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2262194.jpg)
- 常景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3733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1节 概述1
一、天然生物活性物质1
二、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包含的技术研究内容1
三、天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2
四、天然活性物质用途3
第2节 天然活性物质资源5
一、植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5
二、动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13
三、微生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13
四、海洋生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14
第2章 天然活性物质制备技术16
第1节 概述16
第2节 天然活性物质提取技术17
一、传统提取技术17
二、现代提取技术26
第3节 天然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36
一、纸层析(PPC)36
二、薄层层析法(TLC)36
三、柱层析36
四、铅盐沉淀法39
五、溶剂萃取法39
六、双水相法43
七、梯度pH值萃取法43
八、高压液相色谱法43
九、膜分离技术43
十、结晶与重结晶技术46
第4节 天然活性物质生物转化技术49
一、生物转化技术概述49
二、微生物转化方法50
三、微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55
四、新技术在微生物转化中的应用56
五、生物转化对天然活性物质结构修饰实例57
六、生物转化研究进展62
第3章 天然萜类化合物66
第1节 概述66
一、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种类67
二、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77
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84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87
五、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与分析90
第2节 柠檬烯91
一、柠檬烯的性质及来源91
二、柠檬烯的生理活性92
三、柠檬烯的提取和分离95
四、柠檬烯的生物转化98
五、安全毒理学分析99
六、柠檬烯的应用100
第3节 森林匙羹藤酸102
一、森林匙羹藤酸的结构与性质102
二、森林匙羹藤酸的生理功效104
三、提取与分离106
四、森林匙羹藤酸的定量分析107
五、安全毒理学分析108
第4章 天然生物碱化合物112
第1节 概述112
一、生物碱的定义112
二、生物碱在生物界的分布及存在形式112
三、生物碱的生物活性112
四、生物碱的生物合成113
五、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114
六、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15
第2节 喜树碱117
一、喜树碱的理化性质和天然分布118
二、喜树碱的生理功效121
三、喜树碱的生产技术126
四、喜树碱的安全毒理学分析131
第3节 紫杉醇132
一、紫杉醇的理化性质和天然分布133
二、紫杉醇的生理功效135
三、紫杉醇的生产技术139
四、紫杉醇的安全毒理学分析150
第5章 皂苷155
第1节 概述155
一、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种类155
二、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59
三、皂苷及皂苷元的提取与分离160
四、皂苷的检识163
五、皂苷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65
第2节 人参皂苷168
一、人参皂苷的来源、理化性质168
二、人参皂苷的生理功效170
三、人参皂苷的生产技术172
四、人参皂苷的安全毒理学分析174
第3节 大豆皂苷174
一、大豆皂苷的来源、理化性质和分类175
二、大豆皂苷的生理功效178
三、大豆皂苷的生产技术181
四、大豆皂苷的安全毒理学分析182
第4节 柴胡皂苷183
一、柴胡皂苷的来源、理化性质和分类183
二、柴胡皂苷的生理功效186
三、柴胡皂苷的生产技术190
四、柴胡皂苷的安全毒理学分析191
第6章 天然类胡萝卜素194
第1节 概述195
一、类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195
二、类胡萝卜素的功能198
第2节 番茄红素199
一、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199
二、番茄红素的生理功效200
三、番茄红素的毒理学分析202
四、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202
五、番茄红素的生产技术202
第3节 β-胡萝卜素207
一、β-胡萝卜素的理化性质208
二、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效209
三、β-胡萝卜素的安全毒理学210
四、β-胡萝卜素的生产技术210
第4节 叶黄素216
一、叶黄素的理化性质217
二、叶黄素的生理功效221
三、叶黄素的安全毒理学分析224
四、叶黄素的生产技术224
第5节 辣椒红色素227
一、辣椒红色素的理化性质228
二、辣椒红色素的生理功效230
三、辣椒红色素的生产工艺230
第7章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234
第1节 概述234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在植物中的分布235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吸收、代谢和排泄243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245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生理功能249
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253
六、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258
第2节 淫羊藿苷259
一、来源与化学成分259
二、生物活性262
三、提取纯化方法(以箭叶淫羊藿为材料)263
四、毒理分析264
第3节 竹叶黄酮265
一、来源与化学成分265
二、生物活性266
三、提取纯化方法268
四、毒理分析269
第4节 大豆异黄酮270
一、来源与化学成分270
二、生物活性270
三、提取纯化方法272
四、毒理分析274
第5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75
一、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275
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276
三、黄酮类化合物在日化方面的应用277
四、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生产方面的应用277
第8章 天然原花青素和花色苷化合物284
第1节 概述284
第2节 葡萄籽提取物286
一、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结构与分类286
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286
三、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生理功效287
四、葡萄籽提取物的生产技术289
五、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安全毒理学分析293
第3节 松树皮提取物293
一、松树皮提取物的理化性质293
二、松树皮提取物的生理功效294
三、松树皮提取物的生产技术295
四、松树皮提取物的安全毒理学分析297
第9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化合物299
第1节 概述299
第2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300
一、结构与分类300
二、香豆素的理化性质303
三、香豆素的生理功效307
四、香豆素的生产技术309
五、香豆素的安全毒理学分析315
第3节 木脂素类化合物315
一、结构与分类315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317
三、木脂素的生理功效317
四、木脂素的生产技术318
第10章 苔藓类植物活性成分320
第1节 概述320
一、苔藓植物的特征320
二、苔藓植物的分类321
三、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321
第2节 苔藓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325
一、苔藓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326
二、生理活性329
三、展望334
第3节 苔藓类植物中的联苄类化合物335
一、联苄类化合物性质和分类335
二、联苄类化合物的性质339
三、典型联苄类化合物340
四、联苄类化合物对苔藓进化研究的意义343
第11章 高等真菌生物活性物质344
第1节 概论344
第2节 高等真菌免疫调节剂345
一、香菇多糖345
二、虫草多糖349
三、灵芝多糖352
第3节 高等真菌抗生素355
一、抗细菌类355
二、抗真菌类357
三、抗病毒类359
第4节 高等真菌毒素360
一、胃肠炎型360
二、神经精神型361
三、溶血型363
四、肝脏损害型363
五、呼吸循环衰竭型365
六、光过敏性皮炎型366
第5节 高等真菌色素366
一、醌类化合物367
二、酸类化合物369
三、含氮化合物371
四、酮类化合物374
第6节 其他377
一、活血、消炎祛痛377
二、滋补377
三、降血压378
四、驱虫378
五、利尿378
六、息风378
七、消食健胃378
第12章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381
第1节 概述381
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381
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生源材料的培养382
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383
四、我国研究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83
第2节 海洋生物活性产物及其生理作用384
一、褐藻多糖硫酸酯384
二、甲壳质和脱乙酰壳多糖388
三、甘露醇390
四、海藻酸392
五、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396
六、鲨烯399
七、河豚毒素402
第3节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研究展望403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403
二、发掘新的海洋生物资源404
三、构建新的生物筛选技术404
四、开展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405
五、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405
第13章 天然活性成分的开发与应用408
第1节 功能性食品与生物天然活性成分408
一、营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08
二、功能性食品的相关概念412
三、功能性食品的毒理学评价416
第2节 功能性食品的开发420
一、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概况420
二、植物活性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421
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