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隐喻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隐喻学研究
  • 束定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4632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隐喻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1

引言1

第一节 国外隐喻学的历史发展1

前言1

第二节 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7

第三节 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9

(一)如何界定隐喻11

(二)隐喻的工作机制和理解13

(三)隐喻的认知价值问题16

结束语18

第二章 隐喻的本质19

引言19

第一节 传统隐喻观述评19

(一)隐喻的词典定义19

(二)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知22

(一)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28

第二节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本质的认识28

(二)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34

(三)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41

(四)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46

结束语50

第三章 隐喻的类型、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51

引言51

第一节 隐喻的主要种类及特点51

(一)显性隐喻(明喻)与隐性隐喻51

(二)根隐喻与派生隐喻54

(三)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58

第二节 隐喻的句法和结构特点59

(一)名词性隐喻60

(二)动词性隐喻62

(三)形容词性隐喻64

(五)介词性隐喻65

(四)副词性隐喻65

第三节 隐喻的语义结构66

(一)喻体、本体和喻底同现67

(二)本体和喻体同现67

(三)喻体式隐喻67

(四)本体式隐喻68

第四节 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70

(一)矛盾性70

(二)临时性71

(三)模糊性71

(四)不可撤消性72

(五)隐喻程度性73

(六)系统性79

(七)局部性80

(八)方向性81

(九)不可穷尽性83

(十)多样性84

(十一)连贯性87

(十二)回复性89

结束语90

第四章 隐喻的产生91

引言91

第一节 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91

(一)“思维贫困假说”与根隐喻91

(二)隐喻与科学思维99

(一)人类的思维特征与隐喻101

第二节 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101

(二)意象与隐喻105

(三)新奇心理108

第三节 隐喻产生的语言学原因109

(一)“语言贫困假说”与隐喻构词109

(二)修辞用法111

结束语111

第一节 隐喻的修辞功能112

第五章 隐喻的功能112

引言112

(一)简练与生动113

(二)新奇与启发114

(三)委婉与高雅116

第二节 隐喻的语言学功能117

(一)填补词汇空缺117

(二)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118

第三节 隐喻的诗歌功能119

(一)诗的“表现”与“再现”119

(二)隐喻的诗意化功能120

(三)语言作为诗人的“材料”124

(四)隐喻与诗歌的陌生化126

第四节 隐喻的认知功能128

(一)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128

(二)隐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135

(三)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139

(四)类推说理146

第五节 隐喻的社会功能147

第六节 隐喻的文字游戏功能149

结束语151

第六章 隐喻的工作机制152

引言152

第一节 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的互动152

(一)理查兹对隐喻工作机制的解释152

(二)布莱克的互相作用理论160

(三)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170

第二节 相似性作用172

(一)何为相似性172

(二)反对隐喻中相似性作用的观点178

(三)为相似性辩护179

第三节 意象性与双重影像182

(一)隐喻的意象性182

(二)双重影像190

结束语191

第七章 隐喻的理解193

引言193

第一节 隐喻的理解过程193

(一)隐喻的辨认193

(二)隐喻意义的推断198

第二节 隐喻理解的特点202

(一)隐喻是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202

(二)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想象性经历207

第三节 语境知识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208

(一)语境本身的特点对隐喻理解的影响210

(二)语境信息的数量对隐喻理解的影响212

(三)人类知识结构与隐喻的理解213

(四)文化对隐喻理解的作用217

(一)戴维森的理论219

第四节 隐喻理解的本质219

(二)塞尔的理论220

(三)霍尔的“意图理论”222

(四)康德的“反思理论”223

(五)“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语言观224

(六)偏离与偏离的消除227

结束语232

第一节 隐喻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233

(一)语言与符号、系统义与指称义233

引言233

第八章 隐喻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和哲学意义233

(二)隐喻与语言意义的变化244

第二节 隐喻研究的哲学意义249

(一)隐喻与经验主义世界观249

(二)隐喻与真理253

结束语256

主要参考文献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