化硫致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1

四、二氧化硫致猴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1

五、烟雾致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1

六、二氧化硫+烟雾致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2

七、脂多糖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183

第四节 肺气肿、肺水肿模型183

一、肺气肿动物模型183

(一)兔肺气肿动物模型183

(二)大鼠肺气肿动物模型184

二、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一)小鼠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二)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三)双光气致小鼠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四)氯化铵致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五)生理盐水致肺水肿动物模型185

(六)复张性肺水肿实验模型186

(七)大鼠急性肺水肿186

(八)四氧化二氮诱发大鼠实验性肺水肿模型187

(九)肾上腺素致家兔肺水肿模型187

(十)油酸型家兔肺水肿模型187

(十一)氯仿致家兔肺水肿模型188

(十二)海水淹溺肺水肿兔模型188

第五节 矽肺及肺纤维化模型189

一、矽肺动物模型189

二、肺纤维化动物模型190

(一)X线法致肺纤维化模型190

(二)抗肺抗体注射法致肺纤维化模型190

(三)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190

第六节 肺心病模型191

一、三氯化铁致肺心病模型191

二、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心病模型192

三、野百合碱致家兔肺心病模型193

四、木瓜蛋白酶致肺心病模型194

五、手术致肺心病模型194

六、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动态肺损伤模型194

第七节 肺结核模型195

一、小鼠肺结核模型195

二、豚鼠肺结核模型一195

三、豚鼠肺结核模型二196

第八节 肺炎模型196

一、兔肺炎模型196

二、大鼠肺炎模型197

三、金黄地鼠肺炎模型197

四、小鼠肺炎模型198

五、病毒性肺炎模型198

六、大鼠肺孢子虫肺炎模型199

七、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模型199

八、脾切除后肺炎球菌感染动物模型200

九、大鼠支原体肺炎模型201

十、小鼠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模型201

第九节 肺损伤模型202

一、大鼠肺损伤模型202

二、家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203

三、猪急性肺损伤模型203

四、腹腔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204

五、大鼠肺氧化损伤模型205

六、家兔全氟异丁烯吸入急性肺损伤模型206

七、老年鼠急性肺损伤模型207

八、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模型207

九、平阳霉素所致大鼠肺损伤模型208

第十节 其他模型209

一、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209

二、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210

第五章 生殖泌尿系统212

第一节 肾炎模型212

一、大鼠慢性肾炎模型212

二、肾小球肾炎模型213

(一)家兔Masugi肾炎模型213

(二)大鼠Heymann肾炎模型213

(三)家兔阳离子化牛血清清蛋白肾炎模型213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214

(五)血清病肾炎模型214

(六)慢性血清病肾炎214

三、Steblay型间质性肾炎模型215

四、大鼠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模型215

五、病灶性肾炎模型216

第二节 肾病模型216

一、铅性肾病动物模型216

二、嘌呤霉素致肾病模型217

三、藏红花红O致家兔肾病模型217

四、升汞致家兔肾病模型217

五、升汞致犬肾病模型218

六、升汞致大鼠肾病模型218

七、柔红霉素致大鼠肾病模型218

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模型219

一、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219

二、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动物模型220

三、部分结扎腹主动脉急性肾衰竭模型220

四、去甲肾上腺素致急性肾衰竭模型220

五、油酸致急性肾衰竭模型221

六、顺铂致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模型221

七、多柔比星致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模型222

八、卡那霉素致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模型222

九、结扎犬双侧输尿管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模型222

十、变性血红蛋白致急性肾衰竭模型223

十一、脂多糖引起急性肾衰竭模型223

十二、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致急性肾衰犬模型224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模型225

一、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225

二、7/8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225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226

四、非免疫性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227

五、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227

六、消痔灵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228

七、冷冻加切除法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228

八、电凝加切除法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229

第五节 肾功能不全及肾坏死模型229

一、右肾摘除和多柔比星联合应用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229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小鼠动物模型230

