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2527867.jpg)
- 陈天机著 著
- 出版社: 中文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189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自然与文化:环境、创造和共同演化的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天造地设1
第1章 最大的大自然3
1.乾坤巨爆3
1.1.突发的膨胀3
1.2.对称的破碎4
1.3.原子核和原子的形成5
1.4.星云、星系和星系集5
2.宇宙今貌6
2.1.古人想像的天6
2.2.银河与银河系7
2.3.两朵麦哲伦星云7
2.4.星系集8
2.5.古史今读8
2.6.自知之明9
3.大爆炸理论的定型9
3.1.杜普勒效应9
3.2.红向移动11
3.3.哈勃定律12
3.4.膨胀中的宇宙13
3.5.爱因斯坦的「错误」13
3.6.三字母经15
3.7.轻量元素的产生16
4.星光的来源17
4.1.恒星的出现17
4.2.星光18
4.3.损失了的质量19
4.4 恒星的生命历程20
4.4.1.红巨星21
4.4.2.白矮星22
4.4.3.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22
4.5.至和元年的天象23
4.6.「死灰」的复燃24
5.「背景辐射」的背景24
6.宇宙有没有「史前史」?25
7.好奇心的满足26
第2章 阳光普照29
1.太阳29
1.1.埃及的太阳神29
1.2.太阳系的形成30
1.3.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31
2太阳与你31
2.1.黑子及其他32
2.2.太阳的末日33
3.周转圆与椭圆轨道33
3.1.自大与完美33
3.2.周转圆理论34
3.3.太阳中心论与椭圆轨道34
3.4.丹麦贵族的助手35
3.5.牛顿35
4.行星掠影36
4.1.水星36
4.2.金星36
4.3.火星37
4.4.木星38
4.5.土星38
4.6.土星以外的两颗行星39
5.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雨40
5.1 小行星带40
5.2.冥王星、跨华和第二条小行星带40
5.3.其他小行星41
5.4.不速之客、不祥之兆41
5.5.流星雨与陨石44
6第三颗行星45
6.1.早期的地球45
6.2.地轴与四季46
6.3. 黄道十二宫47
6.4.再谈行星轨道48
6.4.1.动态的坐标系统48
6.4.2.两体运动49
6.4.3.多体运动与混沌轨道49
6.5.月亮50
6.6.盈、亏和蚀51
第3章 芸芸众生53
1.生物溯源53
1.1.生命之谜53
1.2.生命起源的探索53
1.2.1. 氨基酸的合成53
1.2.2.古地球54
1.3.生命起源的五套理论55
1.3.1.沼泽论55
1.3.2.沸汤论55
1.3.3.冰封论55
1.3.4. 外星论56
1.3.5.戈德的地下论57
2.生命之梯58
2.1.点金的指头58
2.2.扭股软梯与四进密码60
2.2.1 四进密码60
2.2.2.软梯的骨干61
2.2.3.DNA的建造单位61
2.3.DNA与基因62
2.4.复制63
2.5.人类基因组的鉴定63
3.生活的模式64
3.1.地球上的悲喜剧64
3.2.旧事重提,真凭实据65
3.3.奇招迭出66
3.3.1.无性生殖66
3.3.2.有性生殖67
3.3.3.多细胞生物67
3.3.4.突变68
4.大地的沧桑69
4.1.大气层的变换69
4.2.生物、岩石与矿脉69
4.3.大陆的漂移70
4.4.冰河期72
5.生物的演化72
5.1.前寒武纪72
5.2.寒武纪的爆炸74
5.3. 不同时代的骄子74
5.4.生物的分类75
5.5.间歇性的平衡76
5.6.浩劫77
6.演化论78
6.1 华莱士和达尔文78
6.2.僧多粥少,天然淘汰79
6.3.术语与口号80
6.3.1.「进化」与「演化」80
6.3.2.「适者生存」80
6.3.3.弱肉强食,「不吃便给吃掉」81
7.「零和」游戏与共同演化82
7.1.「零和」游戏82
7.2.「非零和」游戏83
7.3.「多人」游戏83
7.4.共同演化84
第二篇:顶天立地87
第4章 人的演化89
1.人类的起源89
1.1.猩猩的儿女?89
1.2.三大特征90
2.直立的猿91
2.1.失去的半个乐园91
2.2.直立的尝试93
3.用工具的人94
3.1.肉的诱惑94
3.2.直立人的长跑96
4.一门五杰97
5.非洲夏娃97
5.1.十四万年前的一位女祖宗97
