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通信技术
  • 纪越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2261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第1章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1

1.1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1

1.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3

1.1.3 现代通信网的分层结构4

1.1.4 通信网组网结构5

1.1.5 通信网的质量要求7

1.2 现代通信网的支撑技术8

1.2.1 信息应用技术8

1.2.2 业务网技术9

1.2.3 接入与传送网技术10

1.3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本章小结13

习题14

第二篇 信息应用技术15

第2章 通信业务15

2.1 模拟与数字视音频业务15

2.1.1 视音频信息基本概念15

2.1.2 视音频信息数字化20

2.1.3 视音频压缩编码21

2.1.4 视音频业务种类29

2.2 数据通信业务34

2.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5

2.2.2 数据通信业务35

2.3 多媒体通信业务37

2.3.1 多媒体通信业务及其特点37

2.3.2 多媒体通信技术规范与标准40

本章小结43

习题43

第3章 通信终端44

3.1 音频通信终端44

3.2 图形、图像通信终端44

3.3 视频通信终端45

3.3.1 彩色电视摄像机45

3.3.2 多媒体计算机用摄像头46

3.3.3 视频显示终端47

3.4 数据通信终端48

3.5 多媒体通信终端48

3.5.1 多媒体终端形式48

3.5.2 多媒体通信终端接口52

3.5.3 多媒体通信终端软件系统53

本章小结54

习题54

第三篇 业务网技术55

第4章 业务网技术基础55

4.1 业务网概述55

4.1.1 业务网的基本技术要素及分类55

4.1.2 交换在业务网中的地位与作用57

4.2 节点交换技术59

4.2.1 交换节点中传送的信号59

4.2.2 窄带交换技术60

4.2.3 宽带交换技术62

4.2.4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节点交换技术64

4.2.5 网络技术68

4.3 节点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69

4.3.1 连接功能的数学描述69

4.3.2 连接功能的基本技术71

4.3.3 接口功能74

4.3.4 信令功能75

4.3.5 控制功能77

本章小结78

习题79

第5章 电话网技术79

5.1 电话网概述80

5.1.1 电话网的组成80

5.1.2 电话网结构80

5.1.3 电话网的路由选择83

5.1.4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85

5.1.5 电话信令网的组成与结构86

5.2 数字电路交换技术86

5.2.1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分类86

5.2.2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硬件功能结构87

5.2.3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软件功能结构96

5.2.4 数字电路交换系统性能指标102

5.3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102

5.3.1 ISDN的概念102

5.3.2 ISDN的网络功能103

5.3.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104

5.4 智能网技术106

5.4.1 智能网概述106

5.4.2 智能网的结构与功能107

5.4.3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109

5.4.4 智能网的应用112

5.5 电信管理网114

5.5.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114

5.5.2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115

5.5.3 电信管理网的逻辑分层与管理功能116

本章小结118

习题118

第6章 数据网技术120

6.1 数据网概述120

6.1.1 数据网的分类120

6.1.2 数据通信系统构成121

6.1.3 数据网的构成121

6.2 X.25分组交换网122

6.2.1 分组交换的概念122

6.2.2 X.25分组交换网技术125

6.3 帧中继技术129

6.3.1 帧中继的基本概念129

6.3.2 帧中继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130

6.4 数字数据网技术131

6.4.1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概念131

6.4.2 DDN中64 kbit/s数字信道复用及数字交叉连接的概念132

6.4.3 DDN网络业务类别及用户入网方式133

6.5 以太网技术134

6.5.1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34

6.5.2 以太网的协议结构和网络系统组成135

6.5.3 基于10BASE-T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136

6.6 ATM技术138

6.6.1 ATM技术基本原理138

6.6.2 ATM交换系统143

本章小结147

习题148

第7章 IP网技术149

7.1 互联网概述149

7.2 IP网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协议地址150

7.2.1 IP网协议的体系结构150

7.2.2 互联网的协议地址151

7.3 路由器与高速路由技术153

7.3.1 数据报的转发与路由器工作过程153

7.3.2 路由器组网和网络体系结构154

7.3.3 路由器的组网特点155

7.3.4 高速路由技术155

7.4 IP电话网技术158

7.4.1 IP电话网基本模型158

7.4.2 IP电话通信流程158

7.4.3 IP电话网与传统电话网(PSTN)的比较160

7.5 软交换技术160

7.5.1 软交换的概念160

7.5.2 软交换的功能161

7.5.3 软交换系统架构的主要组成162

7.5.4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164

