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
  • 高文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3137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0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13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学科: 对比研究 地点: 中国、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1

导论1

一、中日文学交流的历史轨迹3

二、日本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30

第一章大和时代44

第一节 中日神话比较研究44

一、创世神话45

二、中日神话的审美观51

三、再生神话与后世民间文学60

第二节 日本大和时代的汉文学72

一、日本汉文学的发轫73

二、圣德太子与汉文学80

三、大和时代的金石文91

四、日本大学的创设与汉学人才的培养97

五、史传与方志100

第三节 《怀风藻》与中国112

六朝·初唐文学112

一、《怀风藻》与六朝文学的关系116

二、宫苑诗124

三、感伤诗129

四、《怀风藻》中的其他诗篇134

五、《怀风藻》的主要特色146

文学因素149

第四节 《万叶集》中的中国149

一、《万叶集》解题151

二、中国诗学理论对《万叶集》的154

和歌分类与歌形形成的浸润154

三、万叶歌人与中国文学158

四、《万叶集》的文学价值181

第二章平安时代184

第一节 日本平安时代的汉文学184

一、平安朝的崇文奖学措施及中日186

文化交流186

二、“敕撰三集”的诞生203

三、平安朝汉文学的隆盛225

四、汉文学与《古今和歌集》的交融244

五、平安朝后期的汉文学249

六、结语272

第二节 空海对中日文学交流274

的贡献274

一、空海的早期著作《三教指归》275

二、空海入唐求法及其在唐的文学活动280

三、空海东归后的著述及其对中国文化286

的传播286

第三节 日本文神菅原道真299

一、道真的文学修养和创作302

二、道真的讽喻诗与元白诗风330

的影响344

三、中唐诗人对道真的抒情诗及宫苑诗344

四、道真文学的特质与思想内涵358

第四节 《竹取物语》与中国366

民间文学366

一、《竹取物语》的演进过程368

二、志怪传奇小说的“变异”手法373

在《竹取物语》中的反映373

三、《竹取物语》的创作素材与378

中国民间文学378

四、《竹取物语》的批评意识382

《源氏物语》的影响387

第五节 中国古代文学对387

一、《源氏物语》诞生的文化背景389

与作者的汉文学修养389

二、《长恨歌》对《源氏物语》的浸润403

三、白氏的其他诗篇与《源氏物语》417

的关系417

四、《史记》在《源氏物语》中的作用428

第三章镰仓·室町时代436

第一节 日本五山文学436

一、五山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437

二、五山文学的崛起446

三、五山文学的繁荣471

四、五山文学的衰退500

五、五山禅林及其文学的意义511

第二节 中岩圆月的文学观516

及其作品516

一、中岩文学的经纶思想520

二、中岩圆月的作品534

第三节 《徒然草》中的儒佛道教546

思想546

一、《徒然草》与儒家学说548

二、《徒然草》中的释老因素555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文学565

第四章江户时代565

一、江户汉文学复兴的原因567

二、藤原惺窩及其门生570

三、堀川派诗人586

四、木下顺庵与木门五杰592

五、萱园派的崛起及其同时代的诗人612

六、江户后期的汉文学636

第二节 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学678

交流678

一、朱舜水与日本汉文学679

二、陈元赟与释元政688

后记698

附:主要参考书目7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