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往平等之路 马克思主义制度构建诸理论 = A Path Toward Equality Marxism's Theories of Building Political Sy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通往平等之路 马克思主义制度构建诸理论 = A Path Toward Equality Marxism's Theories of Building Political Sy](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793568.jpg)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往平等之路 马克思主义制度构建诸理论 = A Path Toward Equality Marxism's Theories of Building Political S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按劳分配VS按贡献分配1
一、马克思理论的重心是按劳分配1
(一)什么是按劳分配1
(二)按劳分配的证成3
(三)对按劳分配学说的批判5
(四)对批判的反批判7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平等18
(一)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8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2
(三)渐进社会主义——职工持干股计划24
三、关于国有企业、土地集体所有、职工民主管理等问题29
(一)从分配的双轨制到单轨制——国有企业的问题29
(二)土地集体所有的问题34
(三)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36
四、人类社会的第二个契约37
(一)机器人与失业保险37
(二)追求平等价值的社会契约41
第二章 无产阶级专政VS资产阶级专政44
一、政权的阶级性44
(一)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44
(二)颠覆国家政权罪相关问题47
(三)颜色革命及其手法50
二、要阶级调和,不要阶级斗争55
(一)渐进社会主义必然主张阶级调和55
(二)恩格斯晚年转变了吗57
(三)绝不承诺放弃阶级斗争59
三、对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批判61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流变61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64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资本主义67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VS多党选举制71
一、马克思的民主观及巴黎公社实践71
(一)马克思的民主观71
(二)巴黎公社的民主实践74
二、为什么非得是人民代表大会制77
(一)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77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务82
(三)人大代表的阶级构成84
(四)人大制度下的直接民主86
三、党指挥枪的问题87
(一)社会主义军队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87
(二)“军队国家化”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化89
(三)文官治军与军阀政治91
四、多党选举制必然是资本主义性质92
(一)政党的本义92
(二)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社会95
(三)多党民主必然代表中上层利益98
五、渐进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一党制101
(一)只有支持按劳分配才属工人阶级政党101
(二)渐进社会主义更适合培育中产阶层102
(三)渐进社会主义必然排斥多党制103
六、破除对多党选举制的几个迷信105
(一)民主和平论的迷信105
(二)民主廉洁论的问题111
(三)民主普世论的问题118
第四章 专制 专政 宪政124
一、专制与专政的区别124
(一)所谓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承诺124
(二)“专制”的来源及流变131
(三)专制、专政与共和138
二、执政的合法性在于平等,而不在于多党选举140
(一)执政合法性的问题140
(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平等143
(三)但绝不意味着民主选举不重要146
三、一党制下的宪政设计149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49
(二)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153
(三)双向违宪审查158
第五章 政治 法律 法治162
一、政治与法律的关系162
(一)政治思维与法律思维162
(二)功利主义与道义论165
(三)无外乎政治下的法律171
二、法治、人治、法律人的统治173
(一)法治与人治173
(二)法律人的统治176
三、司法独立与人民司法179
(一)司法与政党的关系179
(二)社会主义人民司法185
(三)马锡五审判与枫桥经验189
第六章 言论自由及其边界194
一、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与不自由194
(一)言论自由的意义194
(二)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197
(三)西方国家言论的不自由201
二、话语权及其阶级性205
(一)资本与话语权205
(二)意识形态与话语权207
(三)马克思主义言论自由观211
三、当前中国言论自由的边界215
(一)中国言论长期过度自由215
(二)言论自由与煽动型、恐吓型犯罪217
(三)言论自由与藐视法庭221
(四)言论自由与历史虚无主义226
(五)游行示威自由与社会安全229
第七章 主权 人权 霸权232
一、主权、人权诸学说232
(一)自由主义的主权、人权观232
(二)马克思主义主权、人权观235
(三)“人权高于主权”之驳斥239
二、渐进社会主义的主权、人权观243
(一)以平等权为核心的积极人权243
(二)国家还是必要之善246
(三)主权、人权关系再审视249
三、主权、人权关系之实践251
(一)人道主义干涉问题251
(二)政治庇护问题254
(三)人权背后的霸权257
第八章 民族主义及其限度261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261
(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概念261
(二)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264
(三)民族国家是自由民主之前提267
二、逆向种族主义271
(一)逆向种族主义与“爱国贼”271
(二)向来国家意识薄弱276
(三)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爱国主义279
三、重塑民族主义283
(一)民族主义的理据283
(二)破除西方中心论290
(三)民族主义的限度299
第九章 政府 资本 社会304
一、夹在政府与资本中的社会304
(一)要节 制资本304
(二)要节 制权力307
(三)本就孱弱的社会309
(四)厘定政府、资本、社会的界限313
二、重要的是构建社会317
(一)社会改革前置317
(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320
(三)维稳与维权323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327
(五)作为政府和资本缓冲器的社会329
第十章 中国制度VS西方制度333
一、西方民主的衰退333
(一)民主衰退的表现333
(二)民主衰退的原因338
二、渐进社会主义的软实力346
(一)贤能政治的优势346
(二)平等价值的魅力352
三、若干年后形势逆转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