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从传统到现代的天津产业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从传统到现代的天津产业发展
  • 白雪洁,王迎军,周立群等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2381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天津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从传统到现代的天津产业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制造业全球化与后发展模式1

第一节 生产方式全球化与全球新型分工格局的变动趋势1

一、全球制造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2

二、价值链竞争和跨国公司的产业内分工趋势凸现4

第二节 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5

一、当代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驱动因素6

二、当代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多极化发展趋势9

三、当代国际制造业中心与传统国际制造业中心的特征差异13

四、当代国际制造业中心的动态性特征表现15

第三节 演化中的区域性产业群落与区域经济竞争力16

一、产业群落的构成因素17

二、企业竞争力的构成20

三、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层级结构22

第四节 后发展地区的发展模式24

一、从外生型发展到内生型发展25

二、促进产业技术的逆向升级27

三、建设学习型区域28

四、积极培育国际竞争优势产业29

第二章 天津工业发展现状剖析32

第一节 近年来天津工业发展特征32

一、工业生产取得快速发展32

二、工业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3

三、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的格局35

四、大企业集团的龙头拉动作用初现37

第二节 天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

一、总体经济和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中心城市地位有所削弱39

二、产业结构变动剧烈,但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41

三、投资是拉动天津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投资效率偏低42

四、企业缺乏深度嵌入国际供应链所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47

第三节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天津工业发展的影响49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为天津工业发展创造的机遇50

二、国际制造业转移给天津工业发展带来的挑战52

第三章 天津传统制造业的再造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5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再造的路径研究55

一、传统制造业的理念再造56

二、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再造57

三、传统制造业的市场再造57

四、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再造58

五、传统制造业的组织再造59

六、传统制造业的环境再造60

第二节 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未来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61

一、传统制造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62

二、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64

三、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65

第三节 天津传统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66

一、制度性约束是天津传统制造业缺乏竞争力的基础性原因66

二、投资不足和技术装备水平升级的中断是天津传统制造业衰落的重要原因69

三、刚性化的生产组织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71

第四节 天津传统制造业再造的若干战略思考74

一、制度变革是天津传统制造业再造的制度前提76

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是天津传统制造业再造的途径77

三、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是传统制造业再造的主要手段79

四、构建区域创新和研发平台是传统制造业再造的战略举措82

五、实施品牌策略是传统制造业再造的关键环节85

第四章 制度创新与传统产业进步——天津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第一节 “飞鸽”衰落的原因剖析88

一、国有企业垄断优势的丧失89

二、生产组织方式的刚性制约90

三、国有企业基本制度的缺陷90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进入与“飞鸽”的重生91

一、民营自行车企业的快速发展91

二、天津民营自行车企业兴起的原因93

三、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飞鸽”的重生95

第三节 王庆坨小企业集群的成长97

一、王庆坨自行车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98

二、王庆坨小企业集群的促进产业成长与竞争效应99

第四节 制度创新与传统产业进步的理论思考102

一、产权制度创新影响产业兴衰103

二、产业竞争推动产业提升105

三、行业协会带动产业进步107

四、政府的有效作为领域108

第五章 天津汽车产业群落的发展环境、特征和方向111

第一节 天津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111

一、竞争加剧:汽车产业国际竞争的主特征112

二、全方位竞争:中国汽车产业国内竞争的主特征115

第二节 汽车产业群构成及配套模式分析123

一、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特征123

二、汽车生产的配套模式及发展趋势126

三、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趋势129

第三节 天津汽车产业群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130

一、整车生产分携国内国外两大巨头的合作模式具有相当的现实和潜在竞争力131

二、整车厂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水平132

三、产业链的构筑期:低端零部件产品的集团内配套133

四、产业链的两次外力优化:丰田系企业与一汽的入驻134

五、产业群的分区聚集现象初现,整体优势尚不突出136

六、产业群中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对象单一,等级较低,总体配套能力亟待增强139

七、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优、劣势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140

