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1490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344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23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卷 公民道德发展的现状与推进思路635

第七编 诸群体道德发展的态势635

第一章 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状况635

第一节 公民道德的总体状况635

第二节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状况642

第三节 公民道德状况调研的基本结论648

第二章 公务员道德状况655

第一节 理性评价公务员道德现状655

第二节 公务员道德评价为何走低?659

第三节 公务员群体的道德问题665

第四节 公务员道德发展的二维路径670

第三章 企业家道德状况680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家道德状况680

第二节 企业家道德问题生成的原因686

第三节 企业伦理与企业家道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690

第四节 推进企业家道德发展的路径选择693

第四章 知识精英道德状况697

第一节 道德理想主义的失落697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反思701

第三节 道德领袖缺位的可能性706

第四节 谁来担当道德领袖711

第五章 青少年道德状况716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征716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问题生成的原因720

第三节 当前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成就与问题727

第四节 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路径选择729

第六章 “草根”阶层的道德状况735

第一节 “草根”阶层道德发展的历程及特点735

第二节 “草根”阶层道德的状况742

第三节 “草根”阶层道德发展的途径749

第七章 弱势群体的道德状况759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伦理分析759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道德状况764

第三节 弱势群体道德发展的危机769

第四节 弱势群体的道德发展776

第八编 公民道德发展的问题与规律785

第八章 当代公民道德的发展历程785

第一节 历史性飞跃785

第二节 时代性特点787

第三节 公民道德发展的规律797

第九章 公民道德的历史性进步807

第一节 现代性的道德取向808

第二节 开放性的道德趋势814

第三节 “商谈”性的道德宽容820

第四节 精神家园的道德“营造”825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832

第十章 公民道德发展的突出难题845

第一节 文化失调与“合法化危机”845

第二节 道德资源的体系性束缚853

第三节 “问题”的社会效应859

第四节 底线失守的危机862

第十一章 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理念868

第一节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868

第二节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873

第三节 与法治建设相协调881

第四节 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889

第五节 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相贯通896

第十二章 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基本策略901

第一节 基德、母德与多元时代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901

第二节 伦理范型与多变时代的伦理关系907

第三节 信念—制度双修914

第四节 公民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良性生态921

参考文献928

第四卷 公民道德发展的实践与路径940

第九编 道德教育的多元路径940

第一章 家庭与公民道德940

第一节 家庭与未成年人的德性养育941

第二节 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规律945

第三节 家庭制度变迁与人类道德进步953

第四节 家庭和睦与道德完善960

第二章 学校与公民道德型塑的制度化力量965

第一节 学校与制度化的文明教化966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道德文明的历史传承970

第三节 同辈群体:道德规范与代际认同974

第四节 道德教化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979

第三章 职业机构与公民的道德规训986

第一节 农耕社会的伦理特征986

第二节 单位:锻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试验田990

第三节 现代科层体制与人的“规训”994

第四节 如何养成现代人的职业伦理998

第四章 公共领域与个人品德的建构1004

第一节 私德与公德:德性的两极1004

第二节 公德危机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1008

第三节 人心失控与社会失序1015

第四节 社区生活、社会组织与公德的塑造1020

第五节 “安其所,遂其生”:通往秩序之道1026

第十编 传播媒介的道德与教化力量1033

第五章 阅读、学习与教化1033

第一节 文字:文化与文明的载体1034

第二节 知书达理:通过阅读实现教化1041

第三节 阅读习惯、阅读文化与国民素质1048

第四节 学习型社会与现代“礼仪之邦”1055

第六章 电子媒介与公民精神世界1063

第一节 从电影、广播到电视:电子媒介的现代发展1064

第二节 “潘多拉之盒”:电子媒介的利弊1070

第三节 “主旋律”与多元化:道德教育的“收”与“放”1076

第四节 如何提升电子媒介的道德引导力1082

第七章 网络:在失序的虚拟空间中为德行定位1091

第一节 虚拟空间改变了什么1091

第二节 虚拟空间,或道德“危地”1096

第三节 如何使网民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1102

第四节 虚拟空间中的德行1107

第十一编 约束、动员与道德提升1119

第八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分层视野1119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分层现实1119

第二节 伦理道德的阶层感知1127

第三节 三大阶层的伦理关系状况1138

第四节 三大阶层的道德生活状况1152

第五节 伦理道德素质养成的阶层比较1164

第六节 不同阶层对公民道德建设及其成果的评价1169

第九章 “道德讲堂”与公民道德发展的“江苏实验”1176

第一节 季子故里与“道德讲堂”1176

第二节 “道德讲堂”的运作程序与文明的日常养成1179

第三节 “向善教育”PK“应试教育”1183

第四节 守望相助:寻求社区和谐之路1186

第五节 “义利之辨”与现代商贾之道1189

第六节 政府与市场:道德建设的有形与无形之手1193

第十章 道德重塑的系统工程与可能路径1195

第一节 重建社会的道德信用与伦理信心1195

第二节 市民道德规范的起锚之地1203

第三节 乡村道德重建之路1208

第四节 “新市民”与公民道德行为的养成1214

第五节 “道德模范”与“中国好人”1219

第六节 如何改造我们的道德陋习1223

第十一章 秩序导向下的向善运动1229

第一节 道德进步运动,或行为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1230

第二节 从“学雷锋”到“创建文明城市”:半个世纪的努力1233

第三节 从社会动员到制度固化:推动道德进步的一般进程12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行为的锻造1245

第十二编 道德提升与人的现代化1251

第十二章 道德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1251

第一节 价值体系重构与道德文化转型1251

第二节 生活形态变革与伦理关系的演进1259

第三节 文明素质提升与道德素质养成1266

第四节 道德提升、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1274

参考文献1284

结语 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1302

一、“共”于何?期待一次“我”成为“我们”的伦理觉悟1304

二、如何“识”?期待一场个别性与普遍性统一的“精神”洗礼1314

三、“价值”何以合法?期待一种回归文化家园的“还家”努力1321

参考文献1329

人名索引1331

后记1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