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林正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医林正印
  • (明)马兆圣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0197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林正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 一2

卷 二2

中风2

目录2

目录2

病形相误论① 己佚2

卷 一2

中风2

卷 二2

病形相误论① 己佚2

伤风9

伤风9

中寒10

中寒10

诸暑②11

诸暑②11

诸湿③13

诸湿③13

伤燥④15

伤燥④15

诸火⑤16

诸火⑤16

诸气⑥19

诸气⑥19

中气⑦21

诸郁⑧21

诸郁⑧21

中气⑦21

①原本序文、凡例、目录作卷一。据卷五“厥症”语: “……余于首卷病形相误论中,已详言之。”则知原本卷一为“病形相误论”。今遵此改正。②诸暑:原本作“暑”,此据文中标题改。凡目录中出现类似情况,均作同样处理。 ③诸湿:原本作“湿”。24

①原本序文、凡例、目录作卷一。据卷五“厥症”语: “……余于首卷病形相误论中,已详言之。”则知原本卷一为“病形相误论”。今遵此改正。②诸暑:原本作“暑”,此据文中标题改。凡目录中出现类似情况,均作同样处理。 ③诸湿:原本作“湿”。24

诸饮②28

诸饮②28

哮29

哮29

喘30

喘30

咳嗽附肺痿、肺痈33

咳嗽附肺痿、肺痈33

霍乱43

卷 三43

霍乱43

卷 三43

呕吐46

呕吐46

噎膈51

噎膈51

噫气54

噫气54

嘈杂55

嘈杂55

呃逆56

呃逆56

伤饮食59

伤饮食59

吞酸吐酸61

吞酸吐酸61

痞62

痞62

疟疾③65

疟疾③65

泄泻附交肠④71

泄泻附交肠④71

痢疾⑤73

痢疾⑤73

黄疸81

黄疸81

水肿85

水肿85

胀满91

胀满91

积聚98

积聚98

①痰症:原本作“痰”。 ②诸饮:原本作“饮”。 ③疟疾:原本作“疟”。 ④附交肠:原本无。 ⑤痢疾:原本作“痢”。卷四虚劳103

①痰症:原本作“痰”。 ②诸饮:原本作“饮”。 ③疟疾:原本作“疟”。 ④附交肠:原本无。 ⑤痢疾:原本作“痢”。卷四虚劳103

尸注109

尸注109

血症①111

血症①111

遗精117

遗精117

便浊120

便浊120

遗溺121

遗溺121

淋闭122

淋闭122

三消125

三消125

眩运127

眩运127

诸汗129

诸汗129

短气131

短气131

惊悸132

惊悸132

痉症②134

痉症②134

癎症③135

癎症③135

癫狂附邪祟④137

癫狂附邪祟④137

健忘138

健忘138

虚烦139

虚烦139

不寐140

不寐140

头痛142

卷五142

卷五142

头痛142

①血症:原本作“诸血”。 ②痉症:原本作“痉”。③癎症:原本作“癎”。 ④附邪崇:原本无。面症①147

①血症:原本作“诸血”。 ②痉症:原本作“痉”。③癎症:原本作“癎”。 ④附邪崇:原本无。面症①147

眼症②149

眼症②149

耳症③150

耳症③150

鼻症④152

鼻症④152

口症⑤154

口症⑤154

齿症⑥155

齿症⑥155

舌症⑦156

舌症⑦156

唇症⑧158

唇症⑧158

咽喉159

咽喉159

梅核气161

肩背痛161

肩背痛161

梅核气161

臂痛⑨162

臂痛⑨162

心痛163

心痛163

胃脘痛164

胃脘痛164

腹痛166

腹痛166

胁痛169

胁痛169

腰痛170

腰痛170

痹症⑩172

痹症⑩172

痿症⑾173

痿症⑾173

厥症⑿175

厥症⑿175

疠风176

疠风176

①面症:原本作“面” ②眼症:原本作“眼”。 ③耳症:原本作“耳”。 ④鼻症:原本作“鼻”。 ⑤口症:原本作“口”。 ⑥齿症:原本作“齿”。 ⑦舌症:原本作“舌”。 ⑧唇症:原本作“唇”。⑨臂痛:原本无。 ⑩痹症:原本作“177

①面症:原本作“面” ②眼症:原本作“眼”。 ③耳症:原本作“耳”。 ④鼻症:原本作“鼻”。 ⑤口症:原本作“口”。 ⑥齿症:原本作“齿”。 ⑦舌症:原本作“舌”。 ⑧唇症:原本作“唇”。⑨臂痛:原本无。 ⑩痹症:原本作“177

脱肛178

脱肛178

肠鸣179

肠鸣179

前阴诸疾180

虫症②180

前阴诸疾180

虫症②180

疝症182

疝症182

脚气184

脚气184

卷 六186

日用药性反忌方产炮制略186

卷 六186

日用药性反忌方产炮制略186

卷 七203

开关散203

中风③203

通关散203

稀涎散203

胜金丸203

卷 七203

胜金丸203

中风③203

通关散203

开关散203

稀涎散203

瓜蒂散204

三化汤204

大秦艽汤204

十全大补汤204

地黄饮子204

瓜蒂散204

地黄饮子204

十全大补汤204

大秦艽汤204

三化汤204

小续命汤205

小续命汤205

防风通圣散206

防风通圣散206

活命金丹206

解语丸206

①秘:原本作“闭”。 ②虫症:原本作“虫”。 ③中风:本篇所列二十七方,其次序与原本不同,此据文中出现方名的先后为顺序。转舌膏206

活命金丹206

解语丸206

①秘:原本作“闭”。 ②虫症:原本作“虫”。 ③中风:本篇所列二十七方,其次序与原本不同,此据文中出现方名的先后为顺序。转舌膏206

涤痰汤206

涤痰汤206

星附散207

牛黄丸207

星附散207

牛黄丸207

独活散208

改容膏208

秦艽升麻汤208

独活散208

摧肝丸208

改容膏208

清阳汤208

秦艽升麻汤208

清阳汤208

摧肝丸208

参芪汤②209

四君子合二陈汤209

参芪汤②209

二陈汤209

四物汤209

蠲痹汤① 见痹症209

芎苏饮209

伤风209

铁弹丸209

四君子合二陈汤209

二陈汤209

四物汤209

蠲痹汤① 见痹症209

铁弹丸209

芎苏饮209

伤风209

姜附汤④210

四逆汤210

附子理中汤210

①蠲痹汤:文中无此方,今存目备考。 ②参芪汤:原本无。 ③见中风:以下的见某某,有的是兰本原有,有的是注者据内容补,一律不再加注。 ④姜附汤:原本缺。当归四逆汤210

