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的思想历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法的思想历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940279.jpg)
- 赵元信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6914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66页
- 文件大小:300MB
- 文件页数:787页
- 主题词:法律-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的思想历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编 夏商周:上古法思想探源3
第一章 原始末期与夏代社会3
第一节 考古资源与思维基础3
一、思维模式的经济基础3
二、思维模式的社会基础6
三、思维模式的政治基础8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法文化11
一、神界、人间与帝王统治11
二、部族战争与刑法文化13
三、部落首领与权力结构15
第三节 相关史籍史事考论17
一、《尚书》的有关篇目和内容17
二、该时期其他史籍的记载19
三、鲧之死一案的剖析20
第二章 残忍狞厉的商代国家22
第一节 殷墟安阳陋俗解读22
一、人殉:可怕的陪葬陋俗23
二、人祭:恐怖而频繁的牺牲24
三、人奠:残忍的建筑奠基仪式26
四、蔑视“人”的思想文化27
第二节 甲骨卜辞:最早的历史文献29
一、神秘力量的秩序化观念29
二、祖灵崇拜与王权的结合30
三、神权法与王权法思想31
第三节 史籍与史事分析32
一、《尚书·商书》32
二、王权与天命34
三、其他史籍中的法思想内容35
第三章 尚礼崇德的西周时代37
第一节 墓葬与青铜铭文37
一、铭文中之“天”、“德”、“法”38
二、人殉、人祭及其变化39
三、青铜铭文诸案分析40
第二节 《尚书·周书》:西周之政典44
一、天命观的重大修正44
二、《周书》中的法律思想46
三、《吕刑》及其真伪48
第三节 《周易》:最早的占筮之书51
一、《周易》及其宇宙观51
二、断卦原理与简陋筮辞54
三、《易传》法律思想简析56
第四节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59
一、天命观与国势的同步转折59
二、责难的声音和反抗的意识61
三、婚俗、男女地位与礼法思想63
第五节 《周礼》:最早的理想社会蓝图64
一、《周礼》的成书年代与性质64
二、政治制度的理想规划67
三、经济制度的理想设计69
四、礼与刑的理想结合71
第六节 西周末期的几个思想闪光点74
一、“和”、“同”社会组合模式的提出74
二、邵公谏厉王论弭谤76
三、芮良夫论荣夷公行“专利”77
第二编 东周至秦代的社会与思想转型81
第一章 主要史籍与人物思想钩沉81
第一节 《左传》与《国语》:《春秋》内外传81
一、从天命观到“五行”说82
二、礼与德:伦理道德的泛政治化84
三、重民思潮的兴起86
四、君义君德与君权君威88
五、人性善恶的初步探讨91
六、宽猛相济和女人祸水说92
第二节 晏婴与《晏子春秋》95
一、重礼、重民、重社稷95
二、“和”、“同”理念的进一步阐述97
三、《晏子春秋》思想扫描98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改革家101
一、《管子》和管仲:成就“一匡天下”之霸业101
二、《左传》和子产:铸刑鼎和不毁乡校103
三、《战国策》与纵横家106
第二章 儒家经典:克己复礼109
第一节 《论语》与儒家创始人孔子109
一、“礼”和“仁”结合的理想蓝图110
二、先德后刑的政治主张112
三、反对各类社会变革113
四、以人治为核心的济世方案115
五、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116
第二节 《孟子》:仁政理想的建构119
一、人性善之苦辩119
二、仁政蓝图的具体建构122
三、道德教化和省刑思想124
四、君臣关系的开明态度126
五、民本主义的有关问题128
六、对《孟子》一书的几句评语130
第三节 《荀子》:礼法融合的思想先驱131
一、性恶论之论证132
二、君上之势与君臣之道135
三、礼治、法治与人治139
四、圣王之治的幻觉143
第四节 儒家其他文献之简论146
一、郭店楚简中的儒家文献146
二、《仪礼》与二戴《礼记》149
三、《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155
第三章 “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家158
第一节 墨子、《墨子》和墨家158
一、墨子其人及《墨子》158
二、墨家之政纲162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164
一、兼爱164
二、非攻170
第三节 治世的理论依据:“天志明鬼”174
一、天志174
二、明鬼176
三、非命179
第四节 治世之具体措施:“尚贤、尚同、节用、节丧、非乐”182
一、尚贤182
二、尚同186
三、节 用190
四、节 丧191
五、非乐194
第四章 以“道”为“法”的老庄197
第一节 《老子》197
一、老子与《老子》197
二、“道”与自然法198
三、法哲学中的“常”与“名”200
第二节 《庄子》208
一、庄子与《庄子》208
二、《庄子》法哲学的基础208
三、殚残天下之法211
四、外杂篇中的黄老法律观213
第五章 黄老中的刑名法术219
第一节 “黄老”概说219
第二节 《九主》:“法君法臣”223
第三节 帛书《黄帝书》:“道生法”225
一、“道生法”225
二、阴阳刑德说230
第四节 《鹖冠子》:“天曲日术”233
一、“法”的理论体系233
二、“天曲日术”236
第五节 《文子》:矛盾中的探索241
一、“法”本诸“道”243
二、“法”本诸“人性”246
三、“法”本诸“礼义”248
四、“法度制令,各因其宜”252
第六节 《尹文子》:“名法观”的困境253
第六章 以法专制:法家的著述与变法改革259
第一节 《商君书》:农战重刑的秦法家259
一、强行变法的断然态度260
二、刑治之法与专制理论261
三、轻罪重刑的统治方略263
