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肝病实验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玉林,贺志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247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肝疾病-实验室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肝病实验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肝脏的生理与病理学1
第一节 肝脏的结构1
一、经典肝小叶1
(一)肝板1
(二)肝实质细胞1
(三)肝血窦3
(四)窦周隙和贮脂细胞5
二、门管区5
三、门管小叶与肝腺泡5
(一)门管小叶5
(二)肝腺泡5
四、肝内胆管系统6
(一)胆小管6
(二)胆汁的排泄6
五、肝脏的血液循环6
(一)门静脉7
(二)肝动脉7
(三)肝静脉7
第二节 肝脏的物质代谢7
一、肝脏与糖类代谢7
(一)糖的分类及主要作用7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8
(三)糖的运输和贮存8
(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8
(五)糖异生作用9
(六)血糖浓度的调节9
二、肝脏与蛋白质代谢10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0
(二)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10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1
(四)尿素的形成12
三、肝脏与脂类代谢13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13
(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3
(三)甘油三酯代谢13
四、肝脏与磷脂代谢14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15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15
五、肝脏与胆固醇代谢15
(一)胆固醇的合成、消化、转化和排泄15
(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16
六、肝脏与血浆脂蛋白代谢16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组成16
(二)脂蛋白的代谢17
七、肝脏与胆汁酸盐代谢18
(一)胆汁酸的种类18
(二)胆汁酸的代谢18
(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8
八、肝脏与胆色素代谢18
(一)胆红素的来源、生成及转运19
(二)胆红素在肝内代谢过程19
(三)血清胆红素与黄疸20
九、肝脏与维生素代谢20
(一)脂溶性维生素20
(二)水溶性维生素21
十、肝脏与激素代谢22
(一)胰岛素22
(二)甲状腺素23
(三)性激素23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23
(五)儿茶酚胺类激素24
第三节 肝细胞的凋亡、坏死与再生24
一、肝细胞的凋亡24
(一)细胞凋亡的理论基础24
(二)细胞凋亡的机制24
(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25
(四)影响肝细胞凋亡的因素25
二、肝细胞坏死25
(一)细胞坏死的机制25
(二)肝细胞坏死的病理特点25
三、肝细胞再生26
(一)肝再生细胞的来源26
(二)肝细胞再生的过程26
(三)肝细胞再生的特点26
(四)肝细胞再生的调控27
第四节 肝脏的免疫功能27
一、T、B淋巴细胞27
(一)T淋巴细胞27
(二)B淋巴细胞27
二、Kupffer细胞28
三、肝血窦内皮细胞28
四、树突状细胞28
五、NK细胞和NKT细胞28
第五节 肝脏炎性疾病病理学改变29
一、肝脓肿29
(一)细菌性肝脓肿29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29
(三)放线菌性肝脓肿30
二、病毒性肝炎30
(一)急性轻型肝炎30
(二)重症型肝炎31
(三)慢性肝炎31
三、肝脏特殊性炎症33
(一)肝结核病33
(二)肝结节病33
(三)肝梅毒33
(四)肝麻风病34
(五)慢性活动性类狼疮肝炎34
(六)其他肝肉芽肿34
四、新生儿肝炎34
五、毒物或药物中毒性肝病34
(一)急性肝细胞损伤35
(二)慢性肝损伤35
六、酒精性肝病35
(一)酒精性脂肪肝35
(二)酒精性肝炎35
(三)酒精性肝硬化36
七、肝硬化36
(一)门脉性肝硬化36
(二)粗结节性肝硬化37
(三)胆汁性肝硬化37
(四)淤血性肝硬化39
(五)肝炎后肝硬化39
(六)其他类型肝硬化39
第六节 肝脏肿瘤病理学改变40
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40
(一)肝细胞腺瘤40
(二)胆管腺瘤41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41
(一)肝细胞性肝癌43
(二)胆管细胞性癌43
(三)混合性肝癌44
(四)婴幼儿原发性肝癌及肝母细胞瘤44
(五)少见的肝癌类型45
三、良性间叶组织肿瘤45
(一)肝海绵状血管瘤45
(二)婴儿血管内皮瘤46
(三)肝间叶性错构瘤46
(四)肝脂肪瘤47
(五)肝炎性假瘤47
(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8
四、恶性间叶组织肿瘤48
(一)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48
(二)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49
(三)肝恶性神经鞘瘤49
(四)原发性肝血管肉瘤49
(五)原发性肝淋巴瘤49
五、肝转移瘤50
第二章 酶学检验53
第一节 血清酶检验在肝病中的应用54
一、酶的分类与命名54
二、血清酶及其分类55
三、血清酶活性变化机制55
(一)细胞内酶的释放55
(二)细胞酶进入血液的方式56
(三)血液中酶的清除57
(四)酶的合成障碍58
(五)其他58
四、血清酶的生理变异58
(一)性别的差异58
(二)年龄的差异58
(三)饮食的影响59
(四)运动的影响59
(五)妊娠与分娩的影响59
五、同工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59
第二节 血清酶检测的技术与方法60
一、酶的活性浓度单位60
二、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61
三、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62
四、酶活性测定条件的选择和优化63
五、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64
