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龋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用龋病学
  • 周学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477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龋齿-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龋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龋病学的发展&周学东 岳松龄1

第一节 龋病研究的历史沿革1

一、我国龋病研究的历史2

二、国外的龋病研究历史3

第二节 龋病的危害4

一、龋病产生危害的主要致病因子4

二、龋病产生危害的主要途径5

第三节 龋病研究的经典实验5

一、Miller生物化学实验5

二、Orland无菌动物实验6

三、Keyes动物实验6

四、人体试验6

第四节 龋病的实验研究方法7

一、人工口腔7

二、人工唾液8

三、人工细菌生物膜8

四、动物模型9

第五节 龋病学研究的进展10

一、口腔生态学的研究10

二、变异链球菌基因多态性研究10

三、再矿化的研究11

四、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11

五、免疫防龋的研究11

第二章 牙齿发育和解剖生理学&叶玲12

第一节牙齿的发育12

一、牙胚的发育过程12

二、牙体组织的形成14

第二节 牙齿解剖学17

一、牙体解剖学17

二、髓腔解剖学20

第三节 牙齿的结构与生理21

一、牙釉质21

二、牙本质26

三、牙骨质28

四、釉牙本质界与釉牙骨质界29

五、牙髓30

第三章 口腔生态学&周学东33

第一节 口腔生态学定义和研究内容33

一、口腔生态学的定义33

二、口腔生态学的研究内容33

第二节 口腔生态区35

一、牙齿生态区35

二、牙周生态区36

三、口腔黏膜生态区36

四、唾液生态区36

五、口腔其他生态区36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的建立及演替37

一、口腔微生物的建立37

二、口腔微生物的演替38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生态学39

一、营养和生长率39

二、细菌间的相互关系40

三、不同口腔生态区的微生物群42

四、口腔常驻菌群44

第五节 口腔生态动力学44

一、能量流44

二、物质流45

三、信息流45

第六节 口腔生态平衡46

一、口腔生态平衡的定义46

二、口腔生态平衡的评价标准46

三、影响口腔生态平衡的因素47

第七节 口腔生态失调49

一、生态失调的定义50

二、口腔生态失调的评价标准50

三、口腔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51

四、口腔疾病的生态防治51

第四章 龋病流行病学&李刚53

第一节 龋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53

一、龋病指数与指标53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6

三、调查结果的数据整理62

四、调查结果的统计描述62

五、流行病学调查的注意事项63

第二节 龋病的流行情况66

一、我国的龋病流行情况66

二、发达国家的龋病流行情况67

三、发展中国家的龋病流行情况68

四、龋病流行特征69

五、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72

第五章 龋病微生物学&刘天佳76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与龋病76

一、微生物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76

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假说77

三、特异性细菌感染假说78

第二节 龋病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79

一、产酸性和耐酸性79

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80

三、对牙齿表面的黏附81

第三节 口腔链球菌与龋病81

一、口腔链球菌的分类和命名81

二、口腔链球菌与龋病84

第四节 变异链球菌群与龋病86

一、变异链球菌的形态与培养特性86

二、细菌细胞壁的组成88

三、变异链球菌的糖代谢特点88

四、变异链球菌群的分类92

五、变异链球菌群的致龋特性95

六、变异链球菌群与龋病98

第五节 乳杆菌与龋病99

一、细菌形态与培养特性99

二、生化特性与分类99

三、乳杆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100

第六节 口腔放线菌与龋病101

一、细菌形态与培养特性101

二、细胞壁的组成和抗原性102

三、生化特性102

四、对牙齿的黏附103

五、口腔放线菌与龋病104

第七节 口腔韦荣菌与龋病105

一、细菌形态与培养特性105

二、生化特征105

三、韦荣菌与龋病105

第八节 口腔奈瑟菌与龋病107

一、细菌形态与培养特性107

二、生化特性108

三、奈瑟菌与龋病108

第九节 其他口腔细菌与龋病108

第十节 人类龋损中的相关微生物109

一、牙釉质龋的相关微生物109

二、牙本质龋的相关微生物110

三、牙根面龋的相关微生物110

第六章 口腔微生物的黏附机制&杨锦波112

第一节 微生物的黏附类型113

一、固体表面的黏附113

二、体-液体界面的黏附113

三、生物-微生物之间的黏附113

第二节 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黏附机制114

一、物理性黏附115

二、化学性黏附116

第三节 细菌特异性黏附机制117

一、黏结素-受体黏附117

二、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作用119

三、唾液蛋白质120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的黏附120

一、牙齿表面的微生物黏附120

二、牙眼、牙周袋内微生物的黏附120

三、黏膜表面微生物的黏附121

四、口腔修复体表面的微生物黏附121

第五节 其他因素在细菌黏附中的作用122

一、唾液的作用122

二、蔗糖的作用122

三、酸性富脯蛋白的作用123

四、胶原的作用124

五、隐位受体的作用125

六、细菌黏附的研究模式126

第七章 牙菌斑生物膜&周学东 岳松龄128

第一节 牙菌斑生物膜的定义128

第二节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129

一、获得性膜的形成129

二、细菌的黏附与定植131

三、影响牙菌斑形成的因素132

第三节 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与组成132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132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134

