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龙冈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共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委员会,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人民政府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90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盐城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龙冈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48
第一章 建置沿革48
第二章 行政区划50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50
第二节 民国初年至民主建政前行政区划50
第三节 民主建政后至新中国成立前行政区划51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52
第三章 鞍湖社区56
第一节 建置56
第二节 机构56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56
第四章 龙冈镇街道办事处58
第一节 建置58
第二节 机构59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62
第五章 市果树良种场66
第一节 建置与机构66
第二节 发展概况66
第三节 管理区67
第六章 行政村68
第一节 大吉村68
第二节 桂吴村69
第三节 仇家村69
第四节 大潘村69
第五节 军营村70
第六节 高范村71
第七节 黄庄村71
第八节 杨斌村72
第九节 储巷村73
第十节 许巷村73
第十一节 新冈村74
第十二节 万家村75
第十三节 港北村75
第十四节 晓庄村76
第十五节 三旺村77
第十六节 张本村77
第十七节 兴福村78
第十八节 徐庄村79
第十九节 曲东村79
第二十节 刘格村80
第二十一节 许桥村81
附录 丁晏村81
村组合并情况(2001.03)82
第二篇 自然 地理83
第一章 地理环境83
第一节 地质地貌83
第二节 土壤84
第三节 土壤特征84
第二章 气候物候84
第一节 四季特征84
第二节 气温 日照85
第三节 风雨86
第四节 气象测报86
第三章 水文水系86
第一节 主要河流86
第二节 境内其他主河88
第三节 警戒水位90
第四节 荡90
第五节 抗洪圩堤90
第六节 水利设施92
第七节 水利管理部门98
第四章 自然资源99
第一节 土地资源99
第二节 植物资源102
第三节 动物资源103
第四节 水资源103
第五节 矿产资源104
第六节 其他104
第五章 自然灾害106
第一节 水灾106
第二节 旱灾107
第三节 病虫灾害108
第四节 瘟疫108
第五节 火灾109
第六节 冻害 寒潮110
第七节 风灾110
第八节 地震111
第六章 环境保护112
第一节 环境污染112
第二节 环境治理112
第三节 环境管理114
第三篇 人口115
第一章 人口状况115
第一节 人口总量1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5
第三节 人口结构116
第二章 人口变动121
第一节 人口衍变121
第二节 人口迁移123
第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123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123
第二节 政策法规129
第三节 宣传教育130
第四节 优质服务130
第五节 基础管理131
第六节 设施建设131
第四篇 交通 邮电 电力133
第一章 交通运输133
第一节 公路交通133
第二节 水上交通135
第三节 管理机构136
第二章 邮电136
第一节 邮政136
第二节 电信138
第三章 电力139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9
第二节 电力设施与供电139
第三节 管理机构140
第五篇 村镇建设141
第一章 村镇建设规划141
第二章 集镇建设144
第一节 古镇概貌144
第二节 公共建筑144
第三节 住宅建设145
第四节 集镇道路146
第五节 供水排水147
第六节 鞍湖社区集镇概况150
第三章 村庄建设151
第一节 住房建设151
第二节 公共设施152
第三节 农村改水152
第四章 管理机构152
第六篇 农业15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54
第一节 土地改革154
第二节 农业集体化156
第三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57
第二章 种植业158
第一节 耕地与作物15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60
第三节 品种改良161
第四节 作物栽培162
第五节 植物保护164
第六节 肥料165
第七节 管理机构166
第三章 土壤改良167
第四章 养殖业168
第一节 养猪168
第二节 饲养家禽169
第三节 养羊169
第四节 养牛170
第五节 养兔170
第六节 养鱼、蟹170
第七节 养蚌育珠170
第八节 养蜂170
第九节 养蚕171
第十节 养鸽171
第十一节 管理服务机构171
第五章 林业173
第一节 林场173
第二节 四旁绿化174
第三节 速生丰产林174
第四节 农田林网174
第五节 成片造林174
第六节 苗木基地174
第七节 管理服务机构174
第六章 农业机械175
第一节 农作机具175
第二节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176
第三节 农机管理177
第七章 防汛抗旱178
第一节 防汛抗旱机构178
第二节 防汛纪实178
第三节 抗旱纪实179
第八章 农业产业化179
第一节 农业龙头企业179
第二节 专业合作社180
第三节 特种经济作物基地181
第四节 双百工程181
第五节 种养大户182
第六节 农业结构调整183
第九章 农村经营管理183
第一节 合作化时期183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时期184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85
第四节 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87
第十章 落实惠农政策190
第七篇 工业194
第一章 工业体制194
第一节 私营工业194
第二节 镇办工业195
第三节 村办工业199
第四节 县(区)属驻镇工业企业201
第五节 工业体制改革202
第二章 工业门类203
第一节 机械电子203
第二节 建筑建材210
第三节 化学工业213
第四节 玻璃制品工业216
第五节 针织服饰218
第六节 轻工业食品加工业222
第三章 工业园区外贸外资224
第一节 工业园区224
第二节 对外经贸226
第四章 工业管理机构227
第一节 机构演变227
第二节 机构与人员227
第三节 行业协会229
专 记 部分在外企业家简介232
第八篇 商贸服务业234
第一章 商业体制234
第一节 私营商业23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236
第三节 集体商业237
第四节 国营商业238
第二章 商品购销240
第一节 粮油购销240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242
第三节 集市贸易243
第四节 农副业生产资料供应243
第三章 旅游服务业244
第一节 旅游业244
第二节 服务业244
第九篇 工商 税务 财政246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2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市场监督246
第二节 维护消费者权益247
第二章 税务248
第一节 机构248
第二节 国税249
第三节 地税249
第三章 财政250
第一节 财政机构250
第二节 财政税种250
第三节 财政体制251
第四节 财政收支252
第十篇 金融 保险253
第一章 金融253
第一节 金融业演变概况253
第二节 机构254
第三节 金融业务256
第二章 保险257