三、犬肾功能不全模型231

四、小鼠肾小管坏死模型231

五、庆大霉素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模型231

六、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232

七、硝酸钠、4-硝基儿茶酚、4-硝基茶胂酸、4-氨基儿茶酚引起的肾坏死模型233

第六节 尿毒症模型233

一、大鼠尿毒症模型233

二、急性尿毒症模型234

三、腺嘌呤致尿毒症模型234

第七节 肾结石、膀胱结石模型235

一、肾结石模型235

(一)乙二醇+氯化铵法诱导大鼠肾结石模型235

(二)乙二醇+1α(OH)维生素D3法诱导大鼠肾结石模型235

(三)乙二醇诱导大鼠肾结石模型235

(四)大鼠乙醇酸结石模型236

(五)低维生素B6法致结石模型236

(六)乙醛酸致结石模型236

(七)草酸铵致结石模型236

(八)草酸钠法致结石模型236

二、膀胱结石模型237

(一)苯二甲酸诱导大鼠膀胱结石模型237

(二)人尿路结石植入导致大鼠膀胱结石模型237

(三)低磷法致结石模型237

三、其他法致结石模型238

(一)草酰胺致结石模型238

(二)嘧啶致结石模型238

第八节 前列腺增生模型238

一、丙酸睾酮诱导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238

二、丙酸睾酮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239

三、丙酸睾酮引起去势犬前列腺增生模型239

四、丙酸睾酮引起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240

五、鼠胚胎尿生殖窦间质植入法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241

第九节 前列腺炎模型241

一、大鼠前列腺纤维增生性炎症模型241

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动物模型242

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动物模型242

四、细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243

五、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244

六、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244

七、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245

第十节 其他模型245

一、性功能障碍模型245

(一)勃起性功能障碍模型245

(二)糖尿病性阳痿动物模型246

(三)去势导致性功能障碍模型247

(四)神经性性功能障碍模型247

(五)大鼠精子减少模型248

二、睾丸炎动物模型248

(一)冰醋酸造成小鼠睾丸炎动物模型248

(二)蛋清造成小鼠睾丸炎动物模型249

(三)大鼠睾丸纤维化模型249

(四)自身免疫性睾丸炎模型250

三、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251

(一)放射线局部照射法251

(二)小鼠少精子症动物模型251

(三)小鼠无精子症动物模型251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253

第一节 糖尿病模型253

一、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动物模型253

二、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253

三、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254

四、切除胰腺诱发犬糖尿病模型255

五、四氧嘧啶小鼠糖尿病模型255

六、四氧嘧啶家兔糖尿病模型255

七、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56

八、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257

第二节 佝偻病模型257

一、避光缺维生素D致佝偻病模型257

二、1-羟基亚乙基二磷酸盐致佝偻病模型258

第三节 肥胖模型259

一、大鼠肥胖模型259

二、谷氨酸钠法致下丘脑性肥胖模型261

三、金硫葡萄糖法致下丘脑性肥胖模型261

第四节 甲状腺肿模型261

一、甲巯咪唑诱发甲状腺肿动物模型261

二、丙硫氧嘧啶饲料诱发甲状腺肿动物模型262

三、丙硫氧嘧啶诱发甲状腺肿动物模型262

四、低碘饲料诱发甲状腺肿动物模型263

五、低碘饲料诱发狨猴甲状腺肿动物模型263

第五节 其他模型264

一、去势动物模型264

(一)去势法兔骨质疏松症模型264

(二)去势大鼠模型265

二、肾上腺切除模型266

三、地方性克汀病动物模型267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268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模型268

一、环磷酰胺法268

二、60Co、Se-137辐照法269

三、苯吸入法269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模型270

一、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270

二、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271

三、小鼠自身溶血性贫血模型271

第三节 失血性贫血模型272

一、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272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273

