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点校本 第3册 诊断 卷71-9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清)陈梦雷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5041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古籍-汇编;中国诊断学-古籍-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点校本 第3册 诊断 卷71-9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七十一1
脉法1
黄帝素问1
阴阳应象大论1
阴阳别论1
六节脏象论3
五脏生成篇3
移精变气论5
脉要精微论5
平人气象论11
玉机真脏论17
卷七十二24
脉法24
黄帝素问24
三部九候论24
经脉别论31
通评虚实论34
腹中论39
病能论39
奇病论40
大奇论41
卷七十三47
脉法47
黄帝素问47
四时刺逆从论47
五运行大论48
至真要大论48
阴阳类论50
方盛衰论53
灵枢经54
邪气脏腑病形篇54
根结篇59
终始篇59
五十营篇61
四时气篇62
禁服篇62
五色篇64
玉版篇65
动输篇66
论疾诊尺篇67
卷七十四69
脉法69
伤寒论(汉·张机)69
辨脉法69
平脉法73
中藏经(汉·华佗)77
脉要论77
五色脉论77
脉病内外证诀78
论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从脉证之法78
论诊杂病必死脉81
卷七十五83
脉法83
脉经(晋·王叔和)83
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83
平脉早晏法第二84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85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85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85
持脉轻重法第六86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86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87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87
平虚实第十88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89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89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90
平人得病所起脉第十四91
诊病将差难已脉第十五92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十六92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十七94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十八97
平奇经八脉病第十九100
卷七十六103
脉法103
脉经(晋·王叔和)103
肝胆部第二十103
心小肠部第二十一105
脾胃部第二十二107
肺大肠部第二十三109
肾膀胱部第二十四111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二十五113
平杂病脉第二十六116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二十七119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二十八120
诊损至脉第二十九121
诊脉动止投数疎数死期年月第三十123
诊百病死生诀第三十一124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三十二128
平姙娠分别男女将产脉证第三十三130
平姙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三十四130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脉证第三十五133
平郁冒五崩漏下脉证第三十六134
平阴吹阴疮脱下脉证第三十七135
平妇人病生死脉证第三十八135
平小儿杂病脉证第三十九136
