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1卷 1949-199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1卷 1949-199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061610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206页
  • 文件大小:691MB
  • 文件页数:80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1卷 1949-199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1949-1953)3

总论3

第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一)建国前的准备3

1.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长期斗争3

2.新民主主义的建国方针5

3.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的召开8

(二)新中国的成立10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0

2.新中国的大宪章《共同纲领》10

3.开国大典11

4.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12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及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策略、方针13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13

2.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国内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14

3.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基本政策15

二、国家政权的巩固16

(一)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 三大运动16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6

2.土地改革运动18

3.镇压反革命18

(二)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整风整党运动19

1.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19

2.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20

3.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整党运动对国家公务人员提高素质的影响20

(三)清除旧社会遗毒和其它各项民主改革21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

(一)国营经济的建立、市场的稳定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22

1.国营经济的建立22

2.稳定市场物价23

3.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24

(二)调整工商业、 三反 运动和 五反 运动24

1.调整工商业24

2. 三反 运动25

3. 五反 运动25

(三)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6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造27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27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27

2.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30

3.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

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3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5

1.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35

2.少数民族地区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7

(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38

(四)文化思想领域里的批判40

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4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43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43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45

3.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46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47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7

2.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50

(三)国防、外交及文教战线上的工作和成就50

1.中国独立的国防体系的形成50

2.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新突破52

3.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54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58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58

(一)国际国内形势58

1.国际出现新情况58

2.国内提出新问题60

(二) 八大 前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提出62

1.农业发展纲要的制定和反冒进62

2.《论十大关系》的新思路63

3.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64

4.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编制65

5.和平解放台湾问题意图的发布66

(三)中国共产党 八大 探索的初步成果67

1.中国共产党 八大 的筹备和召开67

2. 八大 制定的正确路线和决策68

(四)整风和反右派斗争70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发表70

2.全党整风运动的发起72

3.反右派斗争的策动74

(五)一九五七年经济文化建设的业绩76

1.经济建设的发展76

2.文教科技事业的进步77

二、探索中的严重失误78

(一) 大跃进 的发动和人民公社的兴起78

1.批评 反冒进78

2.吹响 大跃进 的号角79

3.全国 大跃进 局面的出现80

(二)纠 左 到反右的反复83

1.九个月纠 左 的努力83

2.庐山会议的逆转84

3.全国反右倾斗争和 继续跃进 的恶果88

三、实施调整方针战胜严重经济困难90

(一)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制定90

1.对国民经济困难局面的认识90

2.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产生91

(二)大兴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条例的出台92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92

2.农村人民公社条例的制定和修改93

3. 手工业三十五条 的制定94

4. 商业四十条 的制定95

5. 工业七十条 的制定96

6.教育工作条例的制定96

7. 科研十四条 的制定97

8. 文艺八条 的制定98

9.七千人大会的召开99

(三)调整方针的全面贯彻102

1.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102

2.政治关系调整工作的开展103

3. 包产到户 的实验104

四、 左 倾错误的延续和发展105

(一)纠 左 到反右的再次逆转105

1.北戴河会议议题的转变105

2.八届十中全会批判 三风107

3.城乡 四清 运动的兴起108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斗争111

1.对 修正主义纲领 的批判111

2.学术界的风波与灾难112

3.文化战线惨遭厄运113

五、曲折发展的历史结论115

(一)积极的成就116

1.国民经济实力得到增强116

2.国防的巩固和外交的发展117

3.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118

(二)宝贵的经验教训119

1.有益的探索119

2.沉痛的反思125

第三部分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中国132

一、 文化大革命 的起源132

(一)贯彻发展战略中的分歧132

(二)判别主要矛盾中的迷误134

(三)开展 反修防修 的是与非135

(四)领袖与集体关系的偏差137

(五)过火的政治批判的促进139

二、 文化大革命 的历程140

(一)第一阶段(1966.5--1969.4)141

(二)第二阶段(1969.4--1973.8)142

(三)第三阶段(1973.8--1976.10)143

三、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政治143

(一)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43

(二)打倒一切与全面内战144

(三)党的 重建 与政权 重建146

(四)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兴亡148

(五)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兴亡149

(六)毛泽东全局坚持与局部修正错误151

(七)同 左 倾错误和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53

四、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经济154

(一)指导思想的严重错误155

(二)管理体制的变化调整156

(三)工交战线的曲折前进157

(四)农村经济的缓慢发展159

(五)立足备战的基本建设160

(六)困境重围的财金商贸161

五、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文化162

(一)教育事业倍受摧残162

(二)科学发展步履维艰164

(三)文化园林百花凋零166

六、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外交167

(一) 文革 初期的外交167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168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69

