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信技术实用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电信技术实用指南
  • (美)Hill Associates,Inc.著;韩柯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353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信技术实用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网络的演化3

第1章 电信技术基础3

1.1 声音的传播与电话机4

1.2 电话网的结构5

1.2.1 本地环5

1.2.2 中心局交换机6

1.2.3 干线8

1.2.4 完整网络8

1.2.5 专用网8

1.2.6 传统电话与IP电话10

1.3 北美编号计划11

1.3.1 特殊号码12

1.4 美国对电话网的调整13

1.4.1 最终决定的修改14

1.4.2 竞争进入本地服务领域:旁路16

1.4.3 竞争接入提供商17

1.4.4 1996年《电信法》18

1.4.5 本地电话号码的可移植性22

1.4.6 竞争产生的作用24

1.4.7 热点问题与TA9624

1.5 电话协会25

1.5.2 管理组织26

1.5.1 标准化组织26

第2章 数据网介绍28

2.1 计算环境的演化29

2.1.1 大型主机29

2.1.2 小型计算机30

2.1.3 个人计算机31

2.2 OSI-ISO参考模型33

2.2.1 参考模型中的分层34

2.2.2 今天的OSI40

2.3 其他模型40

2.3.1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41

2.3.2 Internet协议族43

2.4 一些样本网络45

2.4.1 SOHO网络45

2.4.2 小型公司网络45

2.4.3 企业网48

第3章 因特网介绍51

3.1 因特网是什么?52

3.1.1 因特网的历史52

3.1.2 因特网与其他连网项目55

3.1.3 商业因特网57

3.1.4 因特网的开发、管理和监控59

3.2 因特网的结构60

3.2.2 因特网的层次结构61

3.2.1 因特网成分61

3.2.3 连通64

3.3 连接因特网67

3.3.1 拨号接入67

3.3.2 宽带接入69

3.3.3 宽带连接69

3.3.4 因特网服务70

3.4 小结71

第2部分 网络基础75

第4章 物理层75

4.1.1 单工、半双工和双工之间的差别76

4.1 物理层体系结构76

4.1.2 点到点与点到多点77

4.1.3 并行与串行物理通信77

4.2 通信介质79

4.3 信令与信息内容82

4.3.1 宽带信令82

4.3.2 基带信令84

4.3.3 宽带与基带,模拟与数字85

4.3.4 信令约束与信道容量86

4.4.1 并行物理接口中的时序88

4.4.2 串行物理接口中的时序88

4.4 时序与同步88

4.5 物理层上的复用90

4.5.1 频分复用90

4.5.2 时分复用91

4.6 物理层协议举例92

4.6.1 EIA-232-E92

4.6.2 ITU建议X.2194

4.7 小结94

第5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95

5.1 数据链路层功能96

5.2 数据链路层服务96

5.2.1 线路访问控制98

5.2.2 其他线路访问控制99

5.2.3 帧同步99

5.2.4 数据界定100

5.2.5 透明性100

5.2.6 错误检测与恢复100

5.2.7 流量控制103

5.2.8 地址104

5.2.9 连接的建立与释放105

5.3 旧数据链路协议105

5.3.1 HDLC105

5.3.2 BISYNC106

5.3.3 DDCMP107

5.4.1 点到点协议108

5.4 服务的发展108

5.4.2 LAN协议112

5.4.3 WAN协议112

第6章 交换113

6.1 交换的基本概念114

6.1.1 电路交换114

6.1.2 分组交换117

6.2 分组网122

6.2.1 无连接分组网122

6.3.1 电路交换机123

6.2.2 面向连接的分组网123

6.3 交换机123

6.3.2 分组交换机124

6.4 小结125

第7章 网络层126

7.1 网络层的作用127

7.2 面向连接的网络127

7.3 路径控制127

7.4 无连接网络129

7.4.1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129

7.5.1 AppleTalk137

7.5 协议及常用模式的实例137

7.5.3 IPv6138

7.5.2 DECNet四型网138

7.5.4 IPX139

7.5.5 NetBEUI140

第8章 传输层141

8.1 传输层操作143

8.1.1 传输层寻址143

8.1.2 连接建立与释放144

8.1.3 数据传输146