平三阴三阳三部脉证第四十136
卷七十七143
脉法143
脉诀(晋·王叔和)143
脉赋143
诊脉入式歌144
心脉见於三部歌145
心脉歌145
肝脉见於三部歌146
肝脉歌146
肾脉见於三部歌146
肾脉歌146
肺脉见於三部歌146
肺脉歌147
脾脉见於三部歌147
脾脉歌147
七表八里脉总论147
七表脉148
八里脉149
九道脉151
左右手诊脉歌152
左手寸口心脉歌152
左手中指肝脉歌152
左手尺部肾脉歌152
右手寸口肺脉歌153
右手中指脾脉歌153
右手尺部命门脉歌153
诊杂病生死候歌153
诊暴病歌153
形证相反歌154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脉154
诊四时虚实歌154
伤寒歌154
又歌154
诊杂病生死歌155
诊妇人有姙歌155
产难生死脉证歌156
产后伤寒生死脉歌156
小儿生死脉歌157
卷七十八158
脉法158
千金方(唐·孙思邈)158
论诊候158
平脉大法159
诊五脏脉轻重法160
五脏脉所属160
脉法赞161
三关主对法161
平寸口脉主对法161
平关脉主对法163
平尺脉主对法164
五脏积聚165
阴阳表里虚实166
何时得病166
诊四时相反脉167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167
活人书(宋·朱肱)168
论脉168
人迎气口169
太谿脉169
?阳脉170
问三部之位170
问诊候之法170
问消息之证171
问七表171
问八里172
问结脉促脉代脉173
四言举要(宋·崔紫虚)174
脉诀174
祛疑说(宋·储泳)178
辨脉178
三因方(宋·陈无择)179
二十四脉主病179
河间六书(金·刘完素)181
原脉论181
卷七十九185
脉法185
诊家枢要(元·滑寿)185
脉之经常185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185
五脏平脉185
四时平脉186
呼吸浮沉定五脏脉186
指下轻重以定五脏186
三部九候所主186
持脉187
脉贵有神188
脉阴阳类成189
辍耕绿(元·陶九成)193
论脉193
东垣十书(元·李杲)194
辨脉194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195
论持手诀消息法195
三部所主脏腑病论196
相合脉经198
虚实198
间两手寸关弦疾脾弱火胜木旺土亏金烁当作何治198
脉当有神199
察色脉以定吉凶199
大则病进200
辨脉浮所主病不同200
三部脉治宜200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201
脉肖天地201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201
诊脉杂说202
濇弦脉203
格致余论(元·朱震亨)204
脉大必病进论204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204
外科精义(元·齐德之)205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205
论三部脉所主证侯207
论三部脉所主杂病法诀208
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209
十怪脉209
卷八十210
脉法210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210
浮脉(阳)210
沉脉(阴)210
迟脉(阴)211
数脉(阳)211
滑脉(阳中阴)211
濇脉(阴)212
虚脉(阴)212
实脉(阳)212
长脉(阳)213
短脉(阴)213
洪脉(阳)213
微脉(阴)213
紧脉(阳)214
缓脉(阴)214
芤脉(阳中阴)214
弦脉(阳中阴)215
革脉(阴)215
牢脉(阴中阳)215
濡脉(阴)215
弱脉(阴)216
散脉(阴)216
细脉(阴)216
伏脉(阴)217
动脉(阳)217
促脉(阳)217
结脉(阴)218
代脉(阴)218
诊家正眼(明·李中梓)218
诊脉法象论218
浮脉(阳)219
沉脉(阴)219
迟脉(阴)220
数脉(阳)221
滑脉(阳中之阴)222
濇脉(阴)222
虚脉(阴)223
实脉(阳)224
长脉(阳)224
短脉(阴)225
洪脉(阳)226
微脉(阴)227
细脉(阴)227
濡脉(阴中之阳)228
弱脉(阴)229
紧脉(阴中之阳)229
缓脉(阴)230
弦脉(阳中之阴)231
动脉(阳)232
促脉(阳)232
结脉(阴)233
代脉(阴)234
革脉(阳中之阴)235
牢脉(阴中之阳)235
散脉(阴)236
芤脉(阳中之阴)237
伏脉(阴)237
疾脉(阳)238
持脉总论239
卷八十一241
脉法241
医学正传(明·虞搏)241