7.5.5 软交换网络的特点164

7.5.6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165

7.5.7 软交换应用166

7.5.8 软交换通信流程示例167

7.6 IPv6技术168

7.6.1 IPv6技术的引入及其特点168

7.6.2 IPv6地址体系结构170

7.6.3 IPv4向IPv6演进技术172

7.7 IP网的安全性与可信任性174

7.7.1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74

7.7.2 网络信息安全机制175

7.7.3 网络的可信任性和可信网络178

本章小结179

习题180

第四篇 接入与传送网技术第8章 传送网技术基础182

8.1 传送网概述182

8.1.1 传送与传输182

8.1.2 传送网分层结构183

8.2 同步数字传送网技术183

8.2.1 SDH传送网产生背景184

8.2.2 SDH帧结构与段开销189

8.2.3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197

8.2.4 SDH网络中的基本网元212

8.2.5 SDH自愈网原理217

8.3 传送网主要性能指标227

8.3.1 误码特性227

8.3.2 抖动特性228

8.3.3 可靠性与可用性229

本章小结230

习题230

第9章 光纤通信技术231

9.1 光纤通信概述231

9.1.1 电磁波谱231

9.1.2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结构与特点233

9.2 光纤传输原理与特性235

9.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235

9.2.2 光纤的导光原理237

9.2.3 光纤的传输特性241

9.2.4 单模光纤246

9.3 光发送机与光接收机247

9.3.1 半导体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248

9.3.2 光发送机257

9.3.3 光检测器260

9.3.4 光接收机264

9.4 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267

9.4.1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构成267

9.4.2 光放大器269

9.4.3 光波分复用系统273

9.4.4 光时分复用系统276

9.4.5 光纤孤子通信系统278

9.5 光网络技术279

9.5.1 光传送网技术279

9.5.2 分组传送网技术285

9.5.3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287

本章小结295

习题295

第10章 无线通信技术297

10.1 概述297

10.2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297

10.2.1 天线基本知识298

10.2.2 电波的自由空间传播299

10.2.3 电波传播的几何模型299

10.2.4 电波的多径传播和衰落303

10.2.5 链路预算308

10.3 无线传输技术309

10.3.1 调制技术309

10.3.2 抗衰落及抗干扰技术310

10.3.3 多天线与空时编码技术317

10.3.4 多址技术321

10.4 陆地移动通信系统328

10.4.1 概述328

10.4.2 蜂窝的概念330

10.4.3 系统模型335

10.4.4 无线资源管理336

10.4.5 移动性管理337

10.4.6 安全性管理337

10.4.7 GSM系统338

10.4.8 CDMA系统339

10.4.9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42

10.4.1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及发展348

10.5 无线移动通信新技术354

10.5.1 无线协同通信354

10.5.2 无线网络编码356

10.5.3 认知无线电358

10.6 数字微波通信360

10.6.1 概述360

10.6.2 数字微波在整个通信网中的位置361

10.6.3 数字微波线路361

10.6.4 数字微波的波道及其射频频率配置365

10.7 卫星通信系统368

10.7.1 概述368

10.7.2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率369

10.7.3 卫星通信基础370

10.7.4 同步卫星通信系统375

10.7.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379

本章小结386

习题386

第11章 综合业务接入技术387

11.1 接入网概述387

11.1.1 接入网的产生388

11.1.2 接入网的定义389

11.1.3 接入网的接口类型391

11.1.4 接入网的协议参考模型392

11.1.5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393

11.1.6 接入网的特点395

11.1.7 接入网的接入技术分类395

11.2 铜线接入技术397

11.2.1 数字用户线技术397

11.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399

11.3 光纤接入技术404

11.3.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404

11.3.2 光纤接入网的种类406

11.3.3 无源光网络中的复用技术407

11.3.4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411

11.3.5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414

11.4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416

11.4.1 系统结构416

11.4.2 频谱安排418

11.4.3 交互式数字视频418

11.5 无线接入技术419

11.5.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420

11.5.2 移动接入技术423

11.6 接入网的维护管理423

11.6.1 接入网管理功能概述423

11.6.2 接入网的管理功能425

本章小结425

习题425

第五篇 网络融合技术427

第12章 网络融合技术427

12.1 下一代网络与技术发展趋势427

12.2 固定移动融合技术429

12.3 光与IP融合技术431

12.4 移动互联网技术434

12.5 移动多媒体技术438

12.6 物联网技术441

习题446

结束语447

参考文献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