8.2 特例:无连接传输层149

8.3.1 TCP与UDP150

8.3 传输层实例150

8.3.2 ISO传输层协议151

8.4 小结152

第9章 高层协议153

9.1 OSI与TCP/IP:三层与一层154

9.2 会话层155

9.3 对表示层和应用层的需求155

9.3.1 表示层158

9.3.2 应用层159

9.5 TCP/IP应用服务层实例161

9.5.1 电子邮件161

9.4 应用服务层161

9.5.2 万维网162

9.6 OSI应用层实例163

9.6.1 目录服务163

9.6.2 远程过程调用164

9.7 OSI表示层实例165

9.7.1 压缩165

9.7.2 加密166

9.8 OSI会话层实例166

9.8.1 NetBIOS166

9.9 小结167

第10章 传输171

第3部分 PSTN171

10.1 模拟金属线传输系统172

10.2 数字金属线传输系统173

10.2.1 为什么选用数字系统?173

10.2.2 模拟到数字的转换:编解码器174

10.2.3 T-1复用176

10.2.4 T-1应用179

10.2.5 M1/3复用181

10.3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184

10.3.1 SONET/SDH信号层次结构185

10.3.3 作为分层协议体系结构的SONET186

10.3.2 SONET跨度的分析186

10.3.4 SONET STS-1帧格式188

10.3.5 SONET STS-1同步有效载荷信封(SPE)190

10.3.6 SONET层小结193

10.3.7 运营商(和客户)为什么喜欢SONET?194

10.4 模拟光传输系统197

10.4.1 波分复用197

10.4.2 光网络的曙光201

10.5 小结201

第11章 PSTN中的交换203

11.1.1 解决传输业务问题204

11.1 传输业务工程204

11.1.2 度量负荷205

11.1.3 利用信息与确定阻塞概率208

11.1.4 管理网络210

11.2 传输业务交换211

11.2.1 电路交换需求211

11.2.2 交换机结构211

11.2.3 数字交换机需求与举例215

11.3 小结221

第12章 公共信道7号信令223

12.1 信令的历史225

12.2.1 SS7的组成226

12.2 SS7的设计与实现226

12.2.2 SS7协议体系结构227

12.3 智能网231

12.3.1 IN服务举例231

12.3.2 智能网的未来233

12.4 小结233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235

13.1 ISDN简介236

13.1.1 为什么使用ISDN236

13.1.2 ITU-T ISDN237

13.2.1 ISDN功能设备238

13.2 ISDN详解238

13.2.2 ISDN参考点239

13.2.3 ISDN信道240

13.2.4 ISDN接口242

13.2.5 ISDN信令244

13.3 ISDN的当前状态247

13.4 小结247

第14章 无线电话系统248

14.1 无线电波249

14.1.1 移动无线电250

14.2.1 蜂窝网络结构251

14.2 蜂窝服务251

14.2.2 接续254

14.2.3 信令255

14.3 复用技术257

14.3.1 FDMA258

14.3.2 TDMA258

14.3.3 CDMA258

14.3.4 FDMA、TDMA与CDMA的直接比较259

14.4 GSM260

14.5 第三代无线系统262

14.6 小结265

第15章 局域网269

第4部分 数据网269

15.1 LAN的组成270

15.1.1 传输介质类型考虑270

15.1.2 拓扑结构272

15.1.3 LAN适配器275

15.2 访问控制(MAC机制)276

15.2.1 CSMA/CD277

15.3 IEEE 802 LAN标准278

15.3.1 IEEE 802.3:以太网278

15.3.2 无线LAN:IEEE 802.11284

15.3.3 逻辑链路控制:IEEE 802.2285

15.4 桥接/交换体系结构286

15.4.1 透明桥接288

15.4.2 源路由桥接292

15.5 小结293

第16章 第一个PSPDN:X.25294

16.1 ITU-T(CCITT)Recommendation X.25296

16.1.1 X.25物理层:X.21/X.21bis296

16.1.2 X.25数据链路层:LAPB297

16.1.3 X.25网络层:分组层协议298

16.1.4 X.25用户功能选项303

16.1.5 X.25 PLP上的特殊操作304

16.2 在PSPDN中使用的其他X.系列建议305

16.2.1 互连PSPDN:Recommendation X.75306

16.2.2 到PSPDN的交换接入:Recommendation X.32306

16.2.3 PSPDN与ISDN之间的关系:Recommendation X.31307