中寒210

二陈汤见中风③210

九味羌活汤210

十神汤210

①蠲痹汤:文中无此方,今存目备考。 ②参芪汤:原本无。 ③见中风:以下的见某某,有的是兰本原有,有的是注者据内容补,一律不再加注。 ④姜附汤:原本缺。当归四逆汤210

姜附汤④210

四逆汤210

附子理中汤210

中寒210

二陈汤见中风③210

九味羌活汤210

十神汤210

诸暑①211

稀涎散见中风211

清暑益气汤211

苍术白虎汤211

六和汤211

大顺散211

大顺散211

清暑益气汤211

六和汤211

苍术白虎汤211

诸暑①211

稀涎散见中风211

黄连香薷饮212

补中益气汤212

生脉散212

白虎加柴胡汤②212

清肺汤212

天水散③212

生脉散212

枇杷叶散212

补中益气汤212

枇杷叶散212

黄连香薷饮212

天水散③212

清肺汤212

白虎加柴胡汤②212

渗湿汤213

五苓散213

除风湿羌活汤213

除湿汤213

羌活胜湿汤213

诸湿④213

五苓散213

除湿汤213

除风湿羌活汤213

五苓散213

诸湿④213

羌活胜湿汤213

渗湿汤213

五苓散213

①诸暑:原本作“暑” ②白虎加柴胡汤:文中不另立汤名,系在苍术白虎汤条下。 ③天水散:原本此前有“柴胡”二字,此据后文删。④诸湿:原本作“湿”。 ⑤伤燥:原本作“燥”。琼脂膏214

伤燥⑤214

二陈汤见中风214

平胃散214

滋燥养荣汤214

二陈汤见中风214

生血润肤饮214

生血润肤饮214

①诸暑:原本作“暑” ②白虎加柴胡汤:文中不另立汤名,系在苍术白虎汤条下。 ③天水散:原本此前有“柴胡”二字,此据后文删。④诸湿:原本作“湿”。 ⑤伤燥:原本作“燥”。琼脂膏214

滋燥养荣汤214

伤燥⑤214

平胃散214

清肝汤215

滋营大补地黄丸①215

清凉饮子215

通幽汤见便秘215

润肠丸见便秘215

诸火②215

清肝汤215

正阳汤215

坎离丸215

坎离丸215

正阳汤215

诸火②215

润肠丸见便秘215

通幽汤见便秘215

清凉饮子215

滋营大补地黄丸①215

升阳汤216

升阳散火汤216

诸气③216

苏子降气汤216

火郁汤216

黄连解毒汤216

四物汤见中风216

四物汤见中风216

苏子降气汤216

凉膈散216

升阳汤216

升阳散火汤216

火郁汤216

黄连解毒汤216

凉膈散216

诸气③216

①滋营大补地黄丸:原本作“滋荣地黄丸”。 ②诸火:原本作“火”。③诸气:原本作“气”。温胆汤见惊悸木香化滞汤217

治中汤217

三和汤217

升阳顺气汤217

归脾汤217

五积散217

黄连香薷饮见诸暑217

清暑益气汤见诸暑217

①滋营大补地黄丸:原本作“滋荣地黄丸”。 ②诸火:原本作“火”。③诸气:原本作“气”。温胆汤见惊悸木香化滞汤217

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217

清暑益气汤见诸暑217

黄连香薷饮见诸暑217

五积散217

治中汤217

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217

三和汤217

升阳顺气汤217

归脾汤217

诸郁③218

木香顺气汤②218

升阳散火汤见诸火218

六郁汤218

中气①218

中气①218

越鞠丸218

渗湿汤见诸湿218

清气解郁汤218

二陈汤见中风218

香砂平胃散218

越鞠丸218

香砂平胃散218

二陈汤见中风218

清气解郁汤218

渗湿汤见诸湿218

六郁汤218

升阳散火汤见诸火218

诸郁③218

木香顺气汤②218

八味丸见虚劳219

肾气丸④见咳嗽219

三味安肾丸219

霞天膏219

礞石滚痰丸219

三圣散219

瓜蒂散见中风219

痰症219

火郁汤见诸火219

四物合二陈汤见中风219

火郁汤见诸火219

痰症219

瓜蒂散见中风219

四君子合二陈汤见中风219

三圣散219

礞石滚痰丸219

霞天膏219

四君子合二陈汤见中风219

四物合二陈汤见中风219

肾气丸④见咳嗽219

八味丸见虚劳219

三味安肾丸219

苏子降气汤 见诸气220

千缗汤220

①中气:原本无。 ②木香顺气汤:原本在“诸气”篇中,今据后文移此。 ③诸郁:原本作“郁”。 ④肾气丸: 原本无。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清气化痰丸220

三生饮220

神术丸220

黑锡丹220

神术丸220

千缗汤220

①中气:原本无。 ②木香顺气汤:原本在“诸气”篇中,今据后文移此。 ③诸郁:原本作“郁”。 ④肾气丸: 原本无。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清气化痰丸220

