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技术 信息时代教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余武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1480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学科: 高等师范教育) 教育技术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技术 信息时代教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1
第一节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1
一、教育技术概念的含义2
二、教育技术定义3
三、AEC“T94定义”的研究范畴6
四、AECT“94定义”给我们的启示8
五、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过程9
六、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9
第二节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10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0
二、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14
三、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24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27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27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33
三、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36
四、教育技术学的视听理论基础: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38
五、教育技术学的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41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信息化48
一、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8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观念的定位49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进程54
第五节 加入 WTO 与我国教育技术发展58
一、WTO 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影响59
二、加入 WTO 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60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61
附录一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69
附录二 从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迁思考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75
第二章 教学媒体87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87
一、教学媒体的含义87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88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90
四、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91
第二节 视觉媒体92
一、常规视觉媒体93
二、投影视觉媒体96
三、教学银幕104
第三节 听觉媒体106
一、几种常用的听觉媒体106
二、听觉媒体的特点108
三、听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109
第四节 视听觉媒体110
一、电视媒体110
二、录像媒体112
三、视盘媒体114
第五节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115
一、计算机工作原理115
二、计算机教学课件的类型117
三、计算机多媒体系统119
四、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125
第六节 数字图书馆129
一、数字图书馆起源和发展129
二、数字图书馆定义131
三、数字图书馆基本特征131
四、数字图书馆基本结构132
五、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133
六、数字图书馆的教学应用133
第七节 语言实验室134
一、语言实验室功能134
二、语言实验室类型135
三、语言实验室的特点136
附录一 多媒体教室137
附录二 网络应用技术新发展146
第三章 教学设计160
第一节 教学设计基本概念160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160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161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62
四、教学设计的应用163
五、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模式164
六、教学设计的发展166
第二节 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167
一、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的意义167
二、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68
三、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定义168
四、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的特点169
五、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步骤169
六、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172
七、信息化环境教学模式172
附录 信息化环境教学设计案例178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184
第一节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184
一、信息184
二、信息技术186
三、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新观念——信息素质培养187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189
一、教育信息化189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193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194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94
第三节 “校校通”工程简介206
一、“校校通”工程的目标206
二、“校校通”工程的任务207
三、“校校通”工程的实施207
第四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208
一、认识教学资源208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20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类型210
四、开发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软件210
五、建设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211
六、开发、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应把握的事宜213
附录一 “四结合”教学试验215
附录二 “校校通”工程经济型实施方案简介217
第五章 远程教育223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223
一、远程教育的定义223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224
三、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225
四、现代远程教育的形式225
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229
六、开展远程教育的意义231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和教学模式233
一、远程教育系统的组成233
二、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236
三、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245
第三节 远程教育的发展248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248
二、现代远程教育产生发展的原因249
三、国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250
四、远程教育在中国251
五、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255
附录一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56
附录二 远程教育参考网站262
第六章 微格教学264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264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264
二、微格教学的内涵265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266
四、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268
五、微格教学的作用269
六、微格教学与教师教育改革271
七、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274
第二节 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275
一、微格教学的产生275
二、微格教学的发展276
第三节 微格教学实施与评价279
一、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279
二、微格教室的设计282
三、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安装286
四、微格教学实验室的使用288
五、微格教学的评价290
附录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模拟-微格”阶梯训练法的理论与实践292
教学实验一 用 PowerPoint 制作电子讲稿300
教学实验二 IE 浏览器的使用305
教学实验三 用 Front Page 制作网页307
主要参考文献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