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喀什地区志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喀什地区志 下
  • 李宏,姜宗禹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81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766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921页
  • 主题词:喀什地区-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喀什地区志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2

大事记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123

第一章 建置123

第一节 两汉至明代建置123

第二节 清代建置125

第三节 民国时期建置12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128

第二章 行政区划129

第一节 清代至民国时期区划12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130

第三章 县市概况130

第一节 喀什市130

第二节 疏勒县133

第三节 疏附县135

第四节 英吉沙县138

第五节 岳普湖县141

第六节 伽师县143

第七节 莎车县145

第八节 泽普县148

第九节 叶城县151

第十节 麦盖提县153

第十一节 巴楚县155

第十二节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8

第二编 自然环境16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62

第一节 地质162

第二节 地貌163

第二章 气候164

第一节 气候特征164

第二节 日照165

第三节 气温165

第四节 降水 蒸发166

第五节 大风 沙尘暴167

第六节 霜冻167

第七节 物候169

第三章 水文171

第一节 地表水171

第二节 地下水17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73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173

第二节 土壤养分175

第三节 植被176

第五章 矿藏 野生动植物178

第一节 矿藏178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183

第六章 自然灾害183

第一节 洪水183

第二节 干旱185

第三节 大风186

第四节 雪灾 霜冻187

第五节 冰雹188

第六节 地震188

第三编 人口194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94

第一节 人口发展194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19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97

第一节 性别构成197

第二节 文化构成198

第三节 民族构成202

第四节 职业构成205

第五节 城乡构成206

第三章 人口普查208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8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208

第三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208

第四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209

第四章 计划生育209

第一节 政策教育210

第二节 避孕节育措施211

第三节 机构与队伍212

〔附〕新疆计划生育协会喀什分会213

第四编 民族 宗教216

第一章 机构216

第一节 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16

第二节 市县民族宗教局216

第二章 民族217

第一节 民族变迁217

第二节 民族简介219

第三节 民族工作247

第四节 民族关系250

第三章 宗教254

第一节 佛教255

第二节 伊斯兰教257

第三节 基督教260

第四节 宗教管理260

第五编 种植业26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266

第一节 机构266

第二节 队伍266

第二章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267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267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271

