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闫顺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208465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人文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二十世纪末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兴起3
二、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新进展6
(一)二十一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主导内容8
(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13
三、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14
(一)关于发展哲学的界定15
(二)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16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9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思想19
(二)发展的过程性20
(三)发展的本质及其价值22
(四)发展中的价值困境22
(五)现代性图景中的中国当代发展23
(六)可持续发展及其思维方式2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思想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原则立场2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25
(二)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27
(三)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8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探索30
(一)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初步探索3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思考31
(三)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34
(四)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理念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思想37
一、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是文化的根基37
(一)文化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基本关系生成38
(二)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全面性发展39
(三)社会交往是文化发展的路径39
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1
(一)毛泽东的文化观41
(二)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观4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45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生成45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47
(一)列宁关于人的发展理论47
(二)毛泽东关于人的发展理论48
(三)邓小平关于人的发展理论50
(四)江泽民关于人的发展理论51
(五)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3
第二章 发展过程54
第一节 发展过程的三种理论形态54
一、关于客体论的发展过程论55
二、关于主体论的发展过程论56
三、关于实践论的发展过程论59
第二节 发展过程的内涵及其性质65
一、哲学史中的发展过程思想65
二、关于发展过程的内涵68
三、关于发展过程的性质和特征70
第三节 发展过程的概型及其规律75
一、事物发展过程的一般概型76
二、事物发展过程的机制77
三、事物发展过程的规律78
第四节 发展过程分类82
一、总过程与具体过程82
二、天然过程、人工过程、交叉过程82
三、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过程和认识过程85
第五节 过程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意义95
一、过程思想的本体论意义95
二、过程思想的认识论意义96
三、过程思想的方法论意义97
第三章 发展的本质及其价值99
第一节 发展的本质99
一、传统哲学发展界定质疑99
二、发展范畴的内涵102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发展103
一、历史上的价值观嬗变103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视角105
第三节 发展与价值106
一、传统发展观的价值反思106
二、发展观也是一种价值观108
三、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109
(一)发展是科学与价值统一的过程109
(二)发展中科学与价值问题反思110
(三)发展视界中科学与价值的融合114
第四章 发展中的价值困局116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几种矛盾116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116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117
三、发展实景与发展愿景118
第二节 实践理性中的价值困局119
一、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危机119
二、社会发展中的信仰危机121
三、社会发展中的道德失范124
第三节 发展中的人性批判126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126
(一)何谓理性126
(二)理性致思127
(三)韦伯的理性分析128
二、文化无厘头:非理性轴心时代130
三、人的理性与非理性132
(一)理性主义对人的解读133
(二)非理性主义对人的解读134
(三)实践过程论对人的解读136
第五章 现代性图景中的中国当代发展141
第一节 现代化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141
一、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141
(一)“后现代死了”142
(二)肯定的后现代性143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可能关系145
二、现代性问题146
(一)后现代主义的自我悖谬146
(二)多元价值何以可能146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中国当代发展157
一、有关社会转型的论争157
二、关于社会转型的本质159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160
(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间界定160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161
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多元化格局162
(一)所有制构成多元化163
(二)分配构成多元化164
(三)社会构成的多元化164
(四)价值构成的多元化165
五、社会转型与代价问题166
(一)社会转型的代价问题解析166
(二)社会转型的道德代价171
第六章 当代发展观的新视野175
第一节 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与革命175
一、传统“发展”的败迹176
二、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179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8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185
一、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185
二、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186
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意蕴188
四、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取向195
(一)全球意识195
(二)忧患意识196
(三)未来意识196
(四)合理消费意识19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维方式创新197
一、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及其扬弃198
二、立足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新思维200
(一)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内涵200
(二)可持续发展思维的特征分析202
(三)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到新型思维方式的转变203
三、可持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208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当代中国形态210
一、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内涵的新拓展211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211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211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212
二、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212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6
四、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218
五、关切国民素质的提升219
六、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20
附录222
后记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