三生饮220

黑锡丹220

苏子降气汤 见诸气220

清膈苍莎丸221

青礞石丸221

搜风化痰丸221

五积散见诸气221

温中化痰丸221

中和丸221

清膈苍莎丸221

青礞石丸221

搜风化痰丸221

五积散见诸气221

温中化痰丸221

中和丸221

瓜蒌实丸222

六君子汤①见中风222

橘半枳术丸222

大青龙汤222

诸饮②222

十枣汤222

小青龙汤222

小青龙汤222

大青龙汤222

十枣汤222

诸饮②222

六君子汤①见中风222

瓜蒌实丸222

橘半枳术丸222

小半夏汤223

葶苈散223

苓桂术甘汤③223

参苏饮见咳嗽223

五饮汤223

哮223

金沸草散223

小青龙汤见诸饮223

五饮汤223

苓桂术甘汤③223

参苏饮见咳嗽223

哮223

金沸草散223

小青龙汤见诸饮223

葶苈散223

小半夏汤223

①六君子汤:即“中风”篇中“四君子合二陈汤”。 ②诸饮:原本作“饮”。 ③苓桂术甘汤:原本作“桂苓甘术汤”,此据《金匮要略》改甘胆丸224

千缗汤见痰症224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24

二母散224

神保丸224

大萝皂丸224

导水丸224

喘224

导水丸224

①六君子汤:即“中风”篇中“四君子合二陈汤”。 ②诸饮:原本作“饮”。 ③苓桂术甘汤:原本作“桂苓甘术汤”,此据《金匮要略》改甘胆丸224

喘224

千缗汤见痰症224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24

二母散224

大萝皂丸224

神保丸224

四物汤见中风225

小青龙汤见诸饮225

麻黄杏仁饮225

金沸草散见哮225

理中丸225

葶枣散225

滚痰丸见痰症225

导水丸见哮225

生脉散见诸暑225

导痰汤225

葶枣散225

导痰汤225

四七汤225

桔梗汤225

桔梗汤225

四七汤225

小青龙汤见诸饮225

麻黄杏仁饮225

金沸草散见哮225

理中丸225

四物汤见中风225

滚痰丸见痰症225

导水丸见哮225

生脉散见诸暑225

二陈汤见中风226

桂枝汤226

芦吸散226

白虎汤见诸暑226

四磨汤226

三拗汤见咳嗽226

华盖散226

渗湿汤见诸湿226

秘传麻黄汤226

白虎汤见诸暑226

芦吸散226

桂枝汤226

二陈汤见中风226

咳嗽226

秘传麻黄汤226

咳嗽226

渗湿汤见诸湿226

华盖散226

三拗汤见咳嗽226

四磨汤226

辰砂六一散见诸暑227

枇杷叶散见诸暑227

白术汤227

不换金正气散227

小柴胡汤227

三拗汤227

宁嗽化痰汤227

黄连解毒汤见诸火227

宁嗽化痰汤227

三拗汤227

清咽宁嗽汤227

清咽宁嗽汤227

辰砂六一散见诸暑227

枇杷叶散见诸暑227

白术汤227

不换金正气散227

小柴胡汤227

黄连解毒汤见诸火227

理中汤228

参苏散228

辰砂化痰丸228

八风散228

薄荷煎228

消风散①228

八风散228

消风散①228

薄荷煎228

辰砂化痰丸228

参苏散228

理中汤228

粉黛散229

小陷胸汤229

玉壶丸229

千缗汤见痰症229

坠痰丸229

玉壶丸229

千缗汤见痰症229

坠痰丸229

粉黛散229

小陷胸汤229

礞石丸见痰症229

半夏温肺汤229

半夏温肺汤229

礞石丸见痰症229

丁香半夏丸230

温胃化痰丸230

清金化痰汤230

噙化丸230

青金丹230

丁香半夏丸230

温胃化痰丸230

清金化痰汤230

①消风散:原本作“金沸草合消风散”,此据后文改。 “金沸草散”见“哮”。滋阴降火汤230

噙化丸230

青金丹230

①消风散:原本作“金沸草合消风散”,此据后文改。 “金沸草散”见“哮”。滋阴降火汤230

宁嗽琼玉丸231

润肺丸231

四七汤见喘231

泻白散231

诃?丸231

肾气丸231

肾气丸231

诃?丸231

泻白散231

四七汤见喘231

润肺丸231

宁嗽琼玉丸231

安肾丸232

橄榄丸232

清音丸232

润肺散232

劫劳散232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32

调中益气汤232

调中益气汤232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32

劫劳散232

安肾丸232

橄榄丸232

清音丸232

润肺散232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33

人参清肺饮233

青金丸233

五积散见诸气233

葶苈散233

香附瓜蒌青黛丸233

瓜连丸233

瓜连丸233

香附瓜蒌青黛丸233

加味三补丸233

葶苈散233

五积散见诸气233

青金丸233

人参清肺饮23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33

加味三补丸233

肺痈234

生姜甘草汤234

紫菀饮234

小半夏汤见诸饮234

四物汤见中风234

三白汤234

肺痿234

生姜甘草汤234

甘草干姜汤234

肺痈234

千金内补散234

千金内补散234

甘草干姜汤234

肺痿234

三白汤234

四物汤见中风234

小半夏汤见诸饮234

紫菀饮234

香薷饮235

藿香正气散235

卷 八235

金沸草散235

六和汤见诸暑235

理中丸见喘235

理中汤见咳嗽235

四逆汤见中寒235

止渴汤235

缩脾饮235

霍乱235

黄连丸235

金沸草散235

卷 八235

霍乱235

香薷饮235

藿香正气散235

六和汤见诸暑235

理中丸见喘235

理中汤见咳嗽235

四逆汤见中寒235

止渴汤235

缩脾饮235

黄连丸235

六君子汤 见中风236

七气汤236

呕吐236

荆黄汤236

二陈汤见中风236

紫沉丸236

五苓散见诸暑236

人参白术散236

平胃散见诸湿236

小麦门冬汤236

止血汤236

呕吐236

紫沉丸236

五苓散见诸暑236

平胃散见诸湿236

小麦门冬汤236

止血汤236

六君子汤 见中风236

七气汤236

荆黄汤236

二陈汤见中风236

人参白术散236

丁香安胃汤237

理中汤见咳嗽237

竹叶石膏汤237

大柴胡汤237

丁香安胃汤237

橘皮竹茹汤237

橘皮竹茹汤237

理中汤见咳嗽237

附子理中汤见中寒237

木香匀气散237

大柴胡汤237

竹叶石膏汤237

附子理中汤见中寒237

木香匀气散237

胃苓汤238

新法半夏汤238

四味藿香汤238

四君子汤见中风238

五膈宽中汤见噎膈238

灵砂丹238

五膈宽中汤见噎膈238

增半汤238

调中益气汤见咳嗽238

灵砂丹238

胃苓汤238

增半汤238

调中益气汤见咳嗽238

四君子汤见中风238

四味藿香汤238

新法半夏汤238

四物汤见中风239

人参汤239

麦门冬汤见霍乱239

半硫丸239

养正丹239

芎苏饮见伤风239

八味平胃散239

四物汤见中风239

八味平胃散239

芎苏饮见伤风239

养正丹239

半硫丸239

麦门冬汤见霍乱239

人参汤239

乌梅丸240

葛花解酲汤240

噎膈240

抵当丸240

香砂宽中丸240

乌梅丸240

葛花解酲汤240

香砂宽中丸240

抵当丸240

噎膈240

丁香透膈汤241

麻仁丸见便秘241

导滞通幽汤见便秘241

滋阴清膈散241

竹皮饮241

补气运脾汤241

五膈宽中散①241

补气运脾汤241

五膈宽中散①241

丁香透膈汤241

麻仁丸见便秘241

导滞通幽汤见便秘241

滋阴清膈散241

竹皮饮241

涤痰丸242

二陈汤见中风242

嘉禾散242

厚朴丸242

嘉禾散242

二陈汤见中风242

涤痰丸242

厚朴丸242

滋血润肠汤243

人参利膈丸243

噫气243

润下丸243

萸连丸243

二陈汤见中风243

越鞠丸见诸郁243

保和丸243

保和丸243

越鞠丸见诸郁243

二陈汤见中风243

萸连丸243

润下丸243

噫气243

人参利膈丸243

滋血润肠汤243

匀气丸244

六君子汤见中风244

枳壳散244

嘈杂244

枳术丸244

曲术丸244

大安丸②即加味保和丸244

保和丸见噫气244

①五膈宽中散:原本无。 ②大安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三补丸见咳嗽三圣丸①软石膏丸244

