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建翔,王松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2257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教育 为学习服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教育:为学习服务1
第一节 新教育原时代背景1
一、 天地翻覆:信息技术让世界快速“变脸”1
二、 世界测不准:从牛顿时代走向量子时代3
三、 “时空再造”:信息时空与个体时空6
四、 技术与人性的深刻互动7
五、 学习构成生产力的关键要素9
六、 一场针对自我的另类革命11
第二节 新教育概述13
一、 新教育在技术形态上就是信息化教育13
二、 新教育的本质:为学习服务14
三、 新教育的时代特征16
四、 一个类比:新教育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18
五、 类比的一个引申:新教育提供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服务19
第三节 工业化教育的黄昏与教一学分离21
一、 工业化教育的黄昏21
二、 工业化教育的弊端24
三、 教一学关系:异化、分离与重建26
四、 教学分离的具体表现:“课一校分离”、“师—校分离”、“考—校分离”32
五、 教学“距离”的讨论34
第四节 从教育本位向学习本位的转移35
一、 权利转移:人类“脐带”上的革命35
二、 教育的“卖方市场”(以教定学)与“买方市场”(以学择教)36
三、 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教师——“教师死了!”38
四、 “终身教育”概念是从教育本位向学习本位转移的“拐点”38
五、 教育的塑造功能是有限的,为学习服务是无限的39
第五节 新教育拓展的思考42
一、 教育中项论——目标向内的服务42
二、 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几点微观思考45
三、 教育为学习服务的新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49
四、 教育为学习服务一个案例——拓展训练52
第二章 新学习:自我服务与自我成长56
第一节 学习根基的溯源与反思56
一、 追溯学习本意56
二、 反思工业化学习的若干“常识”59
三、 恢复学习的全面特性60
四、 了解和实现更广泛的学习63
一、 信息时代:学习的挑战与机遇68
第二节 学习概念68
二、 重新学习“学习”71
三、 新学习的若干特征72
四、 新学习的九个基本观念74
第三节 两个时代的学习比较79
一、 工业时代的“井文化”与信息时代的“海文化”79
二、 “显微镜学习”与“望远镜学习”80
三、 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跳跃超前的学习81
四、 科学式的学习与审美式的学习83
五、 细嚼慢咽的学习与快速学习86
六、 “加法的学习”与“减法的学习”87
第四节 通过学习获和自由88
一、 摆脱学习的奴役88
二、 最好的老师是自己89
三、 享受做学习主人的乐趣91
四、 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学习92
五、 为了更充分的自由而学习93
六、 通过学习“习得”自由94
七、 学习的自由是生命成长的自由96
第五节 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方式98
一、 培养信息素养98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学习101
三、 通过网络学习102
四、 扩展网络学习的内涵102
五、 提高网络学习技能105
六、 掌握虚拟学习106
一、 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创造109
第六节 学习未来与未来的学习109
二、 终生学习就是一生不断改变与创新110
三、 向未来学习112
四、 互联网的未来就是学习的未来114
五、 未来学习的一个理想模型——全球第一个学习型网站115
第三章 新学校:学习服务中心11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将全面改造现代学校体系117
一、 全球性的“新学校”建设竞赛117
二、 中国的“校校通”工程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广路121
三、 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观念问题122
四、 新学校的诞生125
五、 展望未来学校:既像“教育超市”,又像“教育诊所”127
第二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次兴起: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变迁129
第三节 教育应用软件133
一、 教育行政管理软件134
二、 教学参考软件137
三、 学习自助软件139
第四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二次突破:让计算机走进分散的教室140
一、 理论的探索140
二、 实践的发展142
三、 让计算机进入教室143
第五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学校网络资源环境建设144
一、 校园网144
二、 城域教育网158
三、 教育信息网164
第六节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最新阶段:网络教育170
一、 像“终身教育”一样,网络教育是一个包含转折点的概念171
二、 网络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学习者成为独一无二的主体172
三、 当前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173
四、 最初的“远程教育”不是“网络教育”174
五、 新的远程教育正在变成网络教育175
六、 “三网合一”给远程教育带来无限生机176
七、 服务规范重于技术标准178
附录:传统学校与网络教育的结合——网上学校179
一、 网上中小学校179
二、 网上大学186
主要参考书目198
后记:一切都在变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