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2385209.jpg)
- 刘修文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7943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字电视基础1
1.1 数字电视的有关概念1
1.2 数字电视的优点3
1.3 数字图像压缩编码4
1.3.1 图像数据压缩的可能性4
1.3.2 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5
1.3.3 MPEG-2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简介8
1.3.4 MPEG-4标准简介10
1.4 数字声音压缩编码12
1.4.1 人耳的听觉特性12
1.4.2 两种主要压缩编码方法简介14
1.4.3 MPEG-1音编编码标准简介15
1.5 信道编码16
1.6 我国数字电视应用情况18
第2章 数字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1
2.1 数字信号传输中的衰落与干扰21
2.2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3
2.3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与数字调制技术25
2.4 数据通信基础28
2.4.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8
2.4.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30
2.4.3 数据通信过程30
2.4.4 数据传输方式31
2.5 数据通信媒体32
2.5.1 双绞线32
2.5.2 同轴电缆32
2.5.3 光纤33
2.6 多路复用与多址方式33
2.6.2 密集光波分复用DWDM技术34
2.6.1 波分复用WDM技术34
2.6.3 频分复用FDM技术37
2.6.4 时分复用TDM技术38
2.6.5 空分复用sDM技术38
2.6.6 副载波复用sCM技术38
2.6.7 HFc网上行通道的多址方式38
2.7 数据交换技术39
2.7.1 交换的概念39
2.7.2 电路交换线路交换40
2.7.3 报文交换41
2.7.4 分组交换41
2.7.5 帧中继交换43
2.7.6 ATM交换技术45
3.1 数据通信网的拓扑结构46
第3章 数据通信网络46
3.2 ISO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47
3.2.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制定47
3.2.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体系结构48
3.3 网络协议51
3.4 局域网LAN51
3.4.1 主要特点51
3.4.2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52
3.4.3 局域网硬件的基本组成53
3.4.4 局域网软件的基本组成54
3.4.5 局域网技术要求54
3.4.6 IEEE802标准54
3.4.7 以太网Ethernet与lEEE802.3标准55
3.4.8 令牌环网Token-Ring与IEEE802.5标准58
3.4.9 令牌总线网ARCnet与IEEE802.4标准60
3.5.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61
3.5 宽带网61
3.5.1 宽带网的概念61
3.5.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64
第4章 广电城域宽带网67
4.1 广电城域网的概念和结构67
4.2 广电城域网的建设70
4.2.1 网络建设目标70
4.2.2 业务目标71
4.2.3 数字电视前端的建设72
4.2.4 城域交互信道骨干网的建设74
4.3 光纤数字传输75
4.3.1 光纤传输特性75
4.3.2 光的调制方式76
4.3.3 光纤线路码型77
4.3.4 数字电视光纤传输系统组成78
4.4 SDH技术及应用79
4.4.1 概述79
4.4.2 SDH优点79
4.4.3 帧结构80
4.4.4 复用映射81
4.4.5 网络同步82
4.4.6 结点接口与光接口83
4.4.7 自愈网84
4.4.8 网络管理86
4.4.9 SDH技术在广电干线传输网中的应用88
4.5 ATM交换技术及应用89
4.5.1 概述89
4.5.2 ATM的优点90
4.5.3 ATM信元90
4.5.4 虚通路VC与虚通道VP91
4.5.5 统计复用92
4.5.6 基本交换原理92
4.5.7 网络接口与互连93
4.5.8 网络管理95
4.5.9 ATM技术的应用97
4.5.10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99
4.6 双向HFC城域网100
4.6.1 HFC网的宽带城域网的特点100
4.6.2 HFC的主要拓扑结构模式及选择100
4.6.3 HFC的技术要求102
4.6.4 双向HFC城域网系统结构104
3.6.5 珠海HFC网简介107
4.7.1 网络拓扑结构模式108
4.7 宽带IP城域网108
4.7.2 POS技术109
4.7.3 DPT技术109
4.7.4 GE交换体系结构111
4.7.5 HFC网中的IP传输技术112
4.7.6 宽带IP城域网技术进展113
4.8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 170-2001简介114
4.8.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114
4.8.2 MPEG-2传送层115
4.8.3 帧结构115
4.8.4 信道编码115
4.8.5 字节到符号的映射117
4.8.6 调制118
4.8.7 数字信号电平和数字频道的载频120
5.1.1 接入网的概念121
5.1.2 接入网的服务对象和要求121
5.1 接入网的概念和要求121
第5章 宽带接入网121
5.2 广电接入网的建设122
5.2.l 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原则122
5.2.2 有线接入方式122
5.2.3 Cable Modem接入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比较123
5.2.4 接入技术的选择123