嘈杂244

祛痰火丸244

二陈汤见中风244

①五膈宽中散:原本无。 ②大安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三补丸见咳嗽三圣丸①软石膏丸244

保和丸见噫气244

大安丸②即加味保和丸244

曲术丸244

枳术丸244

枳壳散244

六君子汤见中风244

祛痰火丸244

二陈汤见中风244

匀气丸244

大补阴丸245

芩连二陈汤245

四物汤见中风245

大补阴丸245

参术汤245

橘皮竹茹汤见呕吐245

理中汤见咳嗽245

芩连二陈汤245

四物汤见中风245

橘皮竹茹汤见呕吐245

参术汤245

理中汤见咳嗽245

呃逆245

四物汤见中风245

导痰丸245

导痰丸245

四物汤见中风245

呃逆245

凉膈汤见诸火246

大柴胡汤见呕吐246

解毒汤见诸火246

二陈汤见中风246

小青龙汤见诸饮246

小陷胸汤见咳嗽246

桃仁承气汤246

木香和中丸246

伤饮食246

瓜蒂散见中风246

保和丸见噫气246

①三圣丸,文中无此内容,疑即“痰症”篇中“三圣散”。枳术丸见嘈杂木香槟榔丸246

养脾丸246

保和丸见噫气246

桃仁承气汤246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46

养脾丸246

①三圣丸,文中无此内容,疑即“痰症”篇中“三圣散”。枳术丸见嘈杂木香槟榔丸246

瓜蒂散见中风246

伤饮食246

木香和中丸246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46

大柴胡汤见呕吐246

凉膈汤见诸火246

解毒汤见诸火246

二陈汤见中风246

小青龙汤见诸饮246

小陷胸汤见咳嗽246

痞247

吞酸吐酸247

曲术丸见嘈杂247

咽醋丸247

神术丸见痰症247

干姜丸247

二陈汤见中风247

四物汤见中风247

吞酸吐酸247

四君子汤见中风247

四味萸连丸247

痞247

枳实消痞丸247

生料平胃散①247

二陈汤见中风247

生料平胃散①247

曲术丸见嘈杂247

咽醋丸247

神术丸见痰症247

干姜丸247

枳实消痞丸247

四味萸连丸247

四君子汤见中风247

四物汤见中风247

枳壳桔梗汤248

大消痞丸248

瓜蒂散见中风248

六君子汤 见中风248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48

小陷胸汤见咳嗽248

三黄泻心汤248

仲景泻心汤248

黄连消痞丸248

枳壳桔梗汤248

六君子汤 见中风248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48

小陷胸汤见咳嗽248

枳梗二陈汤248

黄连消痞丸248

瓜蒂散见中风248

三黄泻心汤248

大消痞丸248

仲景泻心汤248

枳梗二陈汤248

流气饮249

疟疾249

黄芩利膈丸249

半夏枳实丸249

五苓散见诸暑249

顺气消痞丸249

四物汤见中风249

枳术丸见嘈杂249

①生料平胃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249

四物汤见中风249

顺气消痞丸249

五苓散见诸暑249

半夏枳实丸249

黄芩利膈丸249

疟疾249

流气饮249

①生料平胃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249

枳术丸见嘈杂249

常山饮252

羌活胜湿汤见诸湿252

芎苏饮见伤风252

败毒散252

小柴胡汤见咳嗽252

四兽饮252

人参白虎汤见诸暑252

二陈汤见中风252

平胃散见诸湿252

常山饮252

羌活胜湿汤见诸湿252

平胃散见诸湿252

二陈汤见中风252

人参白虎汤见诸暑252

四兽饮252

小柴胡汤见咳嗽252

败毒散252

芎苏饮见伤风252

辟邪丹253

五积交加散253

清脾饮253

理中汤见咳嗽253

养胃二陈汤253

柴苓汤253

六和汤见诸暑253

三白汤见咳嗽25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53

人参养胃汤 即养胃二陈汤253

芎归鳖甲散253

不换金正气散见咳嗽253

清脾饮253

辟邪丹253

五积交加散253

不换金正气散见咳嗽253

芎归鳖甲散253

人参养胃汤 即养胃二陈汤25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53

三白汤见咳嗽253

六和汤见诸暑253

柴苓汤253

养胃二陈汤253

理中汤见咳嗽253

异功散254

鳖甲丸254

斩鬼丹254

疟母丸254

穿山甲丸254

鳖甲丸254

异功散254

芫花消癖丸254

穿山甲丸254

疟母丸254

芫花消癖丸254

斩鬼丹254

泄泻255

十味香?饮255

清暑益气汤 见诸暑255

清暑益气汤 见诸暑255

十味香?饮255

泄泻255

苍防汤255

胃风汤255

理中汤见咳嗽255

治中汤见诸气255

四柱散255

薷苓汤255

胃风汤255

理中汤见咳嗽255

治中汤见诸气255

四柱散255

薷苓汤255

苍防汤255

二陈汤见中风256

八柱散256

快脾丸256

参苓白术散见霍乱256

平胃散见诸湿256

六和汤见诸暑256

黄芩汤256

四苓散 即五苓去桂见诸暑256

清暑益气汤见诸暑256

香薷饮见霍乱256

桂苓甘露饮256

脾肾双补丸256

桂苓甘露饮256

香薷饮见霍乱256

六和汤见诸暑256

清暑益气汤见诸暑256

脾肾双补丸256

八柱散256

快脾丸256

参苓白术散见霍乱256

平胃散见诸湿256

二陈汤见中风256

黄芩汤256

四苓散 即五苓去桂见诸暑256

四君子汤见中风257

承气汤257

芍药汤257

熟料五积散257

当归厚朴汤257

四神丸257

四神丸257

当归厚朴汤257

熟料五积散257

四君子汤见中风257

痢疾257

承气汤257

芍药汤257

痢疾257

治痢四神丸258

羌活汤258

小柴胡汤见咳嗽258

芍药黄芩汤258

仲景建中汤258

藿香正气散见霍乱258

益元散见咳嗽258

治中汤见诸气258

黄连香饮见诸暑258

五苓散见诸暑258

木香交加散①258

木香匀气散见呕吐258

木香槟榔丸见伤饮食258

当归和血散②258

益元散见咳嗽258

当归和血散②258

木香匀气散见呕吐258

木香交加散①258

五苓散见诸暑258

黄连香饮见诸暑258

治中汤见诸气258

木香槟榔丸见伤饮食258

藿香正气散见霍乱258

仲景建中汤258

芍药黄芩汤258

小柴胡汤见咳嗽258

羌活汤258

治痢四神丸258

升阳除湿防风汤259

生犀角丸259

犀角散③259

犀角地黄汤259

理中汤见咳嗽259

平胃散见诸湿259

洁古厚朴丸④259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59

①木香交加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散:原本作“饮”。③犀角散:原本无。 ④洁古厚朴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阿胶梅连丸259