(四)中苏冲突与谈判170

(五)同西方国家建交的高潮171

(六)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合作171

(七)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72

七、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社会173

(一)颠狂的红卫兵运动173

(二) 活学活用 毛泽东著作175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75

(四)人口的生产与迁移177

(五)城乡人民生活贫乏178

(六)民风的变异179

八、 文化大革命 的反思180

(一) 文化大革命 的性质180

(二)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181

(三)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181

第四部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85

一、在徘徊中前进185

1.全国揭批 四人帮185

2.粉碎 四人帮 后的局势186

3.党和国家面临抉择187

4. 两个凡是 错误方针的提出188

5.经济复苏与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189

6.教育、科技、文化系统的纠 左190

二、拨乱反正与局部改革191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1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192

3.平反冤假错案193

4.落实各项政策,调整社会关系194

5.国民经济的调整195

6.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5

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196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与成效198

9.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198

10.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199

三、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200

1.农村改革的深入200

2.经济体制改革纲领的制定201

3.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教育体制改革202

4.多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3

5. 六五 计划的完成和 七五 计划的制定204

6.全面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205

7.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6

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208

1.治理整顿的开始208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209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211

4.治理整顿的成效和 七五 计划的完成212

5.制定十年规划和 八五 计划213

6.对外关系的调整214

7. 一国两制 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215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16

1.90年代面临的形势216

2.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三月政治局扩大会议218

3.中共十四大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220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21

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2

六、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与主要经验223

(一)十六年来的主要成就223

1.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23

2.农村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223

3.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24

4.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224

5.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在改革中前进224

6.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25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225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25

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25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226

4.必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26

5.必须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6

6.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又协调地发展226

7.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克服腐败现象227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9)233

一九四九年(10月--12月)233

1949年·史事日志233

1949年·大事纪要237

政治23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237

新中国的大宪章--《共同纲领》的制定239

五星红旗的诞生240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241

开国大典241

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43

中国少年儿童队建立244

第一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44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244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245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245

中国收回海关主权246

华北人民政府结束工作247

中国劳动协会光荣结束248

中共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248

原国民党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宣布起义24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249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召开25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25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252

中国人民救国会光荣结束252

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253

经济254

没收官僚资本254

银元之战 和 米棉之战255

全国铁路工务、财务会议在北京召开256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257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257

中央采取措施稳定物价258

各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259

中央燃料工业部召开全国煤矿会议259

首届全国航务公路会议召开259

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在北京召开259

中央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生产会议260

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举行260

中央贸易部召开城市供应会议260

生产救灾运动261

中央重工业部召开钢铁会议261

美国指使台湾对中国大陆封锁禁运261

军事262

漳厦金门战役262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263

公民公安中央纵队成立264

人民空军的诞生264

解放中南,歼灭白崇禧、余汉谋集团265

解放西南,歼灭胡宗南集团267

东北军区开展文化学习运动268

外交268

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268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召开270

中苏友好协会成立271

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271

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72

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273

科技275

中国科学院成立275

教育275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75

文化276

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召开276

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277

卫生277

政务院召开紧急防疫会议277

社会277

封闭妓院、取缔卖淫277

1949年·历史实录279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1949年9月21日)249

《共同纲领》诞生记280

新中国国名的提出与确定282

我国国旗的诞生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何选在十月一日285

新疆的和平解放286

开国大典的那一天289

开国大典时的毛泽东291

上海解放初期稳定市场物价实录292

中财委制止物价猛涨的具体部署(1949年11月13日)294

西南战役实录295

广西战役三十六天297

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1949年12月16日--1950年3月4日)299

国家要统一 民族要独立317

立国外交:一边倒 郑晓国320

1949年·人物传略325

杨杰(1889--1949)325

杨虎城(1893-1949)326

1949年·典章制度327

政治3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32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328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32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29

人民民主专政329

中央人民政府329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30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330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30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330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330