四、一意农战与抑商政策265
五、愚民策略与文化专制267
六、军国主义与变法性质268
第二节 《管子》:混杂矛盾的齐法家270
一、《管子》的法制理论及其他271
二、君主统治与法、术、势273
三、民本思想及相关的文化问题277
四、工商经济管制思路280
第三节 《韩非子》:最卑劣的君主专制理论283
一、以法专制的严酷统治284
二、君主绝对专制的精心设计286
三、竭力奴才化的臣道理念289
四、民的价值只在为君主所用292
五、全面的文化专制统治294
第四节 《法经》、《申子》、《慎子》与《云梦秦简》296
一、李悝《法经》:第一部系统法典296
二、申不害《申子》:重“术”派的鼻祖298
三、慎到《慎子》:尚“势”论思想299
四、《云梦秦简》:“以法治国”的开端301
第七章 兵家和杂家关于经国与治军305
第一节 兵家的军法思想305
一、兵家与兵家思想305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306
三、《尉缭子》316
第二节 《吕氏春秋》:杂家治国思想324
一、杂家和《吕氏春秋》324
二、《吕氏春秋》:汲取诸子思想精华的治国理论326
第三节 阴阳家的五行说340
一、阴阳家及其学说340
二、邹衍与“五德始终说”341
三、《月令》与“德刑时令说”343
第三编 中古时期儒家学说的整合与沉浮349
第一章 百川异源归于海:汉初的思想转型349
第一节 汉初思潮及其特征349
第二节 《新语》:“仁义德治”与“清静无为”357
一、忠诚的启蒙者358
二、打开“仁义”的通道360
三、“无为”中蕴涵的“有为”361
第三节 《新书》: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362
一、批秦的命题:与《新语》功绩相较363
二、新时代的民本主义364
三、礼法合流的制度化367
四、恢复等级主张的是非评判369
五、削藩与中央集权370
第四节 《韩诗外传》:一位学者的理想绘图371
一、以礼制仁义治国372
二、重法爱民的霸术也是王道仁政374
三、制度可以为天下法376
四、理想社会的设计377
第五节 《淮南子》:神话中的宇宙379
一、刘安的多舛命运及《淮南子》这部书379
二、道术:永恒的主题382
三、儒学:对立和融合,扬弃并吸收384
四、法家:弃之不舍,用需谨慎385
五、阴阳五行:神话的添加剂388
第二章 儒学独尊与霸王道杂之390
第一节 经学政治的建立390
一、经学的法典化391
二、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393
三、王霸之争394
四、君权神授,立君为民396
第二节 《春秋繁露》:入世的伦理与政治学说397
一、“天人感应”:体系框架398
二、三纲五常:制度依据400
三、德主刑辅:治国方略402
四、先富后教:德治方案404
五、“春秋决狱”:司法依据405
第三节 《盐铁论》:汉朝儒法两家的正面交手408
一、盐铁会议的缘起408
二、贤良文学:先秦孟子思想的崛起409
三、桑弘羊:展示法家式的风采411
四、简单的评价:清议之所起413
第四节 《法言》:反神学的理性回归414
一、破怪诞不经之说:对谶纬和经学的态度415
二、好政与恶政:抨击的和理想的416
三、教化及人性:人道的和兽道的418
四、法与律:制度纲纪与刑罚419
第五节 《白虎通义》:经学的制度化420
一、《白虎通义》与经学421
二、《白虎通》的基本法律观423
三、君权论426
四、父权、夫权论429
第六节 《政论》:重赏深罚,明著法术432
一、补琢换易,可复为新433
二、参以霸政,重赏深罚435
三、移人通财,以赡蒸黎437
第三章 魏晋隋唐的法思想杂流439
第一节 魏晋隋唐的法思想分析439
一、分裂时期法思想缤纷杂出之因439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思潮441
三、隋唐法思想渊源及其特点443
第二节 《抱朴子·外篇》:明法禁,慎赏罚445
一、君权天然生成,不容诋毁446
二、对“无君论”的批判447
三、法不可废,刑罚宜重449
四、对于人才选拔制度的忧虑451
第三节 《中说》:汉儒经学的逆流453
一、“道”论454
二、“治”论456
三、“政”论458
四、“俗”论460
第四节 《晋书·刑法志》:律学之典范462
一、中古前期的一部法制史462
二、法理学之发微465
三、肉刑之存废: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470
第五节 《韩昌黎文集》: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473
一、天人观474
二、道统论477
三、性品论480
第六节 《柳河东集》:集唯物主义法律观之大成之作482
一、天人不相预483
二、社会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484
三、务实的赏罚观486
第四章 探求义理和实用的宋明法学与王权政治489
第一节 理学的兴起及其演化489
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理学的建立490
二、理学与反理学之争对法思想的影响492
三、理学的法制实践494
第二节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众建贤才之构想495
一、改易更革496
二、众建贤才498
三、生天下财500
四、守法议罪502
第三节 《戊申延和奏劄》:救时弊,格君非504
一、纲常为治道之本根506
二、经义折狱509
三、明诏铨曹,更定选格511
第四节 《陈亮集》:功利与道学势不两立514
一、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515
二、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517
三、法当以人而行,不当使法之自行520
四、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522
第五节 《名公书判清明集》:珍贵的执法记录525
一、法、情、权“交相胜”的三元模式526
二、家族伦常原则得到特殊保护529
三、妇女“权益”在礼法庇护下的实现532
四、对官吏及士人的优待535
第六节 《传习录》:因时致治,知行合一537
一、因时致治,设施政令各不同539
二、“知行合一”与道德实践540
三、大同社会的理想543
