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34册 湛甘泉理学思想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34册 湛甘泉理学思想之研究
  • 林庆彰主编;赖昇宏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48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34册 湛甘泉理学思想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研究之困难处2

第三节 研究方法3

第二章 学思历程与时代思潮5

第一节 甘泉之生平5

一、早年的举业5

二、从学白沙,传承江门5

(一)悟「随处体认天理」之旨5

(二)传承江门6

三、隐居西樵时期7

四、仕途的复起9

五、晚年之论学10

第二节 甘泉之师友论交与著作12

一、白沙的影响12

二、与阳明及诸儒的论交14

三、甘泉著作18

第三节 时代思潮的演变19

一、笃实践履的学风19

二、理气论的修正21

(一)明初诸儒理气论的反省21

(二)明中诸儒理气论的修正24

1、对「理先气后」说的修正24

2、对「所以然之理」的修正25

三、心性论的转变27

(一)明初诸儒的心学气象27

(二)白沙的心学先驱29

(三)阳明心学的建立30

1、「心即理」的提出30

2、「致良知」31

四、两股思潮的激荡32

(一)诸儒对阳明的批评32

(二)阳明的回应33

第四节 甘泉学的背景与定位34

第三章 理气论37

第一节 浑然宇宙一气37

一、气化流行、与道为体37

二、由气之实有反对佛老38

三、万物一体于气39

第二节 以天理为头脑40

一、以天理为头脑40

二、由生理生意处见天理41

三、天理无内外心物之别41

四、天理即自然42

第三节 理气合一43

一、理不离气43

二、气之中正为理44

三、「理气合一」说的论难与比较46

(一)甘泉与钦顺之论辨46

(二)钦顺与阳明之「理气合一」说47

(三)三家「理气合一」说之比较与意义49

第四章 心性论53

第一节 形气之知觉曰心53

一、气之知觉曰心53

二、心者体物而不遗54

三、心之虚灵不昧56

第二节 气之中正曰性57

一、性即理57

二、气之中正曰性58

第三节 心性之辨59

一、人心道心之辨59

二、池水清光之辨61

三、心之生理曰性62

第四节 心性气的三分与合一64

一、心性气三分64

二、心性气合一65

第五节 甘泉「心性论」的比较与意义66

第五章 修养论69

第一节 立志69

一、志于天理69

二、学问思辨之功70

第二节 煎销习心71

一、寡欲72

二、全放下73

第三节 随处体认天理74

一、勿忘勿助之间76

(一)存中以应外、制外以养中77

(二)知几77

(三)自然78

(四)甘泉与阳明就「勿忘勿助」与「必有事焉」的论辨79

二、执事敬81

(一)敬义合一81

(二)执事敬83

(三)与朱、王二家的比较83

三、知行并进与合一85

四、格物义的论辨87

(一)甘泉格物说87

(二)与阳明的论辨89

第四节 对白沙工夫的融会与转向91

一、矫白沙近禅之讥91

二、对白沙功夫的融会与转向92

第五节 甘泉修养论的特色与缺陷94

一、融会朱、王之学的特色94

二、「勿忘勿助之间」的疑义94

第六章 甘泉学的定位与价值97

第一节 甘泉对白沙学的发展与转向97

一、天道论的建立97

二、心性论的分解与浑合98

三、「道问学」的新方向99

第二节 甘泉对时代的回应99

一、朱学之困境99

二、甘泉对朱学的修正100

(一)理气论的新义100

(二)心性气合一的补充101

(三)「执事敬」的发挥101

三、诸儒对朱学的修正102

(一)「理气合一」的趋势102

(二)「心即理」的主张103

四、甘泉之学在时代中的定位104

(一)湛学与王学的比较104

(二)自成一家之言105

第三节 甘泉学的传承与价值107

一、传承的多变与偏向107

(一)吕怀108

(二)何迁108

(三)洪垣109

(四)唐枢110

二、对王学流弊的针砭112

(一)龙溪112

(二)泰州113

三、晚明「朱、王合流」的思潮114

(一)高攀龙115

(二)刘宗周116

四、由「朱、王合流」再论甘泉学118

(一)「气之中正」之补偏救弊118

(二)心性义的转化118

(三)工夫义的会通119

第四节 义理的衡定120

一、「气之中正」的疑义120

二、认知心与德性性转化的疑义121

第七章 结论125

第一节 甘泉学的思想特色125

第二节 甘泉学的时代意义127

第三节 影响与启发130

参考书目133

附录论《吕氏春秋》十二纪之「公」义1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