第三章 土壤 农田273

第一节 土壤利用分区274

第二节 耕地改良282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285

第四章 农作物品种 产量287

第一节 粮食作物287

第二节 经济作物290

第三节 作物结构调整292

第五章 植物保护294

第一节 农作物病害防治294

第二节 农作物虫害防治297

第三节 草害防治299

第四节 农业植物检疫299

第五节 病虫预测预报300

第六章 农艺301

第一节 耕作制度301

第二节 科学施肥302

第三节 农技推广303

第四节 良种繁育305

第七章 区划 经营管理310

第一节 农业区划310

第二节 生产计划312

第三节 经营方式312

第四节 财务管理314

第五节 核算分配316

第六编 园艺 副业320

第一章 机构 队伍320

第一节 机构320

第二节 队伍320

第二章 瓜果321

第一节 品种资源321

第二节 果类生产325

第三节 瓜类生产332

第四节 果品加工334

第五节 伽师瓜335

第三章 蔬菜337

第一节 蔬菜品种337

第二节 蔬菜生产342

第四章 花卉 蜂蚕345

第一节 花卉345

第二节 养蜂347

第三节 蚕桑348

第七编 畜牧业355

第一章 机构 队伍355

第一节 机构355

第二节 队伍360

第二章 畜牧资源360

第一节 畜禽品种360

第二节 草场 饲料366

〔附〕境内主要毒草和害草369

第三章 畜牧业分区372

第一节 行政分区372

第二节 品种分区373

第三节 牧场分区374

第四章 畜牧生产375

第一节 经营管理376

第二节 品种改良377

第三节 饲草加工 贮存380

第四节 生产规模 结构381

第五节 产品 效益385

第五章 草原建设387

第一节 草场调查387

第二节 草原管理、利用388

第三节 牧业基本建设389

第四节 草地保护391

第六章 疫病防治392

第一节 畜禽疫病392

第二节 疫病防治400

第八编 林业41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414

第一节 机构414

第二节 队伍415

第二章 林业资源415

第一节 树种415

第二节 分布415

第三章 植树造林418

第一节 育苗418

第二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419

第三节 农田林网化工程421

第四节 平原绿化县达标422

第五节 林场建设422

第六节 林业专业户426

第七节 城镇绿化426

第四章 经营管理428

第一节 林木更新428

第二节 多种经营431

第五章 森林保护431

第一节 森林防火431

第二节 限额采伐432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433

第四节 自然保护433

第九编 农业机具43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436

第一节 机构436

第二节 队伍437

第二章 农机具演变438

第一节 传统农具438

第二节 农业机械439

第三章 经营 管理448

第一节 经营体制448

第二节 农机作业452

第三节 农机管理453

第四节 机具制造456

第五节 农机投资457

第四章 农机修理458

第一节 修理网点458

第二节 修理制度460

第三节 更新改造461

第五章 监理 培训462

第一节 业务建设462

第二节 管理措施462

第十编 农垦468

第一章 历代屯垦468

第一节 两汉至元代屯垦468

第二节 清代屯垦469

第三节 民国时期屯田471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屯垦471

第二章 兵团农三师477

第一节 种植业477

第二节 林业 园艺482

第三节 畜牧业484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485

第五节 工业 交通487

第六节 商业 贸易 物资489

第七节 教育 文化 科技 卫生490

第八节 公安 司法495

第十一编 水利501

第一章 机构 队伍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队伍504

第二章 水利工程504

第一节 引水输水工程504

第二节 排水工程507

第三节 蓄水工程509

第四节 机井建设524

第五节 防病改水工程530

第三章 农田灌溉532

第一节 流域与灌区533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535

第三节 牧区灌溉536

第四节 防渗工程537

第五节 资金筹集537

第四章 防洪 抗旱540

第一节 防汛抗旱体制543

第二节 防洪工程544

〔附〕西克尔水库抢险547

〔附〕垮坝事故547

第五章 水文测报 分水550

第一节 水文测报550

第二节 分水552

第三节 水费征收554

第六章 水电555

第一节 水电站、电网建设555

第二节 水电管理560

第七章 水产养殖563

第一节 水产资源563

第二节 养殖生产564

第十二编 工业569

第一章 机构 体制569

第一节 机构569

第二节 体制569

第三节 经营管理572

第二章 轻工业574

第一节 纺织 印染574

〔附〕莎车艾得莱斯丝绸厂576

第二节 印刷576

第三节 皮毛加工577

第四节 食品加工578

第三章 重工业579

第一节 机械制造 修理580

第二节 电力581

第三节 建材582

第四节 煤炭583

第四章 石油工业584

第一节 机构585

第二节 油气勘探586

第三节 油田开发587

第四节 油田建设588

第五章 民族特色手工业596

第一节 制帽597

第二节 刺绣601

第三节 制革 制鞋(靴)602

第四节 金银首饰制作603

第五节 乐器制作604

第六节 小五金制作606

第七节 土陶制作607

第八节 木制品制作608

第九节 制毡609

第十节 刀具制作609

第十三编 乡镇企业612

第一章 机构612

第一节 机构沿革612

第二节 培训服务中心612

第二章 发展 结构613

第一节 发展阶段613

第二节 集体企业615

第三节 个体企业617

第三章 经营管理619

第一节 经营方式619

第二节 经济责任制620

第四章 产品 效益621

第一节 产品621

第二节 效益623

第十四编 交通62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629

第一节 机构629

第二节 队伍629

第二章 道路 桥梁 渡口631

第一节 古道631

第二节 公路633

第三节 桥梁639

第四节 渡口644

第三章 运输646

第一节 货运646

第二节 客运648

第三节 特殊运输651

第四节 个体运输653

第四章 道路管护654

第一节 道路养护654

第二节 道路绿化656

第三节 路政657

第五章 车辆维修658

第一节 汽车修理658

第二节 汽车配件供应660

第六章 交通监理661

第一节 车辆管理661

第二节 驾驶员管理662

第三节 安全教育663

第四节 事故处理663

〔附〕典型案例664

第五节 养路费征收664

第六节 运输市场管理665

第七章 民航666

第一节 机构666

第二节 航站建设666

第三节 航运工作667

第十五编 邮电671

第一章 机构671

第一节 古代机构6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机构67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机构674

