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的精神教训 戈尔巴乔夫与池田大作对话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20世纪的精神教训 戈尔巴乔夫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 (俄)戈尔巴乔夫,(日)池田大作著;孙立川译 著
  • 出版社: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 ISBN:78019047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177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戈尔巴乔夫-访问记;池田大作(1928~ )-访问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的精神教训 戈尔巴乔夫与池田大作对话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人、历史、命运3

人类必经之路3

围绕永远的课题3

赠给21世纪青年的礼物5

先驱者背负的“命运”7

天命·使命——责任感的别名10

实行民主改革的勇气与信念的行动12

象征着战争与革命世纪的事件15

特权阶级性的发想之悲剧17

大乘佛教的“平等“、“同苦“及“共生”的思想20

对知识的憧憬 与学友的挚情24

不被录用改变了人生26

将“命运”变换为“使命”的一念30

我的青春、我的故乡34

阿育王、甘地、尼赫鲁的“非暴力”34

一个人的“革命”36

正视现实的生活态度40

从骇人的考验中成长42

对“苦难之人”拥有共感的水源45

狡猾的修行僧(教士)的可怕之处46

年轻时代的艰辛锻炼了人48

最困难的日子成为最令人缅怀的纪念51

故乡斯塔夫罗波尔的自由与民主的传统52

给生活方式带来影响的哥萨克精神55

孕育了“国际主义者”的历史环境58

“风土”创造了“人性”60

比诸“矛盾”与“对立”,更应将“宽容”与“调和”置于首位62

破除闭关自锁,立足人类的观点64

从“战争的世纪”到“和平的世纪”66

惟有青春时代才是相逢相知的时代66

“战时之子”——同时代人的共同的苦恼与辛酸69

不屈服于困难的勇气之重要性75

像富士山一样悠然矗立79

善者,“以蜗牛般的速度缓行”82

“应保持谦逊的态度,弃除傲慢的行为”85

第二章:在人类史的新舞台之上——向着21世纪的改革运动93

改革运动的实质93

怎样行使“自由”93

反映“真实”的逸话96

迎来了艰难时期的年轻的“俄罗斯民主主义”103

“年轻人应密切注视政治”106

如果选择了被踏平的旧路108

以身边的人的视点去看自己111

“在农村中成长”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113

社会主义的现实与其“理想”相差太远115

“创造未来”源自于“不忘过去”119

“师徒之谊”、“报恩之道”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124

相信人的蕴奥128

不是“宣传平等”,而是“以平等为生”130

“不断前进”的人才是永远的胜利者132

大权在握时的光荣与苦恼135

实现苏美首脑会谈的富有勇气的一步135

就彼得大帝的改革而作出的评价137

基督教的救世主降临说之功过139

为建立民主性社会的“思想”与“责任感”143

“由下而上”的变革之机运145

“以既有的现实”为出发点148

恩师的信念:“政治是一种技术”152

“人类的价值”、“民众”、“对话”就是人性的复归157

失去了自由的言论也就失去了人的灵活性158

作为开拓新世纪“武器”之对话161

改革世界的“第一步”之决断——新思维外交与资讯公开化165

将失序称为“自由”的悖论165

“无法生活在虚伪之中”169

民众成为自主的主角、历史的主角17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76

从信念与确信中支撑起“语言的力量”180

“新思维外交”拉开了新的历史的帷幕183

告别意识形态之争,朝向现实主义迈进186

“共生”才是开辟21世纪新天地的关键189

人该有为了人的“回归常识”191

选择“软能”的时候——“震憾世界的三天”的真相194

作为精神革命的改革运动194

“不纯的手段总是以不干净的目的而告终”195

对苏联“刮目相待”的丰富的直接交流197

“冷战”最终只能造成时代的混乱与黑暗200

在考验中直面自己的使命203

人的根本平等是民主主义的根本205

软能的“核心”是“信赖”和“友情”207

对政治视同儿戏的危险横行于世210

惟有“开阔的人格”才能解决一切纷争215

第三章:宗教——人类的标志221

乐观主义的优良品质221

“人性化”才是即将来临时代的中心点221

人类将面对着什么样的“考验”呢?223

“分裂”是恶,“结合”是善225

陀斯妥也夫斯基暮年的“事件”229

年轻人中出现的“精神空虚”之影231

最佳人物共同的“乐观主义”233

“宗教战争”的愚蠢行动何时才能终结?236

怎样思考宗教的宽容与非宽容呢?240

朝着“符合正义的和平”之道243

寻求一种暖人心怀的批判精神246

东方与西方相遇之际——人类的价值与宗教的智慧249

