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诊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165010.jpg)
- 熊正南,陈治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56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663页
- 主题词:诊断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诊断学的发展简史1
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2
三、临床诊断的步骤与内容3
四、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目标3
第一篇 问诊及症状诊断5
第一篇 问诊及症状诊断5
第一章 问诊5
第一节 问诊的重要性5
第二节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5
第三节 问诊内容7
第二章 症状诊断11
第一节 发热11
第二节 疼痛16
一、头痛17
二、胸痛19
三、腹痛20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22
第四节 咯血25
第五节 呼吸困难26
第六节 发绀29
第七节 心悸31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32
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35
一、呕血35
二、便血36
第十节 腹泻38
第十一节 黄疸41
第十二节 血尿44
第十三节 水肿46
第十四节 眩晕48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50
阶段性测试一53
第二篇 检体诊断61
第三章 基本方法61
第一节 视诊61
第二节 触诊62
一、触诊方法62
二、触诊注意事项63
第三节 叩诊63
一、叩诊方法64
二、叩诊音64
三、叩诊注意事项65
第四节 听诊65
一、听诊方法65
二、听诊器的选择及使用65
三、听诊注意事项66
第五节 嗅诊66
第四章 一般检查67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67
一、性别67
二、年龄67
三、生命征67
四、发育和体型70
五、营养状态70
六、意识状态71
七、语言、语调与语态71
八、面容与表情71
九、体位72
十、姿势73
十一、步态73
第二节 皮肤75
一、颜色75
二、湿度与出汗76
三、弹性76
四、皮疹76
五、脱屑77
六、出血77
七、蜘蛛痣与肝掌77
八、水肿78
九、溃疡与瘢痕78
十、皮下结节78
十一、毛发78
第三节 淋巴结78
一、检查顺序、方法及内容79
二、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80
第五章 头部及其器官检查81
第一节 头部81
一、头发81
二、头皮81
三、头颅81
第二节 头部器官82
一、眼82
二、耳86
三、鼻86
四、口87
五、腮腺90
第六章 颈部检查92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92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92
三、颈部皮肤与包块92
四、颈部血管93
五、甲状腺93
六、气管95
阶段性测试二96
第七章 胸廓及肺部检查104
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104
一、骨骼标志104
二、自然隐窝和解剖区域104
三、垂直标志105
第二节 胸壁、胸廓及乳房105
一、胸壁105
二、胸廓106
三、乳房107
第三节 肺和胸膜108
一、视诊108
二、触诊110
三、叩诊111
四、听诊113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18
一、支气管哮喘118
二、阻塞性肺气肿118
三、大叶性肺炎119
四、胸腔积液119
五、气胸119
阶段性测试三121
第八章 心脏及血管检查129
第一节 心脏检查129
一、视诊129
二、触诊131
三、叩诊132
四、听诊135
第二节 血管检查148
一、视诊148
二、触诊149
三、听诊151
第三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51
一、二尖瓣狭窄15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51
三、主动脉瓣狭窄152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52
五、心包积液153
六、心功能不全153
阶段性测试四156
第九章 腹部检查164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164
一、腹部体表标志164
二、腹部分区164
第二节 视诊166
一、腹部外形166
二、呼吸运动167
三、腹壁静脉167
四、腹壁皮肤168
五、脐168
六、疝169
七、蠕动波169
八、上腹部搏动169
第三节 触诊169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169
二、触诊内容170
第四节 叩诊177
一、腹部叩诊音177
二、肝及胆囊叩诊178
三、胃泡鼓音区178
四、脾脏叩诊179
五、肾脏叩诊179
六、膀胱叩诊179
七、叩诊移动性浊音179
第五节 听诊180
一、肠鸣音肠蠕动音180
二、振水音180
三、血管杂音180
四、摩擦音181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81
一、消化性溃疡181
二、胃穿孔一急性腹膜炎182
三、肝硬化182
四、急性胆囊炎183
五、急性阑尾炎183
六、机械性肠梗阻183
阶段性测试五185
第十章 生殖器、肛门及直肠检查194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检查194
一、阴茎194
二、阴囊195
三、前列腺196
四、精囊196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检查197
一、外生殖器197
二、内生殖器197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检查198
一、视诊199
二、触诊200
第十一章 脊柱及四肢检查201
第一节 脊柱检查201
一、脊柱弯曲度201
二、脊柱活动度202
三、脊柱压痛及叩击痛202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203
一、四肢203
二、关节204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检查208
第一节 脑神经208
一、嗅神经208
二、视神经208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209
四、三叉神经209
五、面神经209
六、位听神经210
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210
八、副神经210
九、舌下神经210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211
一、随意运动211
二、不自主运动212
三、共济运动212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213
一、浅感觉213
二、深感觉213
三、复合觉213
第四节 神经反射214
一、浅反射214
二、深反射215
三、病理反射217
四、脑膜刺激征218
五、拉塞格征218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219
第六节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219
一、多发性神经炎219
二、急性脊髓炎220
三、脑血栓形成220
阶段性测试六221
第三篇 临床诊断方法及病历书写229
第十三章 临床诊断方法229
第一节 诊断步229
一、搜集临床资料229
二、分析综合资料230
三、提出初步诊断230
四、确立和修正诊断231
第二节 临床诊断思维方法231
一、临床思维步骤231
二、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231
第三节 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232
一、诊断的内容232
二、诊断的格式232
第十四章 病历书写234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234
一、病历书写的重要意义234
二、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234
第二节 住院期间病历的书写格式与内容要求235
一、住院病历235
二、入院记录242
三、再入院记录244
四、病程记录245
五、同意书247
六、会诊记录247
七、转出入记录248
八、交、接班记录248
九、出院记录248
第三节 门急诊病历249
一、门诊病历的书写要求251
二、急诊病历的书写要求251
第四节 处方书写要求252
一、处方的类型252
二、医疗处方的内容252
三、处方书写要求253
第四篇 器械检查254