一、免疫介导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273

二、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建立274

三、环磷酰胺+氯霉素+乙酰苯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模方法275

四、5-氟尿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277

五、环磷酰胺+甲苯法278

六、氯霉素+环磷酰胺法278

第五节 顺铂致贫血模型279

第六节 缺铁性贫血模型280

第七节 肾性贫血模型282

一、犬、大鼠肾性贫血模型的建立282

二、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竭贫血动物模型的建立283

第八章 外科皮肤科疾病动物模型285

第一节 烫伤模型285

一、大鼠Ⅱ度烫伤模型的建立285

二、大鼠深Ⅱ、Ⅲ度烫伤模型286

三、猪、兔深Ⅱ度烧伤模型288

第二节 冻伤模型的建立288

一、兔冻伤模型288

二、兔足、大鼠后肢冻伤模型289

三、大鼠脑、胫前肌冻伤模型290

四、家兔烧冻复合伤模型291

第九章 妇科疾病动物模型293

第一节 更年期综合征模型293

第二节 痛经模型294

一、小鼠痛经模型294

二、大鼠痛经模型295

第三节 大鼠子宫炎模型296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96

一、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96

二、家兔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98

三、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98

四、证、病结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299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301

第五节 家兔阴道炎模型301

第六节 乳腺增生模型302

一、家兔乳腺增生模型302

二、豚鼠、大鼠乳腺增生模型302

第七节 家兔、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303

第八节 子宫发育不良模型304

一、双侧卵巢切除术304

二、肾阳虚型大鼠子宫发育不良动物模型305

第九节 输卵管炎模型306

一、混合菌致大鼠输卵管炎模型306

二、苯酚致大鼠输卵管炎模型307

三、苯酚致家兔输卵管炎模型308

第十节 泌乳不足模型309

一、己烯雌酚法309

二、左旋多巴法310

第十一节 流产模型310

第十二节 卵巢癌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311

第十三节 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313

第十四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鼠模型314

第十五节 药物致早孕大鼠子宫出血模型314

第十六节 弓形虫垂直传播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315

第十章 儿科动物模型317

第一节 大鼠胎萎不长模型317

一、饮酒致大鼠胎萎不长模型317

二、吸烟饮酒致大鼠胎萎不长模型318

第二节 大鼠围产期胎儿缺氧模型319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320

第四节 其他模型320

一、无肛畸形胎鼠模型320

二、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模型321

三、兔胎仔部分取出宫腔外模型322

第十一章 五官科动物模型324

第一节 口腔溃疡模型324

一、家兔口腔溃疡模型324

二、豚鼠口腔溃疡模型326

三、大鼠口腔溃疡模型327

第二节 牙周炎模型328

第三节 咽炎模型332

一、大鼠咽炎模型332

二、家兔咽炎模型332

第四节 上颌窦慢性炎症模型333

第五节 耳聋模型334

一、豚鼠耳聋模型334

二、肾阳虚豚鼠听力模型334

三、链霉素耳毒性耳聋335

四、老年性耳聋335

五、新生豚鼠谷氨酸钠内耳螺旋神经节损伤模型336

六、血瘀耳聋模型337

七、猫耳聋模型337

八、大鼠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耳聋动物模型338

第六节 鼻炎模型339

一、大、小鼠鼻炎模型339

二、2,4-二硝基氯代苯丙酮引起的大鼠鼻炎模型340

三、双侧卵巢切除制备萎缩性鼻炎动物模型340

四、豚鼠鼻炎模型341

五、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342

六、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343

七、家兔变应性鼻炎模型343

第七节 眼科动物模型344

一、变应性结膜炎模型344

二、慢性结膜炎模型346

三、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模型346

四、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47

五、家兔病毒性角膜炎模型348

六、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349

七、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350

八、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350