第三节 用于诊断肝实质损伤的酶64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5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6
三、γ-谷氨酰基转移酶68
四、碱性磷酸酶69
五、胆碱酯酶72
六、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73
七、乳酸脱氢酶73
八、铜氧化酶75
九、谷氨酸脱氢酶76
十、鸟嘌呤脱氢酶76
十一、β-葡萄糖醛酸酶77
十二、异柠檬酸脱氢酶77
十三、醛缩酶78
十四、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78
十五、乙醇脱氢酶79
十六、腺苷脱氨酶80
十七、β-半乳糖苷酶81
十八、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81
十九、谷胱甘肽-S-芳香基转移酶82
二十、核酸酶82
二十一、淀粉酶83
二十二、葡萄糖-6-磷酸酶84
二十三、组氨酸酶84
二十四、精氨酸酶84
二十五、黄嘌呤氧化酶85
二十六、山梨醇脱氢酶85
二十七、奎宁氧化酶86
二十八、过氧化氢酶86
二十九、丙酮酸激酶87
三十、磷酸己糖同分异构酶87
三十一、苹果酸脱氢酶88
三十二、超氧化物歧化酶88
三十三、谷胱甘肽还原酶89
三十四、磷酸己糖变位酶89
三十五、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89
三十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90
三十七、肌酸激酶91
三十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91
三十九、α-羟丁酸脱氢酶92
四十、唾液酸转移酶92
四十一、芳香基硫酸酯酶93
四十二、胰凝乳蛋白酶93
四十三、其他血清酶93
第四节 用于诊断胆汁淤积的酶94
一、5′-核苷酸酶94
二、亮氨酸氨基肽酶95
三、亮氨酸芳基酰胺酶95
四、碱性磷酸酶95
五、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肽酶96
六、腺苷脱氨酶96
七、γ-谷氨酰基转移酶96
八、黄嘌呤氧化酶96
九、奎宁氧化酶96
第五节 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酶96
一、单胺氧化酶96
二、脯氨酰羟化酶97
三、脯氨酸肽酶97
四、胶原酶98
五、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98
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98
七、腺苷脱氨酶98
第六节 用于诊断肝肿瘤的酶98
一、α-L-岩藻糖苷酶99
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肽酶99
三、α1-抗胰蛋白酶100
四、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101
五、α1-抗糜蛋白酶101
六、醛缩酶101
七、β-葡萄糖醛酸酶101
八、γ-谷氨酰基转移酶101
九、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02
十、碱性磷酸酶同工酶102
第七节 血清酶谱的综合分析102
一、不同肝损伤时的血清酶谱变化102
二、不同酶比值测定的临床意义103
三、常见肝病的酶谱变化特征104
第八节 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中应用展望106
第三章 蛋白质检验109
第一节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09
一、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109
二、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110
(一)蛋白质的分类110
(二)蛋白质的功能110
三、血浆蛋白质及其功能110
(一)血浆蛋白质的分类111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111
四、血浆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方法111
(一)电泳技术111
(二)光谱光度分析技术112
(三)放射免疫分析技术113
(四)酶免疫分析技术113
五、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特点113
第二节 重要血浆蛋白质的检验114
一、总蛋白114
二、清蛋白117
三、球蛋白118
四、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119
五、前清蛋白119
六、结合珠蛋白120
七、纤维粘连蛋白121
八、S蛋白123
九、β2-微球蛋白123
十、Y蛋白124
十一、Z蛋白125
十二、C反应蛋白125
十三、α2-巨球蛋白126
十四、黏蛋白127
十五、类黏蛋白128
十六、运铁蛋白128
十七、铁蛋白130
十八、α2-热稳定性糖蛋白130
十九、C蛋白131
二十、α1-微球蛋白131
二十一、层粘连蛋白132
二十二、血红素结合蛋白133
二十三、胶原蛋白133
二十四、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135
二十五、Gc球蛋白135
二十六、粗纤维调节素136
二十七、铜蓝蛋白137
二十八、α1-抗胰蛋白酶137
二十九、视黄醇结合蛋白138
三十、内毒素结合蛋白139
三十一、血栓调节蛋白140
三十二、各种肝脏疾病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141
第三节 有关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检测142
一、血浆氨基酸143
二、血氨144
三、血清尿素145
第四章 胆红素代谢检验148
第一节 血清胆红素检测148
一、血清总胆红素149
二、血清1分钟胆红素150
三、血清结合胆红素150
四、血清未结合胆红素152
五、血清δ胆红素153
第二节 尿胆红素及胆素原的检测154
一、尿胆红素154
二、尿胆素原155
三、尿胆素157
第三节 粪胆素原及粪胆素的检测158
一、粪胆素原158
二、粪胆素158
第四节 血清胆汁酸代谢检查158
一、血清总胆汁酸158
二、血清甘氨胆酸160
第五章 糖代谢检验163
第一节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63
一、肝脏在糖分解代谢中的作用163
二、肝脏在糖合成代谢中的作用164
三、肝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164
第二节 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164
一、血液葡萄糖测定164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166
三、强的松葡萄糖耐量试验168
四、胰岛素释放试验168
五、果糖耐量试验169
六、半乳糖耐量试验169
七、乳酸测定170
