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工程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环境工程化学
  • 赵由才主编(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46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56页
  • 主题词:环境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工程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问题1

一、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过程1

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过程2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8

一、环境污染物的定义8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类9

三、环境污染物的环境效应10

四、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11

第三节 环境工程化学16

一、环境化学16

三、环境工程化学的研究内容17

二、环境工程化学的定义17

四、环境工程化学的特点25

五、环境工程化学的研究方法26

六、环境工程化学的发展动态28

第二章 环境工程基础30

第一节 概论30

一、环境工程的定义30

二、环境工程学的任务及主要内容32

三、环境伦理及环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33

第二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35

一、水的循环与水污染35

二、水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38

三、水质指标39

四、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9

五、水的物化处理41

六、水的生物化学处理42

七、污、废水回用的经济政策和途径55

八、给水和废水处理工程系统的设计基础59

第三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60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性60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61

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方法63

四、我国当前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发展方向71

五、重要固体废物资源化设备83

六、废橡胶的处理和利用89

七、废机电和废家电管理与处理技术92

八、废汽车的回收与处理94

第四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5

一、大气污染95

二、除尘净化技术96

三、吸收净化技术102

四、吸附净化技术105

五、催化净化技术109

六、等离子体净化技术117

七、膜分离净化技术120

八、生物净化技术125

第三章 环境工程化学基础131

第一节 主要无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131

一、无机酸、碱和盐污染物131

二、氧化物类污染物135

三、重金属类无机污染物139

第二节 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144

一、来源145

二、分类146

三、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151

一、氮在循环过程165

第三节 氮与磷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165

二、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176

第四节 各种重要化合物在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179

一、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179

二、非金属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188

三、重金属化合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196

第五节 污染物的分离原理与技术204

一、萃取法204

二、吸附法208

三、离子交换法212

四、膜分离法217

第六节 混凝与絮凝机理222

一、混凝原理222

二、混凝剂225

三、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混凝工艺过程231

四、微生物絮凝剂233

第四章 典型水处理工艺中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238

第一节 化学热力学238

一、热力学体系238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239

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焓变240

四、熵242

五、自由能及平衡244

第二节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47

一、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248

二、各种反应的动力学方程249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58

第三节 酶反应动力学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259

一、酶促反应的动力学259

二、微生物增长动力学263

第四节 反应器动力学265

一、间歇反应器又称序批式反应器266

二、活塞流反应器267

三、完全混合反应器268

四、n级串联的连续流搅拌器269

第五节 生物处理动力学271

一、好氧动力学272

二、厌氧过程动力学285

三、缺氧过程动力学287

四、废水处理中新工艺的动力学290

第五章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控制化学300

第一节 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的形态与环境行为300

第二节 废水中典型重金属的分离动力学305

一、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概念305

二、吸附的反应动力学305

三、浮选的反应动力学308

四、萃取的化学反应动力学309

第三节 重金属废水的胶体化学310

一、胶体的特性310

二、胶体的结构311

三、胶体的稳定和脱稳313

四、胶体化学用于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314

第四节 浮选过程化学316

一、浮选法的基本概念和类型316

二、离子浮选法317

三、沉淀浮选法318

四、吸附浮选法320

五、电解浮选法322

第五节 溶剂萃取化学323

一、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23

二、溶剂萃取的应用理论325

三、萃取剂326

四、萃取工艺设备328

五、基于液一液萃取的新型分离技术329

第六节 离子交换化学330

一、离子交换树脂331

二、离子交换纤维334

三、地质材料作为离子交换体335

四、生物质作为离子交换体340

第七节 其它处理方法342

一、中和342

二、化学沉淀343

三、吸附345

四、电解347

五、蒸发349

六、生物处理349

一、废水中的氮问题351

第六章 脱氮除磷过程化学351

第一节 脱氮351

二、生物脱氮352

三、大气中的氮化物问题365

第二节 除磷366

一、概述366

二、除磷方法与机理368

三、污水生物除磷工艺及性能384

四、影响生物除磷效率的因素393

第七章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395

第一节 工业固体废物化学性质395

一、钢铁冶金工业固体废物395

二、有色冶金工业固体废物401

三、化学工业固体废物404

四、电力工业固体废物412

第二节 重金属废物的固化与稳定化416

一、包胶固化417

二、玻璃固化427

三、自胶结固化428

第三节 废电池处理过程化学429

一、电池的种类和成分430

二、废电池的处理434

第四节 废汽车处理过程化学439

一、报废汽车中金属材料的回收439

二、报废汽车中非金属材料的回收441

第八章 有机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化学446

第一节 固体废物446

第二节 填埋场中的生物降解化学448

一、卫生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448

二、填埋场固相、液气相反应的特点449

三、卫生填埋场内的微生物种类452

四、影响垃圾降解的因素453

五、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454

第三节 堆肥的稳定化过程及其生物化学456

一、堆肥的稳定化过程456

二、堆肥过程生物化学457

第四节 厌氧消化过程生物化学464

一、厌氧消化过程生物化学464

二、厌氧消化的反应热力学473

三、厌氧降解的动力学474

四、消化细菌群及其影响因素476

第五节 焚烧过程污染控制化学482

一、焚烧热平衡482

二、尾气处理化学485

三、垃圾焚烧飞灰的稳定化处理502

第九章 废气治理过程化学512

第一节 SO2治理513

一、S和N的氧化还原反应513

二、SO2的来源514

三、SO2在大气中的反应515

四、SO2的治理概况516

五、石灰-石灰石法519

六、其它湿法脱硫522

七、其它干法脱硫525

八、其它半干法脱硫527

第二节 NOx控制527

一、与SOx的比较527

二、NOx性质及在大气中的反应528

三、燃烧时NOx形成机制530

四、NOx控制532

第三节 挥发性有机物(VOC)536

一、VOC的定义及分类537

二、VOC控制方法538

三、研究和开发的方法543

第四节 汽车尾气547

一、汽车尾气的危害547

二、尾气的成因548

三、治理方法551

第五节 恶臭557

一、恶臭的性质558

二、恶臭的治理方法559

第六节 硫化氢气体的治理565

一、硫化氢的主要性质565

二、治理方法566

二、治理569

第七节 含氟废气的治理569

一、来源与危害569

第八节 含氯废气的处理575

一、来源与危害575

二、治理575

第九节 CO的治理579

一、CO的来源579

二、CO的治理580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582

第一节 概述582

一、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582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82

三、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583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原则584

一、对检测数据的基本要求584

二、人力和物力资源的节省原则585

三、注意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监测586

四、注意项目建成后的长期监测计划586

第三节 环境监测的方法586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586

二、监测内容的确定589

三、监测点和频率的布设方法593

四、样品的保存600

第四节 分析方法605

一、大气污染物分析606

二、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613

第五节 样品预处理技术624

一、样品的消解625

二、样品富集与分离627

主要参考文献6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