第二章 邮政677

第一节 邮路677

第二节 服务网点679

第三节 信函681

第四节 包件685

第五节 报刊发行687

第六节 汇兑 储蓄687

第七节 国际邮政689

第八节 邮票 集邮690

第三章 电信691

第一节 电报691

第二节 长途电话698

第三节 市内电话703

第四节 农村电话707

第四章 经营管理7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710

第二节 电信管理711

第三节 邮政管理712

第十六编 商业717

第一章 贸易 集市717

第一节 古代贸易717

第二节 集市贸易719

第二章 国营商业728

第一节 机构 网点728

第二节 专业公司730

第三节 商品购销737

第四节 饮食服务744

第五节 商业管理746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75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751

第二节 专业公司753

第三节 体制 管理756

第四节 茶叶和畜产品供销758

第五节 农资供应760

第六节 棉麻经营764

第七节 瓜果经销768

第八节 生活日用品购销769

第九节 废旧物品回收770

第四章 物资771

第一节 机构 队伍772

第二节 物资供应774

第三节 物资储运780

第四节 管理782

第十七编 粮油790

第一章 机构 队伍790

第一节 机构790

第二节 队伍791

第二章 粮油购销792

第一节 农村粮油购销792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794

第三节 议价粮油购销799

第三章 粮油加工800

第一节 加工形式800

第二节 经营方式801

第三节 设备 产品802

第四节 饲料加工802

第四章 粮油储运804

第一节 粮油储藏804

第二节 粮油调运808

第五章 管理811

第一节 管理体制811

第二节 财务管理812

第三节 价格管理814

第四节 质检814

第十八编 外贸 旅游818

第一章 外贸81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819

第二节 出口贸易824

第三节 进口贸易836

第四节 调拨 内销839

第五节 经营管理846

第二章 口岸849

第一节 口岸建设849

第二节 口岸管理850

第三章 旅游852

第一节 旅游资源852

第二节 旅游设施853

第三节 主要旅游项目855

第四节 旅游特产857

第十九编 财税 金融865

第一章 财政865

第一节 机构 体制865

第二节 财政收入867

第三节 财政支出870

第四节 财政管理872

第二章 税务875

第一节 机构876

第二节 税收制度877

第三节 税收管理891

第三章 金融893

第一节 机构893

第二节 货币896

第三节 储蓄 存款903

第四节 信贷908

第五节 外汇管理911

第六节 保险914

第二十编 城建 环保91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919

第一节 机构919

第二节 队伍920

第二章 城乡建设921

第一节 古代城址921

第二节 城镇规划923

第三节 城镇设施建设925

第四节 城镇房地产管理932

第五节 乡村建设933

第三章 环境保护936

第一节 环境污染936

第二节 环境监测944

第三节 污染治理945

第四节 环保管理947

第二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950

第一章 计划95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950

第二节 计划编制950

第三节 计划执行954

第二章 统计957

第一节 机构 队伍957

第二节 统计制度958

第三节 统计普查961

第四节 统计服务和监督961

第三章 物价962

第一节 机构 队伍962

第二节 价格963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98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98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989

第二节 市场管理991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994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99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998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998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999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100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000

第二节 计量工作1001

第三节 标准化工作1005

第六章 商品检验1006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007

第二节 出口商品检验1009

第三节 进口商品检验1013

第四节 设备 检测能力1014

第七章 动植物检疫1015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015

第二节 基建设施1016

第三节 检疫工作1017

第四节 管理1022

第八章 审计1024

第一节 机构1024

第二节 审计制度1026

第三节 国家审计1027

第四节 内部和社会审计1043

第九章 土地管理104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044

第二节 土地划拨与规划1045

第三节 地籍管理1046

第四节 土地监察1047

第五节 土地开发与复垦1048

第二十二编 中国共产党喀什地区地方组织第一章 组织机构1050

第一节 中共南疆(喀什)区委员会1050

第二节 地级组织1052

第三节 县级组织1057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1059

第一节 喀什地区党员代表大会1059

第二节 喀什地区各县市党代会1059

第三章 组织建设1066

第一节 党员发展1066

第二节 党员培训1075

第三节 党员干部管理1077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1082

第四章 宣传教育1083

第一节 中心工作宣传1083

第二节 干部理论教育1086

第三节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1087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1089