第五章 中古后期的反思与批判545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545
一、明清之际的特殊社会环境546
二、明清之际批判主义思想的特点547
三、明清之际批判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549
第二节 《黄书》、《噩梦》:道其所道,而与天下无与549
一、王者无私以一人治天下551
二、华夏不能绝乎夷狄553
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555
四、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557
第三节 《明夷待访录》:刺激近代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561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562
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563
三、新社会的法制蓝图565
第四节 《潜书》:民本主义向民生意识的迈进570
一、重民570
二、治国574
三、省刑575
第五节 《习斋四存篇》:习行经济,开创实学577
一、《存治编》:效法三代,“有以更张”578
二、《存性编》:性本善,质不恶581
三、《存学编》:倡导实习实行之实学583
第六节 《佐治药言》、《学治臆说》:以“立心要正”传世585
一、为官585
二、审慎587
三、人情589
第四编 国门打开后的近代社会改革理想595
第一章 故纸堆中谁先抬头595
第一节 《龚自珍全集》:敢开风气论天下595
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596
二、法律生于“农”和人性“善恶皆后起者”600
三、“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602
四、农宗法——经济改革之探索606
五、“药方只贩古时丹”608
第二节 《魏源集》:“师夷”之西学先声610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611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614
三、扩士人眼界,醒国人尘梦620
第二章 一场用借来的上帝领导的革命622
第一节 《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的复古理想622
一、“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623
二、奉行天法,严刑峻罚625
三、解放妇女,婚姻自由627
四、诉讼民主629
第二节 《资政新篇》:走西方道路,寻救世良方630
一、“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631
二、“国家以法制为先”634
三、“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637
第三章 洋务派的“变”与“不变”640
第一节 《曾文正公全集》:立德、立功、立言641
一、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642
二、“严刑以致久安”643
三、“礼让为国”645
第二节 《张文襄公全集》:不违圣道伦纪的变法观647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48
二、整顿中法,采用西法652
三、独特的变法观之认识657
第四章 修律的“失败”与胜利:法理派的思想之光660
第一节 《唐明律合编》、《读例存疑》:崇尚《唐律》,德主刑辅,立法执法期于人治660
一、“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治人”执法观661
二、依律执法的弱形式法治观666
三、律例持平划一的法制统一观670
第二节 《历代刑法考》、《寄簃文存》:法理、人道与封建法律之近代化674
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675
二、“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679
三、“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681
第五章 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维新与变法的冲突687
第一节 《弢园文录外编》、《弢园尺牍》:内主变法,外争法权687
一、变法致强688
二、从民本到民权的思想升华693
第二节 薛福成的西法情结701
一、“非好变也,时势为之也”的变法观701
二、“以工商立国”的立法观703
三、“君民共主”的政体观705
四、刑法观:惩罚以“知耻”为先707
五、取西法以抑西国、佑中朝的国际法律观708
第三节 《盛世危言》:“道器论”的变法理论与法律西化714
一、“道器论”的法哲学观714
二、“不治民而与民共治也”716
三、要“富国”、“救国”,必“除苛法”722
第六章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追求与实践730
第一节 《章太炎全集》:法治与宪政730
一、力主法治,反对人治731
二、民主共和国的宪政观735
三、保护平民权利的立法观738
第二节 《孙中山选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集成741
一、“三民主义”:立法的指导思想742
二、“自由、平等、博爱”精神745
三、法治与民主相结合746
四、“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理论748
五、对西方“法治”的憧憬与对国会作用的思考750
第三节 《中华民国图治刍议》、《伍公平法纪》、《美国视察记》:定《商律》保护私有财产,倡“三权”主张司法独立754
一、改旧律,倡西法754
二、在中外交涉中保护国民、维护主权757
三、以司法独立为基础的共和立宪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