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
  •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58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 上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1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

1-2 研究化学的目的3

1-3 研究化学的方法4

1-2 化学发展简史6

2-1 古代化学6

(1)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6

(2)炼金术、炼丹时期(公元前后—公元1500年)7

(3)医化学时期(公元1500—1700年)8

(4)燃素学说时期(公元1700—1774年)8

2-2 近代化学的萌芽9

2-3 化学的现状10

1-3 无机化学简介12

3-1 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12

3-2 无机化学的任务13

第二章 物质的状态16

2-1 气体16

1-1 理想气体16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17

(2)气体分压定律19

(3)气体扩散定律21

1-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22

1-3 气体的液化25

1-4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27

1-5 气体分子运动论30

2-2 液体33

2-1 液体的蒸发33

(1)蒸发过程34

(2)饱和蒸气压34

(3)蒸发热36

2-2 液体的沸点37

2-3 固体38

3-1 晶体与非晶体38

3-2 晶体的外形 七大晶系39

3-3 晶体的内部结构41

(1)十四种晶格41

(2)晶胞42

第三章 原子结构47

3-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47

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47

(1)氢原子光谱47

(2)玻尔理论50

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6

(1)光的二象性56

(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56

(3)海森堡测不准原理58

1-3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59

(1)薛定谔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59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63

1-4 几率密度和电子云64

(1)电子云的概念64

(2)几率密度和电子云65

(3)几率密度分布的几种表示法67

1-5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67

(1)径向分布68

(2)角度分布70

1-6 四个量子数74

(1)主量子数(n)74

(2)角量子数(l)75

(3)磁量子数(m)77

(4)自旋量子数(ms)78

3-2 核处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80

2-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80

(1)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80

(2)屏蔽效应82

(3)钻穿效应84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86

2-2 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87

(1)能量最低原理88

(2)保里原理88

(3)洪特规则89

2-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91

(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91

(2)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101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的关系102

(4)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族的关系103

3-3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104

3-1 原子半径105

(1)原子半径在周期中的变化105

(2)镧系收缩107

(3)原子半径在同族中的变化108

3-2 电离能108

3-3 电子亲合能112

3-4 元素的电负性114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19

4-1 离子键理论120

1-1 离子键的形成120

1-2 离子键的特点123

(1)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123

(2)离子键没有方向性123

(3)离子键没有饱和性124

(4)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124

1-3 离子的特征125

(1)离子的电荷126

(2)离子的电子层构型126

(3)离子半径127

1-4 离子晶体132

(1)离子晶体的特性132

(2)离子晶体的类型134

(3)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和晶体构型的关系136

1-5 晶格能138

4-2 共价键理论141

2-1 价键理论142

(1)共价键的本质143

(2)成键的原理145

(3)共价键的特点146

2-2 杂化轨道理论151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152

(2)杂化轨道的类型152

(3)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156

(4)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57

2-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9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59

(2)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则161

(3)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实例164

2-4 分子轨道理论166

(1)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66

(2)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类型167

(3)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原则171

(4)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173

(5)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178

2-5 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180

(1)键级180

(2)键能181

(3)键长182

(4)键角183

(5)键的极性184

2-6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186

(1)分子晶体186

(2)原子晶体187

4-3 金属键理论188

3-1 金属键的改性共价理论188

3-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189

3-3 金属晶体194

4-4 分子间作用力195

4-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195

4-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199

4-3 离子的极化201

(1)离子的极化作用203

(2)离子的变形性203

(3)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204

(4)离子极化学说在晶体化学中的应用204

4-4 氢键205

(1)氢键的形成206

(2)氢键的特点208

(3)氢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209

第五章 氢和稀有气体213

5-1 氢213

1-1 氢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13

1-2 氢的成键特征214

(1)形成离子键214

(2)形成共价键214

(3)独特的键型214

1-3 氢的性质和用途215

(1)单质氢215

(2)原子氢216

1-4 氢的制备217

1-5 氢化物218

(1)离子型氢化物218

(2)金属型氢化物220

(3)分子型氢化物221

1-6 氢能源222

5-2 稀有气体223

2-1 历史的回顾223

2-2 通性和用途224

2-3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的分布和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226

2-4 化合物227

(1)氙的氟化物的合成和性质228

(2)含氧化合物230

(3)其它稀有气体化合物231

2-5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232

(1)杂化轨道法232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33

(3)MO法处理氙化合物的分子结构234

第六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236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236

1-1 基本概念236

(1)体系和环境236

(2)状态和状态函数237

(3)过程和途径238

(4)体积功和p-V图239

(5)热力学能241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42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242

