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774791.jpg)
- 王庆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9578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和城市规划基本概念1
第一节 城市概述3
一、城市概念3
二、城市的特征3
三、城市的设置标准4
四、城市的类型4
五、城市建成区7
六、城市规划区7
第二节 城市规划概述8
一、城市规划概念8
二、城市性质8
三、城市规模8
四、城市总体规划8
五、城市详细规划8
六、城市功能分区9
七、城市用地规划9
八、城市工业区规划10
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10
十、区域规划10
十一、城镇体系规划10
十二、国土规划11
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
十四、江河流域规划11
十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1
十六、城市结构规划11
十七、城市远景规划12
十八、小城镇规划12
十九、城市规划的地位12
二十、城市规划的作用12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关系13
一、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13
二、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13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14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14
五、城市规划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15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7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9
一、人类劳动大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城市的出现19
二、工业化和科技革命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19
三、经济能量的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19
四、世界上最早的城市20
五、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21
六、中国近代史上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22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22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特征23
二、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和特征25
三、近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29
四、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30
五、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34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37
一、城市化的概念37
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37
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39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40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2
六、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特点及预测42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45
八、城市现代化45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47
第一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49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49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发展49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50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50
二、现代城市空间理论51
三、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54
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和主要成果54
一、雅典宪章54
二、马丘比丘宪章55
三、华沙宣言56
四、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57
第四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层阶结构59
一、哲学层次的理论59
二、科学层次的理论60
三、技术层次的理论61
第四章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新观念63
第一节 人本观念65
一、人本观念的含义65
二、人本观念的重要性66
三、树立人本观念应遵循的原则66
第二节 系统观念68
一、系统观念的含义68
二、系统观念的特点69
三、树立系统观念应遵循的原则70
第三节 法治观念74
一、法治观念的含义74
二、行政法治的作用74
三、树立法治观念应遵循的原则75
第四节 以城市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研究77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77
二、创新与创新城市79
第五节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新理念82
一、循环经济概念82
二、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心作用83
三、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探索84
四、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86
第五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89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91
一、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概念91
二、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91
三、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91
四、城市远景规划91
第二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92
一、概念规划的涵义92
二、概念规划的发展过程92
三、国外概念规划93
四、国内概念规划94
五、概念规划与部分相关规划的关系95
六、概念规划内容96
第三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划97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97
二、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98
第四节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98
一、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98
二、我国城市形态与布局特点100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101
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02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103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104
第六节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及城市功能的完善105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105
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06
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110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配置111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的完善112
第七节 城市交通系统113
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114
二、北京宣言114
三、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114
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115
五、城市道路系统116
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117
第八节 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117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117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118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119
四、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体系119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素及其保护方式119
六、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22
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始终124
第九节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125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125
二、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132
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137
第六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139
第一节 城市居住区概述141
一、居住区的概念141
二、居住区选址141
三、居住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41
四、居住区用地规划布局形式建构142
五、居住区用地配置143
六、居住区的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143
七、居住区用地技术经济分析145
八、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编制和原则149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150
一、居住区的组成150
二、居住区的规模151
三、居住区的类型151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153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57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点和设计要点157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58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159
实例一 天津川府新村(1986~1989年)159
实例二 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1994~1995年)160
实例三 郑州市郑东新区建业住宅小区——联盟新城160
实例四 浙江绿城——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城·百合公寓161
实例五 上海绿地——郑州绿地·老街162
第七章 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165
第一节 CBD概述167
一、CBD概念167
二、CBD概念的演变167
三、CBD的开发条件168
四、CBD的基本特征168
五、CBD的规模界定168
六、CBD功能构成169
七、CBD物质设施构成及规模169
八、CBD的交通特征169
九、CBD的交通政策措施170
十、CBD的结构模式170
第二节 CBD形成的影响因素171
一、商务经济环境171
二、商务聚集强度172
三、商务基础支撑172
第三节 城市CBD适建度指标体系173
一、指标体系构建173
二、中国城市CBD适建度综合评价174
第四节 城市CBD空间形态179
一、CBD区位分布179
二、CBD空间布局分析181
三、CBD开发强度分析184
第五节 国内外CBD的发展187
一、国外CBD的发展187
二、国内CBD的发展188
第八章 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193
第一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构成195
一、城市景观因素分析195
二、城市空间构成203
第二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评价209
一、一般美学原则209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图形组织原则212
第三节 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215
一、城市的景观资源216
二、加强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216
第四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的设计217
一、城市景观体系的建设217
二、城市景观的设计和控制223
三、城市空间序列的组织227
第九章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与规划控制233
第一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特点235
一、新区开发建设与老城区繁荣共存235
二、郊区化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以及居住空间分异236
三、从边缘新区到卫星城建设236
四、多种开发建设模式的共存238
第二节 城市新区建设的动因和类型241
一、内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战略升级互动形成的“新城”241
二、城市结构调整中形成的组团式“新城”244
三、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郊区“新城”246
四、以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特定“新城”248
五、以传统小城镇为基础发展而形成的“新城”249
第三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经济特征251
一、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空间经济特征251
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时间经济特征252
第四节 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比较253
一、我国城市新区建设阶段特征253
二、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差异253
第五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土地利用254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基本理论254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分析256
三、土地开发模式256
四、新区开发与土地利用结构重组257
第六节 未来可能影响我国大城市空间及新区建设的若干因素257
一、社会性影响因素258
二、交通的影响因素258
第七节 新城区开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63
一、新区发展规划突破总体规划范围的倾向263
二、新区发展策划研究的国际化倾向264
三、以“开发区”为契机的土地无序扩张现象265
四、“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导致土地资金的流失266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66
第八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公共干预267
一、公共干预的必要性267