脉法问答241
反关脉242
医学纲目(明·楼英)243
冲督阴蹯阳蹯脉病243
诸脉诊病杂法243
医学入门(明·李梴)244
诊脉244
寸关尺定位245
脏腑定位245
七表八里九道名脉246
诸脉体状246
诸脉相类247
诸脉主病247
诸脉相兼主病论248
浮脉248
沉脉249
迟脉250
数脉251
滑脉252
濇脉252
大脉253
缓脉254
洪脉255
实脉255
弦脉256
紧脉257
长脉258
芤脉258
微脉259
细脉259
濡脉260
弱脉261
虚脉261
革脉262
动脉262
散脉262
伏脉262
短脉264
促脉264
结脉265
代脉265
脏腑六脉诊法266
心脉诊法266
肝脉诊法269
肾脉诊法272
肺脉诊法275
脾脉诊法277
命门脉诊法280
卷八十二284
脉法284
医学入门(明·李梴)284
气口人迎脉诀284
总看三部脉法287
伤寒脉法294
浮侯295
中候295
沉侯296
杂病脉法296
卷八十三306
脉法306
医学入门(明·李梴)306
妇人脉法306
成童脉法309
癰疽脉法309
死脉总诀309
形色脉相应总诀311
医宗必读(明·李中梓)312
新著四言脉诀312
卷八十四315
脉法325
医宗必读(明·李中梓)325
脉法心参325
人迎气口说327
脉有不可以言传说328
因形气以定诊说328
诊贵提纲说328
脉有相似宜辨329
脉有相反宜参329
脉位法天地五行说329
长短二脉不诊於关说330
缓脉非病脉说330
革脉非变革之义331
脉以胃气为本331
诊法舆叔和不同331
重阴重阳332
脱阴脱阳332
阴阳相乘相伏332
阴绝阳绝332
脉无根有两说333
尺寸分经典络333
一岁之中脉象不可再见333
脉有亢制333
老少脉异334
从证不从脉334
从脉不从证334
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335
?阳太溪太冲335
分人迎气口脉诀335
内因脉336
外因脉336
不内外因脉336
死绝脉337
动止脉337
诺脉宜忌类337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锡)338
诊脉贵在用意338
脏腑部位338
妇人脉339
反关脉341
脾胃脉341
小儿脉341
太素脉伪341
伤寒六书(明·陶华)342
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342
辨脉虽浮亦有可下者脉虽沉亦有可汗者344
伤寒伏脉辨344
一提金脉要344
三阴三阳脉证347
图书编(明·章潢)347
脉总论347
诊脉方位不同348
诊脉当依时月349
脉分三部五脏349
论诊脉大法349
论辨脏腑脉法350
卷八十五351
脉法351
古今医统(明·徐春甫)351
脉诀辩妄351
部位352
诊候有三355
庞安常脉论356
脉有七诊九候357
神门命门人迎辨357
统属诊法候病358
统候359
属侯362
高阳生脉诀假名364
论丹溪脉大必病进说365
脉法部位表里虚实主病提纲365
左寸脉候365
左关脉候366
左尺脉候366
右寸脉候366
右关脉候366
右尺脉候367
七情脉367
妊娠脉367
脉证相反367
脉证似反368
人脉不应368
各部不胜脉368
胜负扶抑脉368
平人止脉368
真脏止脉369
无脉候369
南北政脉不应369
六绝脉(其经病其脉绝者死)370
久病死期候371
虚数死期371
卷八十六372
脉法372
医门法律(清·喻昌)372
切脉论372
律一条374
合色脉论374
律一条375
诊脉要论375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376
脉神376
部位解376
正脉十六部377
常变382
四诊383
独论383
上下来去至止384
胃气解385
真辨386
从舍辨386
逆顺387
脉要歌388
宜忌歌389
伤寒论脉390
矫世惑脉辨391
吴昆论太素可採之句394
述古394
身经通考(清·李潆)396
看脉之时396
六气分合六部图说396
内经之脉397
从证不从脉397
石室秘录(清·陈士铧)398
论脉诀398
卷八十七399
脉法十七399
太素脉诀(明·彭用光)399
太素脉并医学源流说399
一日流注十二经络直诀401
诊脉要法说402
诊脉捷法说403
诊脉法403
诊男子贵贱寿天脉404
诊夫妻子孙奴仆404
诊贫富脉404
通元赋404
通元说405
详论脉时408
论脉中性格408
五行四时生旺脉409
论阴阳见灾福409
定富贵诗410
定贫贱诗410
天干五运流年例诀410
天干脏腑所属410
地支脏腑所属411
地支六气周岁例诀411
阳腑阴脏所主412
诊部位歌413
双飞蝴蝶脉势之图413
六脉守宫414
诊视法415
四时脉416
青城张仙十忌法416
七表阳脉论贵贱416
七表脉吉凶诀417
八里阴脉吉凶420
八里吉凶脉诀421
