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革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简明中国革命史
  • 周桐,曹灿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80281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革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鸦片战争3

第一节 战前的中国和世界3

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3

二、“日之将夕”的清王朝4

三、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5

第二节 鸦片泛滥和禁烟斗争6

一、鸦片的输入6

二、禁烟斗争8

第三节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0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10

二、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4

第四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16

一、中英《南京条约》16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7

三、战后的中国社会18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2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22

一、历史背景22

二、洪秀全的早期革命活动23

三、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24

四、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26

第二节 六平天国的纲领和各项政策27

一、苌天朝田甫制度》27

二、太平天下的其他制度和政策29

第三节 筇二次鸦片战争干丌沙俄趁火打劫30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30

二、战争再起和《北京条约》的签订32

三、沙俄趁火打劫33

第四节 太平天围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35

一、天京之变35

二、后期防御战的胜利与《资政新篇》的提出37

三、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39

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1

第三章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44

第一节 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大44

一、侵略者扩大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44

二、侵略者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45

三、侵略者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46

第二节 洋务运动47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47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及特点47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教训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51

第三节 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53

一、边疆危机53

二、中法战争56

第四节 中日甲午战争58

一、战争的爆发及其经过58

二、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62

第四章 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机和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67

第一节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67

一、帝田主义列强阴谋瓜分中国67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69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70

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70

二、百日维新75

三、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77

第三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78

一、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78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80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82

第四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83

一、八国联军的野蛮暴行83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84

第五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86

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86

一、民族危难的深重86

二、清政府的“新政”88

三、人民的反抗斗争和爱国运动88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91

一、孙中山初期的革命活动91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建立93

三、巾国同盟会的成立96

四、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98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00

一、辛亥革命前夕的国内形势100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103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06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108

第六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112

第一节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122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二次革命”112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15

第二节 军阀的纷争,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120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120

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122

第三节 新时期的曙光124

一、民族资本的“黄金时代”124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126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8

第七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2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132

一、俄同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32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133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1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136

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36

二、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争13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40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140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41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42

四、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44

第八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48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148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148

二、中共三大,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150

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152

四、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153

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55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156

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56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159

三、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与斗争160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63

第九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67

第一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67

一、北伐战争前军阀割据的形势167

二、北伐战争的发动168

三、北戊战争的胜利发展170

第二节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172

一,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72

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74

三、农村大革命的兴起和在农民问题上的斗争175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78

一、帝国主义干涉巾国革命和蒋介石的反动178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的局部失败179

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最后失败182

第十章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187

第一节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建立187

一、宁、沪、汉合流和国民党各派的争斗187

二、国民党新军阀的“北伐”与东北“易帜”189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190

第二节 南京政府的内政与外交192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192

二、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外交195

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开始形成197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201

第一节 共产党和各政治派别探求中国革命出路的主张201

一、革命潮流的低落201

二、各政治派别的主张和活动202

三、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207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207

一、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207

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210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211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复兴214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14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恢复和斗争216

第十二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20

第一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20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20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其挫折221

第二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224

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危害224

二、遵义会议225

三、红军长征的胜利22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228

一、华北事变和民族危机的加深228

二、“一二·九抄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29

三、瓦窑堡会议,中共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231

第四节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34

一、西北地区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234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35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36

第十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239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39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239

二、“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40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41

第二节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兴起244

一、抗战初期的两个战场244

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战略方针250

三、抗战初期各民主党派的抗日主张及其活动253

第十四章 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255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255

一、相持阶段初期的政治形势255

二、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258

第二节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和团结261

一、坚持团结反对摩擦261

二、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264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的整风运动268

一、坚持和巩固敌后根据地268

二、整风运动269

三、大生产运动272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75

第一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下的中国战场275

一、抗战形势的新发展275

二、中国战场的反攻277

第二节 抗战胜利前夕的国内时局280

一、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斗争280

二、关系中国命运的两个大会284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87

一、中国军队的战略反攻287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289

第十六章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91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291

一、战后的国际形势291

二、战后的国内形势292

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293

四、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293

第二节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94

一、重庆谈判291

二、政治协商会议296

三、国民°乾破坏政协决议298

四、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299

第十七章 中国人民粉碎圈民党的军事进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01

第一节 国民党军事进攻被粉碎301

一、全画内战爆发301

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02

三、国统区的危机和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04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305

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305

二、解放区的二E改运动307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310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12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312

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3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17

第十八章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324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全国财经形势的开始好转324

一、建国初期错综复杂的形势324

二、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325

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329

第二节 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国民经济的恢复331

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反运动331

二、“三反”、“五反”运动和对原有文教事业的改革33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其经验33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342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4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342

二、总路线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343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4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的制定346

五、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成就34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348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48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51

三、三大改造胜利的意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354

第三节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55

一、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355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56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56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及其经验358

编后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