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资源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资源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258777.jpg)
- 张明泉,曾正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0845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资源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水资源的概念1
1.1.1 水资源的含义1
1.1.2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1
1.2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
1.2.1 地球上的水储量2
1.2.2 地球上的水循环3
1.2.3 世界各大洲水资源概况5
1.3 水资源供需问题6
1.3.1 全世界的水资源供需问题6
1.3.2 中国的水资源供需问题8
1.4 水资源评价概述10
1.4.1 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与目的10
1.4.2 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11
1.4.3 水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与主要方法12
第二章 大气降水资源评价14
2.1 大气降水资源特点14
2.1.1 降水及其要素14
2.1.2 大气降水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14
2.1.3 大气降水的成分特征16
2.2 大气降水的分配18
2.2.1 大气降水分配方程式18
2.2.2 蒸发19
2.2.3 入渗21
2.2.4 径流23
2.3 大气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5
2.3.1 降水转化的区域结构规律25
2.3.2 大气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7
2.4 大气降水量的计算28
2.4.1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28
2.4.2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30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评价32
3.1 河流32
3.1.1 河流的水情要素与水量补给32
3.1.2 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37
3.1.3 河流年正常径流量的计算61
3.1.4 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64
3.1.5 河流径流量的多年变化65
3.1.6 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8
3.2 湖泊70
3.2.1 湖泊水资源的特点70
3.2.2 湖泊水量平衡71
3.2.3 湖泊水资源量的计算72
3.2.4 湖泊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73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76
4.1 概论76
4.1.1 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的地位76
4.1.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76
4.1.3 地下水资源评价发展简史77
4.1.4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78
4.2 地下水均衡法79
4.2.1 水量均衡法的基本原理79
4.2.2 用水均衡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方法81
4.2.3 均衡项目和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83
4.2.4 用水量均衡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实例96
4.3 有限差分法103
4.3.1 有限差分的基本概念103
4.3.2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104
4.3.3 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差分法106
4.3.4 承压水一维非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差分法112
4.3.5 承压水二维非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差分法127
4.3.6 无压非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差分法139
4.3.7 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142
4.3.8 有限差分法计算中有关问题的处理144
4.4 迦辽金有限单元法147
4.4.1 迦辽金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148
4.4.2 三角形单元剖分与基函数的构造151
4.4.3 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方程155
4.4.4 有限元方程组的解法166
4.4.5 有限元法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技术问题190
第五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与系统分析195
5.1 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195
5.1.1 三水转化的研究内容195
5.1.2 不同地貌类型区的三水转化196
5.1.3 相邻地貌类型区的三水转化198
5.1.4 人类活动对三水转化的影响199
5.2 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199
5.2.1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200
5.2.2 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计算202
5.2.3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水资源总量计算204
5.3 水资源系统分析204
5.3.1 系统的概念204
5.3.2 水资源的组成与水资源系统206
5.3.3 水资源系统分析简例207
第六章 水化学成分与水污染211
6.1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211
6.1.1 水的化学成分及其挟带物211
6.1.2 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212
6.2 天然水的化学分类和水质表示法216
6.2.1 天然水的化学分类216
6.2.2 天然水的水质直观表示法219
6.2.3 水质直观表示法实用计算机程序221
6.3 各类天然水体的化学特征225
6.3.1 降水的化学特征225
6.3.2 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226
6.3.3 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228
6.3.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点230
6.3.5 海水化学组成的特点232
6.4 水污染的形成原因与主要类型234
6.4.1 水污染形成原因及途径234
6.4.2 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污染物235
6.5 有机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242
6.5.1 有机物在水体中的生化作用242
6.5.2 有机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模式246
6.5.3 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253
6.6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254
6.6.1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的基本形态254
6.6.2 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55
6.6.3 几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257
第七章 水质评价264
7.1 水质评价的类别264
7.2 水质评价的一般程序265
7.3 水样采取与保存265
7.3.1 水样采取265
7.3.2 水样保存266
7.4 水质评价的因子选择与评价标准266
7.4.1 评价因子的选择266
7.4.2 评价标准268
7.5 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269
7.5.1 感官性评价285
7.5.2 常量元素评价286
7.5.3 水质指数法287
7.5.4 水质标准级(类)别法291
7.5.5 模糊数学评价法294
第八章 特殊类型的水资源299
8.1 地下热水资源299
8.1.1 地下热水的分类和成因299
8.1.2 地下热水的气体和化学成分300
8.1.3 我国地下热水资源的分布301
8.1.4 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301
8.1.5 地下热水资源评价303
8.2 矿泉水资源304
8.2.1 矿泉水的概念304
8.2.2 医疗矿泉水304
8.2.3 饮用矿泉水306
8.2.4 饮用矿泉水的评价308
8.2.5 我国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前景309
8.2.6 工业矿泉水310
第九章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利用312
9.1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内容312
9.1.1 水体污染和自净规律313
9.1.2 城市污水处理313
9.1.3 工业废水治理313
9.1.4 饮用水源的污染控制314
9.1.5 流域或区域污染综合防治315
9.2 污水处理厂技术315
9.2.1 物理处理316
9.2.2 化学处理317
9.2.3 物理化学处理318
9.2.4 生物处理322
9.3 污水处理的级别325
9.3.1 废水在工厂内的预处理325
9.3.2 污水一级处理325
9.3.3 污水二级处理327
9.3.4 污水三级处理328
9.4 污水处理塘328
9.4.1 兼性塘329
9.4.2 厌氧塘330
9.4.3 好氧塘与最终净化塘(熟化塘)330
9.4.4 水生植物塘332
9.4.5 生态系统塘334
9.4.6 污水处理塘设防地的几点要求334
9.5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336
9.5.1 土地处理系统的特点336
9.5.2 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337
9.5.3 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和效能339
9.6 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341
9.6.1 中水回用341
9.6.2 工业冷却水回用342
9.6.3 重金属废水的封闭循环系统343
第十章 水资源管理概论344
10.1 水资源管理措施344
10.1.1 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344
10.1.2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345
10.1.3 植树造林补充水源345
10.1.4 节约农业业灌溉用水346
10.1.5 降低城市与工业用水346
10.1.6 控制污染源,发展污水资源化技术347
10.2 水资源管理手段347
10.2.1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347
10.2.2 建立水环境保护制度348
10.2.3 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准349
10.2.4 对水资源动态进行监测349
10.2.5 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350
10.2.6 建立健全水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体系351
10.3 水资源管理机构与法规352
10.3.1 水资源管理机构352
10.3.2 水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法律352
主要参考文献354
附录1 皮尔逊第Ⅲ型曲线离均系数Φ值表356
附录2 皮尔逊第Ⅲ型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357
附录3 P-Ⅲ型曲线三点法S与Cs关系表358
附录4 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规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