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200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专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781076.jpg)
-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8955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7;金融事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上海市-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0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3
1 序论3
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变迁8
2.1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萌芽和缓慢发展(13~19世纪末)8
2.1.1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萌芽9
2.1.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需求供给理论”12
2.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17
2.2.1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18
2.2.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衰落”20
2.2.3 Kindleberger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经典贡献21
2.3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再次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今)32
2.3.1 国际金融环境和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新发展32
2.3.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与新经济地理学(金融地理学)34
2.3.3 Krugman对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杰出贡献及发展38
2.3.4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与进化论和演化经济学44
2.3.5 此时期国内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46
2.4 本章小结48
3 “金融中心”的理论界定60
3.1 中国学者对于“金融中心”的界定61
3.2 从金融中心类型界定金融中心62
3.2.1 名义金融中心和功能金融中心63
3.2.2 国内、区域、国际和境外金融中心65
3.2.3 传统资本输出中心、国际金融转口埠和离岸金融中心68
3.2.4 自然形成型和政府建设型金融中心69
3.3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新判断71
3.3.1 上海金融功能的发挥是不容置疑的——功能型金融中心72
3.3.2 从中国国家金融中心到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74
3.3.3 上海有形成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历史路径依赖75
4 国际金融中心的一般模式和监管研究79
4.1 国际金融中心的一般模式研究79
4.1.1 “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79
4.1.2 四种个体模式的介绍82
4.2 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研究83
4.2.1 金融监管83
4.2.2 金融监管与金融中心的建设86
5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国际经验88
5.1 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88
5.1.1 13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89
5.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90
5.1.3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92
5.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中心转而呈收敛趋势94
5.2 国际金融中心的动力模式95
5.2.1 自然形成模式与政府推动模式95
5.2.2 政府推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96
5.2.3 政府推动模式的成功案例——新加坡99
5.2.4 政府推动模式的缺陷101
5.3 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与量化指标103
5.3.1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观点104
5.3.2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105
5.3.3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量化指标108
5.4 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制造中心115
5.4.1 世界制造中心的历史变迁115
5.4.2 世界制造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互动效应117
5.4.3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差异与世界制造中心变迁特征118
5.5 本章小结122
第二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件分析127
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文化视角127
6.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文化建设的微观研究128
6.1.1 金融文化的概述128
6.1.2 上海金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31
6.1.3 上海金融文化建设的措施134
6.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殊法律环境146
6.2.1 法制环境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146
6.2.2 中国(上海)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与不足148
6.2.3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特殊的法律环境152
6.2.4 本节小结157
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基础159
7.1 上海和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159
7.1.1 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160
7.1.2 上海和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动态表现的比较分析163
7.1.3 本节小结172
7.2 上海保险市场建设研究173
7.2.1 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173
7.2.2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中的保险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179
7.2.3 上海与世界主要国际保险中心的差距197
7.2.4 构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战略199
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创新203
8.1 金融制度创新203
8.1.1 利率和汇率制度创新204
8.1.2 金融组织制度创新208
8.1.3 金融市场制度创新213
8.1.4 金融监管制度创新220
8.2 金融和保险产品创新227
8.2.1 基金产品227
8.2.2 个人理财产品240
8.2.3 银行卡产品253
8.2.4 信托产品259
8.2.5 保险产品262
8.2.6 银行中间业务266
8.2.7 银行信贷业务267
8.2.8 金融衍生品268
8.2.9 其他创新270
9 长三角经济圈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272
9.1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比较273
9.1.1 三大经济圈概貌273
9.1.2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特征275
9.1.3 总体评价与比较281
9.2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实力比较284
9.2.1 经济总量285
9.2.2 对外贸易方面288
9.2.3 财政收入290
9.2.4 居民收入290
9.2.5 引资能力291
9.2.6 产业体系292
9.2.7 微观经济活力295
9.2.8 创新能力296
9.2.9 教育与人才297
9.2.10 核心城市的比较298
9.2.11 总体评价与分析300
9.3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的金融资源比较302
9.3.1 三大经济圈金融资源配置整体概况303
9.3.2 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金融资源的分布及特征304
9.3.3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比较310
9.3.4 三大经济圈金融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分析312
9.3.5 总体评价与启示314
9.4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优势比较317
9.4.1 国家扶持与政策机遇——跨世纪国家战略的分层推进317
9.4.2 地方政府的推动与政策优惠——金融产业政策为核心的相互竞合320
9.4.3 总体评价与分析325
9.5 本章小结329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市场选择的实证分析334
10.1 关于金融市场进入选择经验分析模型介绍334
10.1.1 条件非线性二值响应模型334
10.1.2 中国的数据来源和实证结果336
10.2 图解上述变量在2005年度外资银行在中国31个地区设机构的选择338
第三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345
1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345
11.1 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借鉴345
11.1.1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346
11.1.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347
11.1.3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347
11.2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348
11.2.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依靠政府和市场不断推进的过程349
11.2.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实体经济为依托,以服务国内经济为基础,同时服务于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351
11.2.3 在目前情况下,资金供给推动模式不适用于上海,只能通过资金需求拉动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353
11.2.4 离岸金融中心并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当务之急354
11.2.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355
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357
12.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358
12.1.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区位战略:发达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358
12.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规划361
12.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历史回顾362
12.1.4 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实施长三角区位战略370
12.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371
12.2.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的重要性372
12.2.2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机遇373
12.2.3 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375
12.2.4 全国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布局380
12.2.5 沪港金融定位389
12.2.6 沪台金融发展392
12.2.7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393
1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球战略396
12.3.1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与发展趋势396
12.3.2 亚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展望397
12.3.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球战略400
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体对策407
13.1 做深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408
13.1.1 货币市场408
13.1.2 资本市场409
13.1.3 外汇市场413
13.2 做强金融机构,夯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413
13.2.1 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414
13.2.2 大力促进上海本土及驻沪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414
13.2.3 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全球化415
13.2.4 发挥央行上海总部的示范效应,建设“总部”高地415
13.2.5 设立上海市金融特别法院416
13.3 集聚金融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416
13.3.1 上海金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分析416
13.3.2 全面实施金融人才集聚战略417
13.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419
13.4.1 上海金融生态的发展现状420
13.4.2 上海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