5.2 人人背着「化石」98
5.3.五百万年前的分家99
5.4.粒线体的DNA99
5.5.CSW理论100
5.6.智人来源的争论100
6.尼安德图人和智人102
6.1.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102
6.2. 恻隐之心,尼安德图人皆有之103
6.3.智人走的道路103
6.4.克罗马努人的艺术104
6.5.智人的长处107
6.6.斗智不斗力108
6.7.混血的后代?108
7.两腿直立的连串后果109
7.1.视野的扩阔109
7.2.冷静的头脑109
7.3.四肢和骨骼的演化110
7.4.工具110
7.5.「大」脑111
7.6.从适应到创造111
8.今日的人类112
8.1.近代人的演化112
8.2.种族问题113
第5章 文明的曙光115
1.农业革命115
1.1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115
1.2.农耕畜牧的开始116
1.3.农业革命的发源地117
1.4.农耕畜牧之弊118
1.5.翻案?118
1.6.翻案的翻案119
1.6.1.进则不退119
1.6.2.特权阶层119
1.6.3 人口与营养119
1.6.4.分工合作之利121
1.6.5.节育问题121
1.6.6.瑕不掩瑜121
1.6.7.游牧文化与盈馀122
2复杂文明124
2.1.农业革命与复杂文明124
2.2.商业和货币124
2.3 城邦和国家126
3.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126
3.1.超级城邦乌鲁克127
3.2.两河流域的沿革128
4.古埃及文化129
4.1.自成一国130
4.2.古埃及留下的遗产132
5.古印度文化133
5.1.印度河谷文化133
5.2.雅利安人134
5.3.印度教135
5.4.耆那教135
5.5.佛教136
6.中国的史前文明137
6.1.多源的文化137
6.2.龙的文化138
6.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139
6.4.文字与古城140
第三篇:东成西就143
第6章 西方文化的源流145
1.古爱琴海文化145
1.1.米诺斯文化145
1.2.迈锡尼文化146
1.3.东地中海的黑暗时代148
1.4.腓尼基人149
1.5.希伯来人150
2.古希腊文化152
2.1.古希腊的民主文化152
2.2.古波斯153
2.3.希波战争154
2.4.腓立和亚历山大大帝154
2.5 希腊精神155
2.6.亚历山大里亚156
3.罗马156
3.1 最初的罗马人156
3.2.腓尼基的战争157
3.3. 埃及之恋158
3.4.民族性、政策和制度159
3.5.古罗马工程159
4.基督教的传布160
4.1.巴勒斯坦的犹太人160
4.2.耶稣与基督教160
4.3.古罗马流行的其他宗教162
5.西罗马的灭亡163
5.1.东、西罗马163
5.2.匈奴与日耳曼民族164
5.3.匈奴在西罗马165
5.4.西罗马的灭亡165
5.5.谁征服了谁?166
5.6.西方文明和基督教167
6.伊斯兰教与十字军168
6.1.伊斯兰教的兴起168
6.2.东方技术的西传169
6.3.中古的西欧169
6.4.十字军172
第7章 古中国的故事175
1.夏、商、西周175
1.1 夏175
1.2.商177
1.3.西周178
2.春秋、战国180
2.1.春秋180
2.2.战国182
2.3.春秋、战国文化183
3.秦、汉187
3.1.秦187
3.2.两汉188
3.2.1.匈奴188
3.2.2. 西域189
3.2.3.匈奴的西徙191
3.2.4.王莽和东汉193
3.2.5. 汉朝的文化193
4.大混乱时期194
4.1.大乱的开始194
4.2.淝水之「战」195
4.3.南北朝195
4.4.宗教197
4.5.文学与艺术198
5.隋、唐、五代198
5.1 隋198
5.2.唐198
5.3.隋、唐文化201
5.4.五代202
6.两宋203
6.1.偃武修文的北宋与南宋203
6.2.蒙古204
6.3. 两宋的文化207
6.3.1 技术207
6.3.2.学术和艺术207
7.中国人的政治观与民族问题208
7.1.「大一统」的概念208
7.2.同化209
7.3.藩篱的跨越210
7.4.中原语音与方言211
第8章 哥伦布213
1.三宝太监扬威西洋213
1.1.元朝统治下的中国213
1.2.明教与明太祖216
1.3.建文出亡217
1.4.七下西洋217
2.西欧的文艺复兴218
3.哥伦布的西航220
3.1 胡椒捷径?220
3.2.八百年的反攻221
3.3.三十三昼夜221
3.4.「番」椒「胡」认222
4.哥伦布的贡献223