四君子汤见中风259

驻车丸259

驻车丸259

升阳除湿防风汤259

生犀角丸259

犀角散③259

犀角地黄汤259

理中汤见咳嗽259

平胃散见诸湿259

洁古厚朴丸④259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59

①木香交加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散:原本作“饮”。③犀角散:原本无。 ④洁古厚朴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阿胶梅连丸259

四君子汤见中风259

蓣莲饮260

虎骨四?丸260

独活寄生汤260

茜根丸260

蓣莲饮260

茜根丸260

独活寄生汤260

虎骨四?丸260

谷疸丸261

桂枝加黄耆汤261

黄痘261

黄痘261

桂枝加黄耆汤261

胃苓汤见呕吐261

茵陈汤261

胃苓汤见呕吐261

茵陈栀子汤261

茵陈汤261

谷疸丸261

茵陈栀子汤261

红丸子262

五苓散见诸暑262

葛根汤262

小柴胡汤见咳嗽262

东垣肾痘汤262

加味四君子汤①262

滑石散262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262

抵当丸见噎膈262

茵陈五苓散262

红丸子262

五苓散见诸暑262

葛根汤262

小柴胡汤见咳嗽262

东垣肾痘汤262

加味四君子汤①262

滑石散262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262

抵当丸见噎膈262

茵陈五苓散262

①加味四君子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瓜蒂散见中风栀子大黄汤263

八味丸同上263

养荣汤见虚劳263

茵陈附子千姜汤263

大小建中汤见痢疾①263

补中汤263

参术健脾汤263

渗湿汤见诸湿263

小温中丸263

大温中丸263

八味丸同上263

小温中丸263

大温中丸263

养荣汤见虚劳263

参术健脾汤263

渗湿汤见诸湿263

①加味四君子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瓜蒂散见中风栀子大黄汤263

茵陈附子千姜汤263

补中汤263

大小建中汤见痢疾①263

五皮饮264

水肿264

枣矾丸264

暖中丸264

四磨饮②264

暖中丸264

枣矾丸264

水肿264

五皮饮264

四磨饮②264

疏凿饮子264

疏凿饮子264

五芩散见诸暑265

葶苈丸265

防己茯苓汤265

木香流气饮265

神助丸265

葶苈丸265

防己茯苓汤265

神助丸265

木香流气饮265

五芩散见诸暑265

四制枳壳丸266

晞露丸266

木香顺气饮见诸气266

见睍丸266

和血通经汤266

除湿汤见诸湿266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66

分气紫苏饮266

四制枳壳丸266

晞露丸266

木香顺气饮见诸气266

见睍丸266

和血通经汤266

除湿汤见诸湿266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66

分气紫苏饮266

①痢疾:篇中只有仲景建中汤。 ②饮:原本作“汤”。枳术丸见嘈杂保和丸见噫气小萝皂丸见喘胃苓汤见呕吐六君子汤见中风补中益气汤见诸暑六味地黄丸① 见咳嗽人参平肺散267

滋阴丸267

金匮肾气丸见咳嗽267

防己汤267

消风败毒饮267

滋阴丸267

消风败毒饮267

①痢疾:篇中只有仲景建中汤。 ②饮:原本作“汤”。枳术丸见嘈杂保和丸见噫气小萝皂丸见喘胃苓汤见呕吐六君子汤见中风补中益气汤见诸暑六味地黄丸① 见咳嗽人参平肺散267

防己汤267

金匮肾气丸见咳嗽267

胀满268

禹余粮丸268

木香塌气丸268

人参养胃汤见疟疾268

通幽汤见便秘268

润肠丸同上268

胀满268

沉香交泰丸268

润肠丸同上268

通幽汤见便秘268

人参养胃汤见疟疾268

木香塌气丸268

禹余粮丸268

沉香交泰丸268

热胀分消丸269

广茂溃坚汤269

大异香散269

鸡矢醴269

鸡矢醴269

大异香散269

热胀分消丸269

香砂调中汤269

广茂溃坚汤269

香砂调中汤269

抵当丸见噎膈270

①六味地黄丸:见咳嗽“肾气丸”条。270

四制枳壳丸见水肿270

木香槟榔丸见伤饮食270

当归活血汤270

枳壳散270

木香流气饮 见水肿270

三和散270

夺命丹270

黑神散见血症270

积聚270

石?①丸270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270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270