(2)功和热243

1-3 可逆途径245

6-2 热化学248

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48

(1)恒容反应热249

(2)恒压反应热249

(3)Qp和Qv的关系251

2-2 盖斯定律254

(1)热化学方程式254

(2)盖斯定律255

2-3 生成热256

(1)生成热的定义257

(2)标准生成热的应用258

2-4 燃烧热260

2-5 从键能估算反应热261

6-3 化学反应的方向262

3-1 反应方向概念262

(1)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262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式263

3-2 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264

3-3 状态函数 熵265

(1)混乱度和微观状态数265

(2)状态函数 熵266

(3)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268

(4)对过程熵变情况的估计269

3-4 状态函数 吉布斯自由能270

(1)吉布斯自由能判据270

(2)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272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279

7-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79

7-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82

2-1 碰撞理论282

2-2 过渡状态理论285

(1)活化配合物285

(2)反应历程-势能图286

7-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87

3-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87

(1)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87

(2)反应的分子数和反应级数291

(3)速率常数k294

3-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95

3-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99

(1)均相催化300

(2)多相催化301

(3)催化剂的选择性303

第八章 化学平衡307

8-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307

8-2 平衡常数308

2-1 经验平衡常数308

2-2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311

2-3 标准平衡常数312

2-4 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313

8-3 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Gθm的关系315

3-1 化学反应等温式315

3-2 △rGθm、△rGθm和△rGm的关系317

8-4 化学平衡的移动318

4-1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318

4-2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319

4-3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321

4-4 选择合理生产条件的一般原则322

第九章 溶液328

9-1 溶液328

1-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29

(1)质量摩尔浓度329

(2)物质的量浓度329

(3)质量分数330

(4)摩尔分数331

(5)体积分数331

1-2 溶解度原理331

(1)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333

(2)压强的影响——亨利(Henry)定律334

1-3 分配定律335

9-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337

2-1 蒸气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337

2-2 沸点升高339

2-3 凝固点下降340

2-4 渗透压341

2-5 依数性的应用342

9-3 溶胶345

3-1 分散体系345

3-2 溶胶345

(1)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45

(2)溶胶的光学性质347

(3)溶胶的电泳和粒子结构348

3-3 溶胶的聚沉和稳定性351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352

(2)电解质混合物的聚沉作用352

(3)相互聚沉现象353

(4)溶胶的稳定性353

3-4 高分子溶液354

第十章 电解质溶液359

10-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360

1-1 离子氛和离子强度361

1-2 活度和活度系数362

10-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63

2-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63

(1)解离常数和解离度363

(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367

2-2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369

(1)水的离子积常数369

(2)溶液的pH值370

(3)酸碱指示剂371

2-3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372

2-4 缓冲溶液376

10-3 盐的水解378

3-1 各种盐的水解379

(1)弱酸强碱盐379

(2)强酸弱碱盐381

(3)弱酸弱碱盐382

(4)弱酸的酸式盐384

3-2 影响水解的因素385

(1)平衡常数的影响385

(2)外界条件的影响386

10-4 酸碱理论的发展387

4-1 酸碱质子理论387

(1)酸碱定义387

(2)酸碱的强度388

(3)酸碱反应389

4-2 酸碱电子理论392

(1)酸碱定义392

(2)反应392

10-5 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394

5-1 溶度积和溶解度394

(1)溶度积常数394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397

5-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399

(1)沉淀的生成399

(2)沉淀的溶解400

(3)分步沉淀402

(4)沉淀的转化405

第十一章 氧化还原反应410

11-1 基本概念410

1-1 原子价和氧化数410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412

1-3 氧化剂和还原剂413

1-4 氧化还原电对414

1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415

2-1 氧化数法415

2-2 离子-电子法418

11-3 电极电势421

3-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421

(1)原电池421

(2)电极电势423

(3)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424

(4)电极的类型与原电池的表示法428

3-2 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431

3-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433

(1)定性讨论433

(2)奈斯特方程434

3-4 电极电势的应用441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441

(2)求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441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444

11-4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447

4-1 元素电势图447

4-2 氧化态图450

4-3 电势-pH图及其应用452

(1)水的热力学稳定区452

(2)应用456

11-5 电解458

5-1 原电池和电解池458

5-2 电解定律460

5-3 分解电压461

11-6 化学电源简介463

附录470

(一)普通物理常数470

(二)单位和换算因数470

(三)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79)471

(四)热力学数据(298.15K)473

(五)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98K)490

(六)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1—298K)492

(七)标准电极电势(298K)495

(八)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91—298K)5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