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732537.jpg)
- 陈琦,苏肖晴,关文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长征出版社
- ISBN:780015592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3
第一篇 体育教学原理3
第一章 体育教学概述3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3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4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结构体系7
第四节 体育教学的历史进程11
一、由“兵操式”改变为“自然体育”的教材教法体系12
二、由“自然体育”改革为以“劳卫制”为中心的教材教法体系12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军体课”13
第五节 体育教学的现实思考13
一、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14
二、关于体育课时15
三、各国学校体育的教学大纲16
第二章 体育教学的科学依据19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自然科学基础19
一、体育教学与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19
二、体育教学与体质发展20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社会科学基础22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思维科学基础23
一、小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24
二、中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24
三、被动思维与主动思维的不同教学程序25
第三章 体育教学过程及其基本规律26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26
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26
二、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27
三、体育过程中的体育教学28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29
一、体育教学的目的29
二、体育教学的任务29
第三节 体育教学的主体与客体30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30
二、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32
第四节 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33
一、认识规律33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33
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36
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37
第四章 体育课程论38
第一节 体育课程引论38
一、体育课程的含义38
二、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9
第二节 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41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41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43
三、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46
四、体育课程编订方面的改革52
五、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58
第三节 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63
第五章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65
第一节 素质及素质教育65
一、素质的内涵和特征66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66
第二节 应试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反映68
一、何谓应试教育68
二、应试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反映69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78
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79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81
第二篇 体育教学方法87
第六章 体育教学的方法论基础87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含义和作用87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含义87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作用88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方法论基础89
一、当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体育教学方法89
二、体育教学方法与目标、内容、手段的辩证关系91
三、体育教学方法与一般教学方法的关系95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综合应用96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96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97
第四节 当前世界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98
一、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化趋势98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发展趋势99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化发展趋势101
第七章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103
第一节 语言法103
一、体育教学“语言”的范围104
二、教师的情感是教学语言的支柱110
三、体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111
第二节 讲解法与示范法113
一、讲解法113
二、示范法114
第三节 完整法与分解法116
一、完整法116
二、分解法117
第四节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119
一、运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应以预防为主119
二、运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必须做好各项工作121
第五节 电化教学法121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122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23
三、善于处理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的关系123
四、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教学工作123
第八章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方法124
第一节 重复练习法125
一、重复练习法的概念125
二、重复练习法的特点125
三、重复练习法的分类125
四、运用重复练习法应注意的事项126
第二节 变换练习法126
一、变换练习法的概念126
二、变换练习法的特点126
三、变换练习法的分类127
四、运用变换练习法应注意的事项128
第三节 循环练习法128
一、循环练习法的来源128
二、循环练习法的概念128
三、循环练习法的特点128
四、循环练习法的分类129
五、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的事项129
第四节 游戏法131
一、游戏法的概念131
二、游戏法的特点131
三、运用游戏法应注意的事项131
第五节 比赛法132
一、比赛法的概念132
二、比赛法的特点132
三、比赛法的分类132
四、运用比赛法应注意的事项133
第九章 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方法135
第一节 说服法136
一、讲解136
二、座谈讨论137
三、谈话138
第二节 榜样法138
第三节 评比法139
第四节 奖惩法142
第十章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145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145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概况145
二、个性的概念146
三、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因146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147
一、指令式教法148
二、发现法148
三、启发诱导法149
四、带领法149
五、激励法150
六、指标法151
七、程序教学法152
第十一章 运动处方教学159
第一节 运动处方的发展概况159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161
一、项目161
二、强度163
三、时间164
四、频度165
第三节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程序166
一、健康检查166
二、体力诊断167
三、确定目标168
第四节 运动处方的效果评价169
一、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169
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评定指标及方法170
三、几种评定锻炼者是否出现疲劳的方法172
第五节 运动处方的医务监督173
第六节 运动处方的教学实施174
一、实施原理174
二、实施原则175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的其它手段与方法178
第一节 自然力的运用178
一、日光浴锻炼方法178
二、空气浴锻炼方法180
三、水浴锻炼方法180
第二节 卫生与保健措施181
一、少年儿童运动生理卫生的主要特点181
二、体育教学中的卫生与保健措施183
第三节 军事体育活动185
一、队形队列的教学方法185
二、体操的教学方法186
三、越野和爬山的教学方法187
四、通过障碍的教学方法188
第四节 劳动与生活技能188
一、发展跑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方法188
二、发展跳跃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方法189
三、发展投掷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方法190
第五节 游戏与娱乐191
一、游戏与娱乐的活动形式192
二、游戏与娱乐活动的创作与编排193
三、游戏与娱乐的组织和进行194
四、发展身体素质的游戏与娱乐方法194
第三篇 体育教学管理、评价与科学研究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与学校教育199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199
一、体育教学的功能200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关系提高民族素质的大事202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辩证关系204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204
二、体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205
三、体育教学与美育的关系207
第三节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9
一、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9
二、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211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管理215
第一节 体育教学管理概述215
一、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15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意义217
三、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和目标218
第二节 体育教学管理的对象、依据和原则219
一、体育教学管理的对象219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依据和原则221
第三节 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224
一、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224
二、实施体育教学计划中的管理225
三、执行体育教学计划状况的考评226
第四节 体育课教学的管理227
一、体育课教学的教务管理227
二、体育课教学过程的管理228
三、体育课成绩的管理231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233
第一节 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33
一、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233
二、体育教师的作用233
第二节 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和职责234
一、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234
二、体育教师的职责236
第三节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237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237
二、丰富的理论知识239
三、全面的业务能力240
四、健壮的体魄242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进修与提高242
一、进修与提高的意义和内容242
二、进修、提高的方式与要求243
第十六章 体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245
第一节 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的意义和范围245
一、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的意义245
二、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的范围245
第二节 体育课的分析与评价248
一、体育课分析与评价的意义和内容248
二、体育课评价的种类和形式250
三、体育课评价的方法251
第三节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255
一、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意义255
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256
三、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组织实施258
四、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基本要求259
第四节 学生体质的测定与评价260
一、体质的概念及与健康、体能、体格的关系260
二、学生体质的测定与评价的意义261
三、中小学体质评价的内容262
四、学生体质评价的方法263
第十七章 体育教学的科学研究268
第一节 体育教学科学研究概述268
一、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意义268
二、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269
三、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269
第二节 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方法270
一、文献资料法270
二、观察法272
三、实验法274
四、调查法277
第三节 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步骤280
一、选题280
二、选择研究对象和确定研究方法282
三、制定研究计划282
四、开题报告282
五、搜集整理资料283
六、撰写论文284
第四节 怎样撰写体育教学科学论文284
一、体育教学科学论文的一般结构284
二、写作体育教学科学论文的一般步骤287
附录:国内部分优秀体育课教案范例289
附录一 小学公开体育课教学设计289
附录二 中学体育教学公开课教学设想292
附录三 中学体育教学公开课设计方案298
附录四 ××中学体育课时计划(示例)306
附录五 体育理论知识讲授教案314
主要参考文献318
后记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