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学说史 隋唐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思想学说史 隋唐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2250853.jpg)
- 张岂之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6600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666页
- 主题词:思想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学说史 隋唐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民族社会篇第一章 隋唐社会与思想文化21
第一节 经济繁荣对社会思想文化的推动21
第二节 政治稳定与文化心态27
第三节 科技文化灿烂与盛唐学术气象40
第四节 科举的实行对学术思想的影响53
第五节 帝王的宗教文化政策与儒佛道文化的鼎足58
第二章 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多元64
第一节 大一统下的民族融合64
第二节 民族融合中的胡汉文化交融71
第三节 文化的多元与多元的文化78
第四节 民间文化的繁荣与隋唐思想学说85
第三章 军事的强大与对外文化交流90
第一节 疆域的辽阔与国防牢固90
第二节 中外的交通与文化交流97
第三节 “万国衣冠拜冕旒”103
第四节 泽被东西的文化辐射111
第二篇 儒学篇第一章 隋唐儒学的经学背景123
第一节 南北经学的统一123
第二节 刘焯、刘炫的经学思想126
第三节 隋代其他经学家的著作及思想倾向128
第四节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31
第五节 从《五经正义》到《九经义疏》134
第二章 隋唐儒学概论140
第一节 儒学与隋唐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动140
第二节 隋唐儒学的流变与发展146
第三章 王通的儒学思想152
第一节 王通的生平著作及其新的解经学152
第二节 王通对儒学的再认同与“三教可一”论157
第四章 刘知几的史论与儒学思想162
第一节 《史通》及其进步的历史观162
第二节 刘知几的学术研究特色168
第五章 韩愈的儒学思想173
第一节 天道观与性情论的新探索173
第二节 韩愈的道统论与反佛论182
第三节 韩愈与中唐儒学研究185
第六章 李翱的儒学思想191
第一节 李翱的性情论191
第二节 《复性书》的复性论195
第七章 柳宗元的儒学思想199
第一节 “天人不相预”的自然观199
第二节 “圣人之道”与“统合儒释”205
第八章 刘禹锡的儒学思想213
第一节 “天人交相胜”的天人关系新说213
第二节 柳宗元、刘禹锡历史政治观比较219
第九章 复兴与徘徊:隋唐儒学的历史影响225
第一节 儒佛道三教纷争中的隋唐儒学225
第二节 隋唐儒学对宋明理学的开启232
第三篇 佛教篇第一章 隋唐佛教概况240
第一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隋唐佛教的发展240
第二节 帝王的三教政策与佛教的鼎盛251
第三节 佛教文化的空前繁荣与宗派的创立256
第二章 天台宗思想264
第一节 调和与圆融的特色264
第二节 性具实相与无情有性275
第三章 三论宗思想294
第一节 三论学与三论宗294
第二节 诸法性空与中道实相296
第四章 法相唯识宗思想307
第一节 印度渊源与学术传承307
第二节 唯识学与因明学312
第五章 华严宗思想333
第一节 一真法界与无尽缘起333
第二节 会通本末的判教论352
第六章 禅宗思想358
第一节 东土五祖禅学思想之沿革358
第二节 神秀北宗与息妄修心370
第三节 惠能南宗与顿悟心性378
第七章 其他佛教宗派的思想405
第一节 三阶教的普法思想405
第二节 西方净土思想408
第三节 律宗的心法戒体论413
第四节 密教与密宗416
第八章 佛教思想与社会文化420
第一节 佛教的社会性活动及对学术和文学艺术的影响420
第二节 佛教思想与儒、道的融合436
第三节 佛教与儒道之争及唐五代时的两次灭佛439
第四篇 道教篇第一章 隋唐道教概况449
第一节 帝王的扶持与道教的皇室宗教地位449
第二节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道教发展454
第三节 隋唐道教主要道派与理论建设461
第二章 隋唐道教重玄学465
第一节 关于重玄学的界定及理论渊源465
第二节 成玄英、李荣的重玄学472
第三节 唐玄宗的重玄思想492
第四节 杜光庭的重玄学503
第三章 隋唐道教心性学513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主静坐忘论513
第二节 王玄览的道体论526
第三节 吴筠的道(心)性论536
第四节 新道经的心性思想546
第四章 唐五代钟吕金丹道的崛起557
第一节 从外丹术到内丹学557
第二节 钟吕金丹道的基本特点564
第五章 道教与隋唐社会文化572
第一节 佛道之争与佛道融合572
第二节 道教的伦理化发展578
第三节 道教与隋唐社会文化和信仰584
第五篇 科技篇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数学与历法594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数学教育594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历法600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农医与技术605
第一节 农学605
第二节 医学612
第三节 社会工业技术623
第四节 建筑工程技术631
主要参考文献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