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锡轻工大学志 续篇 1986-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无锡轻工大学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无锡轻工大学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35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8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锡轻工大学志 续篇 1986-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无锡轻工大学志》编纂委员会名单1
《无锡轻工大学志》编辑人员名单1
《无锡轻工大学志》编采人员名单1
第一章 办学历史追溯3
第一节 历史沿革3
第二节 校训、校风3
第三节 办学和建校历史梗概4
第二章 十五年回眸11
第一节 齐心协力,打好基础11
第二节 锐意改革,开拓进取12
第三节 世纪之交,再创辉煌14
第三章 学校更名16
第一节 更名申报16
第二节 批准更名16
第三节 更名揭牌16
第四章 “211工程”建设18
第一节 申报筹备18
第二节 部门预审19
第三节 立项论证与开工建设20
第四节 项目验收25
第五章 联合共建30
第一节 合并、合作办学30
第二节 部、省、市共建30
第三节 产学研结合31
第六章 校内管理改革32
第一节 校内管理体制改革32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32
第三节 教学管理改革33
第四节 科技产业改革33
第五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33
第七章 学校总体状况和主要数据35
第八章 表彰与奖励36
第一节 获部、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36
第二节 获市级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47
第一章 隶属关系(办学管理体制)53
第一节 1986~1998年隶属关系(办学管理体制)变更情况53
第二节 1998年隶属关系(办学管理体制)调整的历史背景53
第三节 1998年隶属关系(办学管理体制)调整后的管理实施意见55
第二章 领导体制57
第一章 党委会、纪委会61
第一节 党委会61
第二节 纪委会62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62
第四节 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64
第二章 党委、纪委工作机构68
第一节 工作机构设置及历任负责人68
第二节 部门工作职责70
第三章 党的建设74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74
第二节 党员74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77
第四节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78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80
第六节 党校81
第七节 获无锡市委各部委办和校党委的表彰奖励82
第四章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87
第一节 组织学习87
第二节 制度建设87
第三节 合作共事87
第四节 民主党派组织88
第五节 民主党派组织机构与成员88
第六节 统战组织团体89
第七节 获省市统战系统表彰奖励90
第五章 纪检监察93
第一节 纪检、监察职能93
第二节 查处违纪93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94
第六章 人民武装与国防教育99
第一节 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99
第二节 征兵与预备役人员登记管理101
第三节 拥军优属101
第七章 安全与保密102
第一节 国家安全工作102
第二节 保密工作102
第一章 行政领导机构107
第一节 行政领导机构职能107
第二节 历任校(院)级行政领导107
第二章 行政议事规则109
第一节 校务会议109
第二节 校长办公会议110
第三章 行政工作机构112
第一节 机构设置112
第二节 部门历任负责人113
第三节 部门工作职责118
第四章 行政管理131
第一节 人事管理131
第二节 财务管理135
第三节 安全保卫148
第四节 审计工作150
第五节 离退休政策法规和人员管理151
第六节 获无锡市政府各局委办和校行政的表彰奖励160
第五章 校(院)级专门委员会169
第一节 校(院)级专门委员会名称、职能和成立时间169
第二节 历届校(院)级专门委员会正副主任172
第一章 教职工人数与结构187
第一节 教职工人数187
第二节 教职工结构187
第三节 教职工名录189
第二章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205
第一节 概况205
第二节 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聘任205
第三章 教职工选留、引进、流动、教育与培养213
第一节 教职工的选留、引进与流动213
第二节 教职工的教育与培养214
第一章 招生与就业219
第一节 本、专科学生招生219
第二节 本、专科毕业生就业221
第三节 本、专科学生人数224
第四节 本、专科学生结构224
第二章 学士学位授予226
第一节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226
第二节 学士学位授予情况226
第三章 学生工作机构与制度228
第一节 学生管理机构228
第二节 学生管理制度228
第三节 奖学金、贷学金228
第四节 学生表彰奖励230
第五节 勤工助学230
第六节 心理咨询231
第四章 社会实践232
第一章 本、专科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学改革237
第一节 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实践237
第二节 教学管理与制度248
第三节 教学管理机构250
第二章 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254
第一节 培养目标254
第二节 专业设置254
第三节 教学计划264
第三章 教学基本建设267
第一节 教材建设267
第二节 课程建设268
第三节 实践基地建设272
第四章 教育、教学成果277
第一章 研究生招生287
第一节 博士生招生287
第二节 硕士生招生287
第三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88
