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 乌恩岳斯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1780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青铜时代文化-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国-铁器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夏家店下层文化1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1

二、年代与分期5

三、建筑遗迹7

四、墓葬12

五、陶器15

六、玉石器17

七、金属器19

八、经济形态21

九、社会组织结构与宗教信仰22

一○、渊源与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25

一一、族属与流向32

第二章 大坨头文化40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40

二、年代与分期45

三、建筑遗迹47

四、墓葬48

五、陶器50

六、金属器52

七、经济形态53

八、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55

九、渊源、流向与族属56

第三章 朱开沟文化61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61

二、年代与分期64

三、建筑遗迹66

四、墓葬69

五、陶器73

六、青铜器76

七、石器和骨、角器78

八、经济形态80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81

一○、渊源、流向与族属86

第四章 魏营子文化94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94

二、年代与分期97

三、建筑遗迹98

四、墓葬99

五、陶器100

六、玉石器与骨器101

七、金属器102

八、装饰艺术106

九、经济形态106

一○、渊源与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107

一一、族属与流向112

第五章 围坊三期文化117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117

二、年代与分期122

三、建筑遗迹123

四、墓葬124

五、陶器125

六、青铜器126

七、金器及其他132

八、经济形态132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133

一○、渊源、流向与族属136

第六章 李家崖文化142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142

二、年代与分期145

三、建筑遗迹146

四、墓葬和窖藏149

五、陶器150

六、青铜器150

七、金器154

八、玉石器及骨器155

九、经济形态156

一○、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157

一一、族属168

第七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174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174