第五章 统战工作1090

第一节 爱国民主人士工作1090

第二节 工商业者工作1090

第三节 民族工作1091

第四节 宗教工作1092

第五节 对台工作1095

第六节 落实政策工作1095

第六章 纪检监察工作1097

第一节 纪检工作1097

第二节 监察工作1106

第七章 重大政事1111

第一节 建立民主政权1111

第二节 抗美援朝1112

第三节 减租反霸1112

第四节 土地改革1113

第五节 “三反”、“五反”1113

第六节 镇压反革命1114

第七节 肃反1115

第八节 整党1115

第九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1119

第十节 大跃进1119

第十一节 反右倾1120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20

第十三节 “文化大革命”1121

第十四节 农业学大寨1123

第十五节 揭、批、查1124

第十六节 平反冤假错案1124

第十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125

第十八节 体制改革1125

第十九节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1126

第二十三编 政权 政协113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1131

第一节 普选 代表1131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1134

第三节 人大工作1136

第二章 政府1138

第一节 汉至唐代境内地方政权1138

第二节 喀喇汗王朝在境内的统治1142

第三节 朵豁剌惕部在境内的统治1144

第四节 叶尔羌汗国1144

第五节 清代地方政权1147

第六节 民国时期地方政权1152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政权1153

第八节 政务辑要1161

第三章 人民政协1171

第一节 机构1171

第二节 县(市)历届委员会1172

第三节 主要活动1173

第二十四编 党派 群团1176

第一章 国民党喀什地方组织1176

第一节 组织机构1176

第二节 主要活动1179

第二章 群众团体1180

第一节 工会组织1180

第二节 农民组织118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1187

第四节 妇女组织1196

第五节 工商群众团体1206

第六节 文化群众团体1208

第七节 其他群众团体1210

第二十五编 民政1214

第一章 机构1214

第一节 地区机构1214

第二节 县市机构1215

第二章 优待 抚恤1216

第一节 优待1216

第二节 抚恤1220

第三章 社会救济 福利1222

第一节 农村救济1222

第二节 城镇救济1230

第三节 福利生产1231

第四节 残疾人工作1235

第四章 安置1236

第一节 自流人员收遣、安置1236

第二节 军人安置1238

第五章 婚姻 殡葬1241

第一节 婚姻登记1241

第二节 殡葬管理1242

第六章 勘界1243

第一节 勘界工作1243

第二节 各县市界线1244

第七章 地名工作1250

第一节 普查工作1250

第二节 普查成果1251

第二十六编 劳动 人事1254

第一章 劳动1254

第一节 机构 职工1254

第二节 劳动就业1256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1258

第四节 技术培训1262

第五节 工资管理1264

第六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1267

第七节 劳动安全监察1269

第八节 劳动仲裁1271

第二章 人事1272

第一节 机构1272

第二节 干部管理1273

第三节 招干 调配1275

第四节 工资 福利1280

第五节 职称评聘1282

第二十七编 外事 侨务1290

第一章 机构12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90

第二节 外国驻喀什机构1291

第二章 边界1293

第一节 中塔边界1293

第二节 中阿边界1295

第三节 中巴边界1296

第三章 外事往来1299

第一节 重要宾客1300

第二节 国际互援1306

第三节 外籍教师 留学生1307

第四章 对外开放1308

第一节 开放县市1308

第二节 开放口岸1309

第五章 侨务工作1310

第一节 侨务政策1310

第二节 侨民1311

第三节 管理1311

第二十八编 海关131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1314

第一节 机构1314

第二节 队伍1315

第二章 监管1316

第一节 货运监管1316

第二节 运输工具及自用物品监管1321

第三节 行李物品监管1322

第四节 邮递物品监管1326

第三章 关税1328

第一节 沿革1328

第二节 征收 减免 退补1330

第四章 查私1332

第一节 缉查纺织、机电产品走私1332

第二节 金银、货币、珠宝及其他物品走私缉查1333

第二十九编 公安 司法1336

第一章 公安1336

第一节 机构133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1338

〔附〕典型案例1339

第三节 治安管理1340

第四节 预审、拘捕与清理积案1341

第五节 羁押场所1343

第六节 刑事侦察1345

第七节 内保 警卫1347

第八节 户政1348

第九节 出入境管理1348

第十节 交通管理1350

第十一节 消防1352

第二章 检察135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354

第二节 刑事检察1358

第三节 经济检察1362

第四节 法纪检察1364

第五节 其他法律监督1366

第六节 检察调研1374

第三章 审判1377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377

〔附〕农三师中级人民法院137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程序1380

第三节 刑事审判1383

第四节 民事审判1387

第五节 经济、行政审判1392

第四章 司法行政1393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394