最高人民法院331

最高人民检察署331

政务院总理331

政务院副总理331

政务院331

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332

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332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332

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332

内务部332

外交部333

公安部333

财政部333

燃料工业部333

邮电部333

纺织工业部334

食品工业部334

轻工业部334

铁道部334

交通部334

农业部335

林垦部335

水利部335

劳动部335

文化部335

教育部336

卫部部336

司法部336

重工业部336

贸易部336

民族事务委员会337

情报总署337

新闻总署337

出版总署337

海关总署337

中央广播事业局338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338

广东省人民政府338

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338

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338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339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339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339

宁夏省人民政府340

关于统一政区划变更权限的决定340

绥远省人民政府340

山东省人民政府340

贵州省人民政府340

中国民用航空局340

中国共产党341

民主集中制34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34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342

中共中央书记处342

中共中央组织部342

中共中央宣传部342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343

中国共产党的党委会制343

中国人民解放军343

中共中央西北局343

中共中央华东局344

中共中央东北局344

中共中央华北局344

中共中央西南局344

中共中央中南局344

大行政区制34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45

政治协商制度34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34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45

中国民主同盟346

中国民主建国会346

中国农工民主党346

中国民主促进会347

中国致公党347

九三学社34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48

中华全国总工会348

经济348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348

军事348

新疆军区348

外交34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348

教育349

中华职业教育社349

文化349

北京图书馆349

国立音乐学院349

社会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349

政务院通过节日放假办法349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350

1949年·文献资料35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1949年9月7日)&周恩来35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353

刘少奇在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9月21日)354

特邀代表宋庆龄在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9月21日)355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9月21日)356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接录)(1949年9月22日)&周恩来357

关于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董必武359

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林伯渠361

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1949年9月23日)36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36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1949年9月30日通过)3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36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1949年10月1日) 《人民日报》社论36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1949年10月1日)371

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 自决权 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1949年10月5日)371

中共中央磁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1949年10月15日)372

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373

制止物价猛涨(1949年11月13日)&陈云37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公布战绩(1949年9月至11月)37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378

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1949年12月2日)378

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1949年12月2日)&陈云378

华中局关于纠正乡村工作干部不良作风的决定(1949年12月5日公布)379

亚洲妇女代表会议 蔡畅的开幕词381

关于争取妇女权利的决议382

关于亚洲各国儿童情况的决议384

关于目前北京文艺工作的几个问题--1949年12月22日在北京文艺干部会上报告的一部分&彭真385

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年2月22日、23日)&周恩来386

中央人民政府组成名单38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组成名单392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名单393

中央人民政府所通过的地方人民政府名单(节录)393

1949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394

一九五零年397

1950年·史事日志397

1950年·大事纪要305

政治405

追悼杨虎城暨死难烈士405

北京市破获间谍案405

各省市普遍建立工会40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组织工作会议406

民主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406

整风运动407

首都青年纪念 五四 青年节408

和平宣言签名运动408

北京儿童欢庆建国以来第一个国际儿童节408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409

宛平 还乡团 首恶分子伏法409

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410

首届全国司法会议410

上海开展反侵略运动411

北京庆祝 八一 反侵略示威大会411

格达活佛被毒害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412

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盛会413

美国间谍阴谋炮击天安门事件41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414

战斗英雄演讲会415

庆祝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一周年415

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416

沉痛悼念任弼时417

经济417

全国纸张会议417

全国首届电信会议417

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418

河南宜洛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418

中央救灾委员会成立418

全国纺织工作会议419

稳定物价,统一财政419

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419

全国地方税业务工作会议420

各地建立劳资协商会议421

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成立421

中南减租运动422

东北实行物资分配计划422

工商业的第一次调整422

全国私营纺织厂改造424

津浦线上淮河、明光两大桥修复424

全国进出口贸易会议425

汉江治本委员会成立425

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426

东北地区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426

建国初期水利建设的 淮河大战427

废除外国在华经济特权及处理外资在华企业427

国营煤矿试行新法采煤取得成效428

华北推广农业技术429

军事429

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大生产运动429

解放海南岛430

解放舟山群岛431

昌都战役431

出兵朝鲜 保家卫国432

外交4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在安理会上发言433

民族434

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434

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一次盛会435

科技435

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435

教育436

全国首届高等教育会议436

华北十七所高校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436

全国工农教育会议436

文化437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各项文化教育事业437

全国新闻工作会议438

劳动人民文化宫揭幕438

卫生439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439

1950年·历史实录440

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440

关于 炮轰天安门案件448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449

援越抗法战争456

我军是如何解放海南岛的460

新中国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始末461

十八军第二参谋长李觉忆昌都战役471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 突然暂停 的经过472

