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德美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康德美学论
  • 劳承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241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康德(学科: 美学思想 学科: 研究) 康德 美学思想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德美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研究康德哲学美学的种种难题1

(一)对“先验”范畴的恐惧感1

(二)康德著作的晦涩难懂、矛盾纠集,读之令人却步2

1.费尔巴哈论康德之矛盾3

2.诺曼·康浦·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论康德矛盾与歧出3

3.卡西尔论康德的思想方法——体系演进论(渐成而非预成)6

二、从哲学史的内在逻辑结构链上看,先验哲学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12

三、康德哲学的先验原理能否证实14

四、本书的结构与思路25

第一章 康德美学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中介结构)27

一、审美研究的出发点——康德美学27

二、康德哲学美学的巨大主题:自然律与人律的矛盾统一31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美学的根本问题31

(二)康德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34

三、康德美学与先验塑型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中介结构)40

(一)康德心理结构三分法40

(二)审美能力为什么是一个谜41

(三)古希腊时代“数学-逻辑”美学化的重大尝试42

(四)康德审美判断力原理的二向性结构45

(五)审美四契机所展示出来的审美心理结构60

(六)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中二、四契机之异同80

四、康德哲学美学与人的本质的联系焦点——目的论94

(一)目的论94

(二)美的理想——美是道德的象征96

第二章 先验审美机能与审美能力(上)99

一、心理维度的探索与开拓——审美表象与想象力99

(一)康德的审美表象理论99

(二)康德美学理论框架中的想象力110

(一)审美就是诸认识机能的和谐运动(背景)117

二、认识论维度的探索与开拓117

(二)康德美学的深层密码——“逻辑—心理”二重结构体118

三、康德美学与西方唯美主义167

(一)“审美无利害性”概念的确立与为艺术而艺术命题的提出168

(二)康德的纯粹美与唯美主义的形式美184

第三章 先验审美机能与审美能力(下)205

一、人学本体论(审美形上学)的探寻与开拓:崇高论美学概观205

二、由现象(知性)转向本体(理性)207

三、间接的美:由痛感转化为快感211

四、崇高是沟通第一、第二批判的真正桥梁216

五、崇高在人心中:“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220

六、“心意能力”与“美本体”:审美的本体论证明224

余论226

第四章 康德美学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走向228

一、审美:人类主体性的另一维度230

(一)美学——新的存在追求230

(二)美学——精神乌托邦232

(三)康德的哥白尼革命234

(四)康德—席勒—马克思235

(一)鲍姆加登的感性学237

二、鲍姆加登美学:感性学的提出与缺憾237

(二)鲍姆加登的“超感性学”意义238

(三)鲍姆加登美学不能充当德国古典美学的逻辑起点241

三、康德美学:感性学的先验原理与审美的桥梁作用242

(一)康德对鲍姆加登“感性学”的超越242

(二)感性在理性秩序中得到拯救245

(三)审美:逸出认识论框架247

(四)判断力原理:人类学主体性构架的最终完成249

(五)康德美学的真正意蕴:美是道德的象征251

(一)席勒美学:突破康德美学的局限252

四、席勒美学:感性的优先与人性的自由252

(二)两种冲动: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253

(三)美是自由的象征256

(四)在感性生存中追求自由258

五、黑格尔美学:以理念吞并感性260

(一)对康德席勒美学的片面扬弃260

(二)黑格尔是柏拉图的现代继承人,而非康德席勒美学的继承者262

六、马克思美学:感性对人的存在本体的证明263

(一)马克思美学是席勒美学在更高层次上的复归263

(二)人是感性生命的真实存在264

第五章 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美学)的汇通271

一、中国心性哲学概观272

(一)中国心性哲学的基本起点:道德自觉272

(二)中国心性哲学的基本特点:理事不二281

(三)中国心性哲学的诗灵境界:知足常乐288

二、康德哲学美学与中国心性哲学美学比照诠释294

(一)康德哲学的基本理路与架构294

(二)中国心性哲学与康德哲学比照诠释304

(三)中国传统美学与康德美学比照诠释317

结论324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