九、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351

十、豚鼠白内障模型352

十一、大鼠白内障模型352

下篇 中医药研究动物模型357

第一章 脾虚证动物模型357

第一节 苦寒泻下脾虚证模型(脾阳虚)357

一、大黄应用法357

二、番泻叶应用法359

三、玄明粉应用法360

四、大黄加玄明粉应用法361

五、大承气汤应用法362

第二节 限量营养脾虚证模型(脾气虚)363

第三节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脾虚证模型(脾阳虚)364

一、利舍平应用法364

二、新斯的明应用法366

三、利舍平加放线霉素D应用法366

第四节 饮食失节脾虚证模型(脾气虚)367

第五节 耗气破气法脾虚证模型(脾气虚)368

一、青皮应用法368

二、厚朴三物汤应用法369

三、过食酸脾虚证模型(脾气虚)370

第六节 内伤脾胃脾虚模型371

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模型372

一、人结肠黏膜免疫法372

二、番泻叶加冰醋酸灌肠法372

第八节 气候法伤湿致脾虚证模型(脾阳虚)373

第九节 复合因素致脾虚证模型374

一、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脾阳虚)374

二、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法(脾气虚)376

三、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脾气虚)377

四、劳倦过度加饥饱失常法(脾气虚)378

五、耗气破气加饥饿失常法(脾气虚)380

六、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脾阳虚)381

七、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加甲状腺素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法(脾阳虚)383

八、劳倦过度加寒冷加噪声干扰加限量营养法(脾气虚)384

九、苦寒泻下加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脾气虚)384

第十节 证病结合脾虚证模型385

一、大黄加芒硝法脾阳虚腹水型肝癌模型385

二、大黄加芒硝法脾阳虚实体型肝癌模型386

三、大黄法脾阳虚S180肉瘤模型386

四、大黄法脾阳虚肝损伤模型387

五、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脾气虚创伤愈合模型388

六、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脾气虚胃溃疡模型388

七、劳倦过度加饥饱失常法脾气虚慢性萎缩型胃炎模型390

八、苦寒泻下法脾虚证胃黏膜HP感染模型390

九、脾不统血黑便证(上消化道出血)模型391

十、脾不统血便血证(下消化道出血)模型392

十一、脾不统血肌衄证(肌肤出血)模型393

第二章 肾虚证动物模型395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变肾虚证模型395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法395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停药法(肾阳虚)397

三、肾上腺切除法(肾阴虚)398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法(肾阴虚兼心火旺、热证)399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改变肾虚证模型399

一、甲状腺激素应用法(肾阴虚)399

二、甲状腺切除法(肾阴虚)401

三、硫脲类药物应用法(肾阳虚)402

第三节 性腺功能改变肾虚证模型403

一、腺嘌呤应用法(肾阴虚)403

二、雌激素应用法(肾阳虚)405

三、雄性激素应用法406

四、房劳法407

五、去势法408

六、慢性悬吊应激法409

第四节 DNA合成抑制肾虚证模型(肾阳虚)410

第五节 衰老性肾虚证模型411

一、自然衰老法(肾阳虚)411

二、遗传性衰老加速法412

三、D-半乳糖致大鼠亚急性衰老法412

四、O3促衰老法414

第六节 肾功能损害肾虚证模型415

一、腺嘌呤应用法415

二、卡那霉素应用法(肾气虚)416

三、肾切除法(肾阳虚)417

四、CC14损伤法418

五、庆大霉素应用法419

六、阳离子化血清白蛋白应用法420

第七节 恐伤肾肾虚证模型420

第八节 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肾虚证模型422

一、环磷酰胺应用法(肾精虚、肾阳虚)422

二、辐射法423

第九节 证病结合肾虚证模型424

一、肾阳虚型S180肉瘤法424

二、肾阴虚型S180肉瘤法424

三、肾阴虚型高压法425

四、肾阳虚型高血压法426

五、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法426

六、高盐阴虚阳亢高血压型肾虚证427

第十节 外伤及肾型肾虚证模型427

一、骨折应用法427

二、烧伤法428

第十一节 钙缺乏性肾虚证模型428

第十二节 锁阳法肾虚证模型429

第十三节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肾虚证模型430

第三章 血瘀证动物模型431

第一节 全身性血液循环系统改变血瘀证模型431

一、高分子右旋糖酐应用法431

二、肾上腺素应用法(肝脏微循环法)433

三、冰浴应激法434

四、低硒饮食法435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法436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加肾上腺素法437