第十五章 心电图检查254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254
一、心脏电生理基础254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256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259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与测量259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262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264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265
一、左心房肥大265
二、右心房肥大265
三、双心房肥大266
四、左心室肥大266
五、右心室肥大267
六、双心室肥大268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268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268
二、临床意义269
三、心电图鉴别269
第五节 心肌梗死270
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及机制270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和分期271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271
四、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273
第六节 心律失常273
一、心肌的电生理特性273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274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274
四、期前收缩276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277
六、扑动与颤动279
七、心脏传导阻滞280
八、逸搏和逸搏心律284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285
一、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285
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286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287
一、心电图的分析方法287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287
第九节 动态心电图288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简介288
二、导联系统288
三、临床应用289
四、注意事项289
第十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289
一、运动试验的原理289
二、运动试验负荷量的确定290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290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90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290
阶段性测试七292
第十六章 肺功能检查300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300
一、肺容积测定300
二、通气功能测定302
三、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及判断303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304
一、弥散功能检查304
二、通气/血流比值304
第三节 血气分析305
一、指标及正常范围305
二、临床意义306
第十七章 内镜检查308
第一节 总论308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309
第三节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311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14
第五节 膀胱镜检查315
第六节 输尿管镜检查317
第七节 宫腔镜检查319
第八节 阴道镜检查320
阶段性测试八323
第五篇 实验诊断330
第十八章 总论330
第一节 实验诊断概述330
一、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30
二、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330
三、影响实验诊断的因素331
四、参考值、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332
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32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332
二、骨髓液采集与处理333
三、排泄物、体液采集与处理333
第三节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334
一、临床应用334
二、基本评价指标334
三、ROC曲线及其应用334
第十九章 血液检查336
第一节 标本采集336
一、采血方法336
二、抗凝剂选择336
三、血涂片制备与染色337
第二节 血细胞检查337
一、红细胞检查337
二、白细胞检查341
第三节 贫血的其他检查344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选试验344
二、红细胞膜缺陷检验345
三、红细胞酶缺陷检验345
四、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345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检验346
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346
第四节 出血与血检性疾病的检查346
一、止血、凝血机制346
二、血栓与止血检验347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的检查350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350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352
第六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352
第二十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造血器官354
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与成熟354
第二节 骨髓象检验步骤及正常骨髓象354
一、骨髓象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54
二、骨髓象检验步骤355
三、正常骨髓象特征356
四、骨髓象分析356
五、骨髓检查诊断报告的填写357
第三节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359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359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359
三、糖原染色360
四、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360
五、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360
六、铁染色361
第四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361
一、贫血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361
二、白血病的血象与骨髓象特征363
第二十一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查365
第一节 尿液检查365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365
二、尿液的一般检查365
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尿液检验特征372
四、尿液的其他检查372
第二节 粪便检查373
一、粪便标本的采集和保存373
二、一般性状检查373
三、显微镜检查374
四、化学检查375
第三节 痰液检查375
一、标本采集375
二、一般性状检查375
三、显微镜检查376
第四节 脑脊液检查377
一、标本采集377
二、一般性状检查377
三、化学检查378
四、显微镜检查380
五、细菌学检查380