二、年代与分期176

三、居住址和祭祀址177

四、墓葬结构和埋葬习俗179

五、青铜器180

六、金器196

七、装饰艺术196

八、陶器199

九、经济与社会生活200

一○、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202

一一、渊源与族属215

第八章 十二台营子文化224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224

二、年代与分期228

三、建筑遗迹230

四、墓葬232

五、陶器233

六、青铜器234

七、装饰艺术238

八、经济形态240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240

一○、渊源、流向与族属244

第九章 张家园上层文化252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252

二、年代与分期255

三、建筑遗迹256

四、墓葬和窖藏257

五、陶器260

六、青铜器261

七、经济形态268

八、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269

九、渊源、流向与族属270

第十章 玉皇庙文化276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276

二、年代与分期279

三、墓葬280

四、陶器284

五、青铜器285

六、金器290

七、装饰艺术291

八、经济形态292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293

一○、族属295

第十一章 毛庆沟文化300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300

二、年代与分期302

三、遗址与墓葬303

四、陶器307

五、青铜器308

六、铁器314

七、装饰艺术315

八、经济形态316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317

一○、族属与流向318

第十二章 桃红巴拉文化322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322

二、年代与分期325

三、墓葬326

四、青铜器327

五、金银器331

六、铁器335

七、装饰艺术336

八、经济形态340

九、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343

一○、族属与流向351

第十三章 杨郎文化357

一、发现与研究简史357

二、年代与分期361

三、墓葬362

四、陶器366

五、青铜器366

六、铁器374

七、骨器375

八、装饰艺术376

九、经济形态378

一○、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379

一一、族属与流向382

后记387

图一 药王庙F1平、剖面示意图8

图二 丰下F12平面示意图9

图三 英金河、阴河流域石城址分布示意图10

图四 西山根石城址地形示意图11

图五 大甸子M726平面示意图12

图六 大甸子M1144平、剖面示意图13

图七 大甸子M1164平面示意图14

图八 大甸子M441平面示意图14

图九 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15

图一○ 大甸子墓地出土彩绘陶器16

图一一 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器17

图一二 大甸子墓地出土玉器18

图一三 夏家店下层文化金属器20

图一四 大甸子墓地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28

图一五 喇叭形耳环31

图一六 大坨头F1平面示意图47

图一七 张家园79H3平、剖面示意图48

图一八 刘李店M1平面示意图49

图一九 蔚县三关82M2015平面示意图49

图二○ 大坨头文化陶器51

图二一 大坨头文化金属器53

图二二 大坨头文化石器54

图二三 朱开沟遗址F2020平面示意图67

图二四 南壕遗址F26平面示意图67

图二五 朱开沟遗址F5002平面示意图68

图二六 朱开沟遗址H1070平、剖面示意图68

图二七 朱开沟遗址Y1001结构图68

图二八 朱开沟遗址M3020平面示意图70

图二九 朱开沟遗址M1078平面示意图70

图三○ 朱开沟遗址M4060平面示意图71

图三一 朱开沟遗址M1083平面示意图71

图三二 白敖包遗址M41平、剖面图72

图三三 朱开沟文化陶器分期图74

图三四 朱开沟文化陶器75

图三五 朱开沟文化青铜器76

图三六 特布希乌拉出土金饰件78

图三七 朱开沟文化石器79

图三八 朱开沟文化骨、角器79

图三九 朱开沟遗址出土中原式青铜礼器和陶器82

图四○ 四坝文化铜器83

图四一 夏家店下层文化蛇纹鬲84

图四二 外贝加尔出土陶鬲85

图四三 西岔文化青铜器87

图四四 平顶山M301平面示意图99

图四五 魏营子文化陶器100

图四六 魏营子文化石器和骨器101

图四七 李家营子出土石范102

图四八 魏营子文化青铜器103

图四九 魏营子文化青铜器104

图五○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108

图五一 周初青铜礼器109

图五二 商周青铜礼器铭文109

图五三 辽东出土北方系青铜器112

图五四 古冶Y1平、剖面示意图124

图五五 张家园87M3平面示意图125

图五六 围坊三期文化陶器126

图五七 围坊三期文化青铜器127

图五八 安阳小屯M164平面图129

图五九 蒙古鹿石上的挂缰钩图案130

图六○ 卡拉苏克墓葬出土挂缰钩位置图131

图六一 围坊三期文化金器132

图六二 围坊三期文化青铜礼器134

图六三 殷墟青铜器135

图六四 李家崖CF1平面示意图147

图六五 李家崖AF1平面示意图148

图六六 上东村墓葬平、剖面示意图149

图六七 李家崖文化陶器150

图六八 李家崖文化青铜兵器和工具152

图六九 李家崖文化生活用具和装饰品153

图七○ 李家崖文化石器和骨器155

图七一 李家崖遗址出土石雕人像156

图七二 李家崖文化青铜礼器157

图七三 李家崖文化青铜器铭文158

图七四 卡拉苏克文化青铜器161

图七五 赛伊马—图尔宾诺青铜器165

图七六 蒙古出土青铜器166

图七七 外贝加尔和贝加尔湖沿岸出土青铜器167

图七八 李家崖遗址出土陶片符号168

图七九 夏家店F5平、剖面示意图178

图八○ 夏家店H16平、剖面示意图178

图八一 龙头山Ⅱ祭坑6平、剖面示意图178

图八二 夏家店M11平面示意图179

图八三 周家地M45平面示意图180

图八四 龙头山类型青铜器181

图八五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短剑182

图八六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兵器185

图八七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刀189

图八八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工具190

图八九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马具和车马图形191

图九○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日常用具193

图九一 夏家店上层文化装饰品195

图九二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器200

图九三 夏家店上层文化石器201

图九四 山湾子短剑石范202

图九五 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原式青铜礼器204

图九六 黑海北岸前斯基泰时期遗物206

图九七 科班文化遗物207

图九八 咸海沿岸早期塞种人遗物208

图九九 卡拉苏克文化晚期和早期塔加尔文化青铜器209

图一○○ 图瓦地区早期游牧人文化青铜器210

图一○一 阿尔泰库尔图—麦耶米尔期遗物211

图一○二 蒙古和外贝加尔石板墓文化遗物213

图一○三 向阳岭F1平、剖面示意图231

图一○四 安杖子F6平、剖面示意图231

图一○五 水泉M8平面示意图232

图一○六 十二台营子M1平面示意图233

图一○七 十二台营子文化陶器234

图一○八 十二台营子文化青铜兵器和石铸范235

图一○九 十二台营子文化工具、马具和生活用具237

图一一○ 十二台营子文化装饰品239

图一一一 十二台营子文化中原式青铜器241

图一一二 郑家洼子M6512出土青铜器242

图一一三 韩国出土青铜器243

图一一四 铁匠沟、乌兰宝格和井沟子墓葬出土遗物246

图一一五 五道河子和东大杖子墓葬出土遗物247

图一一六 张家园65F1平面示意图257

图一一七 白浮M2平、剖面示意图258

图一一八 东南沟M10平、剖面示意图259

图一一九 张家园上层文化陶器260

图一二○ 张家园上层文化青铜兵器262

图一二一 张家园上层文化青铜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石范264

图一二二 早期铜鍑266

图一二三 张家园上层文化石器和陶器268

图一二四 玉皇庙M86平面示意图280

图一二五 玉皇庙M392平面示意图281

图一二六 玉皇庙M52平面示意图281

图一二七 玉皇庙M156平面示意图282

图一二八 小白阳M37平面示意图283

图一二九 梨树沟门M1平面示意图283

图一三○ 玉皇庙文化陶器284

图一三一 玉皇庙文化青铜容器和工具285

图一三二 玉皇庙文化青铜兵器286

图一三三 玉皇庙文化装饰品288

图一三四 玉皇庙文化马具289

图一三五 玉皇庙文化中原式青铜器294

图一三六 滦平苘子沟M58装饰品分布示意图295

图一三七 毛庆沟M60平面及局部图304

图一三八 毛庆沟M6平面示意图305

图一三九 崞县窑子M22平面示意图306

图一四○ 毛庆沟文化陶罐307

图一四一 毛庆沟文化青铜和铁短剑308

图一四二 毛庆沟文化工具和马具309

图一四三 毛庆沟文化腰带图310

图一四四 中国北方带饰分期图312

图一四五 毛庆沟文化装饰品313

图一四六 桃红巴拉M1平面示意图327

图一四七 桃红巴拉文化兵器和工具328

图一四八 桃红巴拉文化青铜装饰品330

图一四九 桃红巴拉文化青铜圆雕动物形象331

图一五○ 阿鲁柴登出土金冠顶饰和带饰332

图一五一 桃红巴拉文化金带饰333

图一五二 桃红巴拉文化金装饰品334

图一五三 桃红巴拉文化银器337

图一五四 桃红巴拉文化遗物338

图一五五 “野兽纹”中的怪兽形象340

图一五六 乌兰固木文化遗物345

图一五七 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石板墓文化遗物346

图一五八 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文化遗物347

图一五九 铜镜和丝织品349

图一六○ 图瓦地区乌尤克文化遗物350

图一六一 塔加尔文化遗物351

图一六二 于家庄M15平、剖面示意图362

图一六三 张街村M2平、剖面示意图363

图一六四 于家庄M2平面示意图364

图一六五 于家庄M20平、剖面示意图365

图一六六 杨郎文化陶器366

图一六七 杨郎文化青铜兵器367

图一六八 杨郎文化青铜工具369

图一六九 杨郎文化青铜车马器370

图一七○ 杨郎文化动物纹青铜带饰371

图一七一 杨郎文化青铜装饰品372

图一七二 杨郎文化铁器374

图一七三 杨郎文化骨器375

图一七四 杨郎文化圆雕动物形象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