七、冰浴应激加肾上腺素法438

八、去甲肾上腺素加牛血清蛋白440

九、凝血酶应用法441

十、凝血活素(RCTA)应用法441

十一、凝血酶加六氨基己酸法442

十二、胎儿羊水应用法442

十三、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443

十四、热型急性血瘀证模型445

十五、电针疼痛法445

十六、癫痫血瘀证模型446

十七、风湿环境应用法(风寒表证和寒凝血瘀证模型)447

十八、放血应用法(血虚血瘀证模型)448

十九、局部冷冻应用法(寒凝血瘀证模型)449

第二节 腹腔血瘀块血瘀证模型450

第三节 血栓形成血瘀证模型452

一、体外血栓形成法452

二、颈总动脉血小板血栓形成法453

三、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法455

四、家兔颈动脉血栓法456

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法457

六、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法458

七、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小鼠体内血栓法458

八、兔腹主动脉血栓法459

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法460

第四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瘀证模型460

一、家兔皮管激光损伤法460

二、黏膜盐酸滴加法462

三、气管二氧化硫损伤法462

四、肠系膜超敏反应法462

五、肠系膜、黏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滴加法463

六、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法464

七、兔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法465

八、大鼠软脑膜微循环障碍法466

九、前列腺素应用法466

第五节 高血脂性疾病血瘀证模型466

一、高脂血清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法466

二、高血脂性血瘀证模型467

三、动脉粥样硬化症法468

四、高脂血症加内毒素应用致DIC法469

第六节 骨折及外伤血瘀证模型470

一、骨折法470

二、外伤法470

三、正加速度(+G2)惯性力损伤法472

第七节 心脏移植血瘀证模型472

第八节 衰老血瘀证模型473

一、自然衰老法473

二、O3致自由基损伤衰老法474

第九节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血瘀证模型(IUGR)475

第十节 辐射骨髓损伤血瘀证模型477

第十一节 心肌缺血性改变血瘀证模型478

一、冠状动脉结扎法478

二、异丙基肾上腺素应用法481

三、冰浴应激法481

四、垂体后叶素应用法482

五、高分子右旋糖酐颈静脉注射法483

六、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484

第十二节 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模型484

一、脑动脉血栓形成法484

二、脑血管自身血凝块栓塞法485

三、高血压脑出血法486

四、激光颅脑损伤法486

五、家兔脑血肿法487

六、低压低灌流法488

七、急性脑缺血模型488

八、阻断大鼠脑动脉法489

九、结扎小鼠双侧带迷走神经及颈总动脉法490

第十三节 肺脏疾病血瘀证模型491

一、肺栓塞法491

二、弹性蛋白酶应用法492

第十四节 肺脏疾病血瘀证模型493

一、肺栓塞法493

二、弹性蛋白酶应用法494

三、腺病毒肺炎加去甲肾上腺素法495

四、60Co照射或博莱霉素或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应用法496

五、实验性肺纤维化模型496

第十五节 肾脏疾病血瘀证模型(腺嘌呤法)498

第十六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血瘀证模型(二肾一夹法)499

第十七节 肠粘连血瘀证模型501

一、家兔肠粘连血瘀模型501

二、大鼠缺血性肠梗阻模型502

第十八节 肝硬变性血瘀证模型502

一、四氯化碳应用法502

二、四氯化碳损伤加营养不良加酒精应用法(气滞血瘀证模型)503

第十九节 门脉高压性血瘀证模型504

第四章 血虚证动物模型506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6

一、大鼠溶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6

二、小鼠溶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7

第二节 失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9

一、小鼠失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9

二、大鼠失血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09

第三节 失血性贫血加营养不良血虚证模型(缺铁性贫血)510

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虚证模型512

一、白消安应用法512

二、苯中毒法513

三、环磷酰胺应用法514

四、放射线损伤法515

五、丝裂霉素应用法516

第五节 顺铂致大鼠贫血模型516

第六节 肾性贫血模型517

第七节 复合因素血虚模型519

第五章 阳虚证和阴虚证动物模型522

第一节 皮质激素型阴虚、阳虚证模型522

一、糖皮质激素应用法(阴虚证)522

二、糖皮质激素应用法(阳虚证)523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型阴虚、阳虚证模型524