毛岸英牺牲经过475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476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苏友好同盟480

我这一年&费孝通486

一年学习的总结&冯友兰488

1950年·人物传略490

格达活佛(1903--1950)490

任弼时(1904--1950)490

杨根思(1922--1950)491

1950年·典章制度492

政治492

关于任免工作人员的暂行办法492

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492

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492

西北军政委员会493

华东军政委员会493

印信条例493

中南军政委员会493

西南军政委员会4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494

人民法庭组织通则495

农民协会组织通则495

农民协会495

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495

女工委员会组织条例4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4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使用办法496

华北事务部496

人事部497

人民监察委员会试行组织条例497

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497

区人民政府及区公所组织条例498

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498

经济498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498

政务院关于全国盐务工作的决定498

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499

工商业税暂行条例499

全国税政实施要则499

工厂管理委员会500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500

公营企业缴纳工商业税暂行办法500

中央金库条例500

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501

关于统一国家公粮收支、保管、调度的决定501

契税暂行条例501

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502

铁路留用土地办法502

商标注册暂行条例502

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502

城市效区土地改革条例503

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503

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504

印花税暂行条例504

屠宰税暂行条例504

利息所得税暂行条例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505

货币管理实施办法505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506

统购包销506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506

军事507

中南军区507

西南军区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508

民族508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508

宗教509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509

科技509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509

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509

教育509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509

高等学校暂行规程510

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510

专科学校暂行规程510

文化511

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511

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511

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511

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512

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512

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512

电影业登记暂行办法512

国产影片输出暂行办法513

国外影片输出暂行办法513

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513

人民出版社514

人民教育出版社514

卫生514

中国红十字会514

种痘暂行办法514

社会514

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514

汽车管理暂行办法515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515

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515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章程516

全国抗美援朝总会516

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516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516

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517

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517

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517

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517

1950年·文献资料518

完成胜利,巩固胜利--迎一九五零年元旦 新华社社论518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工农民主专政 给三野政治部的指示(1950年1月)520

毛泽东关于周恩来去苏联参加谈判问题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50年1月2日、3日)520

中苏两国关于缔结友好同盟互相条约及协定的公告(1950年2月14日于莫斯科)521

继续加强对生产救灾的领导 《人民日报》短评524

告台湾同胞书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525

华东华中新区剿匪斗争的总结526

不许饿死一个人!528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发表新区土改征粮指示给刘少奇的电报(1950年2月17日)528

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与征收公粮的指示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529

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1950年2月24日政务院第二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同日发布)530

中共中央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通知(1950年3月3日)531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1950年3月3日政务院第二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532

毛泽东关于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给邓子恢的电报(1950年3月12日)534

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3月18日)534

关于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政策问题的批语(1950年4月)&毛泽东535

长期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1950年4月19日)&周恩来536

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1950年4月19日)537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1950年5月1日)538

继续稳定金融物价(1950年5月5日)&陈云539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1950年5月21日)540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6月6日)&毛泽东541

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毛泽东543

调整公私关系和整顿税收(1950年6月6日)&陈云544

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8日)&周恩来546

中共中央转发乌兰夫刘格平《对新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意见》(1950年6月10日)548

中共中央关于手工业政策的指示(1950年6月12日)549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国科学院基本任务的指示(1950年6月14日)549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550

关于经济形势、调整工商业和调整税收诸问题(1950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陈云556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1950年6月23日)&毛泽东559

关于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561

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7月21日政务院第四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经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批准,1950年7月23日发布)561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56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解放战争四年战绩总结公报(1950年7月31日)565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节录)(1950年8月4日政务院第四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567

中共中央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1950年8月19日)568

关于决定派军队入朝作战给斯大林的电报(1950年10月2日)570

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950年10月8日)571

中共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0月10日)571

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0年10月14日)572

抗美援朝,保卫和平(1950年10月24日)573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1950年10月26日)575