六、免疫学检查380
七、脑脊液蛋白电泳380
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381
一、一般检查381
二、化学检查381
三、显微镜检查382
四、病原体检查382
第六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查382
一、精液检查382
二、前列腺液检查384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385
第二十二章 肝病的实验室检查387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387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387
二、血清蛋白电泳388
第二节 脂类代谢检查388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388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388
三、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测定389
第三节 胆红素代谢检查390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390
二、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测定391
第四节 血清酶学检查391
一、血清转氨酶测定391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392
三、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393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393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4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4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5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6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6
六、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396
七、输血传播的病毒检测396
第六节 肝病相关检验项目的选择397
第二十三章 肾病的实验室检查398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的检查398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398
二、血清肌酐测定398
三、血清尿素测定399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399
一、尿浓缩和稀释试验399
二、尿渗量测定399
第三节 肾功能检查的选择及应用400
第二十四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401
第一节 血清电解质测定401
一、血清钾测定401
二、血清钠测定402
三、血清氯测定402
四、血清钙测定403
五、血清磷测定404
第二节 血清铁及有关成分的测定404
一、血清铁测定404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测405
三、血清铁蛋白的测定405
四、血清转铁蛋白测定406
五、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406
六、红细胞原叶啉和锌叶啉测定407
第三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测定407
一、心肌酶测定407
二、心肌蛋白测定408
第四节 B型钠尿肽测定408
第五节 血脂测定409
一、脂质测定409
二、脂蛋白测定410
三、载脂蛋白测定410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测定411
一、T3和T4测定411
二、游离T3和游离T4测定411
三、促甲状腺激素测定411
四、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412
第七节 糖尿病相关检查412
一、空腹血糖测定412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13
三、胰岛素测定和胰岛素释放试验413
四、血清C肽测定413
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414
第二十五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41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检测415
一、IgG检测415
二、IgA检测415
三、IgM检测415
四、IgE检测416
五、血清M蛋白检测416
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测417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417
二、C3含量测定417
三、C4含量测定417
四、C1q测定418
第三节 感染免疫检查418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418
二、沙门菌感染免疫测定418
三、冷凝集试验419
四、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测定419
五、C反应蛋白测定419
六、EB病毒壳抗原抗体测定420
七、TORCH感染免疫检测420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相关检查422
一、艾滋病抗体检测422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422
三、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422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测423
一、类风湿因子检测423
二、抗核抗体检测423
三、抗脱氧核糖酸抗体测定424
四、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测定424
五、抗心磷脂抗体测定425
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测定425
第六节 移植免疫检查425
一、HLA-DNA分型426
二、HLA细胞学分型426
三、血清学分型426
第二十六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428
第一节 标本采集及运送428
一、血液428
二、尿液429
三、呼吸道标本429
四、粪便429
五、泌尿生殖道标本429
六、创伤、组织及脓肿标本429
第二节 检查方法430
一、直接显微镜检查430
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430
第三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细菌耐药性检测430
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430
二、细菌耐药性检测431
阶段性测试九432
第六篇 影像诊断440
第二十七章 总论440
第一节 X线成像440
一、X线的发现440
二、X线的产生440
三、X线的特性441
四、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和密度442
五、X线检查方法443
三、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444
四、X线检查中的防护445
第二节 X线数字影像技术445
一、计算机X线摄影445
二、直接X线数字摄影445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46
第三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446
一、计算机体层成像发展概况446
二、CT机的基本结构与成像原理446
三、CT的图像特点447
四、CT的检查方法448
五、CT诊断的临床应用448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449
一、磁共振成像发展概况449
二、MRI设备的基本结构449
三、MRI的基本原理450
四、MRI图像的特点450
五、MRI的临床应用452
第五节 超声成像453
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453
二、超声诊断法及其特点454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455
一、γ照相机455
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显像455