一、甲状腺素加利舍平应用法造甲亢型阴虚模型524

二、甲状腺素单味造甲亢型阴虚模型525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造甲亢型阴虚模型526

四、切除甲状腺甲减型阳虚模型526

五、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剂应用法527

六、阳虚模型528

第三节 羟基脲型阴虚、阳虚证模型529

第四节 肾性高血压型阴虚、阳虚证模型530

一、肾血管狭窄型高血压法530

二、肾上腺再生型高血压法531

第五节 氨基导眠能性阳虚模型532

第六节 利舍平应用法阳虚证模型532

第七节 电刺激型阴虚证模型533

第八节 小肠侧瘘法阴虚证模型533

第九节 啤酒酵母致小鼠虚证模型534

第六章 寒证和热证动物模型535

第一节 寒性和热性方药法寒证和热证模型535

第二节 自然体质法寒证和热证模型537

第三节 补气法热证模型538

第四节 自主神经机能状态改变法阴证、阳证模型(虚寒证、实热证)538

第五节 化脓性阑尾炎法里实热证模型539

第六节 热毒性疾病型热证模型540

一、急腹症法540

二、阳证疮疡法540

第七节 人工发热法热证模型541

一、伤寒、副伤寒疫苗等细菌性发热模型541

二、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542

三、鹿角菜胶致大鼠发热模型542

四、病毒性家兔发热模型543

五、面包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544

六、病毒性发热模型545

七、胃实寒证动物模型546

八、胃实热证动物模型547

九、大肠实热证动物模型547

十、肠热腑实证动物模型548

第七章 温病及肺热证动物模型549

第一节 巴氏杆菌致家兔温病气营传变模型549

第二节 家兔温病气营两燔证模型551

第三节 大肠埃希菌内毒素诱发家兔温病血分证模型552

第四节 大肠埃希菌内毒素致家兔温病邪入血分之热瘀气脱证模型554

第五节 家兔温病卫、气、营、血证候模型555

第六节 家兔温热病模型559

第七节 肺热证模型560

一、家兔肺热证模型560

二、小鼠肺热证模型561

第八章 肺虚证及肺系疾病动物模型563

第一节 肺虚证模型563

一、大鼠肺气虚证模型563

二、小鼠肺虚痰阻模型565

三、小鼠肺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566

第二节 肺系疾病模型568

一、大鼠哮喘模型568

二、慢性支气管炎模型569

三、小鼠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模型571

四、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572

五、家兔实验性肺炎模型573

六、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574

七、豚鼠吸入雾化气溶胶致肺气肿模型576

八、羊急性肺损伤模型577

第九章 肝郁及肝损伤模型579

第一节 肝郁模型579

一、激怒法579

二、夹尾加肾上腺素应用法581

第二节 大鼠肝损伤模型582

一、酒精性肝损伤模型582

二、四氯化碳性慢性肝损伤模型584

三、免疫性和化学性损伤肝纤维化模型586

四、人血清白蛋白致肝纤维化模型588

第三节 家兔肝阳上亢动物模型590

第十章 脉象、舌象动物模型592

第一节 脉象模型592

第二节 犬热病伤阴红舌证模型593

第三节 犬弦滑脉模型593

第四节 犬鬼崇脉模型593

第五节 大鼠迟脉模型594

第十一章 厥脱证及其他中医病证动物模型595

第一节 厥脱证模型595

一、内毒素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厥脱证模型595

二、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厥脱模型597

第二节 其他中医病证模型598

一、大鼠睡眠剥夺法心虚证模型598

二、大鼠湿阻证模型599

三、大鼠肠道郁滞或燥结模型(肺与大肠相表里)600

四、小鼠疳证模型601

五、大鼠太阴病模型602

六、小鼠胃脘痛模型6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