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俄汉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基于对契诃夫戏剧文本的多元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莉,盛海涛,蔡淑华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11709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俄语-文学翻译-研究;契诃夫,A.P.(1860~1904)-戏剧-翻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俄汉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基于对契诃夫戏剧文本的多元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翻译理论综述1
第一节 西方翻译理论1
一、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1
(一)语文学派的理论主张1
(二)阐释学派的理论主张4
二、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4
(一)语言学派的翻译主张5
(二)功能学派的翻译主张6
(三)认知学派的翻译主张6
三、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7
(一)翻译研究派的理论主张7
(二)90年代初西方翻译理论新思潮9
第二节 苏俄翻译理论10
一、苏俄文艺学派的翻译理论10
二、苏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13
第三节 国内翻译理论14
一、与佛经翻译有关的理论14
二、与科技和西学翻译有关的理论15
三、新文学时期的翻译理论16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理论17
五、80年代以后的当代翻译理论18
第四节 国内外戏剧翻译理论20
一、国外戏剧翻译理论20
二、国内戏剧翻译理论22
第二章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24
第一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初步译介25
一、初步译介的时代背景25
二、初步译介的主要特点25
三、初步译介的深远影响29
第二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系统化接受30
一、系统化接受的时代背景30
二、系统化接受的主要特点31
三、系统化接受的深远影响33
第三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政治化解读35
一、政治化解读的时代背景35
二、政治化解读的主要特点36
三、政治化解读的深远影响38
第四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深入研究39
一、深入研究的时代背景39
二、深入研究的主要特点40
三、深入研究的深远影响42
第三章 契诃夫戏剧翻译中对作者形象的传译45
第一节 叙事结构在作者形象传译中的作用47
一、《海鸥》的叙事建构48
(一)《海鸥》的剧情48
(二)《海鸥》的双重主题49
(三)《海鸥》的叙述结构50
(四)结构与主题的“水乳交融”51
第二节 作者形象呈现方式在翻译中的再现67
一、留包芙的形象及其在译本中的再现68
(一)洛巴兴眼中的留包芙68
(二)安尼雅眼中的留包芙69
(三)加耶夫眼中的留包芙71
(四)特罗菲莫夫眼中的留包芙72
(五)彼希克眼中的留包芙72
二、洛巴兴的形象及其在译本中的再现73
(一)留包芙眼中的洛巴兴73
(二)加耶夫眼中的洛巴兴74
(三)特罗菲莫夫眼中的洛巴兴75
(四)彼希克眼中的洛巴兴76
(五)瓦莉雅眼中的洛巴兴76
三、特罗菲莫夫的形象及其在译本中的再现78
(一)留包芙眼中的特罗菲莫夫79
(二)洛巴兴眼中的特罗菲莫夫80
(三)瓦莉雅眼中的特罗菲莫夫80
(四)安尼雅眼中的特罗菲莫夫81
第三节 知识分子精神在翻译中的展示83
一、从《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对知识分子的关注86
(一)具有独立人格的万尼亚舅舅——伏依尼茨基87
(二)多方依附的伪学者——谢列布利雅可夫91
(三)具有崇高人格的医生——阿斯特罗夫95
二、从《三姊妹》看契诃夫对知识女性的关注101
(一)知识女性的情感世界104
(二)知识女性的精神世界110
第四章 契诃夫戏剧翻译中对文本语层的文化认同128
第一节 表现风格在翻译中的展现128
一、《求婚》的喜剧风格128
(一)通过精妙的情节设计展现喜剧风格129
(二)通过独特的手法展现喜剧风格130
(三)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话语展现喜剧风格132
二、翻译中喜剧风格的展现136
(一)喜剧性表现手法的展现137
(二)喜剧性人物话语的再现139
第二节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在翻译中的重构150
一、加耶夫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51
(一)低俗色彩词语的使用151
(二)台球术语的使用156
(三)俗语和书面语的混杂使用159
二、罗伯兴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60
三、特罗菲莫夫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63
四、安尼雅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64
五、柳苞芙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65
(一)富于个性化的语言166
(二)富有韵律、丰富生动的语言169
第三节 成语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的传达173
一、《万尼亚舅舅》中成语的翻译173
(一)阿斯特罗夫口中的成语173
(二)伏依尼茨基口中的成语177
(三)谢烈勃利亚科夫口中的成语179
(四)其他人口中的成语181
二、《樱桃园》中成语的翻译182
第五章 契诃夫戏剧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文化认同的影响189
第一节 译者对社会问题的“中国化”解读190
一、《樱桃园》中的社会问题190
(一)宏观的社会问题192
(二)对作品总基调的把握193
二、“个性化”的社会问题195
(一)对樱桃园旧主人所持的态度195
(二)对樱桃园新主人的塑造力度196
(三)对觉醒者的肯定与赞扬198
三、中国读者对《樱桃园》中社会问题的接受200
(一)对《樱桃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认识200
(二)对作家创作主旨的理解203
(三)对作品意义的领悟204
第二节 译者对母子关系的“中国化”阐释206
一、《海鸥》中的母子关系207
(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207
(二)儿子特里勃列夫对母亲阿尔卡金娜的态度208
(三)母亲阿尔卡金娜对儿子特里勃列夫的态度211
二、《万尼亚舅舅》中的母子关系214
(一)伏依尼茨基对母亲玛丽雅的态度214
(二)母亲玛丽雅对万尼亚舅舅的教育216
三、从母子关系看社会和人生218
(一)亲情关系首先体现为社会制度下的等级关系218
(二)女性的依附地位使其子寄人篱下218
(三)境遇不同,培养方式不同,造就不同的性格218
第三节 译者对文化意象的“等值化”重构220
一、独幕剧《熊》中文化意象的传译220
(一)关于剧名—熊221
(二)关于“托比”—马223
(三)关于“四堵墙”—生与死226
(四)关于“决斗”—妇女解放227
二、《万尼亚舅舅》中文化意象的传译228
(一)关于“Галка—老寒鸦”229
(二)关于“Вобла—鲤鱼”230
(三)关于“Вол—阉牛”230
(四)关于“Русалка—美人鱼”231
(五)关于“Хорек—黄鼠狼”及其他231