中央公安部关于全国公安会议的报告(1950年10月26日)576

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1950年11月3日)578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年11月4日)579

为什么我们对美国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人民日报》社论580

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关于取缔投机商业的几项指示(1950年11月14日)582

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1950年11月15日、27日)&陈云583

关于加速进行土改等问题致中南局等电(1950年11月22日)&毛泽东586

关于一九五零年度财政收支概算草案的报告 财政部部长&薄一波586

政务院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1950年12月18日)588

毛泽东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策略问题的电报(1950年12月19日)588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0年12月29日政务院第六十五次政务会议通过)589

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报告(1950年12月29日)&郭沫若589

195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591

一九五一年595

1951年·史事日志595

1951年·大事纪要603

政治603

镇压反革命运动603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604

和平解放西藏605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608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出版6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610

刘青山、张子善事件611

第一次全国民族贸易会议612

塘沽新港第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开港613

增产节约运动614

围绕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争论615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616

军事616

一九五一年朝鲜战场上的三次大战役616

板门店谈判617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618

外交619

英国劫夺 永灏 号油轮619

中国发表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620

教育621

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621

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623

第一次全国初等师范教育会议623

一九五一年的学制改革624

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教育会议625

卫生626

全国民族卫生会议626

社会626

劳动保险制度的实施626

宋庆龄荣获 加强国际和平 斯大林国际奖金627

捐献飞机大炮运动628

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629

郭沫若荣获 加强国际和平 斯大林国际奖金629

1951年·历史实录630

西藏的和平解放630

回顾西藏和平解放的谈判情况(节录)635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 三反 运动638

彭德怀朝鲜战场遇险记645

关于朝鲜开城停战谈判的回忆&解方646

我怎样写这两个剧本&老舍648

湖南零陵特务纵火案纪实&杨邦国 蒋正洁651

1951年·人物传略654

李顺达(1915--1931)651

阿沛·阿旺晋美(1911-- )654

郝建秀(1935-- )655

刘玉堤(1923-- )655

1951年·典章制度656

政治656

一九五一年中共党内普遍建立宣传员的报告员制度656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6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6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657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657

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658

政府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几项制度658

政务院关于没收反革命罪犯财产的规定6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659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查署暂行组织条例659

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659

各级军管会和人民政府的建立660

经济660

中央人民政府节约检查委员会(简称中节委)660

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661

关于美国企业及个人存款申请动支的规定661

易货贸易管理暂行办法661

易货贸易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661

特种消费行为税暂行条例662

私盐查缉处理暂行办法662

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还本付息办法662

关于土地房产所有证收费的决定6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国家货币出入国境办法663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663

棉花检验规程663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663

关于企业、机关、学校的行政方面或资方拨交工会经费收缴暂行办法664

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664

关于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管理职权的决定6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6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665

关于一九五一年民工整修公路的暂行规定665

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决定666

关于一九五一年农业税收工作的指示666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666

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及估价暂行办法667

国营企业资金核定暂行办法667

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667

城市旅栈业暂行管理规则66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668

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668

摊贩业税稽征办法668

合作社交纳工商业税暂行办法669

商品检验暂行条例669

一九五一年第一季度合作社配售暂行办法669

军事66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669

民族670

关于民族事务的几项决定670

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670

宗教670

绥远天主教徒三自爱国促进委员会670

天津市天主教革新运动促进会670

对于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处理办法670

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实施办法671

教育671

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671

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暂行实施办法671

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672

文化672

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672

公共娱乐场所暂行管理规则672

管理书刊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暂行条例673

期刊登记暂行办法673

卫生673

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673

社会6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673

劳动保险委员会组织通则6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草案674

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674

一九五一年各地普遍建立抗美援朝分会674

进出口列车、车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675

进出口飞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675

一九五一年各级人民政府普遍建立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制度675

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具体办法的通知675

枪支管理暂行办法676

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676

华侨出入国境暂行办法676

印铸刻字业暂行管理规则677

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677

1951年·文献资料678

中国古代的科学创造&钱伟长678

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680

对反革命分子判刑可分别不同情况处理(1951年1月22日)&毛泽东681

中共中央批转华东局《关于颁布<发展农业生产十大政策>的请示》(1951年1月24日)681

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了一些什么?--在中国地质学会一九五一年年会上的讲话&李四光68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2日)690