三、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455
第二十八章 骨、关节与软组织影像诊断456
第一节 检查方法与正常影像表现456
一、检查方法456
二、正常影像表现457
第二节 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461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461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464
三、软组织的基本病变465
第三节 骨与关节常见疾病影像诊断466
一、骨与关节外伤466
二、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470
三、骨与关节结核472
四、骨肿瘤474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476
六、退行性骨关节病476
第二十九章 胸部影像诊断478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影像诊断478
一、检查方法与正常影像表现478
二、呼吸系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482
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48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影像诊断492
一、检查方法与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492
二、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97
三、心脏与大血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500
第三十章 腹部影像诊断505
第一节 急腹症的X线诊断505
一、急腹症的X线检查方法505
二、常见急腹症的X线诊断505
第二节 消化道疾病的X线诊断507
一、检查方法与正常X线表现507
二、消化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510
三、消化道常见病的X线诊断512
第三节 肝、胆、胰腺疾病的影像诊断516
一、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516
二、肝、胆及胰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518
五、胆石症521
第三十一章 泌尿与女性生殖系统影像诊断525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影像诊断525
一、泌尿系统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525
二、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526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527
一、普通检查527
二、造影检查528
三、节育器的正常X线表现528
第三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529
第一节 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529
一、检查方法529
二、正常影像表现53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影像表现532
一、颅内病变的X线表现532
二、CT密度异常的表现532
三、MRI信号异常的表现532
四、病灶边缘、数目及邻近骨质异常的分析532
五、占位效应53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533
一、颅脑外伤533
二、脑血管病变534
三、颅内肿瘤535
第三十三章 介入放射学536
第一节 经导管检塞术536
一、栓塞物质536
二、栓塞选用的导管537
三、临床应用537
第二节 经皮腔血管与心脏瓣膜成形术538
一、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538
二、血管狭窄激光再通成形术538
三、血管内支架治疗539
四、心脏瓣膜狭窄成形术539
第三节 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539
一、血管收缩性药物540
二、癌肿化疗性药物540
三、溶解血栓性药物540
四、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肺癌540
第四节 经皮穿刺针吸活检与置管引流术540
一、经皮穿刺针吸活检540
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541
第三十四章 超声诊断542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542
一、超声波的性质542
二、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543
第二节 超声诊断法分类544
一、不同超声诊断法的区别544
二、超声诊断法的应用和进展545
第三节 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546
一、心脏超声常用的扫描方法、切面及正常图像546
二、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547
第四节 肝、胆、胰、脾及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548
一、肝疾病的超声诊断548
二、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550
三、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551
四、脾疾病的超声诊断551
五、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551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553
一、妇科超声诊断553
二、产科超声诊断553
阶段性测试十555
第三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诊断562
第一节 总论562
一、常用放射性核素和药物563
二、常用核医学显像仪器564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及特点564
第二节 甲状腺摄131I试验565
一、原理及方法565
二、结果分析565
三、临床意义566
第三节 甲状腺显像567
一、原理567
二、显像剂及方法567
三、适应证567
四、图像分析567
五、临床应用568
第四节 肾图569
一、原理569
二、放射性药物570
三、检查方法570
四、肾图分析570
五、临床应用572
第五节 肾动态显像573
一、显像原理573
二、显像剂573
三、方法573
四、图像分析573
五、临床应用574
六、介入试验575
第六节 心肌灌注显像576
一、显像原理576
二、显像剂及方法576
三、适应证577
四、图像分析577
五、临床应用580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581
一、显像原理581
二、显像剂及方法581
三、图像分析581
四、临床应用583
第八节 肝血流灌注与血池显像584
一、原理和方法585
二、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585
第九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586
一、显像原理及方法586
二、临床应用586
第十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587
一、显像原理587
二、显像方法587
三、图像分析587
四、临床应用589
第十一节 全身骨显像589
一、原理及方法589
二、显像剂589
三、适应证589
四、图像分析590
五、临床应用590
第十二节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简介592
一、成像原理及特点592
二、临床应用593
三、展望593
阶段性测试十一596
第七篇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604
第三十六章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604
第一节 眼底检查术604
第二节 导尿术606
第三节 中心静脉压测定608
第四节 淋巴结穿刺术609
第五节 胸膜腔穿刺术610
第六节 腹膜腔穿刺术613
第七节 心包腔穿刺术615
第八节 肝穿刺活检术616
第九节 肝穿刺抽脓术618
第十节 肾穿刺活检术619
第十一节 腰椎穿刺术620
第十二节 骨髓穿刺术622
第十三节 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624
第十四节 双囊三腔管压迫术625
阶段性测试十二628
附录 临床检验参考值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