论官贵清声少424
论肾脉见喜425
论贵脉先退后福之喜425
论福德脉425
论先富后贫425
论脉不利妻426
论得妻力脉426
论子孙光茂426
定贫贱法426
定军屠法427
论三限脉427
论初限427
论中限427
论末限428
八卦定初中末三运428
出身性情428
四部论428
定穷429
定通429
定僧道429
定心脉富贵429
定见尊重429
定智慧430
论心脉不遂430
论肝脉吉凶430
论肺脉灾福430
论脾脉贵贱430
论丙丁火灾福430
论戊己上灾福吉凶刑克不足职艺431
杂断431
论些星肝脉431
论火星心脉431
论星辰肾脉贵威权431
论罗喉肾脉432
论月孛命门脉432
论太白肺脉贵威权432
论贵贱澄湛格432
清奇格432
阳极格432
阴极格433
青龙格433
纵横逆顺四脉433
白虎格433
勾陈格433
朱雀格433
?蛇格434
元武格434
云鹤冲天格434
狮子入宫格434
飞龙在海格434
鸳鹭带云格435
蝶人花园格435
维雀失巢格435
苍鹰折翅格435
鱼游浅水格435
二龙交战格436
秋雁横飞格436
龙蛇混杂格436
人林缠虎格436
鸳鸯显石格437
鱼游春沼格437
野鹤?天格437
飞莺人柳格437
秋雁高飞格437
羊簪格438
龟游荷叶格438
鹭飞千里格438
鸿雁失行格438
论五阳脉主吉凶438
论五阴脉主吉凶439
推五阴五阳克应日例439
卷八十八440
脉法十八440
太素脉诀(明·彭用光)440
肝脉见喜440
肝脉见贵440
肝脉升沉流利者 即印缓官之贵禄,中年荣显440
肝脉清浊441
心脉清浊441
肺脉清浊441
肾脉清浊442
脾脉清浊442
肝脉见煞442
肝脉主灾442
肝脉见梦443
春见肝脉443
夏见肝脉443
秋见肝脉443
冬见肝脉443
定流年春脉则例443
春月顺时节宣444
心部总论脉诀444
心脉见贵445
心脉见聪慧445
心脉见灾445
心脉见官灾父母患446
心脉见孤独446
心脉见孤贫446
心脉见忧惊446
心脉见妇人淫乱446
心脉主病死446
春见心脉447
心脉见病死447
夏见心脉447
秋见心脉447
冬见心脉447
定流年夏脉则例447
夏月顺时节宣448
肺脉见贵448
肺脉见梦449
肺脉见父贵449
肺脉见凶449
肺脉见喜夫妇顺449
肺脉主贱好外游450
肺脉主刑宪450
肺脉主无德450
肺脉见妻高450
肺脉见孝服450
春见肺脉450
夏见肺脉450
秋见肺脉451
冬见肺脉451
定流年秋脉则例451
秋月顺时节宣451
肾脉见喜452
肾脉见贵452
肾脉见寿长453
肾脉见喜孕453
肾脉见仕禄及短寿453
肾脉见才智453
肾脉见情欲之喜453
肾脉见福寿453
肾脉见灾并疾病454
肾脉见淫重454
肾脉见博学无成454
肾脉见末年多灾454
肾脉见病讼454
肾脉见死灾454
肾脉与命门见奴仆车马吉凶455
肾与命门见官符失财大灾455
肾脉不宜妻妾455
肾脉主不利亲子455
肾脉见病厄寿促455
肾脉见修养长寿修短456
春见肾脉456
夏见肾脉456
秋见肾脉456
冬见肾脉456
定流年冬脉则例457
冬月顺时节宣457
脾脉总论458
脾脉见喜458
脾脉见成才能仕禄458
脾脉见性巧无禄位458
脾脉妻责寿458
脾脉见贱459
脾脉见灾危459
脾脉见犯土灾病459
脾脉见恶死459
脾脉见死家宅不安459
脾脉见仕禄460
脾脉见理奥460
脾脉见祟460
脾脉总论460
春见脾脉460
夏见脾脉460
秋见脾脉461
冬见脾脉461
定流年四季脉则例461
定六亲461
定性多怒462
克定灾年462
逐年小限462
论五运行年生克463
五运六气论463
阴阳反证463
阴阳交?464
大惊脉464
推三学堂464
分九品官格464
推官出身464
武官格局465
公相脉465
将相脉465
推心部脉官禄465
推肾部脉禄喜466
推六脉出宫重交图466
推迁移脉法466
老病脉467
少年脉467
论富贵官高467
尺部脉468
心部克应469
肝部克应469
肾部克应469
肺部克应470
脾部克应470
推天元太素四季灾祸吉凶式471
诊女子太素471
论女子脉贵贱472
论婚姻生克男女财产嫁赀成败472
妇人脉472
论妇人怀孕473
论生产473
论产难吉凶473
论梦多奇怪预彰吉凶并刑克473
论女子贵格473
论女子富格474
论女子淫荡474
论女人贱474
女人贞洁脉474
室女思不遂475
女思淫痨瘵脉475
推女子少男多女475
推先男后女475
定双生男女475
定遗腹生子脉475
论男女贵贱寿夭脉476
太素岁运所属五脏之图476
卷八十九478
外诊法 望478
黄帝素问478
五脏生成篇478
移精变气论480
玉版论要篇481
诊要经终论481
脉要精微论482
平人气象论484
玉机真脏论484
三部九候论486
通评虚实论487
刺热篇487
评热病论488
举痛论488
痿论489
大奇论489
脉解篇489
皮部论489
经络论490
方盛衰论490
解精微论491