中国科学院一九五○年工作总结和一九五年年工作计划要点--1951年2月2日在政务院第七十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691

中共中央批转中财委《关于一九五一年银行工作方针与计划》(1951年2月3日)695

政务院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指示(1951年2月4日)696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竺可桢696

数学是我国人民所擅长的科学&华罗庚700

汉江前线朝中部队取得重大战果702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1951年2月18日)702

针灸疗法的重要性及其原理 中央卫生部妇幼卫生局副局长&朱琏704

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梁思成7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1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714

中财委关于一九五一年财经方针的五项规定(1951年2月21日)715

大城市应当认真地严厉地大规模地镇压反革命(1951年2月25日)71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1951年2月28日)716

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2月28日)&刘少奇7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2月)719

中共中央关于积极推进宗教革新运动的指示(1951年3月5日)72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1951年3月20日)723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51年3月28日)&刘少奇724

必须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1951年3月30日)&毛泽东731

对于反革命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忍 《人民日报》社论731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732

严格限制镇压范围,控制捕杀批准权(1951年4月2日)&毛泽东734

一九五一年财经工作要点(1951年4月4日)&陈云734

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1951年4月9日)&刘少奇738

政务院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1951年4月24日)742

略论中国古代的植物科学 中国植物学杂志社743

关于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1951年5月1日)&安子文744

中共中央关于克服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偏向的指示(1951年5月2日)745

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合作总社《关于对待资本家方针的意见》的通知(1951年5月3日)745

全国合作总社关于对待资本家方针的意见(1951年5月)746

政务院关于划分中央与地方在财政经济工作上管理职权的决定(1951年5月4日政务院第八十三次政务会议通过,1951年5月24日公布)747

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年5月5日)748

中共中央关于对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应大部采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政策的决定(1951年5月8日)749

朝中人民军队在朝鲜中部前线反击战中八天共歼敌军二万余名749

中共中央对土地改革业已完成地区的地主参加劳动生产及就业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10日)750

中共中央关于在新区组织和建立供销合作社问题的指示(1951年5月11日)751

关于在国营工厂中建立党委的问题给高岗的信(1951年5月16日)&刘少奇752

毛泽东关于必须重视人民来信的批语(1951年5月16日)753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753

中共中央批发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的通知(1951年5月22日)754

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1951年5月15日通过)754

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1951年5月23日)&刘少奇755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1951年5月)759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5月23日)760

武训的真面目--评《武训传》影片、武训以及孙瑜先生的检讨762

纸与印刷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周一长764

联系着武训批判的自我检讨&郭沫若769

毛泽东对贯彻执行 死缓 政策的批语(1951年6月15日)770

关于持久作战方针和今后作战的指导原则(1951年6月25日)&彭德怀770

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年7月5日)&刘少奇773

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1年7月13日政务院第九十三次政务会议通过,1951年8月6日公布)776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7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年&董必武781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郭沫若783

伟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罗瑞卿786

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8月10日政务院第九十七次政务会议通过,1951年10月1日公布)788

关于转发东北农村生产合作互助运动报告的批语(1951年10月17日)&毛泽东790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791

达赖喇嘛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致毛主席电792

毛主席复电792

中共中央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1951年11月5日)793

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改造思想?--11月24日在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演&胡乔木795

为提高我们刊物的思想性、战斗性而斗争--在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丁玲797

中共中央关于在文学艺术界开展整风学习运动的指示(1951年11月26日)800

中共中央批转华北局关于刘青山、张子善大贪污案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1951年11月30日)801

反贪污、反浪费是全党的一件大事(1951年11月30日)801

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1年12月1日)802

反对贪污蜕化、反对官僚主义--1951年8月31日在东北一级党员干部会议上的报告&高岗806

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市委开展反贪污斗争的报告的指示(1951年12月4日)810

北京市工作人员中的贪污现象及对今后开展反贪污斗争的意见(1951年12月4日)810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清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1951年12月4日河北省委员会通过,并经中共中央华北局批准811

中共中央关于 三反 斗争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指示(1951年12月8日)812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要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1951年12月17日)813

中共中央关于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问题的修正指示(1951年12月23日)813