16.2.4 通过异步设备接入PSPDN:Recommendation X.3/X.28/X.29308

16.3 PSDN接入选项、价格模型与应用系统311

16.4 小结313

第17章 帧中继314

17.1 帧中继基础知识315

17.1.1 帧中继规范315

17.1.2 服务类型317

17.2.1 DLCI值319

17.2 LAPF-核帧格式319

17.2.3 拥塞与帧丢弃320

17.3 帧中继服务类参数320

17.2.2 显式拥塞通知320

17.3.1 CIR的超订321

17.3.2 零CIR322

17.4 链路管理322

17.4.1 链路管理功能322

17.5 帧中继接入选项322

17.6 网络到网络接口323

17.7.2 使用FRF.8的帧中继/ATM PVC服务互连324

17.8 帧中继客户框架324

17.7.1 使用FRF.5的帧中继/ATM PVC网络互连324

17.7 帧中继与ATM324

17.8.1 ISP网中的帧中继325

17.8.2 帧中继与其他协议326

17.8.3 应用系统:LAN互连326

17.8.4 应用系统:SNA326

17.8.5 应用系统:帧中继上的语音327

17.9 帧中继的实现问题327

17.9.1 客户网络管理328

17.9.2 多点广播服务328

17.9.4 帧中继设备329

17.9.3 帧中继服务成本329

17.10 小结330

第18章 异步传输模式331

18.1 信元与速度:ATM的关键332

18.1.1 ATM传输业务类332

18.2 ATM分层与协议333

18.2.1 ATM物理层334

18.2.2 ATM层335

18.2.3 ATM适配层337

18.2.4 ATM分层与协议操作小结339

18.3 ATM连接与操作340

18.3.1 ATM传输业务类与服务质量参数341

18.3.2 ATM连接与操作小结343

18.4 ATM应用系统344

18.4.1 通信公司主干网中的ATM344

18.4.2 专用网络中的ATM346

18.5 小结347

第5部分 因特网351

第19章 Internet协议族351

19.1 网络接口层352

19.2 Internet协议352

19.2.2 地址类353

19.2.1 IP寻址353

19.2.3 子网掩码355

19.2.4 IP路由363

19.3 TCP/UDP传输层369

19.3.1 服务类369

19.3.2 用户数据报协议370

19.3.3 众所周知端口371

19.4 应用系统服务372

19.4.1 DNS372

19.4.2 FTP373

19.4.3 ICMP374

19.4.5 SMTP/POP/IMAP/MIME375

19.4.4 SNMP375

19.4.6 HTTP377

19.5 小结378

第20章 因特网接入选项379

20.1 高速因特网接入与PSTN380

20.1.1 拨号因特网接入——V.90调制解调器381

20.1.2 不断线的因特网接入——ADSL382

20.1.3 ADSL小结387

20.2 高速因特网接入与CATV网络387

20.2.1 CATV网络分析387

20.2.3 高速因特网接入电缆调制解调器的优缺点390

20.2.2 CATV标准与协议390

20.2.4 电缆调制解调器小结391

20.3 高速因特网接入的无线选项391

20.3.1 基站无线选择392

20.3.2 基于卫星的无线因特网接入选项393

20.4 小结394

第21章 ISP网络396

21.1 接入397

21.2 网络接入点(NAP)与专用对等接入398

21.3 认证、授权与记账(AAA)400

21.4 基本服务400

21.5 路由考虑与BGP403

21.6 其他服务407

21.7 小结408

第6部分 聚合411

第22章 ATM主干网介绍411

22.1 ATM与因特网412

22.1.1 网络接入点413

22.1.2 作为第一层传输技术的ATM413

22.1.3 vBNS414

22.2 结合ADSL使用ATM414

22.2.1 功能划分415

22.3 帧中继网络选型415

22.3.1 帧中继网络选项416

22.3.2 帧到ATM传输流量管理问题417

22.4 作为PSTN主干网的ATM417

22.4.1 作为统一传输的ATM418

22.5 ATM主干网小结419

第23章 作为核心的Internet协议420

23.1 服务质量421

23.1.1 突出服务421

23.1.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422

23.2 安全425

23.2.1 加密介绍425

23.2.2 公钥加密426

23.2.3 数字证书429

23.2.4 防火墙介绍430

23.3 虚拟专用网络433

23.3.1 通道433

23.3.2 远程访问认证435

23.4 IP电话438

23.4.1 传统电话与IP电话的比较438

23.4.2 组成439

23.4.3 标准440

23.4.4 应用系统443

23.5 通信公司网络444

23.6 小结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