灵枢经492
九针十二原篇492
邪气脏腑病形篇492
经脉篇493
师传篇494
五阅五使篇495
逆顺肥瘦篇497
五变篇498
本脏篇499
五色篇503
卷九十508
外诊法508
灵枢经508
论勇篇508
卫气失常篇508
阴阳二十五人篇509
五音五味篇515
行针篇515
通天篇515
论疾诊尺篇518
扁鹊难经521
望色521
金匮要略(汉·张机)523
望闻523
伤寒论(汉·张机)524
望闻524
卷九十一526
外诊法526
中藏经(汉·华佗)526
寒热察色526
五色脉论526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526
脉诀(晋·王叔和)528
五脏之色528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529
五脏察色歌532
产难生死歌533
小儿外证十五候歌534
千金方(唐·孙思邈)535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535
河间六书(金·刘完素)536
察色论536
东垣十书(元·李杲)536
望诊536
面部形色之图537
察色脉以定吉凶537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539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539
黑白人药食禁忌540
格致余论(元·朱震亨)540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540
外科精义(元·齐德之)541
论荣卫色脉参应之法541
医学入门(明·李梴)542
观形察色542
形色脉相应总诀542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鍚)543
望法543
死证544
古今医统(明·徐春甫)544
望闻问切订544
证治准绳(明·王肯堂)545
察色要略545
察目548
察鼻548
察口唇548
察耳548
察舌549
察身549
医门法律(清·喻昌)549
望色论549
律一条551
合色脉论551
律一条552
申治病不察四易四难之律552
申治病不察新故之律553
先哲格言553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554
脉色辨阴阳554
神气存亡论554
先天后天论555
身经通考(清·李潆)555
望色555
石室秘录(清·陈士铎)556
论气色556
卷九十二558
外诊法 闻558
黄帝素问558
脉要精微论558
宝命全形论558
通评虚实论559
扁鹊难经559
声合五音以别病559
金匮要略(汉·张机)559
语声呼吸559
中藏经(汉·华佗)560
闻声决死法560
东垣十书(元·李杲)560
辨气少气盛560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锡)561
声诊561
听声知吉凶561
医学入门(明·李梴)562
听声審音别病562
医门法律(清·喻昌)562
闻声论562
律二条563
辨息论563
律一条564
身经通考(清·李潆)565
闻声565
外诊法 问565
黄帝素问565
移精变气论565
三部九候论566
脏气法时论566
血气形志篇567
疏五过论567
甲乙经(晋·皇甫谧)569
问情志以察病569
扁鹊难经570
问五味以知病之起在570
伤寒论(汉·张机)570
问动气以禁汗下570
东垣十书(元·李杲)571
治病问所便571
辨寒热571
辨外感八风之邪饮食劳役所伤571
辨手心手背573
辨口鼻573
辨头痛574
辨中热相似证574
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574
辨画夜重轻575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575
问平日575
格致余论(元·朱震亨)576
治病必求其本论576
医学入门(明·李梴)576
问证576
医宗必读(明·李中梓)580
不失人情论580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鍚)580
问病必详580
古今医统(明·徐春甫)581
问证581
医门法律(清·喻昌)582
问病论582
律一条583
申治病不疎五过之律并《内经》大意583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584
问诊584
问寒热584
问汗585
问头身586
问二便587
问饮食587
问胷588
问聋588
问渴589
身经通考(清·李潆)589
问证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