第四节 牙菌斑生物膜的微生物135

一、牙菌斑微生物的种类繁多135

二、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性大136

三、微生物间的共生与抗生136

四、确定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136

第五节 牙菌斑生物膜的物质代谢138

一、牙菌斑生物膜微生物的物质代谢138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矿物质转换140

三、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物质代谢的因素140

第六节 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141

第八章 机体的抗龋能力&黄定明145

第一节 牙齿的抗龋力145

一、牙齿的发育和萌出145

二、牙齿的解剖形态与龋病的关系146

三、牙齿的组织结构与龋病的关系147

四、牙齿的排列149

五、牙齿硬组织的矿化程度150

六、龋病的好发部位152

第二节 唾液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154

一、唾液分泌155

二、唾液的组成157

三、唾液蛋白与脂类160

四、唾液酶类168

五、影响唾液成分的因素172

六、唾液的抗龋性能173

七、唾液的致龋性178

第三节 机体系统的抗龋性180

一、个体发育180

二、遗传因素180

三、全身性疾病181

第九章 龋病病因学&周学东 黄力子183

第一节 龋病病因早期研究183

一、Milleb化学细菌学说183

二、Gottlieb蛋白溶解学说183

三、Schatz蛋白溶解螯合学说184

第二节 现代病因学理论——四联因素学说184

一、细菌因素184

二、宿主因素185

三、食物因素186

四、时间因素186

第三节 龋病病因的生态学基础186

一、口腔生态平衡187

二、口腔生态失调187

三、影响口腔生态平衡的因素188

第四节 龋病病因的生物电化学基础190

一、牙齿的生物电现象190

三、生物电化学理论192

三、电化学人工龋模型192

四、自由基的作用193

第十章 龋病病理学&吴兰雁 黄韦196

第一节 牙釉质龋196

一、牙釉质龋的病理变化196

二、牙釉质龋的超微结构变化203

第二节 牙本质龋206

一、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206

三、牙本质对龋病的反应性变化210

三、牙本质龋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210

第三节 牙骨质龋212

第四节 牙髓对龋病的反应性变化214

第五节 再矿化218

一、生理性再矿化219

二、病理性再矿化220

三、人工再矿化224

四、再矿化的临床应用225

第十一章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技术&郑广宁227

第一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227

一、牙齿颜色的改变227

二、牙齿质地的改变227

三、牙齿形态的改变228

第二节 龋病的分类228

一、按病变发展的速度228

二、按龋病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229

三、按龋病发生与充填治疗的关系分类230

四、按龋病损害的程度分类230

五、按龋病累及的牙面数分类230

六、按龋损的形态分类230

第三节 龋病的诊断方法231

一、龋病的常规诊断231

二、特殊诊断方法231

三、生物学诊断233

四、诊断新技术233

第十二章 龋病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杨锦波237

第一节 牙釉质237

一、牙釉质的渗透性237

二、釉柱238

第二节 牙本质牙髓复合体238

一、牙本质239

二、牙髓241

第三节 牙周组织242

一、牙龈242

二、龈牙结合243

三、龋病治疗与牙龈健康243

四、生物学宽度243

第十三章 牙体修复洞形设计与制作&李继遥244

第一节 窝洞分类与结构244

一、窝洞的分类244

二、窝洞的结构245

第二节 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246

一、局部与全身的关系246

二、尽量去除病变组织246

三、保护牙髓和牙周组织247

四、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247

第三节 窝洞制备的基本步骤247

一、打开洞口查清病变247

二、去除龋坏组织247

三、制备窝洞外形248

四、制备抗力形248

五、制备固位形249

六、清理窝洞251

第四节 各类窝洞的制备要点251

一、Ⅰ类洞制备251

二、Ⅱ类洞制备252

三、Ⅲ类洞制备253

四、Ⅳ类洞制备254

五、Ⅴ类洞制备254

第十四章 牙体修复术&李继遥 郭斌 邹静255

第一节 银汞合金修复术255

一、银汞合金修复术256

二、黏结性银汞合金修复术258

第二节 牙色材料修复术259

一、牙色材料的分类与临床选择259

二、黏结机制263

三、牙色材料修复术267

第三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272

一、附加固位钉修复术272

二、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275

三、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276

第四节 嵌体修复280

一、复合树脂嵌体280