二、公共干预的方式269
三、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270
第九节 城市规划对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270
一、规划的体系和作用270
二、规划控制和引导的方式270
三、规划控制和引导方式的应用271
第十章 城市规划体系273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275
一、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275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275
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275
四、国外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276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277
一、国外的城市规划行政体制277
二、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277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运作体系278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278
二、城市规划实施体制278
第四节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介绍280
一、历史回顾280
二、规划法规体系281
三、规划行政体系282
四、规划运作体系282
第十一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287
第一节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289
一、统筹兼顾的原则289
二、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289
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289
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290
五、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的原则290
六、引导和规范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原则290
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290
八、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原则291
九、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原则291
十、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原则291
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和性质特点291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291
二、城市规划文本的性质和特点292
第三节 城市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和基本要求293
一、城市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础资料293
二、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294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和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294
一、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294
二、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295
第五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5
一、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5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6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6
四、分区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7
五、详细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97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任务、原则和主要内容298
第六节 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298
一、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298
二、城市规划的审批298
第十二章 城市规划的管理301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303
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303
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特征303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原则304
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任务305
五、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305
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属性306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手段308
一、行政手段308
二、法律手段309
三、经济手段310
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程序310
一、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含义和特点310
二、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必要性311
三、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设计原则311
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与艺术312
一、管理技术312
二、管理艺术313
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317
第一节 城市规划实施概述319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含义319
二、城市规划实施的特点319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320
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目的和依据321
五、实施城市规划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322
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325
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25
二、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目的326
三、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核的内容326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327
一、城市土地的特点327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28
三、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核的内容329
四、其他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330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331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31
二、地区开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331
三、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333
四、市政交通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337
五、市政管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339
第五节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341
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341
二、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目的和依据341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检查341
四、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处罚342
第十四章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345
第一节 生态宜居城市概述347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形成和发展347
二、生态城市的含义350
三、宜居城市的概念和目标352
四、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352
第二节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困惑和挑战355
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困惑355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356
第三节 生态城市理论357
一、生态城市理论的观点357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观点360
第四节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政策、措施和途径363
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政策层面)363
二、运用建筑节能和生态环保方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技术层面)365
三、我国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趋势369
第十五章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7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373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373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374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特征377
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今后城市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377
二、城市规划更加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378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378
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优势379
五、加速城市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379
六、重视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一体化380
七、重视规划城市安全及应急体系建设380
八、实施文化产业战略,提升城市软实力381
第三节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382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必然选择382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383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385
一、建立科学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385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385
第五节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386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386
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87
三、推进城市综合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387
四、推进城市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统筹发展388
五、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实现城市发展与城市开放统筹发展389
第六节 “十一五”时期城市规划研究实施中需把握的若干问题390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对策思路390
二、东部城市的领先发展391
三、中部城市的快速崛起391
四、西部城市的发展战略392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再造392
六、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393
七、科教兴国战略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394
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394
九、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制造业394
十、加快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394
十一、文化立市及文化产业发展394
十二、以城市化推进郊区快速跟进395
十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395
十四、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395
十五、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395
十六、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395
十七、城市安全及综合减灾应急体系395
十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396
第七节 认真贯彻“国六条”,努力构建和谐社会396
第十六章 21世纪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397
第一节 21世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399
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399
二、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城市的影响399
第二节 21世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战略选择400
一、协调发展是21世纪城市规划的总方针40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总目标401
三、21世纪城市软实力竞争的三大核心战略402
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优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403
第三节 21世纪城市规划体制创新和城市规划功能再造404
一、新体制下规划的三大基本功能404
二、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方向405
三、城市规划功能的整合再造405
第四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407
一、全球化的内涵407
二、全球化过程中的城市409
三、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413
四、全球化的风险与地方政府的作用419
附录一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423
附录二 部分样表453
附录三 中国城市发展基本统计图(1949~2005年)461
主要参考文献468
后记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