中共中央关于制止动员群众向中央写致敬信、发贺电和送礼的指示(1951年12月25日)816

195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817

一九五二年821

1952年·史事日志821

1952年·大事纪要828

政治828

全国政协举行第三十四次常务会议28

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发布关于 三反 运动的指示828

中国致公党举行中央干部会议829

民主建国会总会发出通知829

政务院举行第一百一十九次政务会议829

三反 运动829

五反 运动83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两周年纪念831

全国政协决定颁发抗美援朝纪念章832

珠穆朗玛峰 恢复原名832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八·一 正式开工833

刘少奇率团参加苏共十九大833

刘少奇就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致信斯大林834

中国海关关务会议召开834

高等教育部举行成立大会835

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国835

各民主党派斥美国和国民党的 控苏案836

重庆破获 得四聚餐会837

经济837

中央生产防旱办公室成立837

中国银行抗议美国法院的非法判决837

中国参加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837

章汉夫副外长就英国政府有关中英两国贸易问题的照会发表声明83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839

中德贸易协定签字839

中日贸易协定在京签字839

中英签订第一批售货估计合同840

荆江分洪工程完工841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842

中苏芬签订三角贸易协定843

天兰铁路线建成通车843

中蒙签订经济文化协定843

中锡贸易协定在京签字844

塘沽新港第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开港844

康藏公路康定至昌段通车845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关于税制若干修正及实行日期的通知845

军事847

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抵京举行报告活动847

抗美援朝前线实物及图片展览会在京举行848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成立848

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起飞典礼848

中国政府承认《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848

上甘岭战役849

外交850

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美日政府850

外交部和人民团体发表声明抗议港英政府的暴行850

中国政府和各人民团体抗议美国政府对中国使用细菌武器851

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关于美国宣布非法的单独对日和约生效的声明851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诬蔑852

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严重抗议美机侵犯中国领空852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召开853

教育854

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完成854

人事部制定方案统一分配高校毕业生854

政务院和军委调大批干部入高校学习855

文化855

全国文联组织作家深入生活进行创作855

丁玲等荣获一九五一年文学艺术斯大林奖金856

中国举行纪念四大文化名人活动856

香港《大公报》复刊857

《中苏友好报》创刊858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858

第二届全国出版行政会议召开859

卫生859

爱国卫生运动859

卫生部发出指示要求种痘消灭天花860

体育860

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向该委员会提出抗议860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一 体育运动大会在京举行861

社会861

劳动就业问题的解决861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关于举行《中苏友好月》的通知863

常香玉捐献飞机863

1952年·历史实录864

十世班禅返藏纪实&韩侠864

五反 运动的起因和斗争策略866

新中国第一大闸的诞生&姚昌淦873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 八一 号&吴凌874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念员&巴金875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郑大藩876

上甘岭大捷中的英雄们877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石峰 王玉章879

美方扣留和屠杀我方被俘人员的罪证880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奸商刘元敬、李善长等逮捕法办885

奸商李寅延是美帝国主义的帮凶&幼光886

奸商王康年骗取志愿军购药巨款887

奸商张新根、徐苗新拿坏肉冒充好肉毒害志愿军888

奸商刘云生、安景远承制志愿军食品掺入大量臭蛋889

北京公审大贪污犯大会对七个贪污犯的控诉889

司法机关违法乱纪典型事例895

《暴风骤雨》的写作经过 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周立波899

1952年·人物传略902

罗盛教(1931--1952)902

黄继光(1930--1952)902

邱少云(1926--1952)902

1952年·典章制度904

政治904

政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904

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学习委员会904

政务院第一百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有关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的决议904

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905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9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905

管制反革命分子暂行办法906

各级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试行组织通则906

关于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施办法的决定906

粮食部907

第一机械工业部907

地质矿产部907

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九次会议关于增设机构、调整建制的决定907

华北行政委员会908

华东行政委员会908

国家计划委员会908

高等教育部908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9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909

商业部909

第二机械工业部909

经济909

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909

受灾农户农业税减免办法910

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910

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910

省(市)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经机关与国营财经企业部门监察室暂行组织通则910