八、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乳酸测定170
九、丙酮酸测定171
第六章 脂类代谢检验172
第一节 血清脂类的检测172
一、血清总胆固醇172
二、血清胆固醇酯174
三、血清甘油三酯175
四、血清磷脂176
五、血清游离脂肪酸176
六、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分析177
第二节 血清脂蛋白的检测178
一、血清脂蛋白总体分析178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2
三、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3
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4
(一)HDL-C185
(二)HDL2-C186
(三)HDL3-C186
五、血清载脂蛋白186
(一)血清载脂蛋白AⅠ186
(二)血清载脂蛋白B188
(三)血清载脂蛋白CⅡ、CⅢ189
(四)血清载脂蛋白E191
第三节 血清其他脂蛋白及脂质代谢产物的检测192
一、血清脂蛋白(a)192
二、血清脂蛋白X193
三、血清过氧化脂质193
第七章 肝炎病毒学检验196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197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198
二、甲型肝炎病毒RNA19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200
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查203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03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203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e抗体204
(四)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205
(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常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206
(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及抗前S1蛋白208
(七)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及抗前S2蛋白208
(八)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和X抗体209
(九)聚合人血清清蛋白受体210
(十)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210
(十一)乙型肝炎病毒DNA210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212
一、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212
二、丙型肝炎病毒RNA213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214
一、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215
二、丁型肝炎病毒RNA217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217
一、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戊型肝炎病毒抗体218
二、戊型肝炎病毒RNA219
第六节 庚型肝炎病毒219
一、庚肝病毒抗体220
二、庚肝病毒RNA220
第七节 TT病毒220
TTV DNA221
第八节 肝炎血清学实验检测项目的选择222
一、肝炎病毒学标志抗原及其抗体检查方法222
二、不同检验目的之各种标志物的选择及其意义223
第八章 肝脏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26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验226
一、IgG测定227
二、IgA测定227
三、IgM测定228
四、IgE测定228
五、IgD测定229
六、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229
七、C3测定230
八、C4测定230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验231
一、T淋巴细胞亚群232
二、T淋巴细胞标志与功能测定234
(一)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234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34
(三)E花环试验234
(四)活性花环试验235
(五)稳定性花环试验235
三、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235
四、B淋巴细胞测定236
第三节 自身抗体检验及临床应用236
一、抗核抗体237
二、抗线粒体抗体238
三、抗平滑肌抗体238
四、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239
五、抗肝细胞质抗原Ⅰ型239
六、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239
七、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240
八、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240
九、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241
十、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241
十一、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42
十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242
十三、抗肌动蛋白抗体242
十四、抗核颗粒抗体243
十五、抗核包膜自身抗体243
十六、其他抗体243
十七、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243
第四节 细胞因子检验246
一、白细胞介素247
(一)白细胞介素-1247
(二)白细胞介素-2248
(三)白细胞介素-3249
(四)白细胞介素-4250
(五)白细胞介素-5251
(六)白细胞介素-6251
(七)白细胞介素-7252
(八)白细胞介素-8253
(九)白细胞介素-9253
(十)白细胞介素-10253
(十一)白细胞介素-11254
(十二)白细胞介素-12255