二、金属嵌体282

三、其他类型的嵌体282

第五节 老年根面龋的治疗283

一、根面龋的临床特点和诊断283

二、根面龋的预防284

三、根面龋的治疗方法285

第六节 儿童龋病的治疗287

一、乳牙龋的治疗288

二、非创伤性充填治疗291

三、新生恒牙龋病的治疗294

四、儿童牙体修复治疗中常见的意外及处理295

第十五章 龋病的微创治疗&李继遥298

第一节 微创牙科298

一、微创牙科的概念298

二、微创牙科建立的基础299

三、微创牙科的原则299

第二节 微创窝洞预备技术300

一、非机械预备法300

二、机械旋转法302

第三节 微创防治技术303

一、窝沟封闭303

二、釉质成形术303

三、预防性树脂充填304

四、药物治疗304

五、再矿化治疗305

六、非创伤性修复治疗305

第十六章 龋病治疗的意外及处理&谭红306

一、意外穿髓306

二、充填后牙髓性疼痛307

三、充填后牙周性疼痛308

四、充填物脱落308

五、牙齿折断309

六、继发龋309

第十七章 龋病的预测与预防&万呼春311

第一节 龋病的预测312

一、龋病预测的目的与要求313

二、龋病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313

第二节 龋活跃性试验314

一、变异链球菌检测试验314

二、乳杆菌检测试验316

三、细菌产酸检测实验316

四、菌斑pH测定实验318

五、还原酶试验319

六、唾液实验319

七、牙齿龋敏感性试验321

八、龋活跃性试验的局限性323

第三节 龋病预防的途径324

一、牙菌斑的控制324

二、牙菌斑控制方法326

三、饮食在龋病预防中的作用327

四、增强宿主的抗龋能力328

五、龋病预测、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29

六、口腔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329

第四节 特定人群的龋病预防330

一、婴幼儿期的龋病预防330

二、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预防331

三、中小学生的龋病预防332

四、妊娠期妇女的龋病预防332

五、老年人的龋病预防333

六、残疾人的龋病预防334

第十八章 氟化物防龋&郝玉庆336

第一节 氟化物在机体的吸收与排泄336

一、自然界氟化物的分布336

二、氟化物的代谢340

第二节 氟化物的防龋机制343

一、氟与牙齿发育343

二、氟与牙菌斑生物膜344

三、氟对牙釉质再矿化和脱矿的影响347

第三节 氟化物的合理应用349

一、正确认识氟防龋349

二、氟化物的使用途径351

三、氟化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354

第十九章 天然药物防龋&周学东357

第一节 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状况357

一、咀嚼植物茎357

二、拉美植物358

三、东南亚及澳洲植物358

四、亚洲天然药物359

五、茶359

六、天然甜味替代植物360

第二节 防龋天然药物的研究360

一、五倍子防龋360

二、蜂房防龋362

三、厚朴防龋363

第三节 天然药物防龋的药效学研究364

一、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65

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一法365

三、天然药物防龋的细菌学实验366

四、天然药物防龋的矿化学实验368

第四节 天然药物防龋药效的综合评价369

一、天然药物防龋药效综合评价指标370

二、天然药物防龋药效的细菌学作用的综合评价373

三、天然药物防龋药效的矿化作用综合评价373

四、天然药物防龋药效的细菌学和矿化作用的综合评价374

第二十章 微量元素与龋病&吴红崑377

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来源377

一、土壤377

三、水378

三、食物378

第二节 牙齿、唾液和牙菌斑内的微量元素378

一、牙齿硬组织中的微量元素378

二、唾液内的微量元素380

三、牙菌斑生物膜内的微量元素381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防龋机制381

一、氟381

二、锶382

三、锌383

四、钼383

五、镧384

六、钒385

七、铜385

八、硼385

九、锂386

十、钛386

十一、硒386

十二、镁387

十三、铅388

十四、锰388

十五、铝388

十六、镉389

第二十一章 龋病免疫学&杨锦波390

第一节 口腔免疫系统390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91

二、免疫应答的定位391

三、体液免疫应答392

四、黏膜免疫应答393

第二节 免疫防龋394

一、基因重组免疫395

二、DNA免疫396

三、嵌合(融合)免疫396

第三节 免疫防龋研究的关键问题397

一、安全性398

二、有效性399

三、效应菌的选择400

第二十二章 龋病临床诊治的常用器械&柳茜401

第一节 检查器械401

一、牙本质厚度测量仪401

二、光导纤维照明器401

三、龋齿阻抗诊断仪402

四、激光龋区检测仪402

第二节 龋病治疗器械402

一、术区隔离系统402

二、窝洞制备器械414

三、充填修复器械417

四、固位器械418

五、成形器械419

六、其他器械421

附录1 龋病学词汇双解423

附录2 龋病微生物中译名453

参考文献457

中文索引460

英文索引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