第四节 研究生招生规模288
第二章 研究生培养290
第一节 管理文件与培养方案290
第二节 教学管理与改革296
第三节 在职培训296
第三章 研究生学位工作298
第一节 学位授权点298
第二节 导师队伍299
第三节 学位论文301
第四节 学位授予302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3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其演变304
第二节 研究生部与各院系职责分工304
第三节 管理制度305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06
第一章 成人教育学院311
第一节 概况311
第二节 组织机构311
第三节 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招生、毕业生情况313
第四节 学生工作317
第二章 梁溪学院318
第一节 概况318
第二节 机构318
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教学实施318
第四节 招生毕业生情况319
第三章 网络教育学院320
第一节 概况320
第二节 专业设置、招生和教学实施320
第四章 莱姆顿学院(筹)321
第一章 教室325
第一节 类型与面积325
第二节 使用与管理325
第二章 实验室326
第一节 概况326
第二节 实验室分布326
第三章 中央研究设计所328
第一节 概况328
第二节 组织机构328
第三节 研究工作329
第四节 队伍构成330
第五节 研究设施(分析测试中心)331
第四章 计算机中心与网络管理中心332
第一节 计算机中心332
第二节 网络管理中心332
第五章 电化教育中心334
第一节 概况334
第二节 自制电视教学(专题)片334
第三节 电教设备338
第六章 图书馆340
第一节 概况340
第二节 设施、设备、经费、馆藏341
第三节 图书机构、人员与管理343
第四节 读者服务344
第五节 院系图书资料室345
第七章 档案馆347
第一节 概况347
第二节 档案管理347
第三节 档案编研、利用348
第四节 学术研究349
第五节 馆藏档案349
第八章 出版物352
第一节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352
第二节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353
第三节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3
第四节 无锡轻工大学报353
第九章 逸夫科教馆(在建)355
第十章 苏州化学电源研究所356
第一章 科研管理与研究机构3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9
第二节 国家、部、省级研究基地360
第二章 科研项目与成果362
第一节 研究课题、经费与成果362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373
第三节 科技成果、科研方向简介及著作、论文统计378
第四节 专利383
第三章 博士后流动站384
第一节 概况384
第二节 博士后流动站申报与发展384
第四章 科技服务386
第一节 概况386
第二节 科技贸易386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产业387
第四节 社会服务388
第五章 学术团体、学术活动390
第一节 学术团体390
第二节 学术活动3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职能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7
第二节 职能397
第二章 人员交往398
第一节 概况398
第二节 国外(境外)学者、专家讲学情况398
第三节 国外(境外)著名学者受聘399
第四节 教师出访401
第三章 国际合作与研究405
第一节 国际合作研究405
第二节 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5
第三节 校际合作关系406
第四章 派出与接受留学生408
第一节 教师派出408
第二节 接受留学生408
第五章 港澳台事务411
第一节 港澳事务411
第二节 对台事务411
第一章 十五年演变与发展415
第一节 概况415
第二节 十五年演变与发展415
第二章 校办企业422
第一节 全资和控股企业422
第二节 参股企业426
第三章 校办产业管理428
第一节 管理体制428
第二节 管理办法429
第一章 基本建设433
第一节 概况433
第二节 机构与人员433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433
第四节 施工管理434
第二章 设备与物资管理436
第一节 概况436
第二节 设备、物资管理438
第三章 后勤服务与生活后勤441
第一节 概况441
第二节 机构和人员441
第三节 后勤改革与发展443
第四节 后勤服务与保障445
第一章 食品学院461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时期(1986-1995.10)461
第一节 沿革461
第二节 组织机构461
第三节 本科教育462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465
第五节 科学研究466
第六节 对外交流468
第七节 学生工作468
·食品资源科学与工程系时期(1986-1995.10)470
第一节 沿革470
第二节 组织机构470
第三节 本科教育471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474
第五节 科学研究475
第六节 对外交流477
第七节 学生工作478
·食品学院时期(1995.11-2000)479
第一节 沿革479
第二节 组织机构479
第三节 本科教育480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484
第五节 科学研究489
第六节 对外交流496
第七节 学生工作496
第二章 生物工程学院498
第一节 沿革498
第二节 组织机构498
第三节 本科教育500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504
第五节 科学研究508
第六节 对外交流519
第七节 科研基地519
第八节 学生工作520
第三章 设计学院523
第一节 沿革523
第二节 组织机构523
第三节 本科教育525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531
第五节 科学研究532
第六节 对外交流536
第七节 教学、科研基地与设施537
第八节 学生工作537
第四章 机械工程学院540
第一节 沿革540
第二节 组织机构540
第三节 本科教育542
第四节 专科教育547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548
第六节 科学研究549