4.1.并非第一人223
4.2.也非最早的远航者224
4.3.他显然没有证明地圆论224
4.4.鼓舞人心224
4.5.开了生财之路225
4.6.新大陆动、植物的引进225
5.为什么不倒转过来?226
5.1.大洲的走向227
5.2.没有家畜的人类社会229
5.3.技术与文化229
5.4.细菌战争与种族屠杀230
5.5.争议231
6.西欧踏出中古时代233
6.1 宗教改革233
6.2.宗教战争234
6.3.划时代的和约235
6.4.英国的宗教与民主政治235
7.殖民政策236
7.1.西欧经济的起飞236
7.2.以小吞大237
7.3.奴隶买卖238
7.4 海上争霸239
8.为什么不是中国人?242
8.1.地理、资讯、海禁与专政242
8.2.明朝的灭亡243
8.3.明朝的文化244
8.4.海盗之子245
8.5.海上丝路245
第四篇:巧夺天工247
第9章 技术与工业革命249
1.技术249
1.1.技术的定义249
1.2.技术与问题的解答250
1.3 适应与演化252
1.4.小技的大用254
1.5.千里马与伯乐255
2.远古技术256
3.农耕畜牧技术257
4.上古到近世258
4.1.古欧洲258
4.2 古中国258
4.3.伊斯兰教徒259
4.4.中古时代的西欧260
5.工业革命261
5.1.蒸汽机261
5.2.生产的革命262
5.2.1.手工业的没落262
5.2.2.交通262
5.2.3.农业262
5.2.4.武器和战争263
6.能量的转换263
6.1.燃料和机器的开发263
6.2.科学的介入264
6.3.革命中的革命264
6.4.能源的寻求265
6.4.1.化石燃料265
6.4.2.自然现象266
6.4.3.原子核能266
6.4.4.民用核能技术的利、弊267
6.4.5.太阳能268
7.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270
7.1.螳臂挡车270
7.2.工人的待遇270
7.3.城市卫生问题271
7.4.20 /21世纪272
8.欧战前夕的工业强国272
8.1.英国272
8.2.法国和大革命273
8.3.德国的工业化和统一276
8.4.美国277
8.5.日本278
9.技术与中国的现代化279
9.1.宋朝技术之谜279
9.2.中国的现代化281
第10章 资讯革命283
1.资讯283
1.1.外星人的见面礼283
1.2.资讯没有重量284
1.3.人类与资讯284
2.电子计算机286
2.1.二进算术286
2.2.机器记忆286
2.3.貯存的程式287
2.4.范耐曼机器287
3.资讯的处理288
3.1.用数字代表文件、声音和彩图289
3.2. 关于资讯的资讯289
4.电算机解题工作290
4.1.解题工作的沿革290
4.2.虚机与翻译291
4.2.1.虚机291
4.2.2.使用者眼中的软件291
4.3.虚机的套叠292
5.硬件功能的提升294
5.1.线路的宽度294
5.2.摩尔定律295
5.3.功能的供求问题295
6.电脑非脑296
7.自动化与机械人297
8.互联网298
8.1.资讯硬件298
8.2.互联网的来历298
8.3.电子邮政和世界网络299
8.4.互联网与股票市场300
9.资讯革命与社会300
9.1.技术服务行业300
9.2.互联网的冲击301
第五篇:天下一家303
第11章 中国面向世界307
1.清朝末年的灾难307
1.1.国耻何其多308
1.2.鸦片战争309
1.3 太平天国311
1.4.王韬和容闳312
1.5.甲午战争313
1.6.百日维新314
1.7.八国联军315
1.8 国民革命316
1.9. 清朝的文化贡献318
2.欧战320
2.1.欧战的开始320
2.2.史里芬计画320
2.3.东线战局321
2.4.大战尾声322
2.5.欧战的教训322
2.6.欧战与技术323
3.从讨袁到抗战324
3.1.袁世凯称帝324
3.2.五四事件与新文化运动324
3.3.北伐与国共分裂328
3.4.抗战329
4.第二次世界大战329
4.1.德国的攻势329
4.2.日本的攻势330
4.3.德、日的投降331
4.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武器332
4.5.战时的应用科学333
5.战争的教训和战后的世界335
5.1.战术与战略335
5.2.联合国336
5.3.对战败国的态度336
5.4.冷战与热战337
5.5.独立的热潮338
6.今日的工业国家339
7.中国的经济现代化340
7.1.二次大战后的中国340
7.2.黄仁宇的大历史观341
7.2.1.资本主义341
7.2.2.三个帝国342
7.2.3.大历史观下的中国近代343
第12章 全球村落347