(十三)白细胞介素-13255
(十四)白细胞介素-14255
(十五)白细胞介素-15256
(十六)白细胞介素-16256
(十七)白细胞介素-17256
(十八)白细胞介素-18257
(十九)白细胞介素-19257
(二十)白细胞介素-20258
(二十一)白细胞介素-21258
(二十二)白细胞介素-22259
(二十三)白细胞介素-23259
(二十四)白细胞介素-24259
(二十五)白细胞介素-25260
(二十六)白细胞介素-26260
(二十七)各种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260
二、干扰素263
三、肿瘤坏死因子265
第五节 红细胞免疫检验266
第九章 肝癌标志物检验270
第一节 常见的肝癌标志物272
一、甲胎蛋白272
二、甲胎蛋白异质体273
三、铁蛋白276
四、酸性同工铁蛋白276
五、血清肝癌特异性蛋白277
六、碱性胎儿蛋白277
七、异常凝血酶原278
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279
九、癌胚抗原281
十、糖链抗原19-9282
十一、糖链抗原242284
十二、糖链抗原125285
十三、糖链抗原50287
十四、糖链抗原549289
十五、转化生长因子-α290
十六、转化生长因子-β1292
十七、促绒毛膜性腺激素294
十八、酶学标志物294
第二节 AFP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295
第十章 肝脏疾病的分子诊断304
第一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304
一、核酸杂交技术304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05
三、生物芯片技术306
第二节 甲型肝炎的基因诊断308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特征308
二、甲型肝炎的分子诊断309
第三节 乙型肝炎的基因诊断309
一、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特征310
二、乙型肝炎的分子诊断310
(一)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310
(二)PCR双探针杂交用于HBV-DNA定量及基因分型检测311
(三)PCR和微流芯片技术定量监测HBV-DNA及HBV变异株311
(四)基因芯片检测HBV-DNA312
第四节 丙型肝炎的基因诊断313
一、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特征313
二、丙型肝炎的分子诊断314
(一)逆转录荧光PCR检测HCV-RNA314
(二)免疫杂交PCR检测HCV-RNA315
(三)通用信号模板扩增核酸技术检测HCV-RNA315
(四)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定量检测HCV-RNA315
(五)基因芯片法联合检测HCV-RNA316
(六)支链DNA技术检测HCV-RNA316
第五节 其他肝病的分子诊断316
一、原发性肝癌的分子诊断316
(一)肝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316
(二)肝肿瘤相关病毒的基因检测317
(三)肝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检测317
二、肝纤维化的分子诊断318
三、丁型肝炎的分子诊断319
四、戊型肝炎的分子诊断319
第十一章 血液学检验322
第一节 红细胞检验322
一、红细胞计数322
二、血红蛋白测定324
三、红细胞比容325
四、平均红细胞容积325
五、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326
六、红细胞形态检查327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328
一、白细胞计数329
二、白细胞分类329
(一)中性粒细胞329
(二)淋巴细胞331
(三)嗜酸性粒细胞332
(四)嗜碱性粒细胞332
(五)单核细胞333
(六)淋巴细胞形态检查334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334
一、血小板计数335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336
三、血小板比容336
四、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337
五、血小板黏附试验337
六、血小板聚集试验338
七、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测定340
八、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试验341
九、血小板膜糖蛋白定量测定342
十、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343
第四节 止、凝血试验344
一、凝血酶原消耗试验346
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测定346
三、凝血酶原抗原和凝血酶原凝血活性测定348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348
五、凝血因子ⅩⅢ筛选试验及其亚基抗原FⅩⅢα:Ag,FⅩⅢβ:Ag测定350
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凝血活性测定351
七、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352
八、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354
九、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354
十、凝血酶时间测定355
十一、抗凝血酶Ⅲ测定356
十二、血浆纤溶酶原抗原与活性测定357
十三、纤溶酶活性测定358
十四、血浆α2-抗纤溶酶和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测定358
十五、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活性测定359
十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测定361
十七、血浆蛋白C抗原与活性测定362
十八、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363
十九、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364
二十、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365
二十一、D-二聚体测定366
第十二章 体液及排泄物检验370
第一节 腹水检验370
一、腹水的形成机制370
二、腹水的实验室检查372
(一)腹水的理学检查372
(二)腹水的化学和免疫学检查373