第七节 教学、科研基地与设施552
第八节 对外交流555
第九节 学生工作555
第五章 纺织服装学院557
第一节 沿革557
第二节 组织机构557
第三节 本科教育560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563
第五节 科学研究565
第六节 学生工作571
第六章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573
第一节 沿革573
第二节 组织机构573
第三节 本科教育575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579
第五节 科学研究580
第六节 教学、科研基地与设施585
第七节 学生工作586
第七章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589
第一节 沿革589
第二节 组织机构589
第三节 本专科教育591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595
第五节 科学研究597
第六节 学生工作602
第八章 商学院605
第一节 沿革605
第二节 组织机构605
第三节 本科教育606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609
第五节 科学研究609
第六节 对外交流611
第七节 学生工作612
第九章 社会科学系614
第一节 沿革614
第二节 组织机构614
第三节 本科教育615
第四节 研究生和其他层次教育618
第五节 科学研究619
第六节 教学、科研基地621
第七节 学生工作621
第十章 外语系623
第一节 沿革623
第二节 组织机构623
第三节 本科教育624
第四节 学生工作626
第十一章 计算科学与信息传播系627
第一节 沿革627
第二节 组织机构627
第三节 教育体系629
第四节 科学研究631
第五节 对外交流632
第六节 学生工作633
第十二章 体育部634
第一节 沿革634
第二节 组织机构634
第三节 体育教育工作635
第四节 群体活动637
第五节 校运动队640
第六节 体育场馆设施641
第七节 科学研究641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647
第一节 概况647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647
第三节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647
第四节 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648
第五节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649
第六节 校园环境建设650
第二章 校园文化651
第一节 阵地与设施651
第二节 教工文化娱乐活动651
第三节 文化社团653
第三章 校园综合治理6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网络656
第二节 校园综合治理656
第一章 工会、工代会、教代会661
第一节 工会组织661
第二节 工会工作662
第三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666
第四节 工会三产667
第二章 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669
第一节 共青团669
第二节 学生会、学代会和省学联672
第三节 研究生会、研代会673
第三章 校友会675
第一节 概况675
第二节 校友会组织机构675
第三节 校友分会和校友联谊会676
第四章 董事会679
第一节 概况679
第二节 历次董事会议情况简介679
第三节 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院纺织分院董事会694
第四节 院系(二级)董事会695
第五节 双向服务与董事基金702
第一章 校级党政领导707
第一节 党委领导简历707
第二节 行政领导简历708
第三节 纪委领导简历710
第二章 专家学者711
第一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简历711
第二节 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简历713
第三节 博士生导师简历713
第四节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20
第五节 在职教授和其他正高级职称人员721
第六节 离退休教授和其他正高级职称人员721
第七节 在职副教授和其他副高职称人员722
第八节 离退休副教授和其他副高级职称人员724
第三章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27
第一节 区以上历届人大代表名单727
第二节 区以上历届政协委员名单728
第四章 已故院党政领导、知名教授生平传略和已故处级干部、离休干部及副高级职称人员简表731
第一节 已故院党政领导生平传略731
第二节 已故知名教授生平传略735
第三节 已故处级干部、离休干部及副高级职称人员简表744
大事记747
附录779
附录一 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779
附录二 中国轻工总会转发国家教委关于同意无锡轻工业学院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的通知781
附录三 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简介783
附录四 无锡市纺织工业职工大学简介785
附录五 中国轻工总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建设无锡轻工大学的议定书786
附录六 中国轻工总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无锡轻工大学议定书787
附录七 1986年食品工程专业教学计划790
附录八 1995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794
附录九 199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802
附录十 苏州化学电源研究所813
附录十一 无锡轻工大学校友会章程825
附录十二 无锡轻工大学董事会章程828
附录十三 无锡轻工大学董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暂行工作条例830
附录十四 无锡轻工大学董事会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832
附录十五 1986~2000年间已故教职工名单833
附录十六 国家轻工业部无锡财经学校筹建与撤销情况(补记)834
编后记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