1.前言:地球变小了347
1.1.交通的发展347
1.2.资讯的传递348
1.3.人际距离的短缩349
2.经济的全球化350
2.1.国际贸易350
2.2.跨国公司351
2.3. 贸易全球化352
3.不同的观点353
3.1 傲慢与偏见353
3.2.社际偏见的消除354
4.历史的终结?文明互战?354
4.1.冷战结束354
4.2.两种预言355
4.3.南北分配的不均355
5.西北风下的中华文化357
5.1.还没有全盘西化357
5.2.方块字的一关358
5.3.「轮到」东方文化?358
5.4.文明间的冲突?359
5.4.1.伊斯兰教国家359
5.4.2.中华文明360
6.对话的开始360
6.1.西化、品味、时尚与庸俗化360
6.2.大「同」世界?362
6.3.两项宣言362
6.4.待人以仁363
6.5.三条金律365
6.6.多元文化,和而不同365
第13章 天人合一367
1.两个小小世界367
1.1.复活节岛367
1.2.地中海的马耳他岛369
1.3.前车之鉴369
2.有限的地球资源370
2.1.再循环370
2.2.不再循环的资源371
2.3.生物与资源372
3.环境问题谈古今373
3.1.大自然与生物373
3.2.浩劫373
3.3.两美洲的屠杀374
3.4.农耕、畜牧革命374
3.5.工业革命375
3.6.渡渡鸟376
3.7.偷渡的「旅客」377
3.8.爱尔兰的饥荒378
3.9.「经过基因改良的食物」379
4.资源的分配380
4.1.人口问题380
4.2 全球南北之分380
4.3.中国南北的资源分配381
5.空气的污染382
5.1.臭氧层的大洞382
5.2.全球增温383
5.3.两种烟雾384
6.水的污染385
7.其他污染387
7.1 沉默的春天387
7.2.热带森林的破坏388
7.3.食物污染388
7.4.垃圾389
8.保护环境389
第六篇:天南地北393
第14章 互惠、合作与忠诚395
1.共同演化395
1.1.物种间的共同演化395
1.2.生态循环395
2.互惠合作396
2.1.合作与争斗396
2.2.多细胞生物397
3.人类与工具398
4.群体社会与库安的五层忠诚399
4.1.第1层:亲400
4.2.第2 层:帮401
4.3.第3层:族401
4.4.第4层:国家402
4.5 第5层:全人类403
4.6.更高的层次403
4.7.最大的生物和最大的大自然405
4.8.八层忠诚的比较405
5.忠诚领域的扩展406
5.1.战争407
5.2.合体的文化408
6.忠诚来源的解释409
6.1.「自私基因」理论409
6.1.1.自私基因409
6.1.2.自私基因与感情410
6.2.相互利他与道德412
6.2.1.动物的回报412
6.2.2.道德与私心413
6.2.3.试评相互利他理论413
6.3 摹媒与文化414
6.3.1. 扑朔迷离的摹媒414
6.3.2.模仿与创造416
6.3.3.试评自私摹媒理论417
6.3.4.人脑与创造418
7.忠诚来源新说419
7.1.感情的流露419
7.2.图报的意愿420
7.3.文化的薰陶420
8.结语:互惠、创造与文化422
第15章 中国人的思考特色425
1.直线与循环的宇宙观425
1.1.西方直线式的宇宙观425
1.2. 东方循环式的宇宙观426
1.3.循环的改变与化解428
2.苟安意识430
2.1.灶君的嘴巴430
2.2.天高皇帝远430
2.3. 得过且过与面子问题431
3.语言、文字与中国人的特性432
3.1.方块字432
3.2.中文语音432
3.3.汉字与思考435
3.4.文字游戏436
4.联想,循环与表示形式437
4.1.归纳式的思维437
4.2.韩信大点兵438
4.3.五行439
4.4.五行的循环442
4.4.1.用馀数概念代表循环442
4.4.2.相生、相克442
4.4.3 相乘与相侮443
4.4.4.时间、空间的循环444
4.4.5.朝代与五行446
4.4.6.五行理论的重整446
5.科学与中国传统447
5.1.构成科学的要素447
5.1.1.爱因斯坦的信447
5.1.2.古希腊与形式逻辑448
5.1.3 文艺复兴与实验精神450
5.1.4.公开的知识450
5.2.古中国与科学451
5.2.1.墨家451
5.2.2.儒家453
5.2.3.中国的技术传统456
5.3.科学发展的方向456
5.3.1 科学与联想456
5.3.2.化约与统摄457
5.4.简短的结论458
后话459
附录——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前瞻(刘义章)467
汉英词汇对照及索引491
英汉词汇对照及索引507
编者跋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