(三)腹水漏出液及渗出液的鉴别375
第二节 尿液检验376
一、尿糖376
二、尿酮体377
三、尿α1-微球蛋白378
四、尿β2-微球蛋白380
五、尿卟啉381
六、尿结晶体383
七、尿管型384
第三节 粪便检验386
一、粪卟啉386
二、粪胆素原387
三、粪胆素388
第十三章 内分泌检验391
第一节 含氮激素391
一、胰岛素391
二、胰高血糖素392
三、生长激素393
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394
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395
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396
七、反甲状腺原氨酸396
八、促甲状腺激素397
九、心钠素397
十、促胃液素398
十一、血管活性肠肽399
十二、内皮素399
十三、催乳素400
十四、褪黑激素401
十五、瘦素401
十六、儿茶酚胺402
十七、甲状旁腺激素403
十八、降钙素403
十九、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04
第二节 非含氮激素406
一、雌二醇406
二、睾丸酮407
三、醛固酮408
四、皮质醇409
五、维生素D3410
第十四章 维生素检验412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412
一、维生素A412
二、维生素D414
三、维生素E415
四、维生素K416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检测416
一、维生素B1416
二、维生素B6417
三、维生素B12417
四、叶酸419
五、维生素C420
第十五章 微量元素检验422
第一节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检测422
一、锌423
二、铁424
三、铜426
四、硒427
五、锰429
六、钼430
七、钴431
八、锡432
九、锗432
第二节 有害微量元素的检测433
一、铅433
二、砷434
三、镉435
第十六章 肝脏排泄功能检查437
第一节 肝脏色素排泄功能试验437
靛氰绿(吲哚氰绿)排泄试验437
第二节 肝脏药物排泄试验438
一、14C-氨基比林呼吸试验438
二、静脉色氨酸耐量试验439
三、利多卡因代谢物生成试验440
四、安替比林血浆清除率440
五、苯巴比妥试验441
六、糖皮质激素黄疸鉴别试验442
七、半乳糖廓清试验442
八、美沙西丁呼气试验443
第三节 肝脏药物排泄功能检查的选择原则443
第十七章 肝脏影像学诊断445
第一节 肝脏的影像学诊断基础445
一、肝脏超声表现445
二、肝脏X线表现446
(一)肝脏的正常和异常X线表现446
(二)肝血管造影的正常和异常表现447
三、肝脏CT表现447
(一)肝脏CT平扫表现448
(二)肝脏CT增强扫描表现448
四、肝脏磁共振表现449
(一)正常磁共振表现449
(二)异常磁共振表现449
五、肝脏核素显像表现449
(一)SPECT的静态肝显像450
(二)SPECT的动态肝血流及血池显像451
(三)SPECT的肝血流量及肝动脉和门静脉成分的定量测定451
(四)SPECT肝断层显像452
(五)SPECT肝受体显像452
(六)肝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表现452
第二节 各种成像技术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453
一、肝脓肿453
二、肝囊肿455
三、肝棘球蚴病456
四、慢性血吸虫肝病457
五、布-加综合征457
六、肝血管瘤458
七、肝腺瘤460
八、局灶性肝内结节增生461
九、脂肪肝461
十、肝炎463
十一、肝硬化463
十二、原发性肝癌465
十三、肝转移瘤467
十四、肝外伤469
十五、肝豆状核变性470
十六、肝血红蛋白沉着症470
十七、肝胆管扩张症470
十八、胆管细胞癌471
第十八章 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及应用475
第一节 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的目的与选择原则475
一、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的目的475
二、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475
三、肝脏疾病的病原学诊断477
(一)甲型肝炎477
(二)乙型肝炎478
(三)丙型肝炎478
(四)丁型肝炎478
(五)戊型肝炎478
(六)庚型肝炎478
四、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478
(一)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79
(二)疑有肝病的实验室检查479
(三)急性肝炎479
(四)慢性肝炎479
(五)重型肝炎479
(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479
(七)胆汁淤积性肝病480
(八)脂肪肝480
(九)原发性肝癌480
第二节 各种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480
一、病毒性肝炎480
(一)急性肝炎480
(二)慢性肝炎497
(三)重型肝炎498
二、胆汁淤积性疾病500
(一)急性淤胆型肝炎501
(二)慢性淤胆型肝炎501
三、肝纤维化502
(一)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502
(二)实验室检查503
(三)病理学检查505
四、肝硬化505
(一)肝硬化的分类505
(二)实验室检查506
(三)影像学检查507
(四)病理学检查507
五、自身免疫性肝病507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508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09
(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11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11
六、肝性脑病512
(一)依病因分类512
(二)依毒性物质来源分类513
(三)依发生、发展及病情缓急分类513
(四)实验室检查513
(五)脑电图检查513
七、原发性肝癌513
(一)实验室检查514
(二)影像学检查515
(三)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515
八、脂肪肝516
(一)发病机制516
(二)实验室检查517
(三)病理学改变517
九、酒精性肝病517
(一)发病机制517
(二)实验室检查518
(三)病理学改变518
(四)诊断标准518
十、药物性肝病520
(一)急性药物性肝病520
(二)慢性药物性肝病522
附录1 常用英文缩写及英中文对照525
附录2 临床常用检验参考值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