军事9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911

民族911

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911

教育911

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911

小学暂行规程(草案)911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912

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912

教育部关于一九五二年全国高校招生规定913

教育部关于全国中专统一招生的指示914

调整全国高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制度914

政务院关于加强革命残废军人学校正规教育的决定915

教育部规定全国高校统一考试日期等915

教育部决定将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高等学校916

文化916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916

期刊登记暂行办法916

管理书刊出版业印刷发行业暂行条例916

中国新闻社917

卫生917

政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917

体育918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918

社会918

中印友好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918

关于失业人员统一登记办法919

1952年·文献资料920

毛泽东主席在元旦团拜会上的祝词(1952年1月1日)920

中共中央关于立即抓紧 三反 斗争的指示(1952年1月4日)920

三反 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1952年1月5日)&周恩来921

中共中央关于在 三反 斗争中惩办犯法的私人工商业者和坚决击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指示(1952年1月5日)922

必须发动群众检举贪污分子 《人民日报》社论923

为深入地普遍地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而斗争(1952年1月9日)&薄一波924

中共中央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 五反 斗争的指示(1952年1月26日)928

中共中央关于 三反 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1952年2月3日)929

中共中央关于在 五反 运动中对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1952年3月5日)930

严励惩办暗害害志愿军的奸商 《人民日报》社论931

北京市委建议《在 五反 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1952年3月5日经中央批准)932

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1952年3月8日政务院第一百二十五次政务院会议批准,1952年3月11日政务院公布)933

中共中央关于 五反 分类标准的补充通知(1952年3月12日)935

中共中央关于在 三反 运动中党员犯有贪污、浪费、官僚主义错误给予党内处分的规定(1952年3月20日)936

中共中央关于在 五反 斗争中及其以后必须达到的八项目的的指示(1952年3月23日)937

为争取 五反 运动的完全的彻底的胜利而斗争--1952年3月25日在上海市市、区增产节约委员会扩大联席会议的报告&陈毅938

中央宣传部关于《学习》杂志错误的检讨(1952年3月29日)940

中共中央对《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某些条文的解释(1952年4月2日)942

中共中央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1952年4月15日)942

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 《人民日报》社论943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对待富农的政策问题给华东局的复示(1952年4月29日)944

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945

中共中央关于 五反 定案、补退工作等的指标(1952年9日)947

中共中央关于在 三反 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1952年5月30日)948

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通过)950

关于民主建国会工作的要点(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通过)951

关于改组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1952年6月全国统战部长会议通过)953

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的批语(1952年6月6日)955

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农村中富农成分的党员的党籍问题的新规定(1952年6月9日)955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1952年6月19日)&周恩来956

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2年6月24日)&陈云959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土地改革(1952年7月5日)961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8月4日)&毛泽东963

克服困难,坚决实行小学五年一贯制&方与严964

毛泽东就民主建国会工作方针问题给黄炎培的复信(1952年9月5日)966

三反 五反 运动结束以后怎样发挥毛主席对民建方针指示的精神(1952年9月7日)&黄炎培967

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的谈话要点(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968

关于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问题(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968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国民经济(1952年10月25日)&周恩来970

中共中央批转廖鲁言《关于结束 五反 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1952年10月25日)971

附 廖鲁言《关于结束 五反 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1952年10月17日)972

中共中央批转安子文《关于结束 三反 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1952年10月25日)973

附 安子文《关于结束 三反 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1952年10月18日)973

伟大的胜利974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976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简表978

1952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985

一九五三年989

1953年·史事日志989

1953年·大事纪要995

政治995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99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995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996

贯彻婚姻法运动996

反党分子王振海犯罪事件997

中国人民沉痛悼念斯大林999

上海破获两起间谍特务案999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100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发行1002

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1002

中国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1003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03

中华全国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100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005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七、二十八次会议1006

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1007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1007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完成100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制定1008

经济1009

修正税制1009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小冒进1011

一九五三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1013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1013

阜新海洲露天煤矿投入生产1014

淮河最大水闸三河闸竣工1014

河北省独流碱河工程建成1015

一九五三年全国交通会议1015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大会1016

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1017

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1017

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召开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发表1019

鞍钢三大重点工程竣工1021

军事1022

夏季反击战1022

朝鲜战争中 关于遣返战俘问题的协议 的签订1024

粉碎国民党军向东山岛的进犯1024

欢迎彭德怀将军胜利归国1025

朝中人民部队联合发布朝鲜战争战线公报1025

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10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