第二节 律师 公证1394

第三节 人民调解1397

第四节 劳改 监管1399

第三十编 军事1404

第一章 机构 驻军1404

第一节 民国以前机构、驻军140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机构、驻军14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构、驻军1406

第二章 兵役1410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141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1411

第三章 民众武装14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自卫团141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兵1413

第四章 边防1416

第一节 边防线1416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边境管理1417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边境管理1417

第五章 防空14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防护团1418

第二节 人民防空1418

第六章 军民关系1420

第一节 拥政爱民1420

第二节 支援地方建设1420

第三节 军民共建1422

第四节 抢险救灾1422

第七章 重大兵事1424

第一节 清代以前兵事1424

第二节 清代兵事1427

第三节 民国时期兵事1430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事1433

第三十一编 教育1438

第一章 中小学及学前教育1438

第一节 学前教育1438

第二节 小学教育1440

第三节 中学教育1445

第二章 职业技术教育1450

第一节 职业教育1450

第二节 技工教育1452

第三节 专业教育1453

第四节 特殊教育1458

第三章 高等教育1458

第一节 发展概况1458

第二节 院校简介1459

第四章 成人教育1460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1460

第二节 职工教育1462

第五章 教育行政1463

第一节 清代、民国的教育行政146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行政1463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1464

第六章 经费 设施1466

第一节 教育经费1466

第二节 教育设施1467

第三十二编 科技1470

第一章 机构14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70

第二节 科研机构1472

第三节 科技服务机构1472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1473

第二章 科技活动1474

第一节 科技交流1474

第二节 科普宣传1475

第三节 科技培训、扶贫1477

第三章 科技经费 管理1479

第一节 经费1479

第二节 管理1480

第三节 技术市场1480

第四章 科研成果1481

第一节 成果奖励1481

第二节 专利管理1481

第五章 地震监测148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484

第二节 测报工作1485

第三节 地震知识宣传1486

第三十三编 文化1488

第一章 机构14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88

第二节 部分事业机构1489

第二章 文化艺术1492

第一节 文学1492

第二节 音乐1498

第三节 舞蹈1501

第四节 艺术表演1503

第五节 美术 书法 摄影1506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史志1510

第一节 图书1510

第二节 档案1512

第三节 史志工作1519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电影1521

第一节 广播1522

第二节 电视1528

第三节 电影1533

第五章 文物 古迹1536

第一节 古遗址 古建筑1536

第二节 馆藏文物1553

第三节 文物管理1555

第三十四编 新闻 出版1559

第一章 机构1559

第一节 新闻机构1559

第二节 出版机构1560

第二章 报刊1560

第一节 天南日报1561

第二节 喀什日报1562

第三节 其他报刊1565

〔附〕民国时期喀什报刊简介1567

第三章 采编 通讯1568

第一节 采访工作1569

第二节 编辑工作1571

第三节 通讯工作1575

第四章 报道 发行1579

第一节 宣传报道1579

第二节 报纸发行1581

第五章 出版工作1582

第一节 机构队伍1582

第二节 出版业务1582

第三十五编 卫生 体育1586

第一章 卫生1586

第一节 机构1587

第二节 卫生防疫1594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与公共卫生1601

第四节 医疗1603

第五节 妇幼保健1608

第六节 传统医药学1610

第七节 医学教育 科研1612

第八节 卫生管理1619

第二章 体育1621

第一节 机构1621

第二节 群众体育1622

第三节 竞技运动1626

第三十六编 人物1634

第一章 人物传1634

第一节 古代人物1634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1657

第三节 当代人物1665

第二章 人物名表1686

附录1710

一、1991~2000年喀什地区大事记1710

二、1990~2000年喀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740

三、1991~2000年喀什地区党政四大领导班子成员名表1755

编后记1759

《喀什地区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17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