八、汽车生产的本地化研发体系尚未形成141

第四节 天津汽车产业群的建设方向143

一、打破“单核”依赖,构筑“多核”化的产业群落143

二、明确不同品牌整车的市场定位,并构筑各自的价值链体系144

三、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增强价值链竞争力145

四、对不同级别的零部件企业采取区别招商策略146

五、建设汽车产业园区,推动网络化企业组织的形成148

第六章 产业集群: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150

第一节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150

一、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产业关联效应大151

二、美、日占主导地位,亚洲增长强劲152

三、投资类电子信息产品总体呈增长之势153

四、OEM厂商业务外包趋势加强、EMS厂商看好中国市场154

五、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化分工趋势十分突出155

第二节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内背景155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继续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56

二、大企业集团仍是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56

三、产业集群特征明显157

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157

第三节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发展特征158

一、典型的外生型产业群159

二、产业群的“单核”状结构特征突出160

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已经初步形成161

四、移动通信产业群结构从简单聚合走向相对完备162

五、产业群结构中缺失一些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162

六、产业群的根植潜力巨大163

第四节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64

一、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突出164

二、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紧迫166

第五节 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发展的对策思路170

一、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对产业进行准确定位171

二、打破“单核”状产业群结构,促进“多核”状群结构的形成172

三、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强化机制的地方产业群173

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产业群内的制度网络173

五、推动产业朝着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174

六、改善区域集群经济体的企业生态环境176

第七章 高新技术产业:天津未来产业结构的支撑178

第一节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178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度提高178

二、产业化进程加快,企业集聚现象初现179

三、初具一批骨干企业、重点产品和研发机构181

四、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发展势头良好183

第二节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84

一、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185

二、外资主导型的投资和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187

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环境不甚理想188

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缺乏支持产业发展的专业孵化平台190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并未发育成熟191

六、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192

七、吸引和造就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194

第三节 促进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195

一、改革科技体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迫在眉睫195

二、创新金融体制,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造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平台197

三、增强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合理性,提高政府的支持效率199

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法律环境,加大创新激励201

五、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走向高质高效的产业集成化,锻造天津自己的“硅谷”202

六、建立有利于人才开发、引进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204

第八章 外资对天津经济及其发展模式创新的影响207

第一节 外资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7

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提高208

二、增加就业机会210

三、提升本地经济质量210

四、加快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步伐212

五、初步构筑本地的产业供应链体系212

第二节 外资在津投资的新特点与新趋势214

一、跨国投资的动因由最初追求廉价劳动力转向注重综合投资环境214

二、投资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216

三、对第三产业的投资速率加快217

四、研发投资逐渐增加219

五、跨国公司主导的竞争日益激烈220

第三节 外资在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222

一、产业的配套能力总体较弱222

二、综合投资环境的优势并不明显223

三、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225

四、服务于外籍人士的生活配套设施相对薄弱226

第四节 发挥外资积极效应的战略措施226

一、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契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27

二、注重在产业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合作231

三、加强产业链合作,提升津企的配套能力236

四、切实改善投资环境237

五、促进中外文化、人员等的交流238

第九章 新的发展平台、新的产业群落241

第一节 天津工业的SWOT情景分析241

一、天津工业的优势分析241

二、天津工业的现存劣势243

三、天津工业的发展机遇244

四、天津工业面临的挑战246

第二节 天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竞争力取向247

一、超竞争时代的竞争力取向——国际化取向248

二、投资驱动阶段的竞争力取向——低成本取向248

三、后发优势的竞争力取向——差异化取向249

第三节 天津工业持久竞争力的体现——企业竞争力250

一、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250

二、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252

三、形成企业深度嵌入国际供应链的能力252

第四节 培育天津本土的新型产业群落253

一、以大型三资企业为核心,建立发达的网络型产业协作体系253

二、善于学习、模仿、创新,竞争性发挥后发优势的动态能力254

三、以市场为纽带,城乡工业密切结合的合理梯度结构255

四、以发达的国际供应链和市场网络为支撑256

五、充分激励企业形成开拓创新、恪守诚信的价值理念257

六、海纳百川、积极进取的创业理念和集群文化258

第五节 建设天津新的经济发展平台259

一、天津新经济发展平台的构成要素259

二、建设新经济发展平台的政策体系266

参考文献271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