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生态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1714809.jpg)
- 林文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19218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生态学的定义1
第二节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2
第三节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4
第四节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9
本章小结11
主要参考文献11
第一篇 个体生态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15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15
一、环境的概念15
二、环境的类型15
第二节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16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16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6
三、生态因子的特点16
四、生态因子的作用17
第三节 生物种数和生态适应规律27
本章小结35
主要参考文献35
第二篇 种群生态第二章 生物种群39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39
一、种群的概念39
二、种群生态学的概念40
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40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40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43
三、种群的遗传特征45
本章小结47
主要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种群的数量动态49
第一节 种群密度的估算49
一、绝对密度常用的估算方法50
二、相对密度的调查方法53
第二节 种群数量变动的参数54
一、种群的基本参数54
二、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55
第三节 生命表特征及生命表分析56
一、生命表的格式57
二、生命表类型57
三、生命表分析59
四、关键因素分析65
第四节 种群的增长67
一、种群增长的一个简单的模型68
二、种群的几何级数的增长68
三、种群的指数级数的增长69
四、种群的逻辑斯谛的增长71
第五节 meta种群及其模型72
一、什么是meta种群72
二、meta种群的灭绝风险模型73
三、meta种群的动态模型74
四、meta种群模型的假定条件75
第六节 生态对策及其机理75
一、种群的遗传进化75
二、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78
三、种群的适应对策80
本章小结84
主要参考文献84
第四章 生物种群关系85
第一节 种内关系85
一、密度效应85
二、群聚与社会性86
三、隔离与领域性87
第二节 种间关系88
一、种间竞争88
二、化感作用90
三、捕食作用90
四、寄生92
五、共生95
六、协同进化95
第三节 生态位理论97
本章小结100
主要参考文献101
第五章 种群的调节理论102
第一节 种群波动和调节概述102
一、种群波动和调节102
二、种群波动的主要形式102
第二节 种群调节学说104
一、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105
二、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107
第三节 种群调节机制108
本章小结111
主要参考文献111
第三篇 群落生态115
第六章 生物群落115
第一节 群落的概述115
一、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15
二、群落生态学的概念117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118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从属种118
二、关键种119
三、亚优势种119
四、伴生种120
五、偶见种或罕见种120
六、冗余种与冗余假说120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120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120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24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128
四、群落的营养结构129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30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131
一、生物因素131
二、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134
三、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136
四、岛屿与群落结构137
本章小结140
主要参考文献141
第七章 群落的演替142
第一节 群落演替的概念142
一、演替的概念142
二、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143
三、演替与波动的区别144
第二节 群落演替的类型145
第三节 群落演替的特征146
一、群落演替的方向性146
二、演替的速度148
三、演替的效应149
第四节 群落演替的过程149
一、原生演替的过程150
二、次生演替的过程151
第五节 顶级群落152
一、顶级群落的概念152
二、顶级群落的类型152
三、顶级群落的学说153
第六节 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54
一、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154
二、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155
三、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155
四、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155
五、人类的活动155
第七节 群落演替观156
一、经典的演替观156
二、个体论演替观156
三、群落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156
本章小结157
主要参考文献158
第八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159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159
一、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160
二、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162
三、美国的群落分类163
四、群落的数量分类164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167
一、间接梯度分析168
二、直接梯度分析169
本章小结171
主要参考文献171
第四篇 系统生态175
第九章 生态系统175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175
一、生态系统概念及发展175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176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178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81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81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8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184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184
二、生态平衡185
本章小结185
主要参考文献185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漂流187
第一节 基因漂流的基本概念187
一、基因漂流的含义187
二、影响基因漂流的因素190
三、研究基因漂流的方法192
四、控制基因漂流的技术193
第二节 遗传物质扩展的方式194
一、垂直基因传递194
二、水平基因传递194
第三节 基因污染197
一、基因污染的概念197
二、基因污染的发生、危害及防治197
第四节 转基因的生物安全200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200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201
三、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价201
四、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和检测204
本章小结206
主要参考文献206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流动207
第一节 物种流动的基本概念207
一、物种流动的含义207
二、物种流动的特点207
第二节 物种流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8
一、对生态系统发展方向的影响208
二、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208
三、物种流动的间接影响209
第三节 生物入侵209
一、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209
二、生物入侵的过程210
三、生物入侵的生态后果210
第四节 植物的种子流212
一、种子雨212
二、传播动力214
第五节 动物的迁移216
一、昆虫迁飞216
二、鱼类、虾类的洄游218
三、鸟类迁徙221
第六节 物种流动的研究进展223
一、基础理论223
二、实践应用224
本章小结224
主要参考文献225
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2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27
一、能量传递227
二、生态效率229
三、生态金字塔230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233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233
二、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234
三、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236
四、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237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239
一、次级生产过程239
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240
三、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240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241
一、分解过程的性质241
二、分解者生物种类242
三、资源质量与分解作用的关系244
四、理化环境对分解作用的影响245
第五节 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246
第六节 生态系统能流模型247
本章小结248
主要参考文献249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50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概述250
一、生命与元素250
二、物质循环的模式250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252
第二节 水循环253
一、全球水循环253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255
第三节 气体型循环255
一、碳循环255
二、氮循环258
第四节 沉积型循环259
一、磷循环259
二、硫循环261
第五节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262
一、有毒有害物质262
二、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263
本章小结266
主要参考文献266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6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及特点267
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及其特点267
二、生态系统信息的类型和特点268
第二节 生态系统信息处理及度量270
一、生态系统信息处理的过程270
二、信息传递的模型272
三、生态系统信息的度量273
第三节 信息化的植物亚生态系统274
一、植物与环境间的信息274
二、植物与植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275
三、植物与微生物间的信息传递277
四、植物与动物间的信息传递277
第四节 信息化的动物亚生态系统278
一、动物间信息通信的特点279
二、视觉信号通信279
三、声音信号通信280
四、接触通信281
五、舞蹈信号通信281
六、电通信282
七、动物间的化学通信283
本章小结285
主要参考文献285
第十五章 生态系统的服务与管理28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服务286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86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286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29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295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295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要素与运行机制296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一般步骤297
本章小结298
主要参考文献299
第五篇 应用生态303
第十六章 应用生态学303
第一节 应用生态学概述303
一、应用生态学含义303
二、应用生态学的研究内容303
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304
一、农业生态学概述304
二、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05
三、农业生态系统308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310
一、环境污染及污染生态学310
二、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与转化312
三、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314
四、环境污染及其生物防治315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317
一、景观和景观生态学318
二、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和理论319
三、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321
四、景观生态学的应用322
第五节 城市生态学323
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323
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323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325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327
第六节 全球生态学329
一、全球变化及全球生态学329
二、全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30
本章小结333
主要参考文献333
第十七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35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335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35
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337
三、生物多样性的测度337
四、濒危生物的评估与分级338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34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341
一、可持续发展概述34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342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观343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热点344
一、如何衡量可持续发展344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45
本章小结347
主要参考文献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