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文化建设 特色与品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学校文化建设 特色与品牌
  • 刘正伟,仇建辉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6574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校文化建设 特色与品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导言1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内涵及价值2

(一)概念与内涵2

(二)学校文化、学校特色与学校品牌的特征、作用及塑造5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10

(一)国外研究述评10

(二)国内研究述评13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15

四、宁波市江东区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实践探索17

第一章 文化资本与学校文化建设20

一、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与学校文化建设20

二、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场域”的重构23

(一)对“场域”的一个临床式解读23

(二)学校“场域”——“场域”在学校的延伸25

三、文化资本的再生产27

(一)文化资本的内涵27

(二)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本28

(三)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建设30

(四)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建设32

(五)学校体制文化资本建设34

四、惯习的改变36

第二章 校训与学校文化的塑造与表达41

一、校训:概念、功能及价值41

(一)校训的概念41

(二)校训的功能及价值42

(三)校训、校风与学校文化45

(四)校训溯源:形式与内容47

二、宁波市江东区中小学校训之分析52

(一)宁波市江东区中小学校训文本分析52

(二)宁波市江东区中小学校训内涵分析55

(三)宁波市江东区中小学校训价值取向分析58

(四)存在问题分析59

三、学校文化塑造与表达:基于校训的校本课程开发61

(一)校训的制定与设计61

(二)校训的诠释65

(三)校训的校本化实践65

第三章 校长与学校文化规划与引领73

一、基于学校历史和现状的愿景设计74

二、符号:作为愿景呈现载体76

(一)彰显建筑装饰标语的魅力77

(二)重振被遗忘的典礼和仪式78

(三)讲述口耳相传的故事78

(四)修炼自身品德言行79

三、创设支持愿景实现的人际关系:民主管理79

四、愿景深描和保持生命力82

第四章 教研组文化变革: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85

一、教研组文化的现状及成因85

(一)事务性与行政化:教研组成为行政的附庸86

(二)合作的剥夺:教研组存在的本真意义的丢失86

(三)形式化活动: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职业的负担87

(四)功利化:教研活动及成果的目标偏离88

二、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89

(一)专业学习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及理论89

(二)专业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教研组的质的规定性91

三、新课程呼唤教研组文化变革93

(一)呼唤之一:教师角色转变93

(二)呼唤之二:课程领导变革94

(三)呼唤之三:校本课程开发94

四、宁波市江东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探索95

(一)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96

(二)教师激励:为教研组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动力97

(三)多样化:以丰富的形式促进内容变革98

(四)学校氛围:为教研组变革提供精神支持99

(五)校本教研: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101

五、问题与思考102

第五章 班级文化建设与改造104

一、班级文化现状104

二、班级文化问题思考108

(一)基于哲学视角108

(二)基于伦理学视角108

(三)基于性别视角109

三、班级文化改造与重构110

(一)关心文化112

(二)尊重文化114

(三)合作文化115

第六章 网络与学校文化变革120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功能及特征120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120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121

二、网络教学与学校教育变革123

(一)利用网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25

(二)发挥网络优势,丰富课堂教学125

(三)基于校园网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127

(四)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27

三、利用网络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128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及其保障措施128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措施129

(三)大力推进软硬件建设130

四、创设与优化校园网络环境132

(一)强化师训,提高水平133

(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135

(三)优化教学评价136

(四)积极服务学生需求137

第七章 在家庭、社区场域建构学校文化138

一、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和学校文化之异同140

(一)家庭文化140

(二)社区文化140

(三)学校文化142

二、学校与家庭、社区文化的融合与创新144

(一)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的融合144

(二)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145

(三)“四点钟学校”:学校与家庭、社区文化的融合与创新148

三、中心与伙伴:学校与家庭、社区文化的冲突及解决151

(一)学校与家庭、社区文化的冲突151

(二)消除学校与家庭、社区文化的冲突与问题之策略153

第八章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156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创建156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结构与类型160

(一)校本课程塑造学校文化的策略与途径160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160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162

(一)课程化162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统一163

(三)校本课程的评估165

四、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的塑造167

(一)教师专业发展:专长的发挥与专业素质的普遍提升167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及个性发展169

(三)塑造学校形象,重塑学校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170

五、学校文化建设:从学校特色到学校品牌172

(一)学校文化的选择、定位与提炼172

(二)从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173

第九章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品牌塑造176

一、学校品牌概念176

二、学校品牌的塑造:从特色到品牌179

(一)树立建设学校特色的理念180

(二)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突破口180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的积极性182

三、学校品牌的维护与传播185

(一)引入VIS系统,塑造学校品牌视觉形象185

(二)利用公众媒介,传播学校品牌形象187

第十章 宁波市江东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189

一、科技放飞理想,创新成就未来189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彰显科技教育特色189

(二)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开拓发展空间191

(三)科技活动五部曲193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197

(五)实施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不断建构自我197

(六)众望所归,科技教育喜结硕果198

(七)问题与思考199

二、校园引入棋文化,开创特色新天地200

(一)创建学校棋文化特色200

(二)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202

(三)棋文化特色的阶段成效206

(四)反思与收获209

三、以艺冶性,打造器乐特色学校209

(一)树立育人理念,挖掘特色资源210

(二)丰富校园文化,优化特色教学212

(三)收获与展望214

(四)几点思考216

四、诵读国学经典,打亮人生底色217

(一)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初衷218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与途径218

(三)内容体系与实施219

(四)运行的保障机制225

(五)实施成效226

(六)结论与展望227

五、“中国印”: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创建228

(一)创建缘起和目标228

(二)实施策略及途径230

(三)创建成效231

(四)展望233

六、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培育智慧型教师233

(一)实施背景233

(二)学校现状分析235

(三)实施过程236

(四)实施成效242

(五)反思与展望244

结语246

参考文献259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