石?①丸270

抵当丸见噎膈270

①六味地黄丸:见咳嗽“肾气丸”条。270

当归活血汤270

枳壳散270

木香流气饮 见水肿270

三和散270

夺命丹270

黑神散见血症270

积聚270

木香槟榔丸见伤饮食270

四制枳壳丸见水肿270

大七气汤271

红丸子见黄疸271

香稜②丸271

当归活血汤见水肿271

活血丹271

白芥丸271

白芥丸271

大七气汤271

红丸子见黄疸271

香稜②丸271

当归活血汤见水肿271

活血丹271

息奔丸272

肥气丸272

伏梁丸272

痞气丸272

伏梁丸272

痞气丸272

肥气丸272

息奔丸272

十味大七气汤273

五饮汤见诸饮273

导痰汤见喘273

散聚汤273

奔豚丸273

奔豚丸273

散聚汤273

沉香降气散273

导痰汤见喘273

五饮汤见诸饮273

十味大七气汤273

沉香降气散273

补阴丸274

五蒸汤274

四物汤见中风274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74

①?:《康熙字典》:谦,即“?”字之伪,?,“硷”的异体字,②稜: “棱”的异体字。卷 九虚劳274

大黄?虫丸274

四君子汤见中风274

四君子汤见中风274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74

四物汤见中风274

五蒸汤274

补阴丸274

大黄?虫丸274

①?:《康熙字典》:谦,即“?”字之伪,?,“硷”的异体字,②稜: “棱”的异体字。卷 九虚劳274

远志饮子275

远志饮子275

羚羊角散275

羚羊角散275

续断汤275

黄芩汤275

酸枣仁汤275

黄芩汤275

酸枣仁汤275

续断汤275

大健脾饮276

白术汤276

白术汤276

大健脾饮276

小甘露饮276

温肺汤276

二母汤276

羊肾丸276

羊肾丸276

二母汤276

温肺汤276

小甘露饮276

人参养荣汤①277

十全大补汤见中风277

八物汤277

双和汤277

参术调中汤277

地黄丸277

天王补心丹277

八物汤277

地黄丸277

参术调中汤277

双和汤277

天王补心丹277

人参养荣汤①277

十全大补汤见中风277

①人参养荣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278

滋阴大补丸278

六味地黄丸见咳嗽278

桂枝加①龙骨牡蛎汤278

加味虎潜丸278

参苓白术散278

①人参养荣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278

参苓白术散278

益胃汤278

加味虎潜丸278

桂枝加①龙骨牡蛎汤278

六味地黄丸见咳嗽278

滋阴大补丸278

益胃汤278

霞天膏见咳嗽279

滚痰丸见痰症279

尸注279

滚痰丸见痰症279

霞天膏见咳嗽279

尸注279

天灵盖散279

獭肝散279

天灵盖散279

獭肝散279

消风散280

止衄散280

安肾丸见咳嗽280

清胃散280

甘露饮280

柴胡清肝散280

茅花汤280

血症280

血症280

茅花汤280

止衄散280

消风散280

安肾丸见咳嗽280

柴胡清肝散280

清胃散280

甘露饮280

归脾汤见诸气281

茯苓补心汤281

归脾汤见诸气281

①加:原本缺。281

理中汤见咳嗽281

大蓟散281

黑神散281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81

白扁豆散281

补肺汤281

金沸草散见哮281

①加:原本缺。281

理中汤见咳嗽281

大蓟散281

黑神散281

四物汤见中风281

补肺汤281

白扁豆散281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281

四物汤见中风281

茯苓补心汤281

金沸草散见哮281

小乌沉汤282

连蒲散282

脏连丸282

结阴丹282

发灰散282

六味丸见咳嗽282

生脉散见诸暑282

发灰散282

生脉散见诸暑282

六味丸见咳嗽282

结阴丹282

脏连丸282

连蒲散282

小乌沉汤282

赤小豆当归散283

益智和中汤283

黄土汤283

凉血地黄汤283

升阳除湿和血汤283

芎归丸283

黄土汤283

赤小豆当归散283

益智和中汤283

凉血地黄汤283

升阳除湿和血汤283

芎归丸283

温胆汤见惊悸284

玉华丸284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84

养营汤见虚劳284

十全大补汤见中风284

遗精284

遗精284

固阳丸284

玉华丸284

正元饮284

鹿茸丸284

鹿茸丸284

正元饮284

固阳丸284

温胆汤见惊悸284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84

养营汤见虚劳284

十全大补汤见中风284

山药丸285

固元丸285

远志丸285

茯神汤285

山药丸285

固元丸285

远志丸285

茯神汤285

朱砂辟邪丹286

便浊286

沉香和中丸286

导赤散286

苍朴二陈汤286

萆薢分清饮286

清心丸286

沉香和中丸286

导赤散286

清心丸286

苍朴二陈汤286

朱砂辟邪丹286

便浊286

萆薢分清饮286

内补鹿茸丸287

茯菟丸287

芡实丸287

珍珠粉丸287

治浊固本丸287

治浊固本丸287

珍珠粉丸287

芡实丸287

茯菟丸287

内补鹿茸丸287

清心莲子饮288

菟丝子丸288

瑞莲丸288

家韭子丸288

遗溺288

清心莲子饮288

瑞莲丸288

遗溺288

家韭子丸288

菟丝子丸288

六味丸见咳嗽289

石苇散289

八味丸289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89

瞿麦汤289

淋闭289

滋肾丸289

瞿麦汤289

石苇散289

八味丸289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89

六味丸见咳嗽289

淋闭289

滋肾丸289

海金沙散290

甘豆汤①290

萆薢分清饮 见便浊290

鳖甲散290

鹿角霜丸②290

肾着汤见腰痛290

神效琥珀散290

鳖甲散290

萆薢分清饮 见便浊290

甘豆汤①290

海金沙散290

鹿角霜丸②290

六味丸见咳嗽290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0

紫雪③290

肾着汤见腰痛290

神效琥珀散290

牛膝膏290

五淋散290

赤白散①………………………………………………………①赤白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犀角地黄汤见痢疾导赤散290

茯苓丸290

茯苓丸290

牛膝膏290

五淋散290

赤白散①………………………………………………………①赤白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犀角地黄汤见痢疾导赤散290

六味丸见咳嗽290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0

紫雪③290

羚羊角散291

安荣散291

龙胆泻肝汤291

加味逍遥散291

羚羊角散291

安荣散291

龙胆泻肝汤291

加味逍遥散291

黄芩清肺饮⑤292

地黄丸④292

三消292

八味丸见遗溺292

清心莲子饮见便浊292

八味丸见遗溺292

调胃承气汤292

三黄丸292

猪肚丸292

六味地黄丸① 见咳嗽292

眩运292

益气补肾汤292

①甘豆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鹿角霜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③紫雪: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④地黄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⑤黄芩清肺饮: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钱氏白术散292

人参白虎汤见诸暑292

三消292

黄芩清肺饮⑤292

地黄丸④292

人参白虎汤见诸暑292

①甘豆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鹿角霜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③紫雪: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④地黄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⑤黄芩清肺饮: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钱氏白术散292