5.2.5 数字视频广播系统输出口参数123
5.3 HFC接入技术124
5.3.1 HFC接入技术的主要优势124
5.3.2 HFC接入实现的两种方案124
5.3.3 HFC宽带接入的关键技术126
5.3.4 Cable Moderm126
5.3.5 S-CDMA技术128
5.3.6 四屏蔽电缆129
5.4 以太网接入技术130
5.4.1 网络结构130
5.4.2 以太网接入的布线131
5.4.3 第5类线入户的两种架设方法131
5.4.4 用户的管理、认证及计费132
5.4.5 以太网宽带接入的发展前景132
5.4.6 单向HFC加以太网接入方式132
5.5 光纤接入网技术135
5.5.1 三种基本应用类型135
5.5.2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136
5.5.3 无源光网络PON136
5.5.4 有源光网络OAN137
5.6 基于电话双绞线的ADSL接入138
6.1.1 交互式电视的主要实现形式141
6.1 概述141
第6章 数字交互式电视141
6.1.2 交互业务的分类142
6.1.3 交互式电视的主要功能142
6.1.4 交互式电视的技术标准143
6.1.5 交互式电视在我国的应用143
6.2 交互式电视的组成与技术要点144
6.2.1 交互式电视系统的组成144
6.2.2 技术要点145
6.3 视频点播VOD147
6.3.1 视频点播与交互式电视的概念147
6.3.2 视频点播的服务方式147
6.3.3 视频点播系统的基本组成148
6.3.4 河北电视台视频点播简介149
6.3.5 济南广电VOD系统简介151
6.4.1 视频服务器的功能153
6.4 视频服务器153
6.4.2 视频服务器结构154
6.4.3 视频服务器的网络结构156
6.4.4 视频服务器的接口类型156
6.4.5 磁盘及光盘157
6.5 中央电视台交互式电视制播系统简介159
6.5.1 交互式电视构成159
6.5.2 体系结构160
6.5.3 节目形态161
6.5.4 技术系统162
6.6 上海构建有线电视网络交互式电视平台简介165
6.7 NDS交互式电视解决方案167
第7章 数据广播169
7.1 我国数据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169
7.2.2 DVB数据广播标准170
7.2.1 DVB数据广播的特点170
7.2 DVB数据广播技术及应用170
7.2.3 DVB数据广播应用类型的选择171
7.2.4 DVB-C多媒体数据广播技术及其应用172
7.2.5 IP over DVB的交互式数据广播系统174
7.3 QPSK调制方式的高速数据广播技术及应用175
7.4 数字信息点播系统简介177
7.5 中国数据广播平台简介178
7.6 山东省数字电视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简介179
7.6.1 系统的结构及功能179
7.6.2 信道分配及信源设置183
第8章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185
8.1 概述185
8.2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关键技术187
8.3.1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系统构成189
8.3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189
8.3.2 是ST公司DVB-C机顶盒191
8.3.3 基于Cable的数字机顶盒194
8.3.4 SC2000芯片机顶盒195
8.3.5 富士通MB87L2250芯片机顶盒198
8.3.6 CDS-2000A有线电视机顶盒简介203
8.3.7 DVB-C机顶盒软件结构205
8.4 交互式电视机顶盒与接收机205
8.4.1 引言205
8.4.2 交互式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基本功能与接口206
8.4.3 交互式电视机顶盒的组成207
8.4.4 交互式电视机与普通电视机的主要差异209
8.4.5 交互式电视机与网络机顶盒加普通电视机的区别209
8.5 视频点播机顶盒的组成209
8.6 存储式数字电视机顶盒——“家庭媒体服务器”211
8.7 数字电视接收卡213
8.8 机顶盒中间件214
8.8.1 中间件概念215
8.8.2 机顶盒中间件的选择215
8.8.3 中视联中间层软件简介216
第9章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218
9.1 概述218
9.1.1 条件接收系统的有关概念218
9.1.2 MPEC-2以及DVB标准中有关CAS的规定219
9.1.3 条件接收系统概述219
9.2 条件接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20
9.2.1 基本组成220
9.2.2 工作原理220
9.3 DVB条件接收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222
9.4.3 China Crypt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25
9.4.2 China Crypt可提供多种灵活的授权方式225
9.4.1 China Crypt条件接收系统的基本性能225
9.4 中视联条件接收系统简介225
9.5 永新同方公司有条件接收系统简介227
9.5.1 系统方案227
9.5.2 方案的实现227
9.6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简介230
9.6.1 条件接收系统描述231
9.6.2 条件接收系统的构成231
9.6.3 条件接收系统的总体要求232
附录A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235
附录B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257
附录C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简介262
附录D 有线电视视频点播管理暂行办法270
附录E 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管理暂行办法272
附录F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安全管理办法274
参考文献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