第一节 机构257
第二节 保险业务258
第十一篇 党政 社团25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25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党组织与活动259
第二节 民主建政后党的组织与建设26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与发展262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275
第五节 党员277
第六节 基层党组织279
第七节 党员教育291
第八节 纪律检查292
第九节 宣传工作293
第十节 统战工作295
第二章 政权296
第一节 权力机构296
第二节 行政机构299
第三节 基层机构310
第三章 社会团体331
第一节 工人团体332
第二节 农民团体333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334
第四节 妇女团体337
第五节 老年团体339
第六节 其他团体341
第十二篇 军事342
第一章 驻军342
第一节 唐宋时期驻军34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342
第二章 地方武装3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34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347
第三章 兵役348
第一节 征兵制348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348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348
第四节 预备役349
第四章 民兵349
第一节 民兵组织349
第二节 民兵活动350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参军、支前352
第一节 参军352
第二节 支援前线352
第六章 战事355
第一节 清代以前战事35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35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358
第十三篇 民政 公安 司法360
第一章 民政360
第一节 机构沿革360
第二节 优抚优待361
第三节 社会福利362
第四节 救灾救济363
第五节 婚丧管理364
第六节 地名管理365
第七节 社团组织管理366
第八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66
第二章 公安367
第一节 机构队伍367
第二节 社会治安368
第三节 户籍管理370
第三章 司法371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371
第二节 法制宣传372
第三节 法律服务372
第四节 人民调解373
第五节 安置帮教374
第六节 龙冈人民法庭374
第四章 综合治理374
第一节 目标管理374
第二节 群防群治375
第三节 人民来信来访375
第四节 取缔邪教376
第十四篇 教育 科技379
第一章 发展概况379
第二章 幼儿教育381
第一节 发展过程381
第二节 中心幼儿园381
第三章 小学教育382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382
第二节 学制和课程设置384
第三节 中心小学384
第四章 初中教育389
第一节 基本概况389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设置390
第三节 初中校390
第五章 高中教育393
第一节 发展概况393
第二节 区属盐城市龙冈中学393
第六章 特殊教育394
第七章 成人教育395
第一节 农民业余学校(识字班)395
第二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396
第三节 干部、职工业余学校397
第八章 教师397
第一节 教师队伍397
第二节 教师待遇398
第三节 教师进修400
第九章 教育管理400
第一节 行政管理400
第二节 业务管理401
第十章 教育经费402
第十一章 科技403
第十五篇 医疗卫生409
第一章 医疗机构409
第一节 联合诊所409
第二节 龙冈镇卫生院410
第三节 鞍湖卫生院410
第四节 盐都区精神病防治院411
第二章 医疗队伍412
第三章 合作医疗412
第四章 保健 防疫413
第一节 妇幼保健413
第二节 计划免疫41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414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415
第五节 食品药品管理与监督415
第十六篇 文化 广电 体育417
第一章 文化单位417
第一节 文化中心417
第二节 电影放映队418
第三节 影剧场419
第四节 文艺团体420
第二章 群众文化421
第一节 民间文艺421
第二节 演出活动422
第三节 艺品展览423
第三章 文化艺术424
第一节 文学创作424
第二节 书法 绘画426
第三节 音乐 舞蹈426
第四节 小戏 小品431
第五节 图书431
第六节 民间艺术432
第七节 业余创作432
第八节 通讯报道435
第四章 著作书目436
第一节 明清至民国年间龙冈籍人士著作书目43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冈籍人士著作书目436
第五章 文物胜迹437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437
第二节 三桥 五庙437
第三节 纪念建筑和标志物建筑439
第四节 旅游景点 景区439
第五节 胡乔木故居442
第六章 文化管理443
第一节 文化市场443
第二节 文化管理市场444
第七章 广播电视444
第一节 广播444
第二节 广播电视中心445
第三节 电视446
第八章 体育446
第一节 体育设施446
第二节 群众体育447
第三节 学生体育447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448
第五节 竞技体育449
第十七篇 社会生活450
第一章 人民生活450
第一节 衣着451
第二节 饮食451
第三节 居住452
第四节 行旅453
第二章 民俗风情453
第一节 岁时节日453
第二节 礼仪习俗456
第三节 生产习俗459
第四节 迷信习俗459
第五节 社会风俗460
第三章 宗教461
第一节 佛教461
第二节 道教462
第三节 基督教463
第四节 伊斯兰教463
第四章 旧时民间集会463
第五章 方言土语464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471
第一节 谚语471
第二节 传统歇后语474
第三节 特色歇后语475
第七章 民间传说476
第八章 遗闻轶事479
第九章 重大事故483
第十八篇 人物484
第一章 人物传略484
第一节 古代人物484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485
第三节 革命烈士493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498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498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49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烈士502
第三章 人才录503
第一节 人物简介503
第二节 副处(团)至副厅(局)级党政军领导干部507
第三节 副高级技术职务以上专家学者514
第四节 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522
第四章 先进模范人物523
第一节 省(部)级表彰的先进个人523
第二节 市(厅)级表彰的先进个人525
附录 一、集体荣誉529
(一)省(部)级表彰的先进集体529
(二)市(厅)级表彰的先进集体530
二、补录大事记(2009.01~2012.03)534
三、组织机构及领导名录(2009.01~2012.03)536
四、龙冈镇2010年社会经济卡片539
编后记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