清心莲子饮见便浊292

调胃承气汤292

三黄丸292

猪肚丸292

六味地黄丸① 见咳嗽292

益气补肾汤292

眩运292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3

人参固本丸293

滚痰丸见痰症293

七气汤293

玉液汤293

补肝养荣汤29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3

诸汗29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3

黄芪建中汤293

当归六黄汤293

黄耆六一汤②293

人参固本丸293

滚痰丸见痰症293

七气汤293

玉液汤293

补肝养荣汤293

黄耆六一汤②293

当归六黄汤293

黄芪建中汤293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293

诸汗293

寿星丸294

生脉散见诸暑294

导痰汤见喘294

瓜蒌半夏薤白汤294

款花补肺汤294

生脉散见诸暑294

惊季294

五苓散见诸暑294

二陈汤见中风294

①六味地黄丸:原本作“六味丸”。 ②黄耆六一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短气294

滋阴补肾丸见虚劳294

二妙丸294

生脉散见诸暑294

龙胆泻肝汤见淋闭294

煮猪心法294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4

小青龙汤见诸饮294

寿星丸294

惊季294

生脉散见诸暑294

款花补肺汤294

瓜蒌半夏薤白汤294

导痰汤见喘294

小青龙汤见诸饮294

五苓散见诸暑294

二陈汤见中风294

①六味地黄丸:原本作“六味丸”。 ②黄耆六一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短气294

滋阴补肾丸见虚劳294

二妙丸294

龙胆泻肝汤见淋闭294

煮猪心法294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4

镇心丹295

琥珀养心丸295

控涎丹见腹痛295

真珠母丸295

温胆汤295

十四友丸295

镇心丹295

琥珀养心丸295

十四友丸295

温胆汤295

真珠母丸295

控涎丹见腹痛295

痉症③296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6

导痰汤见喘296

茯苓饮子296

定志丸296

人参养荣汤 见虚劳296

谷神嘉禾散②见噎膈296

痉症③296

葛根汤296

定神汤①296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6

葛根汤296

谷神嘉禾散②见噎膈296

人参养荣汤 见虚劳296

定志丸296

茯苓饮子296

导痰汤见喘296

定神汤①296

参归养荣汤297

①定神汤:原本无。 ②谷神嘉禾散:即“嘉禾散”。 ③痉症:原本作“痉”。桂枝葛根汤297

养血驱风饮297

癎症①297

①定神汤:原本无。 ②谷神嘉禾散:即“嘉禾散”。 ③痉症:原本作“痉”。桂枝葛根汤297

五癎丸297

酥角丸④297

星香散③297

东垣安神丸②297

稀涎散见中风297

稀涎散见中风297

瓜蒂散见中风297

瓜蒂散见中风297

癎症①297

养血驱风饮297

参归养荣汤297

龙脑安神丸297

五癎丸297

星香散③297

酥角丸④297

龙脑安神丸297

东垣安神丸②297

犀角丸298

参朱丸298

琥珀寿星丸⑤见惊悸298

至宝丹298

癫狂298

牛黄泻心汤298

癫狂298

至宝丹298

琥珀寿星丸⑤见惊悸298

参朱丸298

牛黄泻心汤298

犀角丸298

琥珀养心丸见惊悸299

牛黄清心丸⑥299

平胃散见诸湿299

抵当丸见噎膈299

平胃散见诸湿299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9

①癎症:原本作“癎”。 ②东垣安神丸;原本作“安神丸”③星香散:文中无此内容,存目备考。 ④酥角丸:文中无此内容;存目备考 ⑤琥珀寿星丸:即“惊悸”篇“寿星丸”。 ⑥牛黄清心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调气散见诸气健忘归脾汤见诸气299

①癎症:原本作“癎”。 ②东垣安神丸;原本作“安神丸”③星香散:文中无此内容,存目备考。 ④酥角丸:文中无此内容;存目备考 ⑤琥珀寿星丸:即“惊悸”篇“寿星丸”。 ⑥牛黄清心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调气散见诸气健忘归脾汤见诸气299

抵当丸见噎膈299

琥珀养心丸见惊悸299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299

二陈汤见中风299

牛黄清心丸⑥299

二陈汤见中风299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300

调中益气汤见咳嗽300

川芎当归汤300

黄耆益气汤①300

川芎当归汤300

调中益气汤见咳嗽300

半夏白术天麻汤300

顺气和中汤300

正元散见遗精300

玉真丸300

头痛300

卷十300

四物汤见中风300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00

归脾汤见诸气300

半夏白术天麻汤300

不寐300

栀子豉汤300

竹叶石膏汤 见呕吐300

黄耆益气汤①300

顺气和中汤300

正元散见遗精300

玉真丸300

头痛300

卷十300

四物汤见中风300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00

归脾汤见诸气300

天王补心丹见虚劳300

不寐300

栀子豉汤300

竹叶石膏汤 见呕吐300

①黄耆益气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荆芥散301

神圣散301

羌活汤301

神圣散301

大川芎丸301

羌活散风汤301

羌活汤301

大川芎丸301

羌活散风汤301

治中汤见诸气301

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301

沉香降气散见积聚301

苏子降气汤 见诸气301

补中益气汤 见诸暑301

治中汤见诸气301

①黄耆益气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荆芥散301

石膏散301

沉香降气散见积聚301

苏子降气汤 见诸气301

石膏散301

透顶散302

菊花散302

茶调散302

清上泻火汤302

羌活附子汤302

透顶散302

羌活附子汤302

清上泻火汤302

茶调散302

菊花散302

四君子汤见中风303

四物汤见中风303

红豆散303

二陈汤见中风303

选奇汤303

生熟地黄丸303

消风散见血症303

坠火丸①303

普济消毒饮子303

清震汤303

消风散见血症303

选奇汤303

二陈汤见中风303

红豆散303

普济消毒饮子303

生熟地黄丸303

坠火丸①303

四君子汤见中风303

四物汤见中风303

清震汤303

面症②304

洗肝散304

眼症②304

消风凉膈散①304

升麻加附子汤304

①坠火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面症:原本作“面”。升麻加黄连汤304

犀角苄黄汤 见痢疾304

防风散火汤304

羌活胜湿汤见诸湿304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304

犀角升麻汤304

犀角苄黄汤 见痢疾304

犀角升麻汤304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304

羌活胜湿汤见诸湿304

防风散火汤304

面症②304

①坠火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面症:原本作“面”。升麻加黄连汤304

升麻加附子汤304

消风凉膈散①304

眼症②304

洗肝散304

洗眼方305

羊?丸305

复明地黄丸305

治风泪眼方305

点眼六圣散③305

点眼六圣散③305

治风泪眼方305

洗眼方305

羊?丸305

复明地黄丸305

槟榔神芎丸306

排风汤306

槟榔神芎丸306

犀角散306

耳症④306

排风汤306

桂星散306

犀角饮子306

犀角散306

耳症④306

犀角饮子306

桂星散306

当归龙荟丸见胁痛307

人参养荣汤 见疟疾307

黄芪丸307

地黄丸307

黄芪丸307

地黄丸307

塞耳法307

流气饮见痞307

秘传降气汤④307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07

补肾丸307

人参养荣汤 见疟疾307

塞耳法307

秘传降气汤④307

流气饮见痞307

当归龙荟丸见胁痛307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07

补肾丸307

①消风凉膈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眼症:原本作“眼”。 ③点眼?圣散:原本作“六圣散”。 ④耳症:原本作“耳”。 ④秘传降气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黍粘子汤308

流金丸308

黄连散308

麝香散①308

蔓荆子散308

栀子清肝散308

流金丸308

栀子清肝散308

蔓荆子散308

麝香散①308

黄连散308

①消风凉膈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眼症:原本作“眼”。 ③点眼?圣散:原本作“六圣散”。 ④耳症:原本作“耳”。 ④秘传降气汤: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黍粘子汤308

