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纪录片 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电视纪录片 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802415.jpg)
- 石屹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68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电视纪录片(学科: 研究) 电视纪录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视纪录片 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发展历程6
一、模仿时期:(1958—1966年)7
1.初创时期的纪录片创作7
2.作品《收租院》及创作成就8
二、学习时期:(1966—1978年)10
1.特点及成就11
2.主要创作特色12
3.优秀作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14
4.历史教训14
三、探索时期:(1978—1989年)15
1.主要创作成就15
2.多种形式、风格的电视纪录片竞现异彩18
3.纪录片蓬勃发展的象征——名牌纪实类栏目的诞生22
四、成长时期:(1989—至今)28
(一)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风貌29
1.作品《望长城》的创作主旨及意义29
2.《望长城》纪实手段上的重大突破33
3.《望长城》的影响与启示39
(二)学术研讨氛围的形成——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的诞生39
1.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40
2.’97纪录片月与全国纪录片学术氛围的形成和发展43
3.办刊物,建网站,传播知识与信息44
4.创办《中国纪录片》栏目45
5.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评奖46
第二章 嬗变47
一、发轫47
二、演变48
1.《丝绸之路》的开拍49
2.访日三步曲:《继往开来》、《势在必行》、《人才开发》53
3.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56
4.《地方台50分钟》为纪实铺路58
三、腾飞59
1.纪实是纪录片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61
2.借助现代科技,使纪实进入崭新天地62
四、参与国际竞争64
第三章 鸿篇巨制67
一、黄河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67
1.作品:《丝绸之路》69
2.作品:《话说长江》69
3.作品:《话说运河》71
4.作品:《唐蕃古道》76
5.作品:《黄河》76
6.作品:《河殇》77
7.作品:《望长城》78
8.作品:《龙的心》78
二、军事文化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80
1.作品:《长征·生命的歌》80
2.作品:《让历史告诉未来》82
3.作品:《中华之门》86
4.作品:《中华之剑》86
5.作品:《毛泽东》87
6.作品:《邓小平》91
7.作品:《孙子兵法》95
8.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实战纪实》96
第四章 群体与风格100
一、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创作群体100
军事部创作群体创作特点100
二、地方电视台创作群体102
1.地方电视台群体创作特点104
2.编导与作品105
三、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纪录片创作群体128
1.群体发展129
2.群体创作特色131
3.编导与作品134
四、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室、海外中心专题部等创作群体151
1.群体创作特色151
2.编导与作品152
五、独立纪录片制作人158
编导与作品158
六、纪录片创作群体形成与发散的原因160
1.创作群体崛起的主客观因素161
2.创作群体发散的原因162
第五章 纪录片审美165
一、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创作165
1.纪录片主体意向的实现166
2.时空无素的处理167
二、散文体纪录片169
1.臧树清作品鉴赏169
2.散文体电视纪录片解说词176
3.散文体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意境创造176
4.散文体解说词的笔调178
三、解说词探析179
1.解说词的作用180
2.陈汉元独具魅力的解说词创作184
第六章 纪录片界定188
一、第一次界定188
二、第二次界定190
1.纪录片和专题节目的关系190
2.报道类专题节目的界定191
3.对电视纪录片的解释191
4.中外纪录片专家的论述193
三、电视界新论195
1.纪录片的人文性195
2.纪录片的情感性196
3.纪实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197
第七章 争鸣与探讨198
一、影视合流时代的电影电视纪录片198
二、专题片与纪录片199
1.我国的情况199
2.日本、美国对纪录片的划分200
三、纪实与真实201
1.真实201
2.纪实202
3.西方学者对真实性的认识203
四、纪录片是艺术品乎?205
五、电视纪录片的价值205
六、中国纪录片之魂——民族文化206
七、东方文化与电视纪录片——’95中国电视纪录片理论研讨会纪要207
1.东方文化与电视纪录片208
2.走出困境210
3.献计献策210
4.纪录片创作手法之“争”211
5.众望所归:开辟电视纪录片频道212
第八章 名家谈纪录片214
一、怀斯曼——30年纪录电影实践214
1.对“纪录”的认识:考虑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214
2.结构影片的目的:抽象到一种隐喻的层次216
3.纪录片与新闻片有区别216
4.拍摄方式217
5.选题219
6.被拍摄对象219
7.剪辑:从“孤岛”到“群岛”的连接过程219
8.制作人的权力220
二、伊文思——纪录不能只是一种模式222
1.中国纪录片的发展224
2.长镜头的运用225
3.纪录片的画面声音何者为主226
4.世界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流派和倾向226
三、奈恩——影视语言与纪录片创作227
1.摄影机的概念227
2.反映事件要做到真实228
3.拍片不宜计划得过死229
4.艰苦环境下的拍摄230
5.拍摄前的想法230
四、达斯宁——电视纪录片拍摄要求231
1.对两部中国纪录片作品的看法231
2.电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区别232
3.纪录片的观众233
4.关于作品《被误解的中国》234
第九章 西方纪录片的流变及风格形成235
一、早期纪录片巨匠的贡献235
1.启蒙与发明家的较量235
2.新闻纪录影片的兴起和纪录风格的开创237
3.罗伯特·弗拉哈迪和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238
4.吉加·维尔托夫与他的“电影眼睛”理论241
5.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影响最深的人物245
二、现当代纪录片创作247
1.让·鲁什和“真实电影”247
2.牛山纯一248
3.小川绅介251
三、风格的归结252
1.格里尔逊式253
2.真实电影253
3.访问谈话式254
4.“反射式”纪录片254
四、中外纪录片比较的启示255
1.创作风格255
2.理论与观念257
第十章 名家新作及对世界的纪录、感悟260
一、名家新作260
1.费·艾格兰与《云之南》260
2.沃夫冈·莫瑞尔与《在水的表象下面》263
3.鲍勃·康纳里、罗宾·安得森的纪录世界265
第十一章 新片橱窗271
一、国外90年代纪录片作品橱窗271
1.90年代国外纪录片精粹271
2.第七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获奖作品277
二、欧美纪录片制作与市场运作280
1.法国280
2.美国282
3.德国282
第十二章 世界先进电视业和制作环境的发展284
一、先进电视业的蓬勃发展284
1.高科技竞争时代284
2.未来的电视287
二、美国的先进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288
1.数字时代的开始288
2.发展中的问题289
3.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290
三、日本未来的节目制作291
1.未来节目制作环境的关键性技术292
2.未来制作节目环境中的变化292
3.新时代中理想的从事节目制作的技术人员293
4.未来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制作294
第十三章 国际电影电视节及评奖296
一、著名的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及学术性评奖296
二、著名的国际电视节及电视大奖307
三、国际电影、电视节对纪录片的作用与影响312
第十四章 发展前瞻314
一、产生一批体现中外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精品315
二、产生一批世界级纪录片作者317
三、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318
四、设立专门的电视纪录片频道319
五、国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320
附录一 作者访谈录323
纪录片:终极目标及创作方法——陈汉元如是说323
充实的创作人生——记臧树清的电视纪录片创作道路325
采访刘效礼329
采访朱羽君331
采访钟大年333
附录二 优秀电视纪录片文学本及解说词选336
后记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