最重要的价值是“人的生命”249

围绕宗教的普遍性意义进行思考251

从“外向的规范”到“内向的规范”253

宗教的生命线——是对民众的奉献与救赎255

与巨大的权威进行过交锋——托尔斯泰的宗教观257

陀斯妥也夫斯基对天主教的见解260

主张“先有行动”的歌德263

为追求“有价值的东西”而活着266

为了解人自身的内在探索268

开拓”、“完备”、“苏生”之三义270

能够说出“善”即是“善”、“恶”即是“恶”的人的权利272

成为21世纪的世界宗教的条件——“人性的再生”和新文艺复兴的潮流274

回避历史性悲剧的日本274

“第三次的开国”与日本人的心理状态279

被指责为“缺乏历史意识”的理由282

在经济繁荣中“文化”与“精神”却日见衰落284

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的相关关系288

在世界宗教史中的两种“平等观”290

正是“理想社会的神格化”造成了悲剧的根源292

在俄罗斯的近、现代史中学习“理想主义的悖理”295

拜金主义横行是现代文明的特殊的缺陷299

从”为了宗教的人向“为了人的宗教”发展301

第四章:民族问题的障碍——以“开放的国家”为目标307

朝向新的全球化时代307

面向21世纪最大的人类的课题307

从“民族的归属感”到“全人类的归属感”309

“苏联的解体”给社会带来了什么?312

使人们失去判断力的一种“潮流”与“妄想”315

偏见与权威主义的言论促使了国家的灭亡318

“俄罗斯将归属于自认为是俄罗斯人的所有的人”321

“普洛克鲁思德斯之床”325

平民的生活感觉,才是政治该致力研究的现实328

前南斯拉夫的分裂与“民族自决”的理念331

将实际存在进行固定化的“语言虚构性”的策略333

尝试去追求一个民主化的“开放国家”336

地球是“世界公民”的巨大舞台——投向软能和民族问题的视角341

将地球视为自己祖国的“世界公民”不断涌现341

发挥“思考之心”的内在性智慧344

俄国民族的根柢只相通着世界主义347

在“个性”之上开拓着“普遍性”351

对抗民族主义的武器是什么?353

对被压迫民族的“同苦”的精神356

在《哈吉·穆拉特》里观察到的对他人的共感357

多民族国家的俄罗斯的历史是一个很大的“教训”359

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362

培养世界公民意识的“宗教性规范”365

第五章:寻求新的文明371

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极权专制的失败371

东欧的戏剧性变化与现实性社会主义的可能性371

为使寄托于社会主义的能量得以发挥374

人的“常识”的复归385

现实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392

向着协调社会团结与调和发展的社会主义迈进392

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社会主义观396

实现了类似宗教使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399

要好好总结长达70年的共产主义的实验之教训401

为达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繁荣的一致”404

深深植根于俄罗斯精神史中的改革运动406

由“内部革命”形成的朝向人本主义的时代413

对21世纪的展望中不可或缺的构思的转换413

自己胸中的优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415

尊重人的明智与常识417

贯穿于俄罗斯精神史的“完全人性”与“无穷性”419

“宗教信仰自由”才是建立民主主义的基础422

解剖由道德的放弃产生的恶的《群魔》424

启示录文学申诉着人的危机427

如何去萌发出一种新的精神性429

“八月政变”之后发生的与历史的隔绝432

由“内部革命”走向未开拓道路的挑战437

“贤人们必须向民众学习”439

“‘权力’是不值得我们为之自损心灵而去获取的”442

“新人道主义”的世纪446

树立生命的尊严观才是最重要的课题446

讴歌大地与人、人生合一的日本文学448

现代文明的危机就是一种扩张主义思想的危机451

歌德看破了近代人道主义的缺陷455

对侵犯人的尊严“力量”的一种“精神”的斗争458

受到考验的现代文明460

成为“历史观”机轴的“时间观”的切换462

为了让民众成为主体的时代变革之条件466

朝着“人性复兴的世纪”的目标469

“新的人道主义”在于人的自身之中469

俄国——恐怖主义的“悲剧”与“病理”471

“非暴力是勇气的最高境界”473

尊重少数意见的民主主义的精神475

“樱梅桃李”意味着“尊重他者”478

从一元性转换到多元性481

在“常不轻菩萨”里看到主体性的实践智慧482

在文化的水准上进行相互理解的难处484

超出“价值相对主义”的视点486

依靠人类文明而雄起的大地487

每一个人都是绝对的无上宝贵的存在489

让“全人类的价值”成为新的楷模491

将21世纪变成人的复兴世纪493

结束对谈498

从新思维到新政治&戈尔巴乔夫498

超越:“人的尊严”的危机&池田大作512

译后记5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