滋阴固本丸②309

清肺化痰丸见痰症309

川芎石膏散309

凉膈散见诸火309

温胃汤309

温胃补血汤309

鼻症③309

上清丸309

上清丸309

清肺化痰丸见痰症309

川芎石膏散309

凉膈散见诸火309

温胃汤309

温胃补血汤309

鼻症③309

滋阴固本丸②309

辛夷膏310

乌犀丸310

补脑散④310

细辛散310

鱼脑散310

辛夷散310

防风汤310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310

鱼脑散310

补脑散④310

乌犀丸310

辛夷膏310

防风通圣散见中风310

防风汤310

辛夷散310

细辛散310

①麝香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滋阴固本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③鼻症:原本作“鼻”。 ④补脑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⑤口症:原本作“口”。五苓散见诸暑导赤散见遗精凉膈散见诸火加减甘露饮311

消风散见血症311

绿袍散311

理中汤见咳嗽311

齿症①311

八味丸见遗溺311

虎潜丸311

口症⑤311

枇杷叶散见诸暑311

消风散见血症311

枇杷叶散见诸暑311

口症⑤311

①麝香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②滋阴固本丸: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③鼻症:原本作“鼻”。 ④补脑散: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 ⑤口症:原本作“口”。五苓散见诸暑导赤散见遗精凉膈散见诸火加减甘露饮311

绿袍散311

理中汤见咳嗽311

虎潜丸311

八味丸见遗溺311

齿症①311

鹤蚤散312

玄参升麻汤312

三味安肾丸见痰症312

清胃汤见血症312

馘鬼散312

调胃承气汤见三消312

犀角升麻汤312

消风散见血症312

三味安肾丸见痰症312

固牙散312

舌症②312

犀角地黄汤 见痢疾312

玄参升麻汤312

犀角地黄汤 见痢疾312

舌症②312

固牙散312

鹤蚤散312

消风散见血症312

犀角升麻汤312

调胃承气汤见三消312

馘鬼散312

清胃汤见血症312

五福化毒丹313

五福化毒丹313

备急丹313

柴胡清肝散见血症313

清胃散见血症313

唇症①313

①齿症:原本作“齿”。 ②症:原本无。313

黄连泻心汤见痞313

甘露饮见血症313

清心牛黄丸313

理中汤见咳嗽313

黑锡丹见痰症313

玄参散313

甘露饮见血症313

咽喉313

玄参散313

备急丹313

咽喉313

柴胡清肝散见血症313

清胃散见血症313

唇症①313

①齿症:原本作“齿”。 ②症:原本无。313

黄连泻心汤见痞313

清心牛黄丸313

理中汤见咳嗽313

黑锡丹见痰症313

玉钥匙314

巴矾散314

雄黄解毒丸314

绛雪散314

绛雪散314

破毒散314

巴矾散314

雄黄解毒丸314

破毒散314

玉钥匙314

硼砂散315

硼砂散315

加减甘桔汤315

清上噙化丸315

消风拔毒散②315

备急如圣散315

解毒丹315

解毒丹315

备急如圣散315

消风拔毒散②315

清上噙化丸315

加减甘桔汤315

当归拈痛汤见脚气316

①唇症:原本作“唇”。 ②消风拔毒散:原本无。③梅核气:原本无。 ④清火降气汤:原本无。 ⑤肩背痛:原本无。导痰汤见喘臂痛①316

和气饮见肩背痛316

蠲痹汤见痹症316

五积散见诸气316

星香散见癎症316

九味羌活汤见伤风316

和气饮316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16

肩背痛⑤316

清火降气汤④316

梅核气③316

导痰汤见喘316

梅核气③316

肩背痛⑤316

补中益气汤见诸暑316

和气饮316

九味羌活汤见伤风316

当归拈痛汤见脚气316

星香散见癎症316

①唇症:原本作“唇”。 ②消风拔毒散:原本无。③梅核气:原本无。 ④清火降气汤:原本无。 ⑤肩背痛:原本无。导痰汤见喘臂痛①316

五积散见诸气316

蠲痹汤见痹症316

和气饮见肩背痛316

导痰汤见喘316

四物汤见中风316

四物汤见中风316

舒筋汤316

舒筋汤316

清火降气汤④316

藁本汤③317

心痛②317

金铃子散317

藁本汤③317

术附汤④317

麻黄桂枝汤317

九痛丸317

心痛②317

九痛丸317

金铃子散317

麻黄桂枝汤317

术附汤④317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318

玄桂丸318

煮黄丸318

草豆蔻丸318

胃脘痛318

煮黄丸318

胃脘痛318

草豆蔻丸318

桃仁承气汤见呃逆318

玄桂丸318

加味七气汤见积聚319

白螺蛳壳丸319

化虫丸见虫症319

清中汤319

①臂痛:原本无。 ②心痛:原本作“心痛胃脘痛”,今据文中内容分。③金铃子散、藁本汤:原本无。 ④术附汤:原本无。 ⑤万金散:“积聚”篇中无此方,今存目备考。腹痛319

万金散⑤ 见积聚319

四顺清凉饮319

五积散见诸气319

理中汤见咳嗽319

祛痛散319

清中汤319

四顺清凉饮319

万金散⑤ 见积聚319

理中汤见咳嗽319

①臂痛:原本无。 ②心痛:原本作“心痛胃脘痛”,今据文中内容分。③金铃子散、藁本汤:原本无。 ④术附汤:原本无。 ⑤万金散:“积聚”篇中无此方,今存目备考。腹痛319

五积散见诸气319

化虫丸见虫症319

白螺蛳壳丸319

加味七气汤见积聚319

祛痛散319

蟠葱散320

芎术散320

大黄备急丸320

二陈汤见中风320

三黄丸见三消320

大承气汤见痢疾320

烧脾散320

小胃丹320

芎术散320

大承气汤见痢疾320

三黄丸见三消320

控涎丹320

二陈汤见中风320

大黄备急丸320

蟠葱散320

烧脾散320

小胃丹320

控涎丹320

当归龙荟丸321

分气紫苏饮见水肿321

人参养胃汤见疟疾321

六君子汤见中风321

芍药甘草汤321

胁痛321

平肝饮子321

枳壳煮散321

①分心气饮: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321

分心气饮①321

三和散见胀满321

木香化滞汤见诸气321

木香匀气散见呕吐321

七气汤见呕吐321

四物汤见中风321

木香槟榔丸见痢疾321

红丸子见黄疸321

枳术丸见嘈杂321

保和丸见噫气321

平胃散见诸湿321

化虫丸见虫症321

乌梅丸见呕吐321

承气汤见痢疾321

胁痛321

枳术丸见嘈杂321

六君子汤见中风321

人参养胃汤见疟疾321

①分心气饮:文中无此内容,今存目备考。321

分心气饮①321

三和散见胀满321

木香化滞汤见诸气321

木香匀气散见呕吐321

七气汤见呕吐321

